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模板_第1页
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模板_第2页
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模板_第3页
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模板_第4页
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手册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地质灾难防治工作手册(试行)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 8第一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职责 8第二节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11第三节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居委会工作职责 16第四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驻守人职员作职责 19第三章地质灾难防治工作 20第一节防治计划、防灾方案 20第二节调查评价 22第三节监测预警 24第四节搬迁避让 29第五节工程治理 34第六节危险性评定 41第七节应抢救援 43第八节责任认定 53第四章责任追究 55第五章附则 59附表 60附录 61第一章总则为指导和规范本市地质灾难防治管理工作人员行为,提升地质灾难防治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因工作不妥、渎职、违纪、违法等造成严重后果,确保本市地质灾难防治工作依法依规、高效有序地开展,依据国务院《地质灾难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难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市实际,制订本手册。地质灾难防治基础标准(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标准:地质灾难防治是各级政府共同责任,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亲密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难防治工作。按“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标准,按灾难等级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地质灾难防治工作领导,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方法,做好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其它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地质灾难防治工作。(二)谁引发、谁治理标准:因自然原因造成地质灾难,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防治工作,受灾难威胁单位和个人应该主动帮助和配合防治工作。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由责任单位负责防治工作并负担法律责任。(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准:目前地质灾难防治要加强对部分不合理工程建设等人为经济技术活动监管和限制,预防或降低人为地质灾难产生,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了地质灾难,依据调查评定,需进行监测就进行监测,需搬迁避让就搬迁避让,需治理就进行治理。(四)群专结合、群测群防标准:地质灾难防治既需要受灾难威胁单位和群众主动参与,更离不开地质灾难防治教授指导和支持。坚持群专结合,就必需做好地质队员驻守工作,确保做到监测有效、预警科学、处理立即,切实提升地质灾难防治效果。(五)统筹计划、综合防治标准:地质灾难防治工作需要巨大资金投入,所以开展防治工作必需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同时,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要科学计划、突出关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采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多个方法及包含法律、组织多个方法,综合防治地质灾难。(六)齐抓共管、共同防治标准:地质灾难防治任务重、包含面广,必需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共同防范,才能做好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难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将地质灾难隐患点防治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和企机关,构建以政府为主体、部门具体实施、广大企机关和群众参与共同防治新局面。(七)依法依规、尽职免责标准:根据刑事、行政责任追究“过失问责”法治标准,在事故调查处理时必需坚持“依法依规、尽职免责”标准,对负有地质灾难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规推行了其监督管理职责,即使发生事故也不追究其法律责任。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包含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抢救援四大方面,要按“四重”网格化管理开展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各个步骤。地质灾难防治各个工作步骤必需以国家及市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准绳,在工作过程中应做到老实守信、权责统一基础要求,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社会主义法治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地质灾难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难防治专题资金,专题用于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因自然原因造成地质灾难防治经费,分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治理费用,根据谁引发、谁治理标准由责任单位负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地质灾难成因及责任进行认定。地质灾坏处理程序:接到群众报灾、发觉或发生地质灾难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并立即报区县国土部门,当乡镇(街道)无法判定或处理时,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应组织教授、驻守地质队员立即赶赴地质灾难现场配合乡镇(街道)进行处理,判定是否是地质灾难、是否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分析地质灾难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确定防灾责任单位,由防灾责任单位确定责任人并具体组织实施后续处理工作。第二章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第一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职责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会同同级建设、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地质环境情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调查,负责制订全市地质灾难调查技术规范;(二)依据国家和市相关要求,研究制订全市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根据职能职责做好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安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验等相关工作;(三)协调指导和监督检验搬迁避让工作;(四)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及其后期维护工作进行监督检验;(五)协调指导和监督检验应抢救灾工作。(六)对地质灾难防治工作优异优异集体、优异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负担市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和地质灾难防灾方案编制,提出地质灾难防治项目设置提议;(二)负责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开展地质灾难防治综合研究;(三)参与制订地质灾难防治技术规范并落实实施;(四)负担地质灾难气象预警预报和重大地质灾难监测预警工作;(五)负担全市地质灾难监测网络建设,指导区县(自治县)开展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六)做好应急资料准备工作,为现场应急工作和教授会商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立即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难预警预报和趋势估计;(七)开展现场应急调查、监测预警等技术工作,负担地质灾难应急技术指导相关应急值守、灾情汇总及上报;(八)(九)(十)负责区县申报市级地质灾难专题资金项目申报、检验等。市三峡地防办(市地质灾难防治中心)工作职责:(一)负责地质灾难防治项目标调查、计划、年度计划编制,地质灾难防治项目提议书提出;(二)对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难监测进行全方面计划,结合三峡工程建设,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分期分批逐步建立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难监测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三)建立三峡工程库区专业队伍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监测体系,对库区地质灾难点建立专业队伍为主监测网点,对库区地质灾难点建立群测群防为主,并和专业队伍指导和定时巡查相结合监测网点,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地质灾难监测预警信息,并为减灾防灾预案编制、修编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四)以三峡工程库区为基地,建立地质灾难监测预警示范区,为科研、教学和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及防灾减灾方法技术范例;(五)指导协调全市搬迁避让工作;(六)负责地质灾难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指导协调,地质灾难防治技术研究地质灾难防治项目和后期维护实施监督管理;(七)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市应急抢险工作。