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时“王权神佑”的思想观念盛行,商贵族标榜天神是自己的祖先;西周在商朝的基础上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并对天命观做出了“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等新的解释。西周天命观念的变化反映了()A.人文精神植根久远的历史传统 B.统治需要影响思想观念的嬗变C.反思夏商文化催生了民本思想 D.早期国家治理强调政权合法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商贵族标榜天神是自己的祖先;西周在商朝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知,商朝时期,商贵族标榜天神是自己的祖先,西周时期,对天命观做出了“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等新的解释,说明商周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其本质是为了维护统治,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统治需要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不是强调人文精神,排除A项;“反思夏商文化催生了民本思想”,是表象,并不是本质,排除C项;仅从思想观念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早期国家治理中,对政权合法性的强调,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汉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迁徙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意识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社会治理上重视以法治民、以德化民。这表明秦汉统治者()A.注重乡里社会秩序改造 B.奉行儒法并用的理政思想C.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 D.重视基层社会的自我更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秦汉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迁徙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意识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可知,秦汉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治理上,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治理,A项正确;秦朝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家层面对基层社会秩序的注重,并不是自我更新,排除D项。故选A项。3.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汜胜之书》,记述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宋代陈旉的《农书》,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这些农书()A.得益于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 B.表明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C.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意在推广先进的农业工具〖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本质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汜胜之书》,记述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可知,汉代至元代,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形成并不断发展,而农书中所谈到的耕作技术、农业工具等,都是为传统农业服务,C项正确;仅从农书中的技术,并不能说明土地生产效率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国家层面的信息,排除B项;上述农书著作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传统的农耕,并不是推广农具,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明政府与琉球的贸易()A.体现了朝贡贸易的特征 B.深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促进新生产方式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洪武五年(中国)。据材料可知,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予物品,而后又有贸易往来,这体现了朝贡贸易中“厚往薄来”的特征,A项正确;明朝洪武五年时还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此时的世界市场还远未形成,这种贸易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排除C项;这种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目的为主,对新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5.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这反映了()A.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洋务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转型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D.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可知,近代时期,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甲午战后,随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说明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对自然经济的影响,排除A项;“实现了”,表述夸大,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只能说明甲午战后,并不符合洋务运动中后期,排除C项。故选D项。6.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通过“三三制”原则,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一调整()A.改变了政权革命性质 B.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C.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 D.适应了革命形势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员只占三分之一”,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华战争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我党进行了调整,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并没有改变政权革命性质,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对国民党力量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革命形势对政策的影响,并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是中国1981~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变化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对外开放全面走向世界 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倍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81~1995年(中国)。据材料“中国1981~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变化图”,可知,1981至198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呈现上涨的状况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但是1988年至1990年,在经济秩序特别是流通秩序的混乱状况没有得到扭转的情况下,放开了大部分商品价格,实行价格改革“闯关”,诱发全国性抢购风潮,经过治理整顿深化改革,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流通领域混乱现象得到整顿,经济秩序实现好转,进而1990年至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继续呈现增长状态,所以说该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C项正确;“全面走向世界”,表述错误,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判断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倍增,排除D项。故选C项。8.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不过,众多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据此可知,西哥特人()A.力图毁灭所有罗马文化 B.吸收国家治理有效经验C.推动了罗马文明的复兴 D.成为西方文明的开拓者〖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410年(欧洲)。据材料“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可知,哥特人虽然攻占了罗马城,但是仍然受到罗马法律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国家治理的有效经验,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罗马国家治理经验的吸收,“毁灭所有”,表述夸大,排除A项;蛮族入侵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罗马文明,排除C项;西哥特人并不是西方文明的开拓者,排除D项。故选B项。9.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奴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A.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C.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 D.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奴隶”可知,17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商品在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流通,说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D项正确;仅从商品的流动,并不能说明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仅仅是太平洋贸易,还有印度洋贸易和大西洋贸易,排除B项;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城市居住环境逐渐恶化 B.各国工业化进程加快C.