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_第1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_第2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_第3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_第4页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电解水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b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3.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 B.稀释浓硫酸C.读液体体积 D.天平称量固体5.已知KC1在20°C、40°C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4g、40g,小明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②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是3g D.KCl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转变为饱和溶液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有沉淀产生.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甲:Na2CO3乙:KOH B.甲:Mg乙:AgNO3C.甲:KOH乙:NaCl D.甲:CuO乙:NaOH7.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红色粉末变黑 B.a处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b处的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实验体现了CO的可燃性8.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向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于N点B.N点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C.P点时溶液呈红色D.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9.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在几秒后可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D.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10.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图中小花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B.实验①可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C.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实验③纸花放入CO2中变红色D.实验③可验证CO2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11.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相匹配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A.A B.B C.C D.D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鉴别硬水和蒸馏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B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A.A B.B C.C D.D13.合理设计实验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B.探究分子的运动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14.下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1)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2)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15.下图实验利用W型管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该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16.用如图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1)若X是Na2CO3溶液,Y是澄清石灰水,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若X是稀HCl,Y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能证明HCl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若酚酞变色的pH范围在8.2~10.0之间,则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A.NaClB.NaCl、HClC.NaCl、NaOH17.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若用B装置干燥氧气,则B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填试剂名称),若将B装置中装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填“a”或“b")端通入。(4)若直接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图中C~F四个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填字母)。18.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图,请回答:(1)写出编号Ⅰ仪器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用B装置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为______;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4)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非常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G来收集氨气,应从______端通入气体。(填“a”或“b”)19.对生锈铁钉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生锈程度相同的等质量铁钉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的稀盐酸(稀硫酸)中,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过一会儿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最后呈淡绿色,记录如下:酸的种类实验编号质量分数/%铁锈消失的时间/s稀盐酸①6240②10115稀硫酸③6310④10155【解释与结论】(1)写出铁锈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对比实验①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3)实验②④的目的是_______。【反思与评价】(4)实验④铁钉表面还附着浅绿色晶体,可能是溶液中的_____达到饱和析出得到的。(5)在铁锈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发现反应加快,猜想原因是_______。(6)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绿色,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为中性;②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NaOH溶解度/g0.1610921.89.6【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20℃时,在盛有5g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1)①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颜色变化现象为:_______。②向B烧杯中通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请另选一种与步骤①②中不同物质类别的能与发生反应的物质,该物质可以是_____溶液(写1种)。【实验拓展】(2)向上述①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AB段的实验现象是_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探究二】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乙所示装置将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结果如图丙所示。【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溶液和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3)图乙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4)图乙中,用纯碱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理由是_______。(5)图丙中最终溶液pH小于8.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图丙中CD段之间溶液溶质主要是_________。21.胃液中主要含有盐酸,盐酸若分泌过少,常引起消化不良,若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蚀作用.止酸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利用其有效成分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止酸剂展开了探究.【活动一】止酸剂的反应原理(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市面上常见的止酸剂后,选取了实验室中的碳酸氢钠(俗称_____)氢氧化铝、氧化镁模拟止酸剂与胃酸反应,请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活动二】比较止酸剂的止酸效果查阅资料:胃液的PH为0.9~1.5,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2~3.5,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步降低,当pH超过6时,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而失去活性。实验步骤:小组同学搭建如图所示装置,气球中加入固体物质,三颈烧瓶中放入稀盐酸,实验时将气球中的固体物质放入瓶中,用压强、pH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变化。(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3)三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压强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曲线①对应的物质是______,由此推断服用过后可能会引起胃胀。(4)三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后的pH变化如图2所示,根据资料信息,推断止酸效果较好的物质是_______。