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金华一中高一年级学科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1.在胰岛B细胞中先合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如图);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分子中的氢用于()A.形成—SH和—OH B.形成—NH2和—COOHC.形成—COOH和—SH D.形成—COOH和连接碳—H【答案】B【解析】【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而蛋白质中二流键“SS”的形成是两个SH结合形成一个二硫键并脱出2个H。【详解】胰岛素原是在胰岛B细胞中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胰岛素原的过程中,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NH2和COOH,反之,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NH2和COOH,B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均有还原性B.乳糖水解的过程是吸能反应C.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和果胶D.人体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主要是糖原和淀粉【答案】A【解析】【详解】麦芽糖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均有还原性,A正确;乳糖水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是吸能反应,B错误;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C错误;人体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D错误。3.油脂和糖类都是能源物质,两者在体内氧化分解时,1g油脂所含能量是1g糖类()A.1倍 B.1.5倍 C.2倍 D.2倍以上【答案】D【解析】【详解】1g脂肪在体内氧化分解时可以放出39Kj的能量,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Kj的能量。可见,1g油脂所含的能量是1g糖类2倍以上,A、B、C均错误,D正确。4.现有足量的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3种氨基酸,它们能形成的三肽种类以及包含3种氨基酸的三肽种类分别最多有()A.9种,9种 B.6种,3种 C.18种,6种 D.27种,6种【答案】D【解析】【分析】假若有A、B和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如下两情形分析:

(1)A、B和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的数量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形成三肽的种类:3×3×3=33=27种;

(2)A、B和C三种氨基酸,且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可形成肽链化合物的种类:形成三肽的种类:3×2×1=6种。【详解】若3种氨基酸形成三肽,每种氨基酸的数目不限,则构成的三肽有33=27(种);若包含3种氨基酸的三肽,第一个位置的氨基酸有3种情况,第二个位置只能从剩余2种氨基酸中任选一种,第三个位置只能是剩余的1种,共3×2×1=6(种),故选D。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无机盐离子是(

)A.Fe2+ B.Ca2+ C.Mg2+ D.Cu2+【答案】C【解析】【详解】Mg2+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A、B、D均错误,C正确。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本尼迪特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染色后即可制成装片观察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鸡蛋清无需稀释,反应现象更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错误;脂肪的鉴定实验中,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之后才可制成装片观察,B错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C正确;用于鉴定蛋白质的鸡蛋清,如果不稀释,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使反应不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因此需稀释,D错误。7.利用无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加入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若发生质壁分离前观察的细胞如下图甲,则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利用无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加入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的实验,由于是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所以液泡中的细胞液的颜色是无色的;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细胞外液是加入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因此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颜色是红色;由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所以液泡失水,体积变小。故选A。8.红墨水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能被细胞代谢中产生的[H]还原成红色不溶于水的物质)常用于检测种子活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中,胚被染成红色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B.红墨水染色法中,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是具有活力的种子C.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相似,均应用了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D.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中,被染成红色较深的种子细胞呼吸可能较强【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详解】A、由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能被细胞代谢中产生的[H]还原成红色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活细胞能产生[H],若细胞被染成红色,说明有活力,A正确;B、红墨水染色时,由于红墨水中的红色物质不是细胞必需的,活细胞不容易被染上红色,B正确;C、两种方法的原理正好相反,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能对活细胞染色,而细胞死亡后,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红墨水能把死细胞染上颜色,C错误;D、呼吸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H],故红色较深的种子呼吸较强,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B.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D.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和果胶,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详解】A、正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A正确;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是多糖,B正确;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C正确;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D。10.下列选项不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A.氧化酒精 B.分拣蛋白质C.合成磷脂 D.加工蛋白质【答案】B【解析】【详解】滑面内质网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具有解毒功能,可氧化酒精,又能合成磷脂,A、C错误;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即具有分拣蛋白质的功能,B正确;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可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D错误。11.下列不属于细胞核结构的是A.核膜 B.核仁 C.核糖体 D.染色质【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核糖体是细胞器,不是细胞核结构,C符合题意,故选C。12.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以及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重新移入核后,又能恢复生命活动。这些实例可以说明()A.细胞核控制生物体的遗传特性B.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C.细胞核只对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变形虫的细胞作用重大D.没有细胞核的细胞质不能正常生活,但没有细胞质的细胞核能正常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依题意可知:无细胞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时间不长;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与新陈代谢和运动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B正确,A、C、D均错误。13.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可能含有(

