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试卷1_第1页
202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试卷1_第2页
202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试卷1_第3页
202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试卷1_第4页
202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法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A.76B.70C.85D.80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组成。()A.神舟十二号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B.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和聂海胜C.神舟十二号翟志刚、王亚平和聂海胜D.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2分)小明是爸爸妈妈的儿、是某中学八(1)班的学生、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还是小强的同桌……小明拥有的多重身份说明()A.社会离不开个人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4.(2分)在南京市争创文明典范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文明倡议书……中学生在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这说明()A.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B.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C.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D.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5.(2分)如图漫画给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有()①要对自己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不传播谣言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③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④要依法举报并严格执法,打击网络谣言实事建议征集栏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互联网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之一②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③互联网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④互联网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7.(2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未成年人罪犯中,8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有鉴于此,我们青少年应该()①明辨是非,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②文明上网,不制造与传播低俗内容③制定法律,维护网络公共安全秩序④遵守法律,严厉打击有害信息传播者8.(2分)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从自由与规则关系的角度,这启示我们()①自由是无条件的,应该不受任何限制②自由总是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③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④无视规则,违背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9.(2分)李克强总理曾说过:“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厘清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讲规则并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与行B.要自觉遵守并敬畏规则,不违反任何规则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D.遇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有礼有节的劝导10.(2分)下列名言与知识点匹配不正确的是()A.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文明有礼能促进社会和谐B.人背信则名不达——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11.(2分)当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时,下列做法可取的是()①正确呼救、求助成年人或依法进行正当防卫②机智灵活主动反击,奋起与歹徒作殊死搏斗③面对生命和财产的两难选择时首先保护财产④记住犯罪分的特征,保全证据,及时报警12.(2分)2021年10月15日,惠阳一男因火烧马蜂窝引发森林火灾,所幸山火被及时扑灭,嫌疑人毕某被惠阳公安机关依法治安拘留10日,毕某的行为()①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②是违纪行为,要受到纪律处分③是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13.(2分)关于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是()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②违反法律,将受到刑罚的处罚③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⑤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14.(2分)如图所表示的是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图示相A.主刑附加刑B.社会规则法律C.尊重他人以礼待人D.一般违法刑事违法行为15.(2分)对如图所示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判决书(摘选)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据此,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郑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①被告人郑某某已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30分)16.(15分)2021年7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南京,面对严峻考验,不同的人交出了不“优分答卷”:社区加强居民进出小区的管控,要求必须接受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出示苏康码,市民们尽管因此感到不太自在,但考虑到管控的必要性,还是自觉配合检查;小区卡口及核酸检测点,许多身穿红马甲的市民在参加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差分答卷”:少数市民不听从卡口管控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戴口罩、拒不配合检查,甚至辱骂殴打工作人员,公安机关依法对这些市民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极少数风险区内的市民私自离开隔离管控区,隐瞒行程和接触史,对防疫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依法受到相应的法律惩处。结合答卷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交上面对疫情考验的满意答卷?17.(15分)下列是八年级东东生活中的一组镜头:镜头一:东东发现家里的消毒液快用完了,和远在国外的朋友在小程序里顺口提了一句,很快,就有网购平台将相关物品推荐给了他,“我仿佛被监视了”东东无奈地想。他上午打开购物软件进行购买,下午2点多配送员就把商品送到了家里。镜头二:东东“生病”在家整日上网,过程中他发现,各种网络信息扑面而来,真假难辨。渐渐地,东东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宅在家里,沉迷游戏,由于花销很大,最后还因为在网络上诈骗而被刑事拘留。(1)判断题①东东最终被刑事拘留的事件告诉我们,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只有消极影响。(判断对错)②减少上网的时间,最好不上网,是我们预防犯罪的有效方式。(判断对错)(2)请结合上述镜头,运用八上第一、二单元知识,谈谈青少年需要如何过积极健康的天浩提优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2分)2021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A.76B.70C.85D.80【分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积累、整理重点内容,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答】2021年9月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故A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组成。()A.神舟十二号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B.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和聂海胜C.神舟十二号翟志刚、王亚平和聂海胜D.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分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并积累、整理重点内容,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答】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同日,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故D符合题意;排除不合题意的ABC。3.(2分)小明是爸爸妈妈的儿、是某中学八(1)班的学生、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还是小强的同桌……小明拥有的多重身份说明()A.社会离不开个人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分析】本题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答】题文描述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关系不同,则人的身份不4.(2分)在南京市争创文明典范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文明倡议书……中学生在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这说明()A.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B.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C.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D.个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分析】本题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答】“中学生在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说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作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需要学习社会知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5.