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创造宣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一、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鉴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二、字音词义中(zhòng)伤遁(dùn)词懦(nuò)夫豢(huàn)养灌溉(gài)鲁钝:愚笨,不敏锐。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一、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4):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第二部分(5~11):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12~15):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第四部分(16):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二、品读鉴赏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文题的意思是:对创造的宣告,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坚定信念。题目虽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2.为什么说“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教师的创造工作是一项集体活动,创造的成败属于集体,不属于个人,号召教师要团结协作。3.第四段结尾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4.第⑥自然段中,连用三个“单调”“无过于”有什么作用?三个“单调”“无过于”既是排比又是对比,加强语势,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有力地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5.第8自然段是如何批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这一错误观点的?是通过列举某些人对幼年研究者的蔑视,和在事实面前哑口无言的表现,来批驳错误观点的。批驳错误观点,鼓励学生勇于创造。6.第九段前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慧能的话,作为道理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7.第⑫自然段作者举“水滴石穿”的例子,有什么目的?用“水滴石穿”的例子,来告诫我们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不要因为点滴的创造小而不做,要从基础做起,积小成大,不要奢望“一口吃个胖子”。8.作者写东山樵夫断定“泰山没有东山好”的目的是什么?批评东山樵夫只注重表面现象,不会变通,不会创造。9.作者想象树苗与樵夫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树苗与樵夫的对话,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10.回树苗与茅草最后的结局是一样的,都化作了“几缕黑烟”,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树苗和茅草相同的结局,说明没有创造的可悲,启发我们要“时时处处”进行创造。11.第⑮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作者直抒胸臆,热切呼唤,表达了渴望创造的急切心情。1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借罗丹的话,发出宣言,号召我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三、主题概述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题组A基础过关练1.填空。(1)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代表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罗丹,(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等。歌德,(国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代表作有《浮士德》等。(2)《易经》又称《》,家经典之一,相传是(人名)在狱中所作。【答案】(1)生活教育法国《思想者》德国《少年维特之烦恼》(2)周易儒周文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这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本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解答即可。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等。《易经》又称《周易》,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创造宣言》选自,作者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答案】《陶行知全集》陶行知【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创造宣言》选自《陶行知全集》,作者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1)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2)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dùn()辞。(3)绝望是nuò()夫的幻想。【答案】zhòngduò遁懦【详解】(1)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中”读作zhòng;(2)懒惰: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惰”读作duò;遁辞: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注意“遁”的字形;(3)懦夫:软弱无所作为的人。注意区分“懦”“濡”“嚅”的字形。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汗水/可汗
中伤/一语中的
降妖除魔/从天而降B.鲁钝/打盹
偷懒/天籁
自我崇拜/鬼鬼祟祟C.尽量/尽管
参差/参天大树
烦闷不已/闷闷不乐D.塑像/追溯
懦夫/风流儒雅
用心栽培/别出心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hàn/hán,zhòng,xiáng/jiàng;B.dùn/dǔn,lǎn/lài,chóng/suì;C.jìn(jǐn)/jǐn,cēn/cān,mèn;D.sù,nuò/rú,zāi/cái;故选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败正是对我们的考验,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自暴自弃。B.要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不会低头去求别人的。C.这篇散文写得真好,尤其是最后这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D.别说了,对于这些聋哑孩子来说,无论你说些什么,他们都哑口无言。【答案】D【详解】A.自暴自弃:指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句中指人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甘于堕落。与语境相合。B.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荒远偏僻的地方,也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句中指他走投无路去低头求别人。与语境相合。C.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句中指最后段落对散文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与语境相合。D.哑口无言:指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一时语塞或紧张。句中指聋哑孩子说不出话,无法沟通。与语境不符合,成语适用错误。故选D。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经历这次劫难后,一度辉煌无比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B.须放开时,挥亳泼墨,写意人生,激扬文字,随意天然,不拘小节。C.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出一条生路。【答案】C【详解】A.走头无路——走投无路;B.挥亳泼墨——挥毫泼墨;D.金钢——金刚;故选C。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B.我国拟将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D.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答案】B【详解】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使”删去。C.搭配不当,将“水平”改为“能力”。D.语序不当,将“讨论”与“发现”互换位置。故选B。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展开全文。C.课文列举了大量翔实的论据,构成了富有气势的排比段,使文章激情澎湃。D.课文采用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召力。【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以议论为主,D项中“课文采用以记叙为主”理解有误。故选D。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B.曾参(shēn)
鲁钝(chún)
崇拜(chóng)C.监牢(jiān)
遭遇(zāo)
喑哑(yā)D.懒惰(duò)
豢养(huàn)
中伤(zhòng)【答案】D【详解】A.遁词(xún)——dùn;钝(chún)——dùn;C.喑哑(yā)——yǎ;故选D。10.学校将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请根据下面的活动简案,代表学校拟写一份邀请函。××学校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简案【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融合创新【活动目的】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活动时间】2022年4月10日14:30—16:40【活动安排】时间活动内容地点14:3015:30科普知识展播报告厅15:4016:40实践应用比赛报告厅邀请函尊敬的××:您好!我校将于2022年4月10日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学校2022年4月8日【答案】【示例】本次活动以“崇尚科学,融合创新”为主题,目的在于“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活动内容由“科普知识展播、实践应用比赛”两部分构成,14:30开始,16:40结束,地点在报告厅。期待您的参与。【详解】此题考查邀请函。邀请函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称呼;②问候语;③简单的自我介绍;④发出邀请的原因;⑤参加的时间、地点;⑥注意语气要委婉、诚恳、有礼貌。根据题意,拟写的是第十届“校园科技节”的邀请函,可以参照表格,写清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具体时间及地点。注意表述连贯、简洁。示例:邀请函尊敬的××:
