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一下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一下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一下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一下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一下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高一下生物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所不同的观点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A.叶绿体和细胞质 B.细胞核和细胞质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叶绿体和液泡4.草履虫与细菌都具有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线粒体C.核膜D.染色体5.下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的体细胞,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是单倍体的细胞有三个B.图中的D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A、B、DD.与B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bc、AaaBBBcccDDd、aabbcc等6.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F2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C.F2植株和F1植株D.F1植株和F2植株7.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2C.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11号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3/58.(10分)某男孩是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正常。色盲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顺序是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二、非选择题9.(10分)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全过程叫________。(2)图B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C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D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3)看图回答(有关题空可用图B、C、D中所示符号填写),上述图示中,图________(填图序号)含有DNA分子;图________(填图序号)含有mRNA。(4)图E是________,在生物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10.(14分)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流动模式图,图中①、②为有关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时,一条mRNA分子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肽链的合成,这对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2)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__,亮氨酸由六种密码子编码决定,体现了密码子的___________性。11.(14分)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回答:(1)图甲的①~⑤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__________;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甲中__________;(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DNA的是______________。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3)⑤的基因组成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和乙(aabb),据此培养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1)由品种AABB、aabb经过a、b、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F2的高秆抗病玉米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2)将图1中F1AaBb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过程e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a、b、c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a、e、f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__,其优势是__________。(4)若现有玉米均为晚熟品种,欲培育早熟品种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但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多,B错误;

C、基因突变发生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正确。

故选B。2、C【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相同之处,ABD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不同之处,C正确。3、D【解析】

本题是对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中的活性物质的考查,回忆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详解】“绿肥红瘦”中的“绿”指海棠的叶子,与“绿”相关的色素是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绿肥红瘦”中的“红”是指海棠花,使海棠花呈现红色的是花青素,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A、B、C错误,故选D。【点睛】对于叶绿体和液泡的结构、功能的区别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试题分析:草履虫为真核生物,细菌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答案选A。考点:题考查细胞的结构,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分析应用。5、B【解析】

同一形状的有几个就有几个染色体组。由图可知A含有3个染色体组,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中含有1个个染色体组,故是一定是单倍体的是D,故A错误,B正确。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B、C,故C错误。与B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aaBBBcccDDd,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所示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a为3个,b为2个,c为1个。6、C【解析】豌豆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亲本杂交后所结种子的种皮基因型应与其母本一致,所以要表现出F2代种皮的性状,必须等到F2种子种下后,长成植株(F2代植株),再结出种子(即F2代子代),才能体现出来;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F2子叶的性状在母本(F1代植株)结出种子(种皮是F1代,胚是F2代)时就能够体现出来。【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种子的形成(胚和胚乳的发育)阶段完成于母本体内,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基因来自于父本和母本双方;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其基因仅来自母本一方.所以子代胚的性状(如子叶颜色)在母本植株上即可观察到,而种皮的颜色要在下一代植株上才能体现出来。7、C【解析】

据图分析,1号和2号作为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6号,所以有“无中生有为隐性,生个病女为常隐”的特点,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A.据图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7号为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与8号一定是携带者,2/3×1/4(隐性概率)×1/2(男孩概率)=1/12,B正确;C.10号是否是携带者,不能确定,故12号的概率没法计算,C错误;D.如果该病用A,a表示,7号为1/3AA或2/3Aa与8号一定是Aa,11号是正常人,计算正常人中的携带者概率,为1/3AA×Aa=1/6Aa,2/3Aa×Aa=1/3Aa,1/6aa;但是,由于11号正常,不可能是aa,则11号是Aa的概率=Aa/(AA+Aa)=Aa/(1-aa)=(1/6Aa+1/3Aa)/(1-1/6aa)=3/5,D正确;故选C。8、B【解析】

试题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由于其外祖父正常,因此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外祖母,故B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非选择题9、中心法则及其发展①②⑤B、CC、DtRNA61【解析】

图A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逆转录,④RNA复制,⑤翻译。图B表示DNA复制;图C表示转录;图D表示翻译;图E表示tRNA。【详解】(1)图A表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复制。(2)图B表示DNA复制,对应图A中①,图C表示转录,对应图A中②,图D表示翻译,对应图A中⑤。(3)图BDNA复制(模板和产物均为DNA)和图C转录(模板是DNA)含有DNA分子;图C转录(产物是mRNA)和图D(模板是mRNA)翻译含有mRNA。(4)图E表示tRNA,在生物细胞中共有61种。【点睛】密码子位于mRNA上,共有64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共有61种。10、转录相同少量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简并【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形成了三种RNA,其中rRNA参与了核糖体的合成,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②表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以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分子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即少量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速率。(2)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亮氨酸由六种密码子编码决定,说明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并能够根据翻译的过程分析多聚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否相同及其重要的意义。11、②①③⑤c2、0、2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解析】

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详解】(1)图甲中②是植物细胞,其他均为动物细胞,因此②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图中①③⑤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②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④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2)图丙中c表示DNA.图甲中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不含姐妹染色单体。(3)⑤的基因组成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结构图以及物质的数量曲线变化图。熟悉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