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会发生变化,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 B.“我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少管我”C.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生黄金时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健康的度过,据此答题。【详解】AB.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青春期少年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自行处理问题,A正确,B错误。C.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正确。D.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故选B。【点睛】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遇到问题时选择正确的做法,健康度过青春期。2.2020年沙漠蝗虫灾害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多国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对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以下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的动物是()A.蝴蝶 B.家蚕 C.蟋蟀 D.蚊子【答案】C【解析】【分析】(1)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详解】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ABD.蝴蝶、家蚕、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BD不符合题意。

C.蟋蟀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故选C3.椪柑是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品质优良,高产、耐储藏,深得种植户信赖。但是近两年受到沃柑等新品种的冲击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以下可能改良沃柑品种的繁殖方式是()A.嫁接 B.扦插 C.组织培养 D.播种【答案】D【解析】【分析】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详解】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如果想培育新品种,多采用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因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种子胚内的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个体,发生变异的几率大,有利于培育出新品种。所以可能改良沃柑品种的繁殖方播种。故选D。4.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萌发只需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答案】A【解析】【分析】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详解】A.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生物的性状由这些遗传信息决定,受精卵中储存着遗传物质,A正确。B.珠被发育成①种皮,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子叶,B错误。C.②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C错误。D.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D错误。故选A。5.人的受精卵形成、开始分裂以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A.卵巢、输卵管、子宫B.输卵管、输卵管、子宫C.输卵管、子宫、子宫D.输卵管、子宫、阴道【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胚胎的发育过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详解】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所以人的受精卵形成、开始分裂以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输卵管、输卵管、子宫。【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考生容易将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记成子宫。6.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大 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响度高 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音调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B.“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振动物体的材料好,音色好,故B符合题意;C.“尖厉刺耳”,指的是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故C不符合题意;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小,响度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实验中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意在等。根据题意: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必须遵循对照原则,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详解】该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可见C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生物实验中要遵循的原则是本题解题关键。8.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下列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细胞壁 B.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C.属于单细胞生物 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详解】幽门螺旋菌属于细菌,细菌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繁殖速度快。故选B。9.如图是眼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角膜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B.在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②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相似,相当于光屏的眼球结构是④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眼球的结构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识图作答。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详解】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①角膜,故A正确。

B.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②晶状体,故B正确。C.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④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C正确。D.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故D错误。故选D。10.2022年3月3日,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关于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B.江梦南学习唇语,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共同作用C.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D.青春期是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的最好时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答案】C【解析】【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详解】A.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此可知,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故A正确。B.大脑皮层具有运动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等,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江梦南学习唇语,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共同作用,故B正确。C.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中枢,故C错误。D.青春期脑的重量及容量以及脑细胞、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不大,神经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年,脑兴奋性加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是认识事物和学习的极好时机,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故D正确。故选C。11.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缘故,故发生了折射,故A错误;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即不是光源,故B错误;“浮光跃金”,金色是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1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B。13.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答案】B【解析】【详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解得f甲<6cm。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即f乙>12cm;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解得12cm>f丙>6cm。。所以,f乙>f丙>f甲;故B正确ACD错误。14.孙悟同学为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10天后,两组种子均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甲组25℃有适量充足乙组25℃无适量充足A.温度太低 B.实验时间过短C.种子储存时间过长,胚已死亡 D.光照不适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影响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实验探究题,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分析作答。【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是活的,不在休眠期。