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327-2023 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1页
GB∕T 29327-2023 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2页
GB∕T 29327-2023 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3页
GB∕T 29327-2023 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4页
GB∕T 29327-2023 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2023-08-06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29327—2023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技术要求 24.1气候环境要求 24.2额定电气参数 24.3功率消耗 34.4一般功能要求 34.5技术性能要求 44.6过载能力 74.7绝缘性能 74.8耐湿热性能 74.9电磁兼容要求 74.10动态模拟 84.11连续通电 84.12机械性能 84.13结构、外观及其他 85试验方法 95.1试验准备 95.2技术性能试验 95.3动态模拟试验 95.4运行温度试验 5.5贮存温度试验 5.6功率消耗试验 5.7过载能力试验 5.8绝缘试验 5.9湿热试验 5.10电磁兼容要求试验 5.11电源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试验 5.12连续通电试验 5.13机械性能试验 5.14结构和外观检查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6.2出厂检验 6.3型式试验 Ⅱ6.4合格判定 7.1标志 7.2包装 7.4贮存 8其他 8.1产品出厂随行文件和物件 8.2质量保证 附录A(资料性)1000kV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典型保护配置 附录B(资料性)1000kV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典型保护配置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Z29327—2012《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与GB/Z29327—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信息安全防护要求(见4.4.14);b)增加了电抗器保护互感器选型要求(见4.4.15);c)删除了保护配置要求中电抗器零序差动保护,增加了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要求(见4.5.1,2012年版的4.5.2);d)增加了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技术要求(见4.5.2);e)细化了动态模拟试验项目故障点位置,增加了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动态模拟试验项目(见5.3,2012年版的5.2.3);f)删除了检验规则中抽样规则的描述,优化了合格判定的描述(见6.4,2012年版的6.3.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清能继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昌学院、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2年首次发布为GB/Z29327—201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标准类型从指导性技术文件调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1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本文件适用于10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和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作为该类装置设计、制造、检验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900.17电工术语量度继电器GB/T2900.49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GB/T4798.2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GB/T7261—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9361—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11287—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4537—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T14598.2—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4598.26—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GB/T14598.27—201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9520.12—2009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1部GB/T26864—20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DL/T242—2012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478—201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860(所有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NB/T10680—202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信息安全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GB/T2900.17、GB/T2900.49、GB/T14598.2—2011、DL/T242—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4技术要求4.1气候环境要求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正常工作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10℃~+55℃;b)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4.1.2正常试验大气条件正常试验大气条件如下:a)环境温度:15℃~35℃;b)相对湿度:45%~75%;4.1.3基准试验大气条件基准试验大气条件如下:b)相对湿度:45%~75%;装置的贮存、运输的环境温度为-25℃~+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装置耐受此范围内的温度和湿度而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装置性能应符合4.4、4.5、装置的周围环境要求如下:b)安装场地应符合GB/T9361—2011中B级安全要求的规定;c)使用地点不应出现超过GB/T11287—200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运输贮存过程不应出现超过GB/T14537—199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和碰撞;d)无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中不应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镀覆及涂覆层的介质及导电介质,不应有明显的水汽,不应有严重的霉菌存在;e)接地应符合GB/T2887—2011中5.8规定的要求。