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_第1页
高标准农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_第2页
高标准农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_第3页
高标准农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_第4页
高标准农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耕地提质改造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26587第一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1125075第一节项目背景 1414098一、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的价值与意义 1428149二、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中存在的问题 1525915三、优化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工程的措施 1712168第二节项目概况 2029811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3981二、服务内容 2020417第三节项目整体设想 2212075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2329480二、申报立项 2514066三、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 2522788四、工程施工总体规划 285227五、工程复核 3432661六、项目验收 348040第二章项目管理制度 3712202第一节制度的建立 3713470第二节项目行政管理制度 3913763第三节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4111972第四节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472340第五节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6114795第六节项目控制制度 6330899第七节管护制度 6422739第三章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6629593第一节项目管理机构 6631943一、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6629682二、管理机构图 6614526三、项目机构人员一览表 671055第二节人员配备管理 6719101一、人员配备的含义及配备原则 6723406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698588三、本项目人员配备 7013617第四章项目拟投入的设施设备 736451第一节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7323944一、周转材料计划 736120二、工程用材料组织供应 732398第二节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7328459一、机械配备原则 7431594二、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原则 746437三、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7517982四、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77776第三节劳动力安排计划 7715259一、劳动力安排原则 7721375二、确保劳动力充足的措施 7923466三、劳动力管理 8021906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8127344第五章项目潜力排查 8313220第一节项目区旱改水潜力分析 8319244一、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8319323二、项目区质量评价因素提升改造潜力分析 8424326三、潜力实现分析 8527507第二节项目的规划协调性分析 869141一、法律法规 862626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628877三、其他规划 8622019第三节土地适宜性分析 8725998一、评价方法 877256二、土地适宜性分析 917911三、土地利用改善措施 9223783第四节水资源分析 9425233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948322二、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944113三、项目区规划面积 9417072四、项目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9428313五、需水量分析 952174第五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026401一、施工期环境影响 10130388二、营运期环境影响 10329751三、对策和措施 10410985第六节风险分析 1067505第七节公众参与分析 10722030第六章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1016807第一节项目规划方案 11011360一、规划原则 11022235二、规划目标 11132230三、建设标准 1118706四、规划方案比选 114998五、工程总体布局 11626054第二节项目建设内容 1194851一、土地平整工程 1195812二、田间道路工程 1207813三、输配水工程 12328415四、电气工程 1528765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5717713第七章施工技术措施 15926168第一节渠道工程 15926027一、人工开挖土方 15932552二、土方回填碾压 16027876三、人工清淤(含外运) 16312297四、M7.5浆砌砖(含材料二次运输) 16320668五、M10砂浆抹面(含材料二次运输) 16717070六、C20现浇砼渠(含材料二次运输) 16831080七、C20现浇砼底(含材料二次运输) 17121879八、模板模板工程 1733778九、伸缩缝 17320460十、渠底连砂石换填(含材料二次运输) 1731275十一、U型槽购买、运输、安装 17832026十二、废土弃渣 1793076第二节提灌站工程 180480一、人工开挖土方 18024368二、土方回填碾压 18122154三、C25砼浇筑(含材料二次运输) 1827888四、泵房建筑 18426225第三节蓄水池工程 20227620一、土方开挖 20219836二、土方回填 20232271三、石方开挖 20310927四、C20砼(含材料二次运输) 20328274五、M10砂浆抹面(含材料二次运输) 20530766六、C30砼梯步(含材料二次运输) 2051564七、C30砼预制板(含材料二次运输) 2077261八、C20砼预制门板(含材料二次运输) 2085419九、钢筋制安(含材料二次运输) 20817670十、梯步模板 20916343十一、满水试验 20925773第四节渠系配套工程 21022784一、放水口 21111126二、人行便桥 22224053三、渠道盖板 22324650第五节电气设备安装 2241410一、水泵 22525634二、变压器 2259370三、底阀 22814491四、法兰片的安装要点 22832013五、大小头 23127717六、启动柜 23228457七、铜芯线BV25m2线路(含电杆) 2338775第六节管道安装 2333391第八章项目施工方案 23822608第一节施工条件 23818523一、交通条件 23825844二、取料 23826543三、施工队伍 23814805第二节主要施工办法 23818574一、施工测量 2394181二、灌溉与排水工程 2414828第三节主要工程施工 2627332一、土地平整工程 26211872二、田间道路工程 262611三、输配水工程 26626468四、电气工程 27324372第四节施工进度 27325981一、工期计划 