【活动三】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定量测定某品牌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步骤如下:①分别配制7.3%的稀盐酸和4%的氢氧化钠;②取一粒药片(10g)研碎后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③用4%的NaOH溶液去中和,共用去10g;④加入10g7.3%的稀盐酸(5)测定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药片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活动四】课后拓展(6)小组同学还查到一种止酸剂为铝碳酸镁片,已知它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两种盐,请完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2.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进一步探究二者是否发生反应,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取一软质塑料瓶向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步骤2:向塑料瓶中快速加入2g氢氧化钠固体,旋紧瓶塞后振荡,观察现象。(1)上述实验中,观察到软质塑料瓶_______,内壁有大量水雾产生,软质塑料瓶外壁发透,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小组同学提出实验中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查阅资料】I.紫甘蓝汁、无色酚酞溶液在不同pH范围内的变色情况如下表:指示剂紫甘蓝汁无色酚酞溶液颜色紫色蓝色深绿黄绿黄色无色浅红色深红色pH4~88~99~1111~12>12<88~10>10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10.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8.3。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瓶塞,旋开活塞,慢慢滴下稀硫酸,向滴有紫甘蓝汁、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3)实验选择稀硫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4)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最终变为_______色。(5)①实验中,选紫甘蓝汁指示反应的进行过程而不选无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23.铁的应用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了金属之后,某兴趣小组以铁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铁(1)生活中常见到的金属铁是铁的合金,生铁和钢就是常见的两种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活动二】探究铁的锈蚀与防护(2)图1,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4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__。(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图2实验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打开分液漏斗,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出现锈蚀。①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铁生锈是铁与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4)请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活动三】探究铁和盐溶液的反应(5)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连续缓慢地加入mg铁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①写出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________。②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________。③若ab段和bc段析出的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分别为m1g和m2g,试比较m1和m2的大小关系:________。24.文献记载:距今4000~5000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开始冶铸铜器。出土的铜器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Ⅰ.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Ⅱ.铜锈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Ⅲ.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活动一】探究铜锈的组成用下图所示装置进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干燥管内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烧杯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2)由实验现象推测,铜锈中至少含有____种元素。【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与和有关。【进行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打磨光亮,设计了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编号①②③④⑤操作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析出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解释与结论】(3)实验中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迅速冷却的,其目的是________。(4)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为验证猜想,实验⑤中应加入的物质为____。(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活动三】测定铜锈中的含量将上述实验编号③试管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连接图甲、图乙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固体与足量盐酸进行实验。(6)完全反应后,常温常压下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则该固体中的含量为______(用含v、d、m的字母表示)。(7)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铜锈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25.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设计实验】(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1):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3)为了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是显中性还是显酸性,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实验延伸】(4)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填一种即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5)同学们又从数据表达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对“NaOH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的反应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如图2和图3。请你思考:Ⅰ、由图2可知,此反应是一个______反应;Ⅱ、图3曲线表示______(填编号)①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至过量;②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Ⅲ、图3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26.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g;(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27.某同学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称取31g红磷进行燃烧实验(如图)。(1)实验时。若取用的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2)计算:31g红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电解水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b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答案】D【解析】【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时,产生H2与O2体积比约为2:1,故错误;C、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O元素组成,水是纯净物,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故选D。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3.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答案】C【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比上溶液的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称量偏大了或溶剂的体积量少了,也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发生了。【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浓度,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 B.稀释浓硫酸C.读液体体积 D.天平称量固体【答案】C【解析】【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错误;C、量筒读数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故选项正确;D、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选项错误。故选C。5.已知KC1在20°C、40°C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4g、40g,小明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②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是3g D.KCl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转变为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故50g水中最多溶解17g氯化钾,而烧杯①中是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为不饱和溶液;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故50g水中最多溶解20g氯化钾,烧杯③中为50g水和20g氯化钾,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B、烧杯②为50g水溶解了17g氯化钾,烧杯③中为50g水溶解了20g氯化钾,故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C、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7g氯化钾,故②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是20g17g=3g,选项正确;D、由题意知,氯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转变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有沉淀产生.