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南京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南京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南京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南京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南京江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遇到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B.将体内流感病毒清除时,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参与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过敏反应的实质是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了自身的正常细胞所导致的3.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4.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5.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B.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C.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都分布着合成ATP的酶D.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6.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7.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A.液泡和核糖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8.(10分)下列哪项不是RNA的功能A.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D.作为基因表达的媒介二、非选择题9.(10分)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苔原狼、马鹿、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其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的改变。(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35、60和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3)苔原狼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通过______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4)苔原狼和马鹿、野兔等动物一般都具有根强的奔跑能力,这是生物______的结果。10.(14分)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材料进行了比艾弗里更有说服力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化学组成成分只有________。(2)如何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用32P标记的实验组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①结果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_遗传的,只用标记32P的一组实验结果________(能、不能)得出这个结论。②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离心后,沉淀物中也出现了少许放射性,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4)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这2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1P的占________%,含32P的有________个。11.(14分)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1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说明,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___________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试题分析:转基因动物是接受目的基因的动物,而不是提供基因的动物,A错误;把供体的特定基因导入受体的基因组,使受体动物含有供体的基因,这样的受体动物就是转基因动物,B正确;供体细胞内也有白蛋白基因,转基因动物是受体动物,C错误;供体和受体都具有相关基因,都能表达基因信息,D错误。考点:基因工程2、D【解析】遇到病原体时,第一、二道防线先发挥作用,第三道防线后发挥作用,所以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A正确;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防止病毒的扩散,然后再通过细胞免疫对侵入细胞的病毒予以彻底消灭,因此人体抵御流感病毒时,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参与,B正确;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是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了自身的正常细胞所导致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免疫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一、二道防线共同构成了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据此答题。3、D【解析】

次级精母细胞(2n)中的DNA分子是初级精母细胞(4n)的一半,因此与正常体细胞(2n)的DNA分子数目相等,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加倍(2n),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等,B正确;染色体数目是由着丝点数目决定的,C正确;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一半,D错误。【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结构时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间期

2n

0→4n

2n→4n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4、A【解析】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A正确;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主要,C错误;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RNA,但并不以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5、B【解析】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红细胞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分子组成,B错误;C、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中有ATP的合成,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产生大量的ATP,因此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都分布着合成ATP的酶,C正确;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D正确。故选B。6、A【解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与多个性状有关。【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本图显示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基因1发生突变,会影响黑色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同时苯丙酮酸的含量增加,由此可以推出,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1和基因2共同控制的,多巴胺是由基因1和基因4共同控制的,由此可以推出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D正确。【点睛】关键要结合图解得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且一个性状与多个基因相关。7、C【解析】试题分析: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错误;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都是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正确;D、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C.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8、A【解析】试题分析:细菌体内的核酸既有DNA,也有RNA,二者同时存在,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RNA病毒来说,RNA就是遗传物质,B正确;某些RNA可作为酶,具有催化功能,C正确;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转移到RNA上,然后通过翻译转移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D正确。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名师点睛】核酸的功能(1)DNA:携带遗传信息,控制遗传性状。(2)RNA二、非选择题9、基因库种群(种群)基因频率65%60%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共同进化【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1)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其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35、60和5只,则A的基因频率=(35×2+60)/200=65%,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100=60%。(3)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苔原狼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4)苔原狼和马鹿、野兔等动物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双方进行着相互选择,所以一般都具有根强的奔跑能力,这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点睛】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是这一部分的难点,计算时注意:(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10、蛋白质和DNA首先在含有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让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DNA不能搅拌不充分,有的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1002【解析】

1、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其构成是外壳的蛋白质和内部的DNA组成,蛋白质中含有特有原色S,DNA含有特有原色P,所以可以用32P和35S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和核心DNA,通过遗传实验观察二者在遗传中的作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化学组成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方法。(2)由于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要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需要先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让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3)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用32P标记的实验组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32P。①该结果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只用标记32P的一组实验结果,由于缺少对照,所以不能得出这个结论。②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如果搅拌不充分,则有的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导致沉淀物中也出现了少许放射性。(4)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这2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1P的占100%,但含32P的只有2个。【点睛】易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