2738938二、施工进度控制 27528023三、施工进度安排 28327204四、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28428597第九章后期管护方案 29030792第一节工程管护 29011914一、管道管护 2903009二、建筑物管护 29025682三、道路管护 29131089四、管护主体与权责 29120304第二节土地整治后耕地保护措施 29130955一、新增水田管护 29131144二、整治后耕地保护措施 29116695第十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931510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29315284一、本工程质量目标 29319693二、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931737三、质量保证的组织措施 30416462四、工程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3093944五、经济措施 31323627六、合同措施 31332633七、信息措施 3133870第二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31428819一、建立质量体系 31426420二、质量体系的实施 3153522三、质量自检体系 31710361第三节质量管理措施 31825632一、工艺管理措施 31810486二、制度管理措施 32024969第四节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265951一、组织保证措施 32614782二、制度保证措施 3278591三、管理保证措施 32828067四、资源保证措施 33027265第十一章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33119848第一节安全管理制度 33124770一、工程机械安全操作制度 33122168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制度 33231032三、实施安全生产措施制度 3333300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341898五、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33516038六、实施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353638七、要重视水情和气象预报 33517067八、施工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33629455九、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3364873十、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办法 3364188第二节安全生产方案 33828299一、安全目标 33818359二、安全体系的建立 33815994三、安全措施 33931502四、安全生产责任制 34111178五、安全检查 34119454六、安全教育 34125846七、安全纪律 34215076八、班组安全管理 34327276第三节消防及现场保卫安全保证措施 34419305一、消防安全制度及措施 3443264二、现场保卫措施 34417058第四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345567一、文明施工目标 34529432二、文明施工办法 34622697第五节文明施工措施 34727755一、组织管理措施 34823701二、现场管理措施 34923546三、目视管理 35114223四、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35331537五、工地设施 35916921六、施工场地安全 3601462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 36211556第一节环境保护承诺 36220592一、文物的保护 3622213二、防止和减轻水、大气受污染 36223014三、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3636128四、保护绿色植被 36310780五、土地资源保护 36310668第二节环境保护管理 36430710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3666298一、施工准备阶段 36731960二、施工期间 367916三、验收阶段 370814第四节减少扰民噪音的技术组织措施 37032355第五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37215976第十三章应急预案 37319038第一节总体预案 37324476一、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37323795二、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37313417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情况 37427528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组成 37418902五、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37912120六、项目部应急预案处置措施 3816975七、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终止和终止后工作恢复 38226930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常识 38321902一、急救原则 38311340二、常用急救方法 38314672第三节应急疏散组织分工预案 38428801第四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38514951第五节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38712214第六节施工现场员工中暑应急预案 39112912第七节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39212097第八节地震应急预案 39423924第九节防汛应急预案 40112187第十节雷击专项应急预案 40411470第十一节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410编制依据本投标方案的主要编制依据为下列文件、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本项目招标文件7.其他相关文件(如有最新法律法规,从其规定。)第一章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第一节项目背景一、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的价值与意义(一)提高耕地质量水平、贯彻实施国家政策倾斜计划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最新报告,我国的发展重心已经偏向于大力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资源方向。但目前为止,对于如何规范化、合理化整治耕地问题仍然缺乏有效技术水平的支撑,而且在过去耕地质量补充问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时常出现选址不合理、施工不到位情况,严重影响到耕地实际整治的效果。因此在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过程中,人们需改变过去的设计模式,不断创新旱改水方案,进一步提高耕地治理水平,弥补以往整治过程中出现的补充耕地质量较差等问题,竭力提高可利用耕地质量,防止加重占优补劣现象。(二)改善农田治理方案、利用先进技术促发展在以往的耕地改造中,人们往往只会增加耕地开垦数量,而忽视了新增耕地的质量水平,实际可利用率低下。对耕地进行提质改造旱改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创新农田治理思路,逐渐完善旱改水治理方案,推动农村耕地治理水平始终向着成熟化、科学化发展。