区县国土部门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会同同级建设、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要求,组织各责任单位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调查;(二)负责区县群测群防体系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难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宣传培训,指导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开展日常监测巡查及简易应急处理工程,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对下级上报险情进行调查核实,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三)协调指导和监督检验地质灾难搬迁避让工作;(四)组织做好地质灾难治理工作并协调指导和监督检验地质灾难治理工程后期维护工作;(五)会同同级建设、财政、救灾、民政、气象、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安监、煤监、卫生、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确定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六)建立地质灾难应急抢险技术保障体系,为抢险救灾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接到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汇报后,应该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立即确定灾难规模、受威胁对象和必需采取应急抢险方法等。情况危急时,应该立即通知受威胁对象撤出危险地带。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负责组织所辖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对群测群防员或乡镇(街道)上报地质灾难隐患点进行实地核实,并形成调查汇报;(二)参与地质灾难防治计划编制,负责确定本区县地质灾难防灾预案和应急抢险预案;(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监测工作,参与地质灾难估计预报工作,(四)负责地质灾难治理、搬迁避让、监测等相关技术指导工作;(五)负责地质灾难抢险救灾技术指导工作。第二节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二)建立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地质灾难群测群防体系,按“四重”网格化管理开展群测群防工作。负责本辖区内群测群防体系统一领导,组织开展防灾演练,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等工作,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经费;(三)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制订临灾避险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做好日常应急演练,动态跟踪掌握灾难监测情况,组织做好分析研判和预报预警工作,牵头做好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监督考评等工作;(四)统筹负责本行政区域搬迁避让工作;(五)统筹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治理项目;(六)发生地质灾难或出现地质灾难险情时,应该依据实际情况,立即开启突发性地质灾难应急预案,动员和组织受到地质灾难威胁居民和其它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妥善安置灾民,作好社会稳定工作,并依据地质灾难灾情和防治工作需要,统筹计划、安排受灾地域灾后重建工作。接到特大型或大型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汇报后,应该在一小时之内汇报市人民政府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七)负责足额建立本级地质灾难防治专题资金。相关部门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难隐患排查、监测;组织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难抢险救灾,制订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地质灾难工程治理项目质量监督。(二)市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各类受地质灾难威胁市政设施巡查、排查和监测,将影响市政设施地质灾难防治纳入市政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负责各类垃圾处理场监测,预防垃圾场垮塌引发灾难;当地质灾难威胁到市政设施及周围人民群众安全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制订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快速恢复市政设施功效。(三)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各类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包含改扩建项目)周围地质灾难防治;组织公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围地质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和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排查出地质灾难并立即采取治理方法;负责各类交通设施监管和后期维护管理,将地质灾难监测工作纳入交通设施安全维护日常工作中;当发生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威胁到公路、航道、码头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险救灾,立即制订应急抢险、抢修疏通方案并组织实施,快速恢复交通、航运。(四)水利主管部门:负责在建水利工程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及防治工程质量监管;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监管,水利设施及周围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地质灾难负责组织监测,立即采取治理或搬迁避让方法;负责水文、水情分析估计,发觉洪灾险情,立即向相关地域和相关部门通告情况,帮助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做好洪水引发地质灾难预防工作;发生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周围人民群众安全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到现场,制订应急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五)移民主管部门:负责移民工程建设指导、监督和管理,责成项目业主落实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难预防工作,规避在地质灾难威胁区及周围选址;负责三峡库区高切坡项目标监测治理工作,关键做好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彭水、酉阳移民迁建工程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督促移民迁建项目业主,对移民迁建包含地质灾难进行监测和保护;当发生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威胁到移民迁建区、迁建设施和周围人民群众安全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到现场,负责制订应急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三峡库区地质灾难搬迁避让。(六)工业经济、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协调配合重、特大突发性地质灾难调查处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提议;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及管理职责,加强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生产过程中地质灾难预防工作;组织工业企业、各类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巡查、排查工作;发觉地质灾难安全隐患时,责令工业企业、矿山开采企业限期整改;负责矿山开采活动监管,组织矿山企业将地质灾难监测和治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当发生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威胁到工业企业、矿山开采和周围人民群众安全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到现场,负责制订应急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七)民政主管部门:帮助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调查核实灾区房屋损失,灾民生活情况;帮助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做好险区灾民临时转移安置工作;帮助区县做好灾民生活安排工作,并按要求给重灾户救助补助;向民政部汇报灾情。(八)成铁重庆办事处:组织铁路沿线地质灾难排查、巡查工作;当地质灾难威胁到铁路和火车站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并制订抢修、疏通方案,快速恢复铁路交通。(九)公安机关:指挥地质灾难现场警戒、道路交通管制、维护地质灾难现场治安和组织人员疏散,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参与地质灾难抢险救援。