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1页
13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2页
13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3页
13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4页
13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诗词鉴赏(一)(2022春·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古诗鉴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文。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2春·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演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出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导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4.这首诗运用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三)(2022春·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津”写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望五津”实写,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我们都是即将要远离故乡的人,离别是常事,不必为此感伤。C.尾联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表现出对前途不明的迷茫。D.本诗没有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6.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四)(2022春·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细读这首诗的题目、颈联、尾联,谈谈作者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8.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五)(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10.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2022春·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各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B.首联描写山的青绿,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C.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自己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D.尾联写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作者和友人并没有“泣下沾巾”,只是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中,“浮云”“落日”的选择很精妙,说说妙在何处?(七)(2022春·山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西江月(北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②。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②琼瑶:美玉。13.下列对两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借“缺月”“疏桐”“漏断”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B.甲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写“幽人”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写出了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词人形象。C.乙词首句中“照野”二字,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D.乙词下片词人进一步抒写对月色的迷恋和珍惜,运用象征手法,用美玉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营造了一个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境界,感情真挚,令人神往。14.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八)(2022春·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赏析《卜算子•咏梅》,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算子”是词牌名,唐骆宾王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C.词中“妒”是“嫉妒”的意思,作者以“妒”写梅,赋予梅以人的情思。D.词以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流露出作者真实的内心情感。16.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言外之意?(九)(2022春·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履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7.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1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十)(2022春·青海西宁·八年级期末)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9.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0.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矛盾思想?(十一)(2022春·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2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描写了浣花溪畔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B.首联中的“长夏”点明时间,“江村”照应诗题。C.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畔生活的富足。D.本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是杜甫后期的作品。22.请简要品析首联中“抱”字的妙处。(十二)(2022春·山东烟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蓣。注①五湖:当指太湖。23.颔联“飞鸟没何处”中的“飞鸟”有什么喻意?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4.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友人已经登舟远去,诗人远望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泪别之情。B.颔联“青山空向人”中的“空”,不只点出了友人已远去,同时烘托出诗人此刻空虚寂寞的心境。C.颔联写出了友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D.这首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录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离思深情,悠然不尽。(十三)(2022春·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白云泉①[唐]白居易天平山②上白云泉③,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注】①《白云泉》写于诗人任苏州刺史任内。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③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25.前两诗句运用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呈现了白云泉__________的景象。26.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十四)(2022秋·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春望》《绝句》,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7.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破败的悲凉状况,“深”字呈现了荒草丛生的凄凉情景。B.《春望》记录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亲之情,深沉蕴藉,感动人心。C.《绝句》中“江碧鸟逾白”一句,诗人以江水的碧绿与鸟羽的洁白相衬,色彩明丽清新。D.《绝句》由对眼前故乡美景的描写转为直抒胸臆,笔意急转,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28.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绝句》中的“山青花欲燃”诗句,都借花传情。结合内容,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借“花”传情的。(十五)(2022秋·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完成小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9.请根据《如梦令》中词人的行为,补全下面内容。(每处4字)__________→兴尽晚归→__________→惊起鸥鹭30.班级文学社要编一部古代诗词选集,你认为应将《渔家傲》收录到下列哪一个单元(

)A.寄情山水 B.理想追寻 C.思乡怀人 D.深闺幽怨31.以下三位同学对“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的运用情境,最恰当的一项是()【甲】安慰即将远行的好朋友不必为眼前的离别而过度忧伤。【乙】鼓励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必气馁,积极进取。【丙】在新的一年到来时祝福家里亲人身体健康,幸福平安。32.《如梦令》与《渔家傲》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请简要说明词人分别借“日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1古诗词鉴赏(一)(2022春·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古诗鉴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文。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D

2.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有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君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并非“窈窕淑女”;故选D。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进行赏析,并体会古诗抒发的感情。诗歌大意: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据此总结作答即可。(二)(2022春·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演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出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导的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绝望情绪。4.这首诗运用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答案】3.D