政府不断增强对耕地资源的整治技术和保护意识,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减少占优补劣现象的出现,对于农村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二、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中存在的问题(一)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制定不到位在耕地提质改造中,尤其旱改水方面,资金大量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我国耕地提质改造资金往往由市县拨款划分,但是,一些地区政府背后却总是有或多或少的负债,在缺乏明确硬性政策的规范下,大多数政府专门用于耕地旱改水的资金供应缺乏保障,正常耕地的提质改造都很难正常进行下去。没有良好政策的制约,耕地的提质改造往往会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地方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以及相关规定,会使耕地提质改造成果的认定难度上升。(二)耕地改造范围受限,整治区域过于分散由于全区历年实施过其他土地整治项目连片大片优质可改造地块已实施过,可实施的多位于山区,多为山谷盆地,石崖多,坡面高度差距较大等为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相对坡度差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田面标准,这样水田的蓄水、保水效率自然低下。为了能够留住水源,工程组需要对耕地进行大量的挖填平整工作。其次还有一些地区可利用的灌溉水源严重匮乏,由于其气候长年干旱加之在偏远的山区,地形坡度较高,下层的水面与施工形成的田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使得多数的水田无法进行正常自流填充,只得电力抽水或挖沟造渠,加剧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三)技术设备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耕地的提质改造常年得不到人们的重点关注,致使大多技术设备落后、陈旧,可利用的数量极少。因此在实现开垦农田、灌溉水源时,水利设施可效率较低,覆盖的范围不够广泛。加之原有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政府资金投入量少,灌溉设备常年失修、机器破损严重,大多数设施已经难以重新有效利用。由于技术设备的投入量不足,导致提质改造工程进展缓慢,效率极低。例如在南宁市隆安县右江、渌水江沿岸,最常见的耕地养护方法就是土地培训、平整和重修农田水利设施。在治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出现重量不重质的现象,耕地实际产量越发减少,在实际粗略改造后也不能充分发挥出其优良的经济效益,因此不少耕地会出现大规模撂荒的现象。(四)项目工程规划方面略显单一首先,在耕地改造项目初期,设计者没有提前调查当地的地势情况,忽略了将提质改造旱改水工程与当地实际的土地类型、土壤结构进行整合,仅仅以工程改造为中心进行延伸,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问题产生时相关人员应进行的解决措施。其次,在工程实施时,管理者没有全面结合国家如今提倡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弘扬农村生态文明精神的要求,片面地思考如何对耕地进行提质改造,希望快速扩展水田的存续面积,这样逐利图快的施工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五)旱改水工程后续管护难、效果发挥不到位从整体来看,旱改水工程后续管护较为薄弱,设备毁损严重,大大影响了工程作用的全面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有效的工程管护具体方案。当地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没有将责任划分到个人进行旱改水工作的后续管护,必要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难以落实。2.缺乏专业性系统维护措施。旱改水工程主要处于荒地山区,防范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常常由于水利设施破损,电力设备毁坏等原因致使防洪或排涝功能逐渐缺失。3.因旱改水工程后续受到人们较少重视,导致工程周围出现污泥淤积、设备渗水、水渠堵塞以及专业设施损坏等问题。再者工程管护阶段缺乏资金的保障。由于旱改水工程难以创建专门的资金储备、管理制度,未明确相关部门资金的筹集、使用、批准以及监管等方面的责任,使日常管护工作难以落实,无法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优化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工程的措施(一)完善相关政策、改进工程模式首先,政府可以应该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以独立的村庄为评定小组,在其管辖的区域内开展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每提升耕地质量达到一个等级就会按照严格标准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一旦耕地质量在检查过后出现看管问题或是质量开始下降的情况,则会按照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罚措施,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时在耕地旱改水方案设计时要能结合当地的特色,统筹兼顾多项优势,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例如耕地提质改造与园林设计、果蔬采摘业结合等,尽量将项目集中化建设,实现以耕地提质改造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景。(二)增强经济控制力度、拓展资金投入途径在耕地开垦中,人们以往大多重数量而忽略质量。所以政府应当从耕地开垦的成本以及征收费用标准进行改革。以耕地被占用的类型和相关质量实施阶层化耕地收费模式,大量提升占用水田、水浇地及优渥耕地的成本,严格把控建设用地的数量,使建设者尽量减少或取消耕地占用率。在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大众投资以开展耕地提质改造的工作。投入社会支持力度来提升耕地体质改造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旱改水工作的顺利进行。(三)创新改造模式、实行电子监测系统在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过程中,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还要与当地地质实情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加强改造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使耕地提质改造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地进行,并且管理者要引进当今先进的技术水平,在改造耕地项目的过程中实施规范化工程准则,严格管理模式和统一验收标准以及后期看管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规划。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知识实行实时监控,对耕地改造区域及时检测并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调整旱改水方案,促进耕地提质改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团队从人员方面,首先要进行专业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团队整体业务素质。