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90%以上的青铜皆产于楚国,水产、皮革等产品也是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物资,中原输往楚国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齐鲁的食盐等,楚国和中原诸国商人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来往贩运。据此可知,当时()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 B.争霸战争推动了地区经济交往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 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的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楚国的水产、皮革等产品输往各地,实现物品互通有无,开拓了皮革等输往中原商品流通的市场,加强了诸侯国彼此间的联系,推动了南北诸侯国文化的交流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各诸侯国间物品的互通有无,并非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排除A项;争霸战争阻碍地区经济的交往,排除B项;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出现社会分工,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兴盛,排除D项。故选C项。2.“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A.藩镇割据社会动荡 B.科举盛行人才辈出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佛教传入外交活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得到开发,C项正确;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出现在唐朝中后期,排除A项;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排除B项;佛教传入中国是两汉之际,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

户管户总数891417811933174课户5349280758582不课户35655011174592

口管口总数5291930916990386课口82083212370799不课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 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口数、课户、课口数比乾元三年多,不课户、不课口比乾元三年少,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这必然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租庸调制的瓦解就是必然,从而赋税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课税和不课税的户数和口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这种现象主要与土地兼并有关,并非因为地主隐匿人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尚没有达到迅速摆脱中央控制的程度,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据材料无法得知不课税的户口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4.漆侠《宋代经济史》的数据说:“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而至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坑冶榷货已达56%强,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下列选项对材料现象解读准确的是()A.政府赋税收入持续增加 B.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与民争利埋下危机祸根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非农业税更达84.7%。”可知,宋朝时期,商业税为主的非农业税占据着越来越高的比例,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庞大的商税收入,是中央通过繁复的专卖制度,高度介入商业活动当中,与民争利,酒、茶叶、食盐这些人民生活必需的大宗物资,由朝廷进行专卖,限制了市场经济的空间,扼杀了民间商业的活力,埋下了危机的祸根,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税比重增加,没有涉及政府赋税的增加,排除A项;宋朝时期,农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发行的纸币叫做宝钞,洪武年间政府下令“禁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但是宝钞上面有一句话“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对上述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政府严令禁止伪钞 B.宝钞铜钱均可通行C.白银的认可度更高 D.伪钞现象比较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但是宝钞上面有一句话‘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可知,大明宝钞与铜钱并行使用,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伪造者斩”只是印在宝钞上面话,并不能说明政府严令禁止伪钞,排除A项;“白银的认可度更高”与材料“禁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伪钞现象比较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政府在与列强就条约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时,对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且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如五口通商、公使进京等;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这说明清政府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目标并没有达成B.外交体制的近代化和外交理念的进步C.洋务派和顽固派政见方面矛盾加深D.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昧于世界发展大势〖答案〗D〖解析〗根据“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可得出当时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较为薄弱,没有注意维护国家的利益,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洋务,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国外交的落后,排除B项;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1895年8月2日,光绪帝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由此可知,光绪帝意在()A.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 B.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C.加强对洋务企业控制 D.变革官办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而当时许多官办企业经营困难,因此政府决定对官办企业进行改制,D项正确;材料涉及“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但未体现“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私营企业”,而是对“官办企业的改制”,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因此出现了材料中对“官办企业的改制”,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决议案规定了如图所示的基本原则,下述材料见证了()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规定女子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严禁买卖人口,保护女性和儿童。反对多妻制和童养媳。根据同工同酬,保护女性及童工的原则,制定妇女劳动法。A.国民政府时期女权运动的发展 B.妇女解放路径的探索C.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D.社会主流观念的质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有关于解放妇女的多条规定,因此可以见证妇女解放路径的探索,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特别强调国民政府的作用或者女权运动的发展历程,更多地是在描述妇女解放的路径或方向,而不是具体的女权运动发展,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运动推动思想解放,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妇女解放相关内容,无法说明社会主流观念的质变,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为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A.国民经济恢复有序展开 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C.外交政策推动经济建设 D.