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甲:Na2CO3乙:KOH B.甲:Mg乙:AgNO3C.甲:KOH乙:NaCl D.甲:CuO乙:NaOH【答案】B【解析】【详解】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乙中有气泡冒出,但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盐酸压入乙试管与氢氧化钾反应,乙试管中不会产生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B、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使乙中有气泡冒出,生成氢气将氯化镁压入乙试管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不能使乙中有气泡冒出,故C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使乙中有气泡冒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红色粉末变黑 B.a处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b处的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实验体现了CO的可燃性【答案】C【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错误;B、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a处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b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D、实验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错误。故选:C。8.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向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于N点B.N点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C.P点时溶液呈红色D.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答案】C【解析】【详解】A、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由图可知,M点电导率大于N点电导率,故M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N点,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N点时,电导率最低,说明此时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C、N点时,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P点时,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电导率始终大于零,故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在几秒后可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D.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答案】B【解析】【详解】A、浓氨水与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但是几秒后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是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两种分子相遇时,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即产生白烟,故A说法正确;B、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浓盐酸显酸性,不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故B说法错误;C、浓氨水与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但是几秒后观察到滴入浓盐酸试管中产生白烟,是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两种分子相遇时,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即产生白烟,故C说法正确;D、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由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慢,所以可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故D说法正确;故选:B。10.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图中小花为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B.实验①可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C.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实验③纸花放入CO2中变红色D.实验③可验证CO2和H2O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不符合题意;B、实验①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C、实验②中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③中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D、实验②中纸花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③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故通过实验②③可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仅仅通过实验③无法验证,符合题意。故选D。11.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相匹配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空气中的水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打开瓶口会出现白雾,错误;B、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生成蓝色沉淀,正确;C、光亮的铁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为浅绿色,错误;D、镁条反应生成氧化镁是白色的,错误。故选:B。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鉴别硬水和蒸馏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B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检验软硬水使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正确;B、铁粉会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多余的铁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B正确;C、稀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C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试管外壁温度会下降,氯化钠溶解水中温度几乎不变,D正确。故选:C。13.合理设计实验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B.探究分子的运动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需要控制好变量,保证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选项错误;B、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隔开放置,一段时间后,无色酚酞变红,证明氨气分子运动到了酚酞试液中,选项正确;C、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也能提供氧元素,无法确定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4.下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1)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2)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答案】(1)ABC(2)引流,防止液体飞溅15.下图实验利用W型管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该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答案】(1)(2)温度达到着火点16.用如图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1)若X是Na2CO3溶液,Y是澄清石灰水,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若X是稀HCl,Y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能证明HCl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若酚酞变色的pH范围在8.2~10.0之间,则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A.NaClB.NaCl、HClC.NaCl、NaOH【答案】(1)(2)①.Y由红色变为无色②.ABC17.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若用B装置干燥氧气,则B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填试剂名称),若将B装置中装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填“a”或“b")端通入。(4)若直接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图中C~F四个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填字母)。【答案】(1)长颈漏斗(2)2H2O22H2O+O2↑(3)①.浓硫酸②.b(4)E18.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图,请回答:(1)写出编号Ⅰ仪器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用B装置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为______;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4)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非常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G来收集氨气,应从______端通入气体。(填“a”或“b”)【答案】(1)锥形瓶(2)Zn+H2SO4=ZnSO4+H2↑(3)①.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b(4)①.A②.b19.