)

①磷脂

②蛋白质

③多糖

④核酸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处理后溶解,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可能含有磷脂等脂质;细胞膜也常常被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可能还含有蛋白质。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1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均有核糖体,均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均有细胞核,且均以DNA为遗传物质。C.均有细胞质,均能进行代谢D.均有细胞膜,均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详解】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均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二者均以DNA为遗传物质,B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质,均能进行代谢,C正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均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1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答案】A【解析】【详解】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放大倍数增加2倍,面积增大4倍,因此此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A正确;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C错误;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选择暗视野,减弱光照强度,选择小光圈,D错误。故选A。16.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A.肽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淀粉酶【答案】B【解析】【详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B正确,A、C、D均错误。17.与动物细胞分裂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细胞器是()A内质网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动物细胞具有的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参与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点睛】18.下列反应属于吸能反应的是()A.细胞呼吸 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C.甘油的氧化分解 D.渗透【答案】B【解析】【详解】细胞呼吸和甘油的氧化分解均释放能量,不属于吸能反应,A、C错误;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ATP直接供能,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不消耗能量,不属于吸能反应,D错误。19.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淀粉的消化C.蛋白质的水解 D.萤火虫发光【答案】D【解析】【详解】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与淀粉的消化和蛋白质的水解都不消耗能量,不会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A、B、C均错误;萤火虫发光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可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D正确。【点睛】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其水解形成ADP和Pi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可见,细胞中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必然会导致细胞中的ADP含量增加,据此分析各选项。20.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可逆的B.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不可逆C.物质变化可逆,能量变化不可逆D.物质变化不可逆,能量变化可逆【答案】C【解析】【详解】A、ADP和Pi是合成ATP的原料,也是ATP分解的产物,故物质转化是可逆的,而从能量方面来分析,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生物体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故能量是不可逆的,A错误;B、ADP和Pi是合成ATP的原料,也是ATP分解的产物,故物质转化是可逆的,B错误;C、据分析可知,物质变化可逆,能量变化不可逆,C正确;D、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物体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ATP分解是由特殊的化学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故能量是不可逆的,D错误。故选C。2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pH过低,酶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线粒体中有酶D.酶具有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pH过低,会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错误;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分布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胞吞的物质必须是固体的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C.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才能进入细胞,并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均可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有的是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有的是通过易化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错误;C、大肠杆菌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C正确;D、大分子有机物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23.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氨基酸 B.蛋白质 C.RNA D.氨基酸或核苷酸【答案】D【解析】【详解】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B、C均错误,D正确。24.将同一植物的相同细胞分别浸在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0.4g/mL的KNO3溶液中,测得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A.蒸馏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B.KNO3溶液、蒸馏水、蔗糖溶液C.蒸馏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D.蔗糖溶液、KNO3溶液、蒸馏水【答案】C【解析】【分析】在图形中,可以看出a曲线原生质体积增加,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曲线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说明溶质可以通过半透膜;c曲线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详解】在题中所述几种溶液中,蒸馏水的浓度最低,远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有膨胀的趋势,对应曲线a;在0.4g/mL的KNO3溶液中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来由于细胞吸收K+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对应曲线b;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蔗糖不会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对应曲线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识记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明确植物细胞在硝酸钾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即可解题。25.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对图中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化扩散相比简单扩散(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B.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C.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D.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A、图示显示: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易化扩散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高,超过这一范围,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比易化扩散的高,A错误;B、简单扩散速率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差,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但易化扩散速率除了取决于膜两侧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差外,还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不与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B错误;C、易化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简单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C错误;D、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均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26.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离子过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过膜不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为易化扩散【答案】A【解析】【详解】题图显示:通道蛋白的开口朝下打开,某种离子与之结合后,通道蛋白朝下的开口关闭,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下,通道蛋白的开口朝上打开,将物质释放出来,据此可知,离子过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A正确;离子过膜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B、D错误;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过膜的通道开闭,但需要消耗驱动,C错误。27.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质不断发生转化,使香蕉逐渐变甜。甲和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成熟到第2天的香蕉果肉的提取液,丙和丁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成熟到第4天的香蕉果肉的提取液。然后在乙和丁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甲和丙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碘碘化钾溶液。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甲和乙试管内溶液都呈蓝色B.丙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呈红黄色C.甲试管内溶液蓝色比丙试管深D.乙试管内溶液红黄色比丁试管深【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D、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质不断发生转化,使香蕉逐渐变甜。原因是淀粉分解成还原糖,因此甲和乙试管中淀粉含量高,丙和丁试管中还原糖含量高,因乙试管中滴加适量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不会呈蓝色,红黄色比丁试管浅,所以A、D项不正确;B、因丙试管加是适量碘碘化钾溶液,所以不会呈红黄色,所以B项不正确;C、甲和丙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碘碘化钾溶液,因甲试管含有淀粉含量高,所以甲试管内溶液蓝色比丙试管深,故C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28.