题干中“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均置于25℃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外界条件已具备。10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如胚是死的或胚不完整或正在休眠。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15.科技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机器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当幼教机器人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他们的响度不同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所以,主要是依据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而区分,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所以,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A。16.如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答案】B【解析】【详解】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小平面镜的晃动引起,而平面镜的晃动由纸杯口的胶膜振动引起,故A错误。B.小明说话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被胶膜吸收后引起小平面镜的振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拉紧的棉线实现,故C错误。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从小明的口中传递到右边的纸杯中,故D错误。故选B。17.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应选A。【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18.如图,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夹角的范围是()A.大于135°小于150° B.小于90°C.大于90°小于135° D.大于135°【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入射角是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的反射角是45°。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45°,而大于0°。此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大于180°45°45°=90°此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小于180°45°0°=135°则这个角的范围为大于90°小于13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一只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答案】D【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据此分析答题。【详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绿色的只能反射绿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鹦鹉的尾部是黑色的,红色的只能反射红光,白色的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嘴和腹部是红色的。故选D。【点睛】透明物体只透过与自己相同颜色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自己相同颜色的色光。2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C.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D.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的长度,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高低。所以实验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选D。二、填空题(共40分)21.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专门鲜食嫩荚的蔬菜用大豆,是绍兴人喜爱的食物。结合上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毛豆花中的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它与毛豆繁衍后代有直接的关系。开花后还要经历______、______两个过程才能结出毛豆。(2)乙图中的一个毛豆豆荚即一个果实,它是由甲图豆花中的______发育而来的。一个豆荚中含有多粒毛豆,则说明______。(3)丙图为毛豆种子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选填序号)A.图中标号②发育成叶,标号③发育成根B.毛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作用C.毛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相比,唯一的区别是结构④数目不同D.标号⑥所示部分是毛豆种子的重要部分,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答案】①.雌蕊和雄蕊②.传粉③.受精④.子房⑤.毛豆子房内有多粒胚珠⑥.AC【解析】【分析】开花结果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形成果实种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详解】(1)甲图中,毛豆花中的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体系,它与毛豆繁衍后代有直接的关系。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所以开花后还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才能结出毛豆。(2)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乙图中的一个毛豆豆荚即一个果实,它是由甲图豆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一个豆荚中含有多粒毛豆,则说明胚珠。(3)图中标号②胚芽发育成叶和茎,标号③胚根发育成根,故A错误;毛豆种子萌发时,④子叶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作用,故B正确;毛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相比,相同的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的是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一片,而毛豆种子的子叶一片,没有胚乳,故C错误;标号⑥胚所示部分是毛豆种子的重要部分,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故D正确。故选A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花的结构和功能,传粉和受精的过程。22.下列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属于___________发育。(2)丙图中新生命与母体可通过图中1___________(填写名称)进行物质交换。(3)丁图中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以下结构可出现在该图中的有___________。A.胚珠B.受精卵C.胚D.精子E.胚芽(4)莲农常用藕来繁殖莲,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繁殖。【答案】①.完全变态②.胎盘③.ABD④.营养##无性【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的生长时期,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人的生长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解答。【详解】(1)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一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比图甲多了一个蛹期。故其中图乙属于完全变态发育。(2)丙图显示: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3)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丁图表示双受精过程。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属于双受精。可见ABD均出现在丁图中。(4)用种藕繁殖莲,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莲藕是植物的茎,茎属于植物体三大营养器官(根、茎、叶),所以这种繁殖方式又属于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繁殖。23.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___(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__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___(填“空气柱”或“瓶壁”),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___;(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填字母)。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答案】①.瓶壁②.低③.空气柱④.大⑤.高⑥.A【解析】【详解】(1)[1][2]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2)[2][3][4]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选A。24.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折射角___________度,空气在___________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答案】①.30②.NN´左【解析】【详解】[1]由图知道∠MOC=∠MOA又因为AO与BO在MN的同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CO和AO分别为入射和反射光线,MM'为法线,剩下的OB是折射光线,此时折射角∠BOM'=90°60°=30°[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知道,CO为入射光线,故入射角∠MOC=∠MOA=90°20°=70°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应该从空气斜射入玻璃,那么NN′左侧为空气。25.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cm。【答案】①.凸②.会聚③.20【解析】【详解】[1]该摄像镜头中间厚,边缘薄,故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由凸透镜的性质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若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则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26.某兴趣小组在绿色的透明空雪碧瓶中充入白色的烟,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从雪碧瓶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甲)。这是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___________,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2)乙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吹动火焰(如图乙),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_形式向远处传播。