4.这首诗通过描写河畔茂盛的芦苇、秋天的露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诗中通过写主人公对理想中的“伊人”的苦苦求索、执着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前半句“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正确,但诗歌并没有体现出“绝望”的情绪;故选D。4.本题考查对诗歌抒发感情的理解。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诗歌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主人公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三)(2022春·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津”写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望五津”实写,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我们都是即将要远离故乡的人,离别是常事,不必为此感伤。C.尾联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表现出对前途不明的迷茫。D.本诗没有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6.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案】5.D

6.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惜别之情,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苦闷哀怨的传统感情,给人莫大的鼓舞和安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A.“望五津”是虚写,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到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B.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都是在外求官的人,离别是常事,不必为此感伤。朋友是即将远离故乡,而王勃不是,选项中“我们都是即将要远离故乡的人”理解有误;C.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诚恳地劝慰之情,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托明月把自己对友人的关心、担心、同情、牵挂寄给友人,托明月陪伴友人,能够感受到真挚的友情、离别之情。选项中“都表现出对前途不明的迷茫”理解错误;故选D。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答题思路: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哲理、表现手法等角度出发,体会效果和感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只要存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同近邻一样。这一联诗一改以往送别诗的悲伤传统,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洒脱豪放的精神;同时写出了一种哲理,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内容对友人进行鼓励、安慰;手法上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友谊的力量。(四)(2022春·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细读这首诗的题目、颈联、尾联,谈谈作者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8.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答案】7.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为世所用,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8.C【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探究。题目中的“赠张丞相”表明作者写此诗的目的是赠与张丞相一阅。颈联中的“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于是尾联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故本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为世所用,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的写作意图。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C.有误。三、四联表明自己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表明是自己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其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故并没有抒发忧愤不平的情感。故选C。(五)(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10.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9.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10.以动写静

抒发了诗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境。【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其中的“深”字用的很好,“深”的本意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这里一方面写出了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又表现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烘托了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1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理解。第一问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周围的所有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第二问首联,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古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颔联,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颈联,诗人抬头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越发生机勃勃,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走到水潭边,只见潭水清澈,倒映着周围景物和自己的身影,看着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尘杂念顿时消失殆尽。尾联,诗人此刻静静地站在潭边,周围的所有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诗人欣赏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却尘世的意境,都表现了遁世绝俗(或向往佛门清静)的情趣。(六)(2022春·湖北襄阳·八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各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B.首联描写山的青绿,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C.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自己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D.尾联写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作者和友人并没有“泣下沾巾”,只是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中,“浮云”“落日”的选择很精妙,说说妙在何处?【答案】11.C

12.“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难舍之情。(或者“浮云”“落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以后的友人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诗歌分析。C.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这两句是抒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故选C。12.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赏析。注意从用词角度分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七)(2022春·山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西江月(北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②。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②琼瑶:美玉。13.下列对两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借“缺月”“疏桐”“漏断”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B.甲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写“幽人”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写出了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词人形象。C.乙词首句中“照野”二字,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D.乙词下片词人进一步抒写对月色的迷恋和珍惜,运用象征手法,用美玉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营造了一个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境界,感情真挚,令人神往。14.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答案】13.D

14.《卜算子》一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现出作者孤寂、悲愤的心境和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志趣。《西江月》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运用象征手法”错误,应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美玉。故选D。14.本题考查比较诗词思想情感。《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写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诗人没有知音,表现诗人的孤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西江月》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写月下云雾朦胧之景,望水中之月,斜卧绿杨桥上入梦乡,言语间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对子人的热爱,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八)(2022春·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赏析《卜算子•咏梅》,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算子”是词牌名,唐骆宾王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C.词中“妒”是“嫉妒”的意思,作者以“妒”写梅,赋予梅以人的情思。D.词以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流露出作者真实的内心情感。16.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言外之意?【答案】15.C

