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毁灭》的课文片段,请学生朗读;展示圆明园复原图〕

同学们,这是小学课本里学过的介绍圆明园的一段文字。非常可惜,这样一处人间稀有的宏伟建筑群已经被毁灭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毁灭遗迹今夕对比图片〕

在这场掠夺中,就有一个巴特勒上尉,他想让闻名世界的作家雨果为他歌功颂德,想千古留名。那么,你想知道雨果是如何回答他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写作背景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烧成了一堆废墟。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2.了解圆明园相关知识。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号称“万园之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圆明园共占地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145处。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宴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价值甚高。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赞誉(yù)惊骇(hài)绸缎(chóu)

晨曦(xī)瞥见(piē)琉璃(liúlí)

赃物(zāng)箱箧(qiè)珐琅(fàláng)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箧:小箱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堂皇,盛大、雄伟。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雨果在法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崇高的声誉和巨大的影响力,同学们阅读文章第1段,想一想巴特勒上尉为什么要征求雨果对自己远征中国的意见。

明确:利用雨果的影响力,对自己的侵略行径进行赞颂和美化。

2.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步骤二:细读课文,深层分析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明确:总评语句:“世界奇迹”。

分述语句: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规模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包含了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随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朗读:齐读赞美圆明园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宏伟瑰丽,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英国和法国。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4.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明确: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5.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四、课堂小结

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体味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文本,体会本文极具特色的语言。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合作研讨,体验反思

1.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明确: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2.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使用反语辛辣地讽刺强盗,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劫掠文明、毁灭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4.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5.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意。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步骤二: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明确:“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明确: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也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进行比较,可以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明确: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言辞,批判力强。

4.雨果主要运用怎样的修辞来叙述英法联军的行为?

明确:反语。

【知识链接】

反语

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5.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运用反语的例子,说说其含义和作用。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明确:干得“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明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明确: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是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揭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

(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明确: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

〔朗读:齐读作者讽刺侵略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三:自由讨论,分析特色

小组讨论,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运用反语,讽刺有力;对比鲜明,爱憎分明。通过赞美“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强盗行径进行对比,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做法的谴责。

三、课堂小结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蒙蔽,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支配。而雨果却保持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的良知和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艺术是无辜的。古迹被毁不仅是国家之殇,更是全人类文明的损失。

四、拓展延伸

1.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作者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2由此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