4.1.6特殊环境条件当超出4.1.1~4.1.5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商商定。4.2额定电气参数装置的直流电源额定参数如下:3b)允许偏差:-20%~+10%;c)纹波系数:不大于5%。装置的交流回路额定参数如下:a)额定交流电流(In):1A;b)额定交流电压(Un):100V、100/√3V;c)额定频率(fn):50Hz。4.3功率消耗装置的功率消耗为:a)交流电流回路:当额定电流时,每相不大于0.5VA;b)交流电压回路:当额定电压时,每相不大于1VA;c)直流电源回路: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装置动作时,不大于80W。4.4一般功能要求4.4.1装置应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具备反应电抗器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的保护功能。4.4.2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包括对装置硬件损坏、功能失效和二次电路异常运行状态的自动检测。4.4.3装置应具有独立的启动元件,只有在电力系统发生扰动时,方能开放出口跳闸回路。4.4.4装置应具有故障记录功能,以记录保护的动作过程,为分析保护的动作行为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并且能以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COMTRADE)数据格式输出,每个故障记录至少应包含故障前2个周波,故障后6个周波的数据。应能至少记录32次故障记录,故障记录应按时序循环覆盖,但应能保存最新的8次跳闸报告。装置应保证发生故障时不丢失故障记录信息,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应不丢失已经记录的信息,记录应不可人为清除;应能记录故障时的输入模拟量和开关量、输出开关量、动4.4.5装置应按时间顺序记录事件信息,如压板切换等开入量变位事件,以及保护定值切换、保护投停的控制字变位至少记录100次。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应不丢失已经记录的信息;所有记录应按时序循环覆盖;记录应不可人为清除。4.4.6自动检测信息如装置硬件损坏、电流互感器(CT)断线、电压互感器(PT)断线等信息应至少记录32次。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应不丢失已经记录的信息;所有事件记录应按时序循环覆盖;记录应不可人为清除。4.4.7装置应能输出装置本身的自检信息及动作时间、动作事件报告、动作采样值数据报告、开入、开出和内部状态信息、定值报告等。4.4.8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应有输出触点发出告警信号,装置应能提供直流电源消失后自保持的信号触点,可在装置外部实现人工复归。4.4.9装置的定值应满足保护功能的要求,应尽可能做到简单、易整定。4.4.10装置应具有硬件时钟电路,当装置失电时,时钟电路应能正常工作。装置应具有与外部标准授时源通信的IRIG-B对时接口。4.4.11装置应提供至少3个以太网通信接口、一个调试接口、一个打印接口。通信传输协议应符合DL/T860(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4.4.12装置应适配相应的辅助分析软件。44.4.13装置应有足够的跳闸触点以跳开相应的断路器,装置的跳闸触点应保证断路器可靠动作切除故障。4.4.14装置的信息安全防护应符合NB/T10680—2021的有关规定。4.4.15电抗器保护宜选用P级电流互感器。当存在饱和问题或使用3/2断路器接线的串内电流互感器时,母线电抗器保护应选用TPY级电流互感器。4.5技术性能要求4.5.1保护功能配置要求4.5.1.1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要求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保护应配置以下保护:a)主电抗差动保护;b)主电抗匝间保护;c)主电抗过电流保护;d)主电抗零序过流保护;e)主电抗过负荷保护;f)中性点电抗器过电流保护;g)中性点电抗器过负荷保护。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典型保护配置见附录A。4.5.1.2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要求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除配置4.5.1.1要求的保护以外,还应配置以下保护:a)磁平衡差动保护;b)控制绕组匝间保护(选配,如未配置该保护则其功能应由装置内其他保护实现);c)控制绕组过电流保护;d)控制绕组自产零序过流保护;e)控制绕组外接零序过流保护。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典型保护配置见附录B。4.5.1.3非电量保护配置要求非电量保护包括瓦斯保护、绕组温度保护、压力释放保护、油温保护、油位保护、冷却系统保护等。4.5.2保护技术要求4.5.2.1.2PT二次回路断线时,装置应发告警信号,整套保护不应误动。4.5.2.1.3装置不应受暂态电流影响而误动。4.5.2.1.4在发生全相或非全相振荡及振荡过程中发生区外故障时,装置不应误动。4.5.2.1.5空投无故障电抗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误动。保护出口方式要求如下:5a)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保护动作于跳闸或发出告警信号;b)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主电抗匝间保护、控制绕组过电流保护、控制绕组自产零序过流保护、控制绕组外接零序过流保护可第一时限动作于合控制绕组旁路断路器,第二时限动作于跳闸;c)重瓦斯等保护动作后独立出口,断开相关断路器,并发信;油位低等保护动作发告警信号。非电量保护不应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主电抗差动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具有反应严重内部故障的差动速断功能;b)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性;c)CT断线判别功能是否闭锁差动保护由整定确定;d)当主电抗首端和末端CT变比不一致时,电流补偿应由软件实现;e)差动速断动作时间不大于20ms(差流为2倍及以上整定值);f)差动动作时间不大于30ms(差流为2倍及以上差动动作门槛值,无CT断线及谐波闭锁);g)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在主电抗绕组内部距中性点匝数不小于10%处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应可靠动作;h)具有防止CT饱和引起保护误动的功能。主电抗匝间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当主电抗发生不小于3%匝间短路故障时,保护应正确动作;b)非全相运行时,健全相若发生不小于6%匝间短路,保护应正确动作;c)匝间保护所用的零序电流应为自产零序电流。4.5.2.5主电抗过电流保护主电抗过电流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由具有定时限特性的三相电流元件构成,保护延时动作;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4.5.2.6主电抗零序过流保护主电抗零序过流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由具有定时限特性的电流元件构成,保护延时动作;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主电抗过负荷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采用具有定时限特性的三相电流元件,保护延时发告警信号;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4.5.2.8中性点电抗器过电流保护中性点电抗器过电流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由具有定时限特性的电流元件构成,保护延时动作;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64.5.2.9中性点电抗器过负荷保护中性点电抗器过负荷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采用具有定时限特性的电流元件,保护延时发告警信号;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磁平衡差动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具有反应严重内部故障的差动速断功能;b)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性;c)具有CT断线判别功能,并能报警,是否闭锁差动保护由整定确定;d)磁平衡差动速断动作时间不大于20ms(差流为2倍及以上整定值);e)磁平衡差动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50ms(差流为2倍及以上磁平衡差动动作门槛值,无CT断线及谐波闭锁);f)当主电抗首端CT、控制绕组CT变比不一致时,电流补偿由软件实现;g)具有防止CT饱和引起保护误动的功能。