(十)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医疗单位对伤病人员实施救助和处理;负责采取方法,做好灾后疫情防治工作。(十一)气象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地质灾坏处理期间气象信息,同时进行灾难性天气趋势分析和预报,定时公布全市山体滑坡等级预报,做好地质灾难监测预报工作。(十二)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筹集调度防灾救灾资金,确保防灾救灾资金立即足额到位;负责防灾救灾资金使用监管工作。(十三)监察部门:依法负责对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其它人员推行地质灾难监管职责和灾情处理情况实施监督。对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其它人员在重特大突发性地质灾难中不推行或不正确推行职责行为进行查处。第三节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居委会工作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地质灾难汛前排查、汛中检验及汛后核查工作,开展日常实地巡回检验,发觉疑似新地质灾难隐患点立即报请国土部门组织教授或驻守地质队调查确定;(二)组织做好辖区内地质灾难隐患动态监测预警工作,立即搜集上报隐患点监测统计和群测群防相关资料,组织做好紧急情况下临灾避险工作,发觉地质灾难灾险情前兆立即采取防范方法并向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汇报;(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难威胁情况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对每处地质灾难隐患点组织开展简易应急避险演练,提升广大干部群众防范意识和避灾能力;(四)编制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和单点防灾预案,立即向受地质灾难威胁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五)建立本级地质灾难防治机构和应急队伍,确定村级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完善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两级群测群防网络,按摄影关文件要求,对监测员进行管理;(六)制订并组织实施地质灾难(隐患)点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计划,开展隐患点应拆未拆房屋督促拆除工作;(七)保护、维护好辖区内地质灾难监测、预警、治理等专用设施,立即更换损毁安全警示牌、标识牌、简易监测设备;(八)发生地质灾难灾情或险情时立即组织足够力量赴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上级政府和国土部门速报,应急处理完成后再行开展善后工作。村(居)委会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职责:(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下,负责开展本村(居)委会地质灾难防治工作;(二)确定群测群防员,落实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各项方法,做好对群测群防员监管;(三)做好突发性地质灾难先期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工作;(四)立即劝阻和举报在地质灾难危险区域从事轻易引发地质灾难活动情况;(五)保护好地质灾难隐患点安全警示牌、标识牌、监测标志和隔离带(周界桩)等设施;(六)险情或灾情发生后,立即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汇报,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互救。片区责任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工作职责:(一)片区责任人标准上由乡镇(街道)分管地质灾难防治工作领导担任;(二)全方面负责辖区内地质灾难隐患防治工作;(三)指导、管理和监督群测群防人员做好巡查、排查和群测群防等各项工作;(四)(五)组织做好地质灾难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工作;(六)立即组织开展地质灾难应急处理工作;(七)做好其它相关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地质灾难群测群防职员作职责:(一)负责地质灾难隐患点及周围区域巡查和日常监测预警工作,认真做好监测数据统计,利用群测群防手机上传至地质灾难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发觉险情或灾情立即发出警报,并立即向上级汇报;(二)向受地质灾难威胁群众宣传隐患点规模、类型和相关关键事项,宣传防灾避险知识,向受灾难威胁村民发放避灾明白卡,要求预警信号,配置预警器具,落实并熟悉临时避灾场所和撤离路线,通知本隐患点临灾报警信号、应急转移路线和避灾安置地点,每逢关键防范期来临时,提醒点上群众加强防范;(三)立即劝阻和举报在地质灾难危险区域从事轻易引发地质灾难活动情况;(四)主动帮助和配合搬迁避让工作;(五)主动帮助和配合治理工作;(六)保护好地质灾难隐患点安全警示牌、标识牌、监测标志和隔离带(周界桩)等设施;(七)险情或灾情发生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互救,危急情况下可立即根据预案组织群众转移避险,要帮助村(居)委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做好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第四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驻守人职员作职责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工作职责:(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驻守区县,做好地质灾难防治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二)负责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日常培训、演练和专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三)发生地质灾难灾险情,帮助区县做好地质灾难应急调查、应急测绘、应急监测和排危抢险等应急处理和抢险救援工作;(四)做好其它地质灾难应急处理工作。地质灾难驻守人职员作职责:(一)配合驻守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难隐患排查、巡查和核查工作;(二)配合驻守乡镇(街道)深入完善监测预警、防灾预案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乡镇群测群防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三)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地质灾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四)指导驻守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难应急演练工作;(五)配合驻守乡镇(街道)做好地质灾难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为应抢救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六)帮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新增地质灾难隐患点防灾预案,明确撤离路线和监测预警方法;(七)定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相关情况。第三章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第一节防治计划、防灾方案地质灾难防治计划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关键组成部分,是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组织制订地质灾难防治计划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关键职责和任务,是依法开展地质灾难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前提和确保。区县国土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计划、财政、建设、救灾、民政、环境保护、气象、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地质灾难防治实际,编制本级地质灾难防治计划,经教授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公布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计划实施监管,定时对本级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定,提升计划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修改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应该报原同意机关同意。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包含以下内容:(一)地质灾难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估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分析;(二)地质灾难防治标准和目标;(三)地质灾难易发区、关键防治区及防护关键;(四)地质灾难险情等级、防治项目及其防治方案、关键保护对象;(五)计划实施保障方法等。地质灾难易发区分为极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地质灾难易发区和关键防治区划分标准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区县国土部门应该将划定地质灾难极易发区和地质灾难直接威胁区域纳入地质灾难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告。区县国土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计划、财政、建设、救灾、民政、环境保护、气象、交通、水利、市政、三峡水库、煤监、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和地质灾难现实状况制订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依据上级政府制订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制订和公布本辖区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包含下列内容:(一)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灾难点分布、地质灾难等级及发展趋势估计;(二)依据水文、气象等估计情况确定关键防范期;(三)地质灾难直接威胁区域、威胁对象;(四)关键地质灾难防治项目、地质灾难险情等级;(五)地质灾难防治方法;(六)地质灾难监测、预防和治理责任人。