对生锈铁钉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生锈程度相同的等质量铁钉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的稀盐酸(稀硫酸)中,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过一会儿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最后呈淡绿色,记录如下:酸的种类实验编号质量分数/%铁锈消失的时间/s稀盐酸①6240②10115稀硫酸③6310④10155【解释与结论】(1)写出铁锈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对比实验①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3)实验②④的目的是_______。【反思与评价】(4)实验④铁钉表面还附着浅绿色晶体,可能是溶液中的_____达到饱和析出得到的。(5)在铁锈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发现反应加快,猜想原因是_______。(6)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绿色,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答案】(1)(2)当酸的种类、铁钉生锈程度等条件相同时,10%比6%的盐酸或硫酸与铁锈反应,铁锈消失的时间短,反应速率更快(3)探究酸的种类对除铁锈反应速率的影响(4)FeSO4(5)酸的浓度增大加速反应速率(6)①.2②.1③.3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为中性;②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NaOH溶解度/g0.1610921.89.6【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20℃时,在盛有5g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1)①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颜色变化现象为:_______。②向B烧杯中通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请另选一种与步骤①②中不同物质类别的能与发生反应的物质,该物质可以是_____溶液(写1种)。【实验拓展】(2)向上述①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AB段的实验现象是_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探究二】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乙所示装置将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结果如图丙所示。【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溶液和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3)图乙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4)图乙中,用纯碱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理由是_______。(5)图丙中最终溶液pH小于8.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图丙中CD段之间溶液溶质主要是_________。【答案】(1)①.溶液先变蓝色再变红色②.碳酸钠(合理即可)(2)①.有气泡冒出②.(3)可控制反应的速率(4)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5)①.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21.胃液中主要含有盐酸,盐酸若分泌过少,常引起消化不良,若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蚀作用.止酸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利用其有效成分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止酸剂展开了探究.【活动一】止酸剂的反应原理(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市面上常见的止酸剂后,选取了实验室中的碳酸氢钠(俗称_____)氢氧化铝、氧化镁模拟止酸剂与胃酸反应,请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活动二】比较止酸剂的止酸效果查阅资料:胃液的PH为0.9~1.5,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2~3.5,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步降低,当pH超过6时,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而失去活性。实验步骤:小组同学搭建如图所示装置,气球中加入固体物质,三颈烧瓶中放入稀盐酸,实验时将气球中的固体物质放入瓶中,用压强、pH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变化。(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3)三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压强变化如图1所示,可知曲线①对应的物质是______,由此推断服用过后可能会引起胃胀。(4)三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后的pH变化如图2所示,根据资料信息,推断止酸效果较好的物质是_______。【活动三】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定量测定某品牌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步骤如下:①分别配制7.3%的稀盐酸和4%的氢氧化钠;②取一粒药片(10g)研碎后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③用4%的NaOH溶液去中和,共用去10g;④加入10g7.3%的稀盐酸(5)测定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药片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活动四】课后拓展(6)小组同学还查到一种止酸剂为铝碳酸镁片,已知它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两种盐,请完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①.小苏打②.(2)缓冲气压(3)碳酸氢钠或

(4)碳酸氢钠或

(5)①.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②.84%(6)22.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进一步探究二者是否发生反应,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取一软质塑料瓶向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步骤2:向塑料瓶中快速加入2g氢氧化钠固体,旋紧瓶塞后振荡,观察现象。(1)上述实验中,观察到软质塑料瓶_______,内壁有大量水雾产生,软质塑料瓶外壁发透,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小组同学提出实验中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查阅资料】I.紫甘蓝汁、无色酚酞溶液在不同pH范围内的变色情况如下表:指示剂紫甘蓝汁无色酚酞溶液颜色紫色蓝色深绿黄绿黄色无色浅红色深红色pH4~88~99~1111~12>12<88~10>10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10.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8.3。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瓶塞,旋开活塞,慢慢滴下稀硫酸,向滴有紫甘蓝汁、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3)实验选择稀硫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4)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最终变为_______色。(5)①实验中,选紫甘蓝汁指示反应的进行过程而不选无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答案】(1)①.变瘪②.(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软质塑料瓶也会变瘪(3)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会对实验产生干扰(4)蓝(5)①.若选用无色酚酞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②.取适量C点时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OH23.铁的应用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了金属之后,某兴趣小组以铁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铁(1)生活中常见到的金属铁是铁的合金,生铁和钢就是常见的两种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钢的含碳量。【活动二】探究铁的锈蚀与防护(2)图1,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4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__。(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图2实验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打开分液漏斗,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出现锈蚀。①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铁生锈是铁与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4)请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活动三】探究铁和盐溶液的反应(5)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连续缓慢地加入mg铁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①写出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________。②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________。③若ab段和bc段析出的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分别为m1g和m2g,试比较m1和m2的大小关系:________。【答案】(1)大于(2)铁丝绒生锈消耗了约10mL氧气(3)①.略②.氧气、水(4)保持干燥(5)①.银离子、铜离子、亚铁离子②.铜③.m1<m224.文献记载:距今4000~5000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开始冶铸铜器。出土的铜器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Ⅰ.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Ⅱ.铜锈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Ⅲ.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活动一】探究铜锈的组成用下图所示装置进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干燥管内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烧杯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2)由实验现象推测,铜锈中至少含有____种元素。【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