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1

地理位置

亚洲的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亚洲纬度

最低的地区,是亚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在气候和生物界均有明显的反映;本区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这种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具有湿热气候,并形成繁茂的热带森林,是本区与其他区的根本差异。东南亚在构造地形上可分为两大单元,一是比较稳定的印度-马来地块,二是地壳变动比较活跃的新褶皱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可分为两个亚区。

半球划分: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连接亚洲、大洋洲。

经纬度位置:92°E-140°E,10°S-23°26’N,绝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南邻大洋洲,北邻中国,印度。

气候分布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东南亚具有茂密的原始丛林、美丽的热带海滨、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产业。

北纬十度至南纬十度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十度至北纬二十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南半岛北部有小面积的高山高原气候。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与作用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间接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它因临近马来半岛上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

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西北自东南向的狭长水道,长1080千米,如果包括东部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则全长1185千米。海峡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处宽370千米,东南部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岛,最窄处仅37千米。海峡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约25-150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可供20万吨级的船舶出入。由于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峡道内总是风平浪静,再加上完善的航标系统,行船十分安全。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西亚)及南亚地区通往东亚的一条主要海运通道,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据统计,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5万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过海峡,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海峡又被视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由于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从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家所有,20__年,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东南亚知识点总结2

Hello,你们好呀,我就是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东南亚。告诉你,我可是很重要、很厉害的。

顾名思义,我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处于热带。在我的身边,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呢,同时也跨着大洋洲和亚洲。

我的身体上有一条对你们十分重要的交通线——马六甲海峡。这是欧洲,非洲与我和东亚大哥各港口最短路线的必经之路。被你们称之为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我是不是很厉害?

在我的身上,主要是热带雨林气侯和热带手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由于我气候湿热,我身上的这些人就种植水视和一些热带经济作物,像天上的这些人就种植水稻和一些热带经济作物,像天然橡蕉、棕榈、椰子、蕉麻等。过也使我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产区。厉害吧。

我的'身体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我身上一共被分成了十一个国家,其中,有五个岛国,五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还有一个内陆国,是老挝。

我身上的中南半岛地形为“山河相间,纵列分部。”地势特征是北高南低。由此,我身上的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的有红河、渭南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

我可是个适于旅游的地方,有很多著名景点: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等。东南亚知识点总结3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95°E—140°E10°s—23°26’N),跨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和大洋州;新几内亚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二、范围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三、轮廓特征

海岸线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四、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种类:山地、高原、丘陵、平原

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分布: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海岸线岛屿:马来群岛:地势高峻,山地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成因

内力:地壳强烈上升

外力:河流下切(侵蚀)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对气流、降水产生的影响:西部处于迎风坡,抬升产生降水,降水多,河谷低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西部平原降水多,河谷低地,内陆平行,降水少。

西部沿海及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热带季雨林植被河谷低地与内陆平原降水少→热带草原

地形对降水影响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南亚地处于亚欧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尤其海底火山和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因素。

2、河流

(1)中南半岛:河流流程长,国际性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开发水电。下游:水流平缓-航运、灌溉。

(2)马来群岛:流程短小,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水流急。

3、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和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为主。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5-10月雨季,10-4月旱季(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对流雨

五、居民、资源

1、人口:

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5.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0%。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其中,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从人口组成来看,本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广东和福建。

2、人种:

绝大部分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个岛屿的沿海平原。

3、宗教:

大部分信仰佛教。泰国将佛教定为国教,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菲律宾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4、资源——矿产、农产

(1)矿产:种类丰富、储量大。尤其以锡和石油最为著名。

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锡矿带)其中,马来西亚是世界锡产量最大的国家。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文莱。尤其是印尼,集中于苏门达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主要输往日本。

(2)农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其中,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主要生产国有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其中,泰国是世界稻米出口最大国。

六、经济状况

(一)经济概况

1、农业:

2、工业:

基础薄弱,近几年发展迅速。

尤其新加坡已成为新兴工业国,拥有石油、冶炼、加工、造船、机械、制造业以及高技术的电子工业。而印尼、泰国、菲律宾也发展了机械、化肥、服装、鞋帽、电器装配等多种工业。

3、旅游业:

是东南亚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利用多样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民情,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经济特征及成因

1、经济特征:

(1)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2)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成因

(1)自然条件:东南亚地处热带,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