如果测得1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是8P,那么ATP中的磷酸键能是()A.8P B.8P~16P C.16P~24P D.24P【答案】C【解析】【详解】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的化学键()。如果测得1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是8P,那么ATP中的磷酸键能是16P~24P,A、B、D均错误,C正确。故选C。29.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影响动物细胞的分裂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只在细胞死亡时起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的激素是蛋白质(如胰岛素),有的激素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A错误;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割为两个子细胞,因此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影响植物细胞的分裂,但不会影响动物细胞的分裂,C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并不只在细胞死亡时起作用,D错误。30.科学家利用酵母菌突变体(下图中A型~E型)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以及与分泌相关的基因,揭示了囊泡运输的过程。野生型酵母菌能正常进行分泌蛋白的分泌,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内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下图中,能表示内质网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是A.A型、C型 B.A型、B型 C.B型、E型 D.D型、E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A型形成的蛋白质未运至高尔基体,且A型内质网中形成的蛋白质不具小泡,所以A型内质网结构不正常;B型内质网形成的蛋白质也不运向高尔基体,所以B型内质网也不正常;C型高尔基体中无蛋白质,但内质网能形成具小泡的蛋白质,所以C型内质网正常;D型、E型中分泌蛋白均出现在高尔基体中,所以D、E型内质网均正常;综上所述,能表示内质网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是A、B,B正确。故选B。【点睛】31.某同学将若干浸有酵母菌的小滤纸片(1cm2)取出后晾干,制备成附着有H2O2酶的滤纸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B.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H2O2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不能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的H2O2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答案】D【解析】【详解】图示的烧杯中只放入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测出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后取其平均值,A正确;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不同,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H2O2溶液来加以探究,B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到浮出液面的时间(t3-t1)的倒数即1/(t3-t1)来表示,D错误。【点睛】依据题意、实验目的(探究“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图呈现的信息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各选项的问题情境,找出自变量(如B项的pH的不同和C项的温度不同)、因变量(滤纸片进入烧杯到浮出液面的时间)、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围绕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专一性等知识来分析各选项。32.下列结构中含有碱基种类最少的是A.细胞核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既有DNA又有RNA,共有5种碱基;而核糖体中只有rRNA,含有四种碱基,碱基种类最少,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和细胞器中碱基的识别,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3.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8和5C.该多肽形成过程中形成4个肽键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答案】D【解析】【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多肽链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而且组成该多肽链的每种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原子,说明该多肽链是由三种氨基酸组成的四肽,其水解产物中有2个半胱氨酸,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半胱氨酸含有3个C,所以另两个氨基酸共含有15个C,进而推知:另两种氨基酸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即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错误;该多肽链形成过程脱去3分子水,所以该多肽中氧原子数为8-3=5,氢原子数为38-6=32,B错误;该多肽链是由三种氨基酸组成的四肽,在形成过程中形成3个肽键,C错误;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形成时脱去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54,D正确。【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脱水缩合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和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能力。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据此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掌握脱水和脱氢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4.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高于或者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都会降低,当反应温度由t2(高于最适温度)调到最适温度时,由于t2温度较高,已经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即使再调到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所以酶活性不变,A错误;B、由曲线图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升高,B正确;C、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因此与t2调相比,t1时更适合酶的保存,C错误;D、低温不会破坏酶的活性,只能降低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B。35.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叶绿体均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B.自然界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C.细菌细胞中存在内质网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答案】B【解析】【详解】线粒体、叶绿体均由双层膜、四层磷脂分子组成,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真核细胞既有核仁,又有核糖体,因此自然界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B正确;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存在内质网,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但其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36.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4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答案】D【解析】【详解】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先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将淀粉调整相应的温度,所以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4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然后加入酶,即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淀粉用碘液鉴定,所以反应后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37.如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温度为D时,酶促反应速率为I,而温度升高到E时,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为H,说明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温度为D、pH为G时,酶促反应速率可以为H,也可以为I,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温度和pH外,还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等。【详解】A、GH线段表示当pH为G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而温度为D和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均为H,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在DE段内,A正确;B、FI线段表示pH较低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较高,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B正确;CD、温度为D,pH为G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在HI段,可见限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的浓度等,C正确、D错误。故选D。38.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主要的化合物是有机物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有60多种C.淀粉通过胞吞进入动物细胞D.蓝细菌只含有DNA,而不含RNA【答案】A【解析】【详解】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中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所以细胞中主要的化合物是有机物,A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B错误;淀粉在动物的消化道中被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C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RNA,D错误。39.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e起源于高尔基体,b来自内质网B.d是衰老的线粒体,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C.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产生的碎渣D.小泡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详解】题图显示,b是溶酶体,其起源于a所示的高尔基体经出芽形成的囊泡,e是来自内质网的膜将d所示的线粒体包裹其中而形成的囊泡,A错误;e中的线粒体最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消化分解,而溶酶体的功能之一是分解衰老的细胞器,所以d是衰老的线粒体,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即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产生的碎渣,C正确;小泡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正确。40.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②是所有DNA的载体C.③与蛋白质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④为核孔,有利于实现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答案】A【解析】【详解】A、①为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②为染色质,是细胞核DNA的载体,B错误;