受长江三峡库区水位影响地质灾难,应将水位升降期确定为地质灾难关键防范期。第二节调查评价地质灾难调查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是编制地质灾难防治计划、制订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实施地质灾难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防治工作关键依据和前提,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题资金用于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同时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包含调查、排查、核查等,本手册特指由各级财政资金出资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应由含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对应勘查资质证书单位负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按国家相关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制订全市地质灾难调查、排查核查技术要求,并监督和指导区县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难调查和排查工作。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要加强对全市地质灾难调查工作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区县国土部门应根据地质灾难调查、排查核查技术要求,结合地质环境情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难调查工作和排查核查工作。区县(自治县)地质环境监测站要加强对辖区内地质灾难调查工作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市、区县(自治县)建设、水利、交通、安监等部门应结合地质环境情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市、区县国土部门要主动和本级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和衔接,落实调查工作经费,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地质灾难调查工作。市、区县国土部门应经过招投标或直接委托地质灾难防治技术支撑单位等方法确定调查工作负担单位,负担调查工作单位应该根据协议及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及资料负责。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地质灾难排查核查工作指导、监督工作。地质灾难排查核查工作应按年度实施,每十二个月汛期前各区县(自治县)应完成地质灾难排查核查工作。由区县(自治县)政府统一组织安排,区县国土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县排查核查工作组织实施,排查核查结果应立即报市国土房管局。市国土房管局依据地质灾难防灾工作需要,组织专业地勘队伍开展全市地质灾难排查核查工作。地质灾难排查核查工作由区县国土部门直接委托驻守区县地质灾难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负担,负担排查工作单位应该根据协议及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排查核查工作,并对排查核查结果及资料负责,同时立即配合区县国土部门做好地质灾难数据库建设、更新和维护。第三节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对排查出地质灾难隐患点制订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制订防灾预案、落实专员或专业单位进行监测,当出现险情时立即公布预警预报一个防灾方法。按监测人员、监测要求、精度等不一样,监测预警可分为群测防监测和专业监测两类。群测群防监测是由受威胁群众为监测人员开展简易监测工作,包含简易地面形变监测、宏观巡查等精度相对较低监测。专业监测是由专业监测单位技术人员采取专业监测设备开展监测工作,包含地面形变监测、地下水监测、地应力监测、深部位移监测等精度相对较高监测。全部排查出地质灾难隐患点均应纳入本区县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同时对其中稳定性差,对人口聚居区、学校、集镇和重大工程等组成严重威胁地质灾难隐患点除开展群测群防外,还应据需要实施专业监测。发觉或发生地质灾难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并立即报区县国土部门,当乡镇(街道)无法判定或处理时,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应组织教授、驻守地质队员立即赶赴地质灾难现场配合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处理,判定是否是地质灾难并纳入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同时分析地质灾难产生原因,确定监测责任单位,由监测责任单位具体确定监测人员并实施监测预警工作,区县国土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如为自然原因诱发,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监测责任单位,如为工程建设诱发,则工程建设单位为监测责任单位。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地质灾难监测预警组织实施工作,区县国土部门负责监测预警工作指导和监督工作。地质灾难群测群防体系是指辖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对地质灾难(隐患)点监测和预防。地质灾难群测群防体系由三级监测网点组成,即县级监测网、乡镇(街道)级监测网、村组级监测网及地质灾难隐患监测点。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指导、监督,组织教授和驻守地质队员帮助区县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市地灾防治中心负责全市地质灾难群测群防事务性工作,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监督指导。市地环总站负责全市地质灾难群测群防技术指导工作,和气象部门合作开展地质灾难气象预报,确保第一时间将雨情、水情和工作要求通知到区县。区县(自治县)政府应建立本区县地质灾难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负责本区县内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布署,组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接收上一级政府指导和监督。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县群测群防工作组织、指导、监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本乡镇(街道)地质灾难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具体负责本乡镇(街道)内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布署,落实地质灾难防治片区责任人及地质灾难群测群防监测员,组织群测群防工作具体实施,接收上一级政府指导和监督。群测群防员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驻守专业地质队员指导下,根据地质灾难群测群防工作要求,开展地质灾难监测、排查、巡查、预警预报等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群测群防员应该正确合理使用群测群防专用手机,并立即正确按要求经过专用手机报送地质灾难信息。对稳定性差、对人口聚居区、学校、集镇和重大工程等组成严重威胁地质灾难隐患点除开展群测群防外,还据需要实施专业监测。是否实施专业监测由区县国土部门组织教授现场调查后确定。自然原因诱发地质灾难,确定需开展专业监测,区县国土部门为监测责任单位,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项目业主。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难,工程建设单位为监测责任人及项目业主,区县国土部门负责监督、指导。监测责任单位负责地质灾难监测工作组织实施,落实监测工作经费,依据地质灾难险情轻重缓急、项目大小,采取邀标或直接委托方法,从重庆市三峡地防办立案地质灾难防治勘查甲级资质单位中选定含有测绘工程资质队伍具体实施专业监测工作,并立即向监测单位下发任务委托书,为监测单位提供正确地质调查资料。组织教授对监测方案进行审查,根据监测工作进度情况,立即支付监测费用,确保地质灾难调查、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对监测单位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单位受监测责任人委托,按摄影关地质灾难监测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开展专业监测工作,其关键职责是:(一)按监测责任人委托书要求,在现场踏勘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可行监测方案,监测方案要遵照“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标准;(二)严格根据规程、规范和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数据采集,严禁伪造数据结果,对观察数据结果质量负责;(三)结合地质灾难实际科学分析研判地质灾难变形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监测结论及提议;(四)立即向监测责任人、区县地环站及委托单位上报监测信息;(五)地质灾难变形加剧或出现其它险情时,应立即按要求发出灾险情预警信号,并同时向监测责任人、区县地环站、片区责任人上报;(六)做好地质灾难监测设施维护和保养;(七)帮助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转移避险,配合应抢救援分队做好应急处理相关工作。地质灾难预报包含地质灾难年度趋势估计、地质灾难气象预警预报和地质灾难临灾预警预报。地质灾难年度趋势估计由市、区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气象主管部门提出,纳入本级年度防灾方案公布。