您好!我校将于2022年4月10日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本次活动以“崇尚科学,融合创新”为主题,目的在于“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活动内容由“科普知识展播、实践应用比赛”两部分构成,14:30开始,16:40结束,地点在报告厅。期待您的参与。××学校2022年4月8日11.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班级将开展以“创新,提升你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加。(1)班级的小记者就“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的问题对你进行采访,你应该怎样回答?(2)我们生活在科技创新时代,享受着前人和现代人的创新成果。请你说出几种现代人的创新成果。【答案】(1)示例:创新就是求异,追求与众不同,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就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过程,更是“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过程。创新必须要保持好奇心,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要善于观察、联想、想象,能持之以恒地做各种尝试,还要敢于怀疑权威,怀疑陈规。(意对即可)(2)示例:液晶电视机、、电磁炉、电脑等。【详解】(1)本题考查对问题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要从“创新”的“概念”理解和“创新”方式上进行回答。对“创新”的理解不要求是科学的概念,可作形象化的描述。“创新”方式可从“观察”“想象”“尝试”“怀疑”等角度来谈。答案不唯一。(2)考查积累识记和语言表达。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创新的生活用品来作答即可。如:智能、平板电脑、摄像头、人工智能等。题组B能力提升练阅读下列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甲】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④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⑤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⑥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⑦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乙】①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12.【甲】文选自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文章)。13.甲文和乙文都强调了什么观点?14.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说一说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15.甲乙两个文本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2.陶行知《创造宣言》(没有书名号不给分)13.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14.①比喻论证,把平凡比做白纸,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最平凡的地方也可以创造出不朽作品的观点。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心理学专家两组对比实验的事例,具体真实地证明创造力与一个人的自信心有关的观点(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15.甲的论证方式是驳论,首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例,最后总结出随时随地人人都可以创造的观点(号召大家走向创造之路)。乙的论证方式是立论,首先提出是否人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然后用心理学专家的实验为例,证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最后总结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根据第①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可知,出自陶行知的《创造宣言》。13.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炼。根据文本甲第⑦段“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和文本乙第⑤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可知,强调了“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个观点。1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①句中根据“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环境平凡比作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最平凡的环境也可以创作出不朽作品的观点。②句中根据“某心理学专家小组”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示例。或者根据“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可知,将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和从事此类工作的人进行对比,具体真实地证明了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有的人缺乏自信罢了。15.本题考查论证方式的分析。文本甲作者每段开头都列出了批驳的观点,例如第①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第②段“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然后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例,从而得出第③段观点“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第④段又列举了批驳的观点“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第⑤段“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第⑥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举例批驳之后,最终得出本文结论第⑦段“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因此,论证方式是驳论。文本乙先在开头第①段提出“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然后②③④段用心理学家的实验为例子,证明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新的人,最后得出结论第⑤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因此,论证方式是立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创造宣言(节选)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②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③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④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⑤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⑥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⑦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⑧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⑨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17.解释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的含义。刀法:
万像:18.“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作为论据插入文本哪段最合适?请为该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19.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你认为教育者要注意什么问题(答一点即可)?【答案】16.B17.“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象”比喻众多教育对象。18.插入第⑦段最合适。示例:遭到楚王疏远放逐的屈原,毕竟写下了《离骚》19.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作,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答一点即可)【解析】16.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B.根据第⑦段中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可知本项表述以偏概全。故选B。17.考查词句理解。联系前句“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可知,本段运用类比手法,以雕刻大理石来类比教育。由此分析,“刀法”指的是教育方法。“万象”指的就是接受教育的众多对象。18.考查补充论据。题目中给出的句子与第⑦段中的“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格式相同,能作为一个正面实例来驳斥本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所以应放入第⑦段。可再补充事实论据为:身陷囹圄,取目无亲之文王,毕竟推演了《周易》。19.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根据首段中的“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可得: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首段中的“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可得:教育者要认识到创造的本质,敢于创造,有献身创造的精神。根据“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可得: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根据“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可得:要鼓励学生创作,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根据“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可得: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根据第②段中的“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可得: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勇
气【美】爱默生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轶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选自《爱默生随笔精选》,有删改)20.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21.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2.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23.联系本文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答案】20.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然后从“外界的鼓励“了解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谈获得勇气的途径;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具有勇气。21.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22.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23.示例: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台上,这时候,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解析】20.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如本文首先由人的本性引出勇气的可贵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获得勇气,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具有勇气并总结全文,发出号召。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21.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为举例论证,“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等句为对喻论证,“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为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下文的观点句,即“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2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是说他在面临死亡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这是说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这句话强调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有勇气就能泰然自若,乐观对待一切危难状况。围绕“信念”“勇气”“乐观”这几个关键词作答即可。23.要求联系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联系全文,首先从②~⑥段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回答;注意,所列举的自己的生活经历要能够证明相关论点。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点睛】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人生需要“顶住”李秦卫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句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步以至千里。⑤“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天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项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