西方阵营对华封锁宣告失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我国奉行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政策,对苏联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向苏联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图片文字“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可知外交政策推动经济建设,C项正确;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未列举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具体成就,无法体现建设成就显著,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建交,形成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图为2018年来华留学生各洲生源地占比。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圈的凝聚力 B.一带一路的包容普惠C.世界文化的互联合作 D.国际文明的交流互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来华留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这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相关,B项正确;中国文化圈的凝聚力不能解释欧洲来华留学生,排除A项;世界文化的互联合作、国际文明的交流互鉴无法解释亚洲、非洲占比情况,排除C、D项。故选B项。11.“要式口约”是当事人双方自愿通过口头问答而达成正式契约。但是罗马法禁止赌博,因此,关于赌博所赢金额的“要式口约”无效。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推崇诚信的价值观C.具有人治主义色彩 D.关注社会精神文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赌博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罗马法禁止赌博,所以哪怕关于赌博的要式口约是自愿的,也是无效的,这体现了罗马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表明罗马法关注社会精神文明,不涉及个人权利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虚假的处罚,与诚信的价值观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推崇法治的体现,而不是人治主义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12.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A.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 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题干可知,1636、1637年荷兰出现了“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作为一种花,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实际价值,显然是人为炒作的,是一种虚假的泡沫经济。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它带来了商业革命,特别是商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如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正是这些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助推了郁金香价格炒作形成泡沫经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中的经营方式出现变化,与商业革命中商业贸易范围变大、贸易规模变大、商贸中心转移关系不大,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工业革命()A.促进工业生产协调合作 B.引发近代全球的产业分工C.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D.构筑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全球产业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发达国家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B项正确;“协调合作”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后引发的产业分工使得全球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但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并非强调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且材料未涉及英国一、二、三产业的对比,排除C项;“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与史实不符,工业革命后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是学者彭树智先生的《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著作中,“世界历史性变化”第五章部分目录的扫描件。观察这一目录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历史性变化……………(204)一、亚洲战争促发革命(205)“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208)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213)缅甸的新生(217)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221)以色列的诞生(225)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230)A.缓和与动荡并存世界局势 B.一战后亚洲殖民运动兴起C.世界性反殖民主义运动爆发 D.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崩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后初期(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亚洲很多地区在战后进行了反殖运动,20世纪50年代亚洲殖民体系瓦解,D项正确;材料的目录中没有体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的事件,排除B项;世界性反殖民主义运动爆发是在一战前,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地理变迁。首先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然后由日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转移,形成了雁阵结构,其中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上述变化()A.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 B.说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优势C.体现出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 D.显示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材料强调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亚洲经济获得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A项正确;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依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经济优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南北问题,难以体现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排除C项;亚洲四小龙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5分;20题12分)16.【中国古代流放制度】材料一隋代,流刑开始被列入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犯人被判罚的流放里数也有了明确的层级规定,将一千里、一千五百里和两千里作为流放的三个里程等级,初步形成“三流制度”。唐代时,流刑的刑罚更加严苛,开始以两千里作为“三流”的起点,最高里程可达三千里。宋代被流放的政治犯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其中比较著名的高级官员如下表所示:姓名籍贯流放经历卢多逊今河南沁阳人太祖年间任参知政事,太宗时官至宰相。因陷入秦王赵廷美谋反案,被贬崖州(今属海南),病逝于贬所。胡旦今山东惠民人太宗年间任知制诰。