地质灾难气象预警预报由市、区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同级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公布。地质灾难临灾预警预报由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布。地质灾难临灾预报应包含地质灾难可能发生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向社会公布地质灾难预警预报,但情况尤其危急时,监测人能够直接向受地质灾难威胁对象通报险情并公布预警。第四节搬迁避让搬迁避让是把地质灾难隐患点威胁区范围内或因地质灾难已造成损失群众及财产撤离到安全地带,消除地质灾难安全隐患和降低地质灾难经济损失。搬迁避让包含搬迁安置和应急避险。搬迁安置是将地质灾难隐患点威胁区内或因地质灾难房屋受损群众主动搬迁至安全区进行永久安置;应急避险是在地质灾难险情、灾情发生时或特殊气象或其它特殊情况下,各级人民政府为了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将受威胁群众临时撤离到安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为搬迁避让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和本行业搬迁避让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下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搬迁避让工作。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本行业特大型、大型地质灾难搬迁避让,市国土房管局负责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本行业中型、小型地质灾难搬迁避让,区县国土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地质灾难搬迁安置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经费群众自筹,政府合适补助”工作标准,采取分散安置、货币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安置方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目标。地质灾难搬迁安置实施对象包含:(一)因地质灾难造成房屋受损群众;(二)受地质灾难严重威胁群众;(三)受地质灾难潜在威胁,且生存条件恶劣,无法就地越温脱贫群众。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县地质灾难搬迁安置计划、制订地质灾难搬迁安置年度计划,并报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意。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计划和年度计划认真做好搬迁工作组织、实施和验收工作。搬迁安置工作步骤:(一)搬迁群众主动书面申请,所在村社提出意见;(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搬迁群众基础情况进行核实;(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地质灾难防治金土工程实施条件进行审核、汇总,送区县国土部门;(四)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年度实施方案,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审批,并送市国土房管局立案;(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公告并组织实施,区县国土部门进行监督、指导;(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验收,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进行抽验,进行验收结果公告,并报市国土房管局立案。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搬迁安置点确实定和用地管理。计划、区县(自治县)计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地质灾难驻守人员指导下认真做好集中安点选址工作,要把搬迁安置和场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既要充足考虑地质安全,又要充足考虑交通、环境卫生、生产条件等;对地质条件差、选址十分困难地域,地质灾难搬迁安置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可进行计划局部调整,在不占用基础农田情况下,可跨村、乡镇(街道)异地选址建房;搬迁安置建设用地可不受农用地转用指标限制、可先行使用,在搬迁安置结束后6个月内完善用地手续。市、区县(自治县)两级政府应制订扶持优惠政策,对于地质灾难搬迁安置给群众合适补助。(一)项目支持。市、区县(自治县)两级人民政府应整合高山移民、退耕还林、以工代赈、人畜饮水、乡村公路、农网改造、土地整理、红层找水及其它扶贫资金,全力推进地质灾难搬迁安置建设;(二)政策支持。各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方法处理搬迁安置群众具体问题,按要求立即为搬迁安置群众办理户口迁出、迁入手续和不动产权证,处理农村医疗保险和儿女就近入学等问题;尽可能减免搬迁安置群众相关税费;加强搬迁安置群众就业技能培训,主动研究协调处理搬迁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等问题;(三)资金支持。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对地质灾难搬迁安置群众进行合适资金补助。市级资金由区县国土部门、财政部门向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申请;区县(自治县)级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汇总并报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意,在地质灾难防治专题资金列支。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验收,验收资料及验收结果送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立案,以备抽查。验收资料包含:(一)《地质灾难搬迁安置申请书》(符合搬迁避让条件农户书面申请);(二)搬迁避让实施方案、项目批复、往来公文和补助资金一览表;(三)《搬迁安置基础情况统计表》,内容:搬迁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原驻址、安置地点、安置方法;包含隐患点名称、威胁对象、已搬迁对象、隐患点是否能够销号等;(四)搬迁户户口薄(身份证)复印件;(五)搬迁避让协议;(六)(七)其它资料(如纸质文件电子文档、照片等);(八)验收意见书。应急避险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采取一个应急方法。它是一个行政行为,含有一定强制性。应急避险坚持“以人为本,生命第一”标准。应急避险对象包含:(一)地质灾难隐患点若遇暴雨和其它特殊原因,极易诱发地质灾难,会造成人员伤亡威胁区内群众;(二)地质灾难隐患点灾难体变形加剧,已发生险情,威胁区内全部群众;(三)应急避险指令按等级分别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布。特殊天气地质灾难气象等级预报由气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特殊原因由相关部门、片区责任人、监测员、驻守人员或村社干部公布;地质灾难险情和灾情由区县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驻守人员或教授现场认定,同时提出科学处理意见和提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地质灾难单点预案中明确应急避险信号、撤离线路、避险安置点。各级政府应作好应急避险所需工具或群众生活必需品物资贮备。应急避险工作组织实施按等级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在情况尤其紧急时,监测人员、驻守人员、村社干部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先行组织应急避险。在应急避险中,撤离群众要服从统一指挥,有序避险;对不服从统一指挥或不愿撤离群众可采取强制方法,强行撤至安全区。特殊天气和其它致灾原因结束后,地质灾难驻守人员要现场踏勘,并作提出科学提议;由公布应急避险单位公布群众返回指令,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公布指令;群众在未接到返回指令前,不得私自返回。第五节工程治理地质灾难治理工作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标准,分清责任主体,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因自然原因造成地质灾难,威胁到城市或农村居民,其工程治理由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威胁到市政、交通、水利等建筑和设施,其工程治理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因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由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地质灾难治理责任包含:(一)提供地质灾难治理所需经费;(二)制订或委托制订地质灾难治理方案;(三)向相关部门报送地质灾难治理方案;(四)负担或组织实施地质灾难治理工程。纳入财政专题资金地质灾难治理项目,中型及以上地质灾难由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同时可申请中央、市级专题资金补助;小型地质灾难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治理,可申请区县专题资金补助。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按摄影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项目立项、审批等程序,依法开展实施。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区县(自治县)可申请市级地质灾难专题资金补助;乡镇(街道)可申请区县地质灾难专题资金补助。区县(自治县)申请市级地质灾难专题资金程序为:(一)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区县财政部门联合向市国土房管局和市财政局书面申请;(二)市国土房管局组织教授现场实地踏勘,并作出是否同意纳入市级地质灾难治理项目库并给市级专题资金补助决定;(三)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要求组织勘查、设计,勘查汇报、初步设计方案和资金预算报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并组织教授评审;(四)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财政局下达项目资金计划。