16.表达了作者孤高傲世的情怀,隐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解析】15.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作者以‘妒’写梅”理解不准确,“妒”是指百花的嫉妒,而不是梅,梅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它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一任群花去嫉妒;故选C。16.考查诗词的主旨。诗词大意: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表达了诗人虽遭遇不幸(怀才不遇),历尽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九)(2022春·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履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7.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1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7.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的时候好像听到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18.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怒号”本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在此是形容狂风肆虐产生的声响;此句赋予狂风以人的情态,把秋风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此时风势之猛,声音之大;重读“怒号”,使人有声临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诗人眼睁睁茅草屋上的茅草纷飞的无奈。18.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十)(2022春·青海西宁·八年级期末)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9.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0.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矛盾思想?【答案】19.叙述了官吏深夜“捉人”,老妇自请应役的故事。(意对即可)

20.一方面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自己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另一方面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意对即可)【解析】19.考查概括情节。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中故事的起因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作者晚上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来捉人服役。故事的经过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妇人与差役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交代了老妇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是故事的结果,老妇被捉去服役,作者只与老翁一人告别。据此可概括为:叙述了官吏深夜“捉人”,老妇自请应役的故事。意近即可。20.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根据诗中的“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作者歌颂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作者希望百姓能都支持这场战争,好早日取得胜利。根据“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知老妇一家人生活的苦难。因为战争,家中的成年男人都死去了,只剩下老弱相依为命。作者借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他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意。(十一)(2022春·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2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诗,描写了浣花溪畔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B.首联中的“长夏”点明时间,“江村”照应诗题。C.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畔生活的富足。D.本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是杜甫后期的作品。22.请简要品析首联中“抱”字的妙处。【答案】21.C

2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茅草屋周围的环境和溪水的流动,表现出诗人与周围自然景观的融合和诗人内心的舒适。【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有误,“表现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畔生活的富足”理解有误,颈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是通过描写普通的生活画面,表现出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安然闲适,并非是“富足”。故选C。2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清江一曲抱村流”的意思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诗句用“抱”字,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安适祥和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内心舒适和惬意之情。(十二)(2022春·山东烟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蓣。注①五湖:当指太湖。23.颔联“飞鸟没何处”中的“飞鸟”有什么喻意?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4.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友人已经登舟远去,诗人远望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泪别之情。B.颔联“青山空向人”中的“空”,不只点出了友人已远去,同时烘托出诗人此刻空虚寂寞的心境。C.颔联写出了友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D.这首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录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离思深情,悠然不尽。【答案】23.友人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测,表达了诗人的关注和忧虑。

24.C【解析】2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意思是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飞鸟:比喻远行的人。这两句诗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2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C.有误,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写南游的友人不知归宿何处,只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的景象。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意思是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写出了友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故选C。(十三)(2022春·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白云泉①[唐]白居易天平山②上白云泉③,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注】①《白云泉》写于诗人任苏州刺史任内。②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③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25.前两诗句运用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呈现了白云泉__________的景象。26.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25.描写

白云随风飘荡,泉水自由奔泻,从容自得。(或直接抄写第二诗句。)26.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希望出世归隐的情怀。【解析】2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意思是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前两诗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呈现了白云泉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的景象。26.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第一问,诗歌大意: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通读全诗可知,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第二问,“云自无心水自闲”意为: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第一个“自”写出了云朵的自由自在,随风飘荡,第二个“自”写出了水的无拘无束,从容自得。连用两个“自”,特别强调了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景中寓情,表达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恬淡胸怀和闲适心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十四)(2022秋·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春望》《绝句》,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7.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破败的悲凉状况,“深”字呈现了荒草丛生的凄凉情景。B.《春望》记录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亲之情,深沉蕴藉,感动人心。C.《绝句》中“江碧鸟逾白”一句,诗人以江水的碧绿与鸟羽的洁白相衬,色彩明丽清新。D.《绝句》由对眼前故乡美景的描写转为直抒胸臆,笔意急转,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28.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绝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