D、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A。4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B.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有识别作用C.线粒体外膜比内膜面积大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答案】A【解析】【详解】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与此功能相适应,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A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B错误;线粒体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面积比外膜面积大,C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自由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42.细胞内有三种膜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这三种膜是

()A.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B.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C.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中心体 D.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糖体膜【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生物膜因化学组成相似,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可相互转化。生物膜能相互转移的有在胞吞时细胞膜能转换成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在分泌蛋白分泌时内质网膜能转换成高尔基体膜进而到细胞膜。【详解】A、核膜和内质网膜、线粒体膜等直接相连,可直接转化,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A错误;B、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以及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不直接相连,它们之间的转化是以“出芽”形式形成具膜小泡转化的,B正确;C、中心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D、核糖体为无膜结构,D错误。故选B。43.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点和B、C点吸收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能量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载体数量C.能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详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故选A。44.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甲)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图乙中的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C.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放射性在细胞各个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答案】B【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2、在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联系,即内质网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到达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因此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增多。【详解】ACD、直接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蛋白先在核糖体中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为上述过程提供能量,因此,图甲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CD正确;B、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联系,故膜面积变小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先增加后减少,而细胞膜面积则增大,图乙中的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B错误。故选B。45.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血糖浓度越大,运输速度越快,但因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当葡萄糖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吸收速率不再改变。46.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D.核仁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答案】B【解析】【详解】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见,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说明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A错误,B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C、D错误。47.下列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主动运输,②是协助扩散,③可以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④可以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详解】A、据图可知,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内释放的能量,A错误;B、图示过程只有①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C、大分子不是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而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C错误;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后死亡,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蔗糖才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无关,D错误。故选B。48.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O2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两种膜对甘油、二氧化碳、氧气三种物质的通透性相同;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H2O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要大于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而CO2、O2和甘油在两种膜上的通透性相同(自由扩散),据此可推知: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B、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存在差异,说明生物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C、由于人工膜无载体蛋白,所以无法推出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D、O2在两种膜上的通透性相同,而人工膜无载体蛋白,由此可推知:O2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C。4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下图状态,①、②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A.此时①>②,细胞渗透吸水 B.此时①=②,渗透系统处于动态平衡C.此时①<②,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①表示细胞液的浓度、②表示细胞外液的浓度。【详解】A、若此时①>②,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去的水分多,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吸水,A有可能;B、若此时①=②,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与失去的水分相当,渗透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有可能;C、若此时①<②,则表明细胞吸收的水分比失去的水分少,从而表现为细胞渗透失水,C有可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D符合题意。故选D。50.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B.ATP能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能量C.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稳定D.动、植物细胞形成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2、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3、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解】A、活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