乡镇(街道)申请区县地质灾难专题资金程序为:(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书面申请;(二)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现场踏勘认定;(三)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委托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进行勘察、设计,并进行资金预算;(四)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区县财政部门依据设计和资金预算初步确定区县专题资金补助金额,并报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五)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下达项目资金计划。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业主标准由各级地质灾难防治机构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担,区县国土部门监督、指导。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特大型、大型地质灾难治理项目业主;区县(自治县)地质环境监测站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中型地质灾难治理项目业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小型地质灾难治理项目业主。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按要求采取公开招标或议标方法确定施工单位;参与招标或议标单位必需取得国土资源部颁布发地质灾难治理施工资质。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及以上,采取公开招标方法确定;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以下50万元及以上,可采取议标方法确定;项目总投资50万元以下,可由业主单位直接从应抢救援队中指定。项目业主在签署施工协议时,要在施工协议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负责该地质灾难治理工程完工后保护对象地质安全监测。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监理单位根据按要求采取公开招标或议标方法确定施工单位;参与招标或议标单位必需取得国土资源部颁布发地质灾难项目监理资质。监理费用在30万元及以上采取公开招标方法确定;30万元以下采取议标方法确定。国家、市级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完工后,由项目业主组织验收,验收资料、验收结果报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存档、立案,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要加强监督、检验。区县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完工后,由项目业主组织组织验收,验收资料、验收结果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存档、立案,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区县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验。应急抢险治理项目是地质灾难险情已经发生,若不立即采取工程治理将会发生地质灾难,并对人民群众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最大程度减经济损失而采取一个快速工程治理。应急治理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强,其相关手续办理可从快、从简,一切以满足抢险救灾需求。险情发生确需应急治理时,发改部门应立即立项或许可先行实施再补办立项手续。应急治理项目标责任主体:(一)业主单位标准上由区县(自治县)地质灾难防治机构或属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担任,也可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指定单位担任;(二)勘察设计单位由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驻守区县地质灾难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担任;(三)施工单位确实定报经区县(自治县)纪检监察部门同意后,可由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采取邀标方法进行,也可指定驻守区县地质灾难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担任;(四)监理单位可由区县国土部门指定;(五)勘察设计施工可由同一家俱有对应资质单位负担。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必需派教授驻守施工现场,随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碰到问题,确保施工科学性、正确性和立即性。应急治理工程可边实施边申请上级地质灾难专题资金补助。非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包含:(一)因自然原因造成地质灾难,威胁到市政、交通、学校等建筑和设施,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治理项目(以下简称:行业治理项目);(二)因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项目(以下简称:责任治理项目)。行业治理项目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向相关部门申请立项,行业治理项目业主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指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由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确定。行业治理项目资金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筹集,特殊情况报经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也可申请财政地质灾难专题资金补助。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治理项目标施工组织、管理,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施工监督、检验和指导。行业治理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组织验收,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资料及结果送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责任治理项目是各级人民政府责成责任单位对其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进行治理,属一个强制性工程方法。责任治理项目整个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治理项目标责任主体包含:(一)责任单位是责任治理项目业主,负责提供治理资金,负责组织勘察、设计,负责施工或组织施工,负责确定监理单位,负责组织验收;(二)发改部门负责项目立案;(三)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责任单位实施治理工程,对整个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四)国施工单位负责地质灾难治理项目标施工期间监测预警工作,并根据协议约定,在中围绕工程治理项目标保护对象做好地质灾难巡查、排查,发觉威胁保护对象地质灾难隐患,立即提出防范提议,确保保护对象安全。地质灾难治理工程完工后,由项目业主和监理单位组织初步完工验收,验收合格后要进行一个水文年效果监测,效果监测项目业主委托专业单位负责。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标由本区县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负责监测;非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标由业主单位委托含有对应资质专业技术单位负责监测。监测期结束后,存在问题由施工单位按协议要求进行整改;不存在问题和整改合格管理权进行移交。财政专题资金治理项目移交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非财政专业资金项目移交受益单位或个人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损坏地质灾难治理设施。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地质灾难治理设施,应该报区县国土部门同意,并采取补救方法。第六节危险性评定编制地质灾难易发区内城市总体计划、村庄和集镇计划时,应该对计划区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在地质灾难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汇报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汇报未包含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结果,不得同意其可行性研究汇报。在低易发区内修建自用、临时、小型建(构)筑物,可不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指导、协调和监督,负责建立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单位信息库及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教授库,并加强管理及维护。市国土房管局对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汇报评审教授库进行动态管理。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单位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审批市域范围内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单位乙级和丙级资质,并将审批结果报国土资源部立案。市国土房管局负责组织制订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及评定管理措施。加强全市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工作管理,组织开展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业务培训。