4.5.2.11控制绕组匝间保护控制绕组全部投入运行时,当控制绕组发生不小于15%匝间短路故障,保护应正确动作。4.5.2.12控制绕组过电流保护控制绕组过电流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由具有定时限特性的三相电流元件构成,保护延时动作;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4.5.2.13控制绕组自产零序过流保护控制绕组自产零序过流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由具有定时限特性的单相电流元件构成,保护延时动作;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4.5.2.14控制绕组外接零序过流保护控制绕组外接零序过流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由具有定时限特性的单相电流元件构成,保护延时动作;b)整定值允许误差为±5%或±0.02In。非电量保护性能要求如下:a)非电量保护应独立于电气量保护,瞬时出口或经装置延时后出口;b)非电量保护装置应有事件记录功能;c)直接作用于跳闸的非电量跳闸继电器,启动功率不应小于5W,动作电压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动作时间为10ms~35ms,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骚扰的能力。7测量元件的准确度要求如下:a)电流测量误差:交流电流在(0.05~20)I。范围内,相对误差不超过士2.5%或绝对误差不超过±0.01I,;或者交流电流在(0.1~40)I。范围内,相对误差不超过±2.5%或绝对误差不超过士0.021n;b)电压测量误差:交流电压在(0.01~1.5)U,范围内,相对误差不超过±2.5%或绝对误差不超过c)温度变差: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对于20℃±5℃时,不超过±2.5%;d)时间元件误差:不超过士1%或±40ms。装置守时误差不超过±5s/24h,对时误差不超过±1ms。装置的过载能力要求如下。a)交流电流回路:1)2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2)10倍额定电流,允许10s;3)40倍额定电流,允许1s。b)交流电压回路:1)1.4倍额定电压,连续工作;2)2倍额定电压,允许10s。装置经受电流电压过载后,应无绝缘损坏,并符合4.7、4.8的规定。4.7绝缘性能装置应能承受DL/T478—2013规定的冲击电压试验、介质强度试验和绝缘电阻测量要求。装置的固体绝缘应符合GB/T14598.27—2017中表C.6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规定。4.8耐湿热性能装置耐湿热性能应符合GB/T14598.2—2011中6.12.3的规定。4.9电磁兼容要求装置的外壳端口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4598.26—2015中表3的规定。4.9.1.2辅助电源端口抗扰度装置的辅助电源端口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4598.26—2015中表4的规定。装置的通信端口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4598.26—2015中表5的规定。84.9.1.4输入/输出端口抗扰度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口的抗扰度应符合GB/T4.9.1.5功能接地端口抗扰度装置的功能接地端口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4598.26—2015中表6的规定。14598.26—2015中表7的规定。装置的外壳端口的辐射发射限值应符合GB/T14598.26—2015中表1的规定,辅助电源端口的传导发射限值应符合GB/T14598.26—2015中表2的规定。4.10动态模拟装置应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在各种故障及工况下,装置动作应正确,信号指示应正常,功能和性能应4.11连续通电装置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100h(常温)或72h(40℃)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功能和性能应符合4.4、4.5的规定。4.12机械性能4.12.1振动(正弦)装置应具有承受GB/T11287—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能力。装置应具有承受GB/T11287—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能力。装置应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响应能力。装置应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能力。装置应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能力。4.13.1装置的机箱尺寸应符合GB/T19520.12—2009的规定。4.13.2装置应采取必要的抗电气干扰措施,装置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具备可靠9接地点。4.13.3装置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T14598.27—2017中9.1的规定。4.14.4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5试验方法5.1试验准备5.1.1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应在4.1.2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5.1.2被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应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1.3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GB/T7261—2016中4.3的规定。5.2技术性能试验5.2.1基本性能试验按GB/T7261—2016第6章的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以下基本性能试验:a)各种保护的定值;b)各种保护的动作特性;c)各种保护的动作时间特性;d)装置整组的动作正确性。5.2.2其他性能试验按GB/T7261—2016第6章的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以下其他性能试验:a)硬件系统时钟功能;b)通信及信息显示、输出功能;c)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d)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和线性度;e)定值区切换功能。5.3动态模拟试验5.3.1装置通过5.2的各项试验后,按GB/T26864—2011规定的方法,在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上对装置进行整组试验,判断是否满足4.10的要求。