(2分)如图漫画给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有()①要对自己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不传播谣言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③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④要依法举报并严格执法,打击网络谣言【分析】该题考查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滥用言论自是法律不允许的,具体来说,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可知,法律打击制作和传播谣言的行为,表明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揭露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面对网络谣言,中学生应该把遵守法律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造谣,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错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符合法律与道德的要求;④选项不是中学生所为。6.(2分)2021年9月20日-10月20日,南京市民可以登录“我的南京”APP,在民生实事建议征集栏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互联网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之一②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③互联网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④互联网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解答】分析材料可知,南京市民可以登录“我的南京”APP,在民生实事建议征集栏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体现了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表明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公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随意扩大。7.(2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未成年人罪犯中,8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有鉴于此,我们青少年应该()①明辨是非,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②文明上网,不制造与传播低俗内容③制定法律,维护网络公共安全秩序④遵守法律,严厉打击有害信息传播者【分析】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行使话语权的前提是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行使权利。【解答】分析材料可知,接触网络不良信息导致未成年人罪犯行为严重,警示我们青少年要明辨是非,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文明上网,不制造与传播低俗内容,提高道德品质,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是非观念,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④错误,不是青少年角度的内容。8.(2分)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从自由与规则关系的角度,这启示我们()①自由是无条件的,应该不受任何限制②自由总是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③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④无视规则,违背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解答】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总是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规则也保障人的权利和自由,无视规则,违背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②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自由是有条件的,需要规则的约束。9.(2分)李克强总理曾说过:“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厘清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讲规则并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与行B.要自觉遵守并敬畏规则,不违反任何规则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改进规则D.遇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有礼有节的劝导【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解答】题文中,李克强总理的话“不断厘清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告诉我们,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D涉及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不合题意。10.(2分)下列名言与知识点匹配不正确的是()A.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文明有礼能促进社会和谐B.人背信则名不达——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分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换位思考、诚信重要性、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解答】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意思是如果以礼待,就会处于安全的境地;如果傲慢无礼,就会遭遇危险,说明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A错误,符合题意;人背信则名不达体现出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B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C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勿以11.(2分)当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时,下列做法可取的是()①正确呼救、求助成年人或依法进行正当防卫②机智灵活主动反击,奋起与歹徒作殊死搏斗③面对生命和财产的两难选择时首先保护财产④记住犯罪分的特征,保全证据,及时报警【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生要明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即可。【解答】当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时,要正确呼救、求助成年人或依法进行正当防卫,同时也要记住犯罪分的特征,保全证据,及时报警,故①④正确;②错误,未成年人与犯罪分力量差距悬殊,如果硬拼,会处于不利地位;③错误,面对生命和财产的两难选择时首先保护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12.(2分)2021年10月15日,惠阳一男因火烧马蜂窝引发森林火灾,所幸山火被及时扑灭,嫌疑人毕某被惠阳公安机关依法治安拘留10日,毕某的行为()①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②是违纪行为,要受到纪律处分③是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知识点。违法行为是指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它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解答】题文材料中的“毕某被惠阳公安机关依法治安拘留10日”,可见毕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故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13.(2分)关于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是()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②违反法律,将受到刑罚的处罚③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⑤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知识点。违法行为是指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它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解答】分析可知,①错误,违法行为是指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②错误,违反法律,应受到法律制裁,但不一定会受到刑罚的处罚;③④⑤正确,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14.(2分)如图所表示的是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图示相C.尊重他人以礼待人D.一般违法刑事违法行为【分析】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内容。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解答】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违法与犯罪之间是包含关系,社会规则包含法律,B符合题意;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和附加刑之阿金没有包含关系,A与题干不符;尊重他人与以礼待人之间没有包含关系,C与题干不符;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犯罪就是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之间没有包含关系,D与题干不符。15.(2分)对如图所示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判决书(摘选)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据此,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郑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①被告人郑某某已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解答】题文材料中郑某某的盗窃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故②③正确;①错误,被告人郑某某已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④错误,拘役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30分)16.(15分)2021年7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南京,面对严峻考验,不同的人交出了不一样的“答卷”。“优分答卷”:社区加强居民进出小区的管控,要求必须接受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出示苏康码,市民们尽管因此感到不太自在,但考虑到管控的必要性,还是自觉配合检查;小区卡口及核酸检测点,许多身穿红马甲的市民在参加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差分答卷”:少数市民不听从卡口管控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戴口罩、拒不配合检查,甚至辱骂殴打工作人员,公安机关依法对这些市民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极少数风险区内的市民私自离开隔离管控区,隐瞒行程和接触史,对防疫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依法受到相应的法律惩处。结合答卷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交上面对疫情考验的满意答卷?【分析】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遵守规则、诚信等。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①“优秀答卷”中市民虽然感到不自在但仍自觉配合检查,说明他们能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能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的劳动)。市民参加防疫志愿服务说明他们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像他们那样交上面对疫情考验的满意答卷。②“差分答卷”中少数市民不配合检查甚至辱骂殴打工作人员,这是错误的,说明他们不懂得遵守社会规则,没有做到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