市国土房管局负责计划用地评定汇报、建设用地一级评定汇报和跨区县项目标评定汇报程序审查认定。区县国土部门根据属地管理标准,加强对本辖区内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活动监督管理,配合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实施情况监督管理,督促项目业主严格实施经同意评定汇报。区县国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项目标项目立案。区县国土部门负责建设用地二、三级评定汇报程序审查认定。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技术支撑单位,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具体组织编制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及评定管理措施,组织开展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业务培训。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组织评定评审中介机构,受评定单位委托,组织教授对评定单位编制评定汇报进行技术审查工作。建立健全评审管理制度,统一组织、定时安排、专员负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标准。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单位依据国家及本市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管理相关要求接收项目业主委托,严格实施相关评定技术规范及技术要求,严格根据协议要求时限开展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工作,并对评定结果负责。甲级资质可承接一、二、三级评定业务,乙级资质可承接二、三级评定业务,丙级资质可承接三级评定业务。评定单位在签署评定协议后,评定正式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到项目所在地域县国土部门进行项目立案。评定汇报经过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审查后,评定单位应在30个工作日内(业主出具承诺书及签署保护协议时间除外)报市国土房管局或区县国土部门办件大厅进行程序审查认定。经过国土部门程序审查认定后,评定单位应立即将评定汇报提交项目业主,并在90日内将评定汇报及电子文档按要求格式汇交到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档案馆。第七节应抢救援区县国土部门会同同级建设、财政、交通、气象、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难应急预案编修工作,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对照上一级应急预案编修市突发性地质灾难应急专题预案,并最少五年修订一次。区县级对照上一级应急预案编修本区县(自治县)突发性地质灾难应急专题预案,并最少五年修订一次。乡镇级对照上一级应急预案编制本乡镇(街道)突发性地质灾难应急专题预案,并最少三年修订一次。区县应指导乡镇(街道)对照上一级地质灾难专题预案,依据每个地质灾难点具体情况,编制对应单点地质灾难避险预案,并适时修订。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亲密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难应急防治工作。按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标准,建立健全按灾难等级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应急管理体制。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地质灾难应急防治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区县国土部门负责本区县地质灾难应急防治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市国土房管局成立安全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担任,分管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局领导担任地质灾难应急指挥长、分管城镇房屋安全工作局领导担任房屋安全应急指挥长,指挥部组员由局办公室、总工办、地质环境处、科技和对外合作处、市局应急调度中心、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市地防中心、市地环总站)、市房屋安监中心、市勘测计划院、重庆地研院、市公房处、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责任人组成。市局应急指挥中心为应急指挥部下设组织协调机构,负责二十四小时应急值守、负担全市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灾情险情、预警处理等信息搜集、分析和报送,参与灾险情核实调查,组织应急会商和调度相关应急处理力量参与抢险及善后处理。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市地防中心、市地环总站)为应急指挥部下设技术支撑机构,关键负责地质灾难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应急排危抢险和技术指导工作。市局依靠在渝地勘队伍组建13支应抢救援分队和地质灾难应急教授组,13支应抢救援分队根据市级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安排,派驻足够技术人员和设备进驻区县,帮助、配合区县开展地质灾难巡查、排查、技术指导、灾险情先期处理等工作。地质灾难应急教授组参与地质灾难应急响应,开展地质灾难调查工作,提出地质灾难成因机制和破坏模式;对地质灾难灾险情和发展趋势进行评定,划定地质灾难危险区和影响区,评定地质灾难灾情等级;提出依据科学、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方案及后期处理提议;提交应急响应教授咨询意见。区县国土部门依据本区县实际情况,完善本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伍建设,明确各自职责,以利本区县地质灾难应急工作顺利开展。市、区县应从地质灾难预防、地质灾难监测预警、地质灾难信息汇报、地质灾难信息公布、地质灾难应急响应和处理、地质灾难恢复重建六个步骤开展地质灾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体系建设。依据地质灾难灾(险)情等级和预警等级等信息情况,设置A、B、C、D四个等级应急响应(分级标准详见附表1、附表2),依据不一样等级应急响应采取不一样工作程序。值班人员在接到发生地质灾难信息汇报时,应进行具体问询并做好统计。关键问询和统计内容包含:地质灾难发生时间、地点、伤亡和失踪人数、灾难类型、灾难体规模、可能诱发原因、灾难发展趋势、抢险工作进展及需处理问题等。值班人员在了解基础信息后立即报应急指挥部领导。应急指挥部领导依据灾情(事故)险情等级和监测预警等级等情况决定是否开启应急响应和应急响应等级,下达应急指令。地质灾难灾险情事件发生后,事起源现场人员和支援应抢救援人员在汇报事件信息同时,立即、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理,控制事态蔓延。立即确定灾难规模、受威胁对象和必需采取应急抢险方法等。情况危急时,应该立即通知受威胁对象撤出危险地带。各级应急响应开启程序是:依据地质灾难灾险情等级和预警等级不一样及应急工作需要,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开启对应等级应急响应。当市政府开启地质灾难Ⅰ级应急预案时,市国土房管局自动开启A级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当市政府开启地质灾难Ⅱ级应急预案时,市国土房管局自动开启B级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开启Ⅲ级、Ⅳ级应急预案时,依据地质灾难事发地人民政府请求,市局开启C级或D级应急响应工作程序。A级应急响应开启后,由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在市局指挥中心召集地质灾难应急指挥长或房屋安全应急指挥长,市级地质灾难防治教授或房屋安全教授,地环处或科技处、市局指挥中心、市级技术支撑机构关键责任人(视情况,邀请气象、水文、建筑工程方面教授等),经过远程会商系统和相关区县局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区县局地环站责任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等进行会商,对灾情(事故)险情进行研判,制订应急工作方法(搬迁撤离等),组建前方工作组。前方工作组教授由5人组成,由院士或1名高职级教授带队,其它组员为市级地质灾难防治教授库教授。市局前方工作组组建后应立即赶赴灾区,开展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灾情评定和应急处理等,指导区县开展应急工作。B级应急响应开启后,由应急指挥长或对应应急指挥长在市局指挥中心召集市级地质灾难防治教授或房屋安全教授,地环处或科技处、市局指挥中心、市级技术支撑机构责任人(视情况,邀请气象、水文、建筑工程方面教授等),经过远程会商系统和相关区县局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区县局地环站责任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等进行会商,对灾情(事故)险情进行研判,制订应急工作方法(搬迁撤离等),组建前方工作组。市局前方工作组教授由3人组成,1名市级地质灾难防治教授带队,其它组员为副高职级专业技术人员。市局前方工作组组建后应立即赶赴灾区,开展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灾情评定和应急处理等,指导区县开展应急工作。C级应急响应开启后,依据应急指挥部领导要求,由局副总工召集市级地质灾难防治教授或房屋安全教授,地环处或科技处、市局指挥中心、市级技术支撑机构相关人员,经过远程会商系统和相关区县局指挥中心、区县局地环站责任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等进行会商,对灾情(事故)险情进行研判,制订应急工作方法(搬迁撤离等)。依据区县请求并报应急指挥部领导同意或应急指挥部领导直接指示,市局组建前方工作组立即赶赴灾区,开展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灾情评定和应急处理等,指导区县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市局组建前方工作组教授由2名高职级市级地质灾难防治教授组成。D级应急响应开启后,依据应急指挥部领导要求,由市级技术支撑机构责任人召集相关人员经过远程会商系统和相关区县局指挥中心、区县局地环站责任人和驻守地质队员等进行会商,对灾情(事故)险情进行研判,制订应急工作方法(搬迁撤离等)。依据区县请求并报应急指挥部领导同意或应急指挥部领导直接指示后,市局组建前方工作组立即赶赴灾区,开展应急调查、应急监测、灾情评定和应急处理等,指导区县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可分为早期应急处理工作和后期应急处理工作。