5.3.2固定容量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试验项目如下:a)区内引线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以及经过渡电阻短路;b)区外线路出口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c)绕组内部单相接地故障;d)发展及转换性故障;e)电抗器内部匝间短路;f)投入无故障及带故障的电抗器;g)系统振荡及振荡中再故障;h)系统频率偏移;i)电流回路断线对装置的影响;j)电压回路断线对装置的影响。5.3.3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除了完成5.3.2规定的试验项目以外,还应完成以下试验项目:a)控制绕组区内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的动作行为;b)控制绕组内部匝间短路;c)容量调节对装置的影响;d)三相补偿度不平衡时的动作行为。根据4.1.1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0.1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最高运行温度试验和最低运行温度试验。根据4.1.4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0.2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最高贮存温度试验和最低贮存温度试验。根据4.3的要求,按GB/T7261—2016第8章的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功率消耗试验。根据4.6的要求,按GB/T7261—2016第15章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过载能力试验。根据4.7的要求,按GB/T7261—2016第13章规定的方法,分别进行冲击电压试验、介质强度试验及绝缘电阻测量试验。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湿热试验:a)按GB/T7261—2016中10.4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恒定湿热试验;b)按GB/T7261—2016中10.5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5.10电磁兼容要求试验按GB/T14598.26—2015中7.2.3规定的方法进行。按GB/T14598.26—2015中7.2.4规定的方法进行。按GB/T14598.26—2015中7.2.5规定的方法进行。按GB/T14598.26—2015中7.2.6规定的方法进行。按GB/T14598.26—2015中7.2.7规定的方法进行。5.10.1.6传导干扰抗扰度试验按GB/T14598.26—2015中7.2.8规定的方法进行。按GB/T14598.26—2015中7.2.9规定的方法进行。5.10.1.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T14598.26—2015中7.2.10规定的方法进行。5.10.1.9直流电源电压暂降和电压中断试验按GB/T14598.26—2015中7.2.11规定的方法进行。5.10.1.10直流电源电压的电压波纹试验按GB/T14598.26—2015中7.2.12规定的方法进行。按GB/T14598.26—2015中7.2.13规定的方法进行。5.10.1.12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根据GB/T17626.9—2011中第5章严酷等级为5级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4.3.11规定的方法进行。5.10.1.13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根据GB/T17626.10—2017中第5章严酷等级为5级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4.3.12规定的方法进行。5.10.2电磁发射试验按GB/T14598.26—2015中7.1规定的方法进行。5.11电源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试验按GB/T7261—2016第11章规定的方法,测试电源变化对性能的影响。5.12连续通电试验进行连续通电试验时,被试装置只施加直流电源,必要时可施加其他激励量进行功能检测,试验时间为常温100h(或40℃,72h)。5.13机械性能试验5.13.1振动试验根据4.12.1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2.1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振动响应和振动耐久试验。根据4.12.2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2.2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冲击响应和冲击耐久试验。根据4.12.3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2.2规定的方法,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5.14结构和外观检查按4.13及GB/T7261—2016第5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6检验规则6.1检验分类装置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目见表1。表1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出厂检验型式试验技术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a)技术性能要求√√4.5b)动态模拟性能√4.10c)气候环境要求√4.15.4、5.5d)功率消耗√4.3e)过载能力—√4.6f)绝缘性能√4.7g)耐湿热性能—√4.8h)电磁兼容要求√4.9i)直流电源—√4.2.1j)连续通电√√4.11k)机械性能—√4.121)结构、外观及其他√√4.13新产品定型鉴定前宜增加动态模拟试验。”仅进行交流电流电压功耗测量。仅进行介质强度试验和绝缘电阻测量。6.2出厂检验每台装置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质量检验部门确认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具有记载出厂试验有关数据的合格证明书。6.3型式试验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定型鉴定前;b)装置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c)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经评估影响装置性能或安全性时;d)装置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e)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f)合同规定时。6.4合格判定装置的合格评定准则如下:a)被试装置应为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b)被试装置未发现有主要缺陷的,则判定被试装置为合格;c)对于安全型式试验,只要有一个缺陷即为不合格。注1:装置的主要缺陷是指需要经更换重要元器件或对软件进行重大修改后才能消除,或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修复的缺陷(易损件除外)。注2:根据GB/T14598.27—2017中表11,安全型式试验项目包括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冲击电压、介质强度、绝缘7.1标志7.1.1每台装置应在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其内容包括:a)制造商全称及商标;c)制造年、月和出厂编号;d)装置的额定值及主要参数;e)安全标志。7.1.2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c)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毛重;e)包装箱外面应规定叠放层数。7.1.3装置执行的标准应予以明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