各国工业发展差距缩小 D.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00年到2015年(世界)。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说明各国工业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仅从图示,无法判断城市居住环境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整体发展,并不能说明各国工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也不能看出国家间贫富差距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11.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思想界赞扬王安石辅佐神宗,其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兴实利与人民,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这一变化反映了()A.历史解释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B.新史料的挖掘推动历史进步C.史学研究应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D.政府加强对学术研究的指导〖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治时期(日本)。据材料“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思想界赞扬王安石辅佐神宗”,可知,明治以前,日本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因循守旧,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恶化,要求进行革新运动,转而又推崇王安石,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王安石的看法不一,并没有新史料的挖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时代环境对历史解释的影响,并不是调整史学研究方向,排除C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对学术指导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2.欧盟以往对亚洲并不重视,致使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不如美、日。……1994年7月,欧盟制定《走向亚洲新战略》,……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举行了没有美国参加的首届亚欧会议,并发表了《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这表明欧盟()A.意在脱离美国的掌控 B.重视第三世界的崛起C.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材料表明欧盟由不重视亚洲市场,到十分重视亚洲市场,这是因为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亚洲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体现了欧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的欧盟没有受美国控制,排除A项;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材料只提及亚洲,排除B项;欧盟重要亚洲市场不是为了挑战美日的市场影响,而是为了自身,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2013年9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广泛地合作,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摘编自蔡彤娟《“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呈现出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些区域交往带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政府主导;政治目的浓厚;以和平交流为主;船队规模宏大;范围以印度洋沿岸为主。(2)变化: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涉及领域广泛;覆盖范围波及全球;关注共建国家的民生问题;体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影响: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沿线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各国文明的交流;有利于建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3)应注重推动各国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加深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平等互利;应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尊重。〖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得出政府主导;政治目的浓厚;据材料“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得出以和平交流为主;据材料“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得出船队规模宏大;据材料“……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得出范围以印度洋沿岸为主。【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现代中国。据材料“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得出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科技领域角度分析,得出加强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据材料“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得出涉及领域广泛;据材料“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得出覆盖范围波及全球;据材料“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得出关注共建国家的民生问题;从外交理念的角度分析,得出体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影响:从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影响分析,得出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据材料“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得出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沿线人民生活水平;从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得出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得出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据材料“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得出有利于各国文明的交流;从国际经济新秩序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建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现代中国。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应注重推动各国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据材料“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得出加深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平等互利;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分析,得出应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尊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人类文明中延续最长久的一个共同体。维系这个共同体的,不是靠单一的族群,不是靠单一的语言,不是靠单一的思想,不是靠单一的信仰,不是靠单一的文化。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维系“中国”这个观念的真正力量,可能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导致的互相沟通和互相依赖;第二,皇权统治下依旧保持的上下流动;第三,以视觉符号为基础的文字系统超越了语言的间隔,使得文化得以赓续。这三个方面,使得中国的广土众民,始终保持着流动,始终促进着融合,中国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使得“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保持。——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开放包容民族精神维系“中国”共同体的延续。论述:“中国”共同体的延续实质上是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历程,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在文化方面,历史上胡汉交融频繁,以孝文帝改革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积极学习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汉化。同时,中原汉族也吸收各少数民族的先进文明,在胡汉交融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思想方面,董仲舒将传统儒学与诸子百家的思想糅合,确立了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随着汉代以来佛道教的发展,魏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发展趋势,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不同思想的交融中丰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可见,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推动着统一多民族的“中国”不断发展,是维系“中国”共同体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从民族精神对“中国”共同体的影响分析,得出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维系“中国”共同体的延续。论述:首先,说明“中国”共同体的延续与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文化方面,引用孝文帝改革,说明胡汉交融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在思想方面,引用董仲舒新儒学体系、魏晋三教合流以及宋明理学,说明不同思想的交融中丰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总结,得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推动着统一多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