早期应急处理工作关键是指地质灾难灾险情发生后,前方工作组赶赴现场后开展相关应急工作。早期应急处理工作包含以下内容:(一)应急调查。应立即了解最新灾情或险情情况,和地方抢险救灾工作进展,帮助、指导制订应急调查工作方案,教授配合调查组开展现场应急调查工作。(二)应急监测。依据需要和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制订应急监测方案,并指导应急监测,立即分析监测资料,了解地质灾难整体动态情况,确保应抢救援工作需要。(三)灾险情评定和技术会商。依据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灾难成因,对灾险情进行评定和技术会商,估计发展趋势,形成会商意见,上报应急指挥部或指导组。(四)应急处理决议。应急指挥部或指导组依据技术会商意见,结合其它相关信息,后期应急处理工作指会商确定应急处理工作方法后,进入具体应急处理阶段,即应急勘(调)查、应急专业预警监测、应急抢险治理等应急处理工作,通常由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下属应急分队组织实施,并按各自负责区县,参与、帮助、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难应急处理工作。后期应急处理工作包含以下内容:(一)应急勘(调)查。由项目业主委托地勘专业单位(市级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伍)具体负责实施。依据前期应急调查和教授会商提议,对灾难体开展全方面地质勘(调)查工作,查明灾难体范围、变形情况、危及对象等,结合应急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灾难体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并对下步工作提出处理提议,提交勘(调)查结果汇报经评定机构审查评定后,由主管部门审批确定下步工作:应急治理或应急监测或开展群测群防等。(二)应急专业预警监测。由项目业主委托地勘专业单位(市级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伍)具体负责实施。依据前期应急调查和教授会商提议,需立即开展专业预警监测工作灾难体,根据先布设简易监测点,开展应急监测同时编制具体监测方案,并立即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根据《相关做好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重庆库区地质灾难灾险情信息报送工作通知》(渝办【】81号)中要求灾险情等级和对应报送时间立即上报监测信息,并定时将监测结果报市地环总站进行会商,依据会商结论确定是否继续开展应急监测。继续应急监测则按原程序循环开展监测工作,不需继续应急监测纳入区县进行长久化管理。(三)应急抢险治理。根据应急抢险相关要求确定应急抢险队伍,经项目业主委托,根据审批应急抢险方案实施应急治理工程。经过对应急抢险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结果会商,依据会商意见确定:需继续进行应急治理按原程序进行应急治理;需应急监测则按应急监测审批程序开展监测工作;其它情况纳入区县进行长久化管理。通常工作人员分前方(现场)工作人员和后方工作人员,由应急办公室在组员单位、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市技术指导中心及其它相关单位中统一调配。前方(现场)人员由调查处理、信息传输和专用设备操作等方面人员组成,具体工作时和区县国土部门工作人员联合组队。后方工作人员由指挥、协调、信息、通讯、设备和后勤等方面人员组成,工作关键是为前方(现场)工作组提供保障。教授组由应急办公室依据应急响应等级和灾(险)情特征,从市级教授库中遴选。开启A级响应后,在1小时内成立指挥部,参与应急应急办公室、技术指导中心、市地质灾难应抢救援队、技术支撑单位等在1小时内进入应急状态,应急队伍出发赴现场;其它响应等级确定后,按摄影应等级工作方案进入运行程序,接到通知后各参与单位应在2小时内进入应急状态。在进入应急状态同时,各单位将参与应急前后方人员名单等情况上报应急办公室。市局采购或委托相关单位采购应抢救援设备,由应急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日常维护管理由市地环总站负责,只能用于地质灾难应急处理工作。市地环总站负责定时进行检测、维修和出库、入库登记工作,确保应抢救援设备正常运作。应抢救援设备运行、维护等经费从市级地质灾难防治专题资金中安排。应急出发前,技术指导中心先和区县国土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沟通协调,依据需要,再确定远程携带具体设备,并作好备份工作。应急工作装备配置,依据应急响应等级和应急工作实际需求,酌情而定。具体设备配置可参考《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灾难应急响应工作方案》(渝国土房管发【】24号)。技术指导中心做好资料整理、集成和质量检验工作,逐步建成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应急响应资料要求彩色纸介质和电子版同时准备,精度尽可能满足应急要求。具体应急响应工作中,资料保障依据应急响应工作需求酌情而定。应急响应行动包含险情应急响应行动和灾情应急响应行动。险情应急响应行动包含以下工作内容:(一)快速了解险情和抢险工作进展;(二)开展地质灾难应急调查,评定险情;(三)扩大范围调查地质灾难灾情隐患;(四)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事宜;(五)教授会商估计险情趋势,并做好教授意见统计立案;(六)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七)研究提出监测预警提议和避险排险技术咨询方案;(八)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指导提议;(九)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汇报,整理资料并归档。灾情应急响应行动包含以下工作内容:(一)快速了解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二)开展地质灾难应急调查,评价灾情,估计险情;(三)扩大范围调查区内地质灾难隐患;(四)联络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遥感资料或航空拍摄;(五)研究提出抢险救灾技术咨询方案;(六)研究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技术咨询提议;(七)做出地质灾难责任认定,并做好教授认定意见立案;(八)架设远程通讯设备,实施远程会商;(九)总结应急工作,提交总结汇报,整理资料、归档。应急处理工作组或技术组可依据地质灾难灾(险)情实际情况,调整具体工作内容。经教授组会商判定地质灾难险情基础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或灾险情基础清楚,应急指挥部商当地人民政府后,宣告市级应急处理现场工作终止,并上报市领导小组。区县(自治县)本级应急处理现场工作终止,由本级领导小组宣告。第八节责任认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重庆市地质灾难责任认定暂行措施》要求,对地质灾难成因及责任进行认定。地质灾难发生后,国土部门组织教授调查、分析和判定引发原因,认定地质灾难成因,认定地质灾难是人为活动引发或非人为活动引发。经国土部门调查认定为非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属于自然灾难。当地政府及国土等部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难防治条例》和《重庆市地质灾难防治条例》确定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难防治相关工作。国土部门负责统计、上报自然灾难类地质灾难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经国土部门认定为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国土部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难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难防治条例》要求,调查、追究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责任人责任;统计、上报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并将调查处理情况抄送同级安监部门。国土部门调查认定属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按程序移交安监部门认定该人为活动是否属于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违反安全生产相关要求和程序,该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是否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经安监部门调查认定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由安监部门按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要求深入认定相关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并认定和追究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生产安全责任。同时,将地质灾难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纳入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上报,并将调查处理情况抄送同级国土部门。对国土部门认定属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共同引发地质灾难,由国土部门组织教授调查认定人为活动是否扩大了灾难,直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由安监部门调查认定人为活动是否和安全生产事故相关,并认定和追究相关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经初步调查,地质灾难可能是由生产经营性人为活动引发,国土部门在调查认定过程中应邀请安监部门教授参与;对国土部门转交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难,安监部门在调查认定过程中应邀请国土部门教授参与。市国土部门负责大型及以上地质灾难和跨区县(自治县)地质灾难责任调查认定(国土资源部依据职权进行调查认定除外),并对区县国土部门责任调查认定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由各区县国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中小型地质灾难责任调查认定工作。下列情形,国土部门能够依据职权或当事人申请对地质灾难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一)地质灾难发生后,当地政府或部门开展抢险救灾、地质灾难工程治理、搬迁避让或赔偿受灾群众,需要对地质灾难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