【答案】①.反射②.声波【解析】【详解】(1)[1]甲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从雪碧瓶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甲)。是因为烟是固体颗粒,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反射,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2)[2]乙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吹动火焰(如图乙),是因为拍打瓶底,引起瓶底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振动,振动产生声,声音能传播能量,把火焰吹灭。27.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受精卵会发育成___________。(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鸽子,产生生殖细胞b的器官是___________。(3)小阳认为,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没有经历过程①,都属于无性生殖。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答案】①.胚②.卵巢③.不正确。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经历过程①,但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属于有性生殖。【解析】【分析】(1)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受精卵是大多数生物的发育起点,新生命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由图可知,①所示的是受精过程,②所示的是发育过程,a是精子,b是卵细胞。【详解】(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鸽子,产生生殖细胞b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3)克隆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的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28.把图中光路补充完整。【答案】【解析】【详解】射向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29.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答案】【解析】【详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眼镜,在光线进入眼睛以前就先发散一些,这样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的人就能看到物体所成的清晰的像了,光路如下图三、探究题(共26分)30.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3)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_____像。【答案】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不动③.虚【解析】【详解】(1)[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透明的,从蜡烛A这一侧能够观察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蜡烛所成的像与蜡烛本身关于平面镜对称,这里的平面镜其实是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但是它所在的那个平面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3)[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31.小阳探究某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过程如下: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第7组种子含水量10%15%20%25%30%35%40%萌发率05%18%40%48%80%63%(1)查阅资料:了解该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在27℃左右。(2)小阳将该种子根据不同含水量分为7组,每组50粒,置于27℃的恒温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该水稻种子生长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①水稻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数据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③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该温度下该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答案】①.胚乳②.27℃时,该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是35%③.种子含水量31%40%之间在细分几组如分成32%、34%、36%、38%重复做几次【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2)①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乳。②图表中种子发芽率数值可知:在环境温度为27℃时,种子含水量为35%时种子发芽率最高80%。可以得出27℃时,该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是35%。③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该温度下该品种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建议是种子含水量30%40%之间在细分几组如分成32%、34%、36%、38%重复做几次。3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这时小阳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摘下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靠近透镜,如图),要使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如何移动光屏?答:___________(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2)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蜡烛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将变化,若要使烛焰的像还成在光屏中央,如果只调节凸透镜,应把凸透镜_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调节适当高度;(3)实验中某同学用书挡住了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_。【答案】①.远离透镜②.向下③.变暗【解析】【详解】(1)[1]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放入近视眼镜后,所成像的位置会变远,即像距变大,那么光屏应该远离透镜。(2)[2]蜡烛燃烧消耗,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根据成像的倒立性可知,此时光屏上所成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则像必须向下移动。因为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应该把凸透镜向下调节。(3)[3]实验中某同学用书挡住了透镜的上半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3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硬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答:___________;(3)小阳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阳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答案】①.垂直②.顺③.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具有偶然性④.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解析】【详解】(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用于呈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入射角变大。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此时反射角也增大,即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3]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加客观,具有普遍意义。所以,不妥之处是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得到的结果具有偶然性。(3)[4]小阳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四、简答题(共14分)34.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2)尼达姆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3)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_____的猜想。(4)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_____(选择“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答案】(1)设置对照(2)能(3)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其它合理答案均可)(4)会【解析】【分析】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巴斯德的实验通过严密的推理,否定了这一假说。【小问1详解】从雷迪的实验可以看出,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组。【小问2详解】通过尼达姆的实验可以看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自然发生的,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小问3详解】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进行了改进,认为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小问4详解】图丁中将肉汤放入曲颈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瓶中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35.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但是不管蜡烛怎么向左移动,像始终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3)相机和的镜头也是凸透镜;次数物理量1234567物距/cm10.005.002.001.000.500.100.05像距/cm0.5000.5010.5020.5030.5050.5260.556①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判断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___cm;②请分析,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①.使像成在光屏中央②.缩小③.左④.0.5⑤.像距都非常接近焦距(像距变化不大)【解析】【详解】(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只有蜡烛火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