因卷入王继恩等人谋立皇帝案,触怒继位的宋真宗,被贬浔州(今属广西)。寇准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年间任参知政事,真宗时官至宰相。因陷入天禧政争和谋划太子监国一案,被贬雷州(今属广东),病逝于贬所。丁谓今江苏苏州人真宗时期官至宰相。因擅权独断,被贬崖州(今属海南)。一般罪犯则被流放到受到少数民族政权袭扰的北方,流放犯在这里充当边界军队的劳力,带有戍边的目的,这就是“充军”。“充军”正是宋代最流行的一种流放形式,将流刑与军事守备紧密结合。——摘编自刘安迪、周东平《宋代流人量移考》材料二清乾隆年间,大量遣犯被发往新疆种地、为奴或当差。被遣往新疆屯垦的犯人,被鼓励携家眷一同前往。遣犯沿驿站路线被发往新疆,途中的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政府分给遣犯地亩、口粮、籽种、农具等;勤于耕种的遣犯获得奖赏;准许遣犯在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地方督抚饬令各府、州、厅、县官员,详查递解(官府将罪犯押往远地)的各省遣犯的籍贯、罪由、人数、病故、脱逃、拿获情况,以及供支造犯的钱粮数目;再经各省按察使、布政使汇总核查,于每年年终由督抚联名以奏折汇报、题本奏销的形式提交中央。——摘编自郭文忠、祖浩展(乾隆朝发往新疆遣犯人数估算与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众多高级官员被流放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古代流放制度的演变历程并评价古代流放制度。〖答案〗(1)原因:专制皇权的强化;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政治导致政争频繁。(2)演变历程:隋唐时期,流刑开始被列人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初步形成“三流制度”;宋代,高级官员多被流放到南方蛮荒之地,一般罪犯被发配到北方戍边“充军”;清代,罪犯多被流放到新疆地区,由政府保障沿途供给并予以安置,政府有严格的遣犯管理制度,流放与移民和垦荒紧密结合。(任答两点即可)评价:古代流放制度是古代刑罚的一部分,流放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的强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一“宋代被流放的政治犯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及所学可得出专制皇权的强化;根据材料一“因卷入王继恩等人谋立皇帝案,触怒继位的宋真宗,被贬浔州”与“太宗年间任参知政事,真宗时官至宰相。因陷入天禧政争和谋划太子监国一案,被贬雷州”及所学可得出文官政治导致政争频繁;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小问2】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演变历程:根据材料一“隋代,流刑开始被列入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犯人被判罚的流放里数也有了明确的层级规定,将一千里、一千五百里和两千里作为流放的三个里程等级,初步形成‘三流制度’。唐代时,流刑的刑罚更加严苛,开始以两千里作为‘三流’的起点,最高里程可达三千里。”可得出隋唐时期,流刑开始被列人刑罚正刑的五刑之中,初步形成“三流制度”;根据材料一“宋代被流放的政治犯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一般罪犯则被流放到受到少数民族政权袭扰的北方,流放犯在这里充当边界军队的劳力,带有戍边的目的,这就是‘充军’。”可得出宋代,高级官员多被流放到南方蛮荒之地,一般罪犯被发配到北方戍边“充军”;根据材料二“清乾隆年间,大量遣犯被发往新疆种地、为奴或当差。被遣往新疆屯垦的犯人,被鼓励携家眷一同前往。遣犯沿驿站路线被发往新疆,途中的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政府分给遣犯地亩、口粮、籽种、农具等;勤于耕种的遣犯获得奖赏;准许遣犯在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及所学可得出清代,罪犯多被流放到新疆地区,由政府保障沿途供给并予以安置,政府有严格的遣犯管理制度,流放与移民和垦荒紧密结合。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二“唐代时,流刑的刑罚更加严苛,开始以两千里作为‘三流’的起点,最高里程可达三千里。宋代被流放的政治犯不乏宰相、执政之类的高官”及所学可得出古代流放制度是古代刑罚的一部分,流放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的强化;根据材料二“一般罪犯则被流放到受到少数民族政权袭扰的北方,流放犯在这里充当边界军队的劳力,带有戍边的目的”“遣犯沿驿站路线被发往新疆,途中的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政府分给遣犯地亩、口粮、籽种、农具等;勤于耕种的遣犯获得奖赏;准许遣犯在一定年限内转入民籍”及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17.【近现代服饰与社会变迁】材料一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中山装直翻领,五粒纽扣,四贴袋,既保留了当时西方服饰平整、挺拔、有衣兜的优点,又具中国传统的庄重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关闭式的立领,钮扣直线排列,腰节略有收拢,穿起来挺拔干练。西装之所以在近代中国盛行;与其样式设计的普世审美是分不开的。首先,西装领子是开口的,能看到衬衣和领带,有很强的观感。其次,西装的扣子可以不扣,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在女装方面,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首先,它以紧束腰身的方式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向人们逼真生动的展示东方女性的体态之美;第二;旗袍采用清代上下连属、浑然天成的形制,从整体上体现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摘编自宋德风《中国近代服装变化》材料二随着国家的提倡,人民的响应,1956-1957年,社会风气大大活跃开来,各种服装款式竞相出笼,各种花色品种的衣料可谓应有尽有。一时间,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色彩缤纷,竞相风流。有人开始用香水、穿开司米上衣、烫卷发、穿高跟鞋。1956年《人民画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假日的商店里,顾客盈门,他们仔细挑选着心爱的衬衣、旗袍、外套、皮鞋……500多种式样的皮鞋让爱打扮的姑娘们穿上了新鞋,步步生花。”还有人居然也把“团结友爱”、“幸福生活”、“努力前进”等标语印在服装上,表明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礼赞和欢欣鼓舞的心情。——摘自秦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国服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服饰变迁的原因及其意义。〖答案〗(1)特点:受政治变化影响;审美的多元化趋势;中西文化交融。(2)原因:政治氛围的影响;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社会风气的开放。意义:推进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当时时尚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政治变化影响;根据材料一“西装之所以在近代中国盛行;与其样式设计的普世审美是分不开的”可知,审美的多元化趋势;根据材料一“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文化交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随着国家的提倡,人民的响应,1956-1957年,社会风气大大活跃开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氛围的影响;根据材料二“ 一时间,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色彩缤纷,竞相风流。有人开始用香水、穿开司米上衣、烫卷发、穿高跟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风气的开放;根据材料二“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根据材料二“假日的商店里,顾客盈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水平的发展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还有人居然也把‘团结友爱’、‘幸福生活’、‘努力前进’等标语印在服装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进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据材料二“一时间,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色彩缤纷,竞相风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当时时尚产业的发展。18.[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答案〗(1)表现:“金本位”制瓦解;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含义:国际金融秩序建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2)原因:浮动汇率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评价:对美国: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保卫美国已经非常有限的黄金储备,以稳定美元的汇率;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使得美国霸主地位开始衰落;对世界: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极度混乱。

〖解析〗【小问1】本题属于特征类材料分析题。表现: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实行货币贬值“金本位”制瓦解;各国实行货币贬值出现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含义:由材料“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金融秩序建立;由材料“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可知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小问2】本题属于原因类和评价类材料分析题。原因:结合所学浮动汇率的影响进行回答,如浮动汇率可以让汇率与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从而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保卫美国已经非常有限的黄金储备,以稳定美元的汇率、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使得美国霸主地位开始衰落;根据材料“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极度混乱。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