在对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设计过程中,广泛听取每一个人的建议后选取足够优秀的方案跟进。同时考察一些以往参与过项目,有基础的人员。对于评价不合格的人员,不能随意录用,在进行严格的考察仔细筛选后,优秀的人才才能加入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的队伍之中。(五)旱改水土地流转后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在旱改水实施后,部分土地会进行流转,实现企业承包经营,土地经营权会发生转变。但多数经营者尚未有较强的设备管护意识,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首先理顺旱改水土地产权的归属。土地流转后的经营企业不仅是受益人,也应是土地管护的责任人。按照规划管理的要求,应主动承担起管辖区域内水利设施管理维护的主要职责,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其次强化设备管护制度。相关企业应积极听从政府的宣传引导,结合旱改水的特点与市场进行对接。综合制定有效策略,在最大限度上利用好水利设施,促进土质改良,有步骤、有计划地利用土地,产生经济效力。最后自觉配合政府监督。旱改水是国家新型土地利用措施,相关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去配合政府进行调研和监督,以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及时进行旱改水工程的维修管护工作,积极上报有关管护情况,自觉合规经营。第二节项目概况(投标人根据项目情况自行编制)一、项目基本情况(投标人根据项目情况自行编制)二、服务内容(一)工作内容中标人作为社会资本方全额出资,负责XX县XX个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各实施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项目潜力排查、规划方案编制、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复核、耕地质量等级评定、验收、后期管护等工作。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有:1.负责项目选点、立项、勘测、规划设计、预算、附着物补偿、施工等工作,负责具体实施管理,选定项目实施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结算审计单位对项目投资审计。2.在合作协议签订后的10工作日内成立工作组并派专业人员进入现场开展项目立项、选点等前期工作。深入项目区开展调查、踏勘工作,做好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工作,需要甲方协助的,提前告知甲方。3.配合甲方进行项目立项申报。4.负责完成批复立项面积内的项目提质改造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确认达到提质改造标准和要求。对确实因客观原因、群众意愿等无法实施整治的地块,经与甲方协商确认后,乙方核减有关立项批复面积顺延项目工期。提质改造(旱改水)指标以最终经上级部门验收的确认数为准。5.负责落实项目所有的实施费用。项目实施费用包括项目前期调研、项目技术服务费、提质改造项目实施费用(含施工费用、监理费用、工程复核费用、耕地质量等级评定费用和确认报备费用)。6.按要求做好规划协调会、规划评审会、验收等有关会议的汇报、成果修改。7.向甲方提供提质改造(旱改水)指标购买需求信息,协助甲方办理指标交易手续,促成交易成交和交易款拨付到位。8.需将不少于5%的收益再投入XX村农业产业。9.认真履行旱改水项目区的设施管护和按规定种植水生植物,必须流转项目区内土地超过十年,必须在确认指标后连续三年每年种植一造生水作物。(二)成果交付期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项目的设计、施工、初步验收、竣工验收。(三)质量要求符合国家、行业和自治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并通过相关政府部门验收。(四)后期管护要求管护有效期为XX年。如社会投资方采用耕地交由村委管护的方式,在项目通过验收入库后,需将新建成的耕地及其他基础设施交付给XX县农业农村局或XX县人民政府,由XX县农业农村局或XX县人民政府交付给村委使用并管护,签订管护协议,管护有效期为XX年。社会投资方在编制预算时应安排后期管护资金,按每年一次拨款到管护村委,保证项目在建成后的后期管护问题。如社会投资方采用土地流转自行耕种的方式,社会投资方在编制预算时应安排后期管护资金,按每年一次拨款到实际管护人。第三节项目整体设想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流程为:项目选址→民意调查→地形测量→照片采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地调查论证。(一)前期准备1.项目选址根据地类要求、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地形坡度、水源条件准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地利用情况等,初步筛选符合条件并适宜开垦、改造的地块。2.民意调查调查项目土地权属人对耕地提质改造的意愿,民意调查须征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大多数农民同意(80%以上相关土地权属人同意)。3.勘测定界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符合地类要求的项目选址范围开展地形测量(1:500以上比例尺)。4.改造目标预设根据项目拟改造类型,参照周边耕地情况,预设新增水田面积、拟提升耕地质量等别。5.现场信息采集现场水源条件、土壤剖面、现场照片(带坐标、参照物)等信息采集。(二)方案编制根据《XX省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1.通过对项目区的充分实地踏勘调查,真实客观的描述项目区自然条件,并重点说明项目区的水资源条件、土壤性状和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耕地质量状况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2.结合现状分析项目区新增水田、质量等别提升的潜力,估算新增水田面积和拟提升耕地质量等别;并通过对各个可提升质量等别因素,落实拟采取具体工程措施和实施方案,估算工程和资金投入。3.根据民意调查和土地流转方式确定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明确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方案。4.通过分析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积极效益、质量等别变化等,总结概括项目的合法性、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和投资总额等。(三)实地调查论证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专家(水利、土壤、农业、生态环境等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实地调查论证。(四)估算标准参照XX省相关标准执行。二、申报立项协助甲方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申报立项阶段的流程为:镇(街道办)人民政府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申报→县农业农村、林业、财政部门审核→县人民政府批复立项→市农业农村部门备案→上图入库。(一)申报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申报材料要求参照相关文件执行。(二)立项项目申报材料经县级农业农村、林业、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上报县人民政府批复立项。(三)备案项目经县人民政府批复立项后,报市农业农村、林业、财政部门备案。(四)入库立项批复下达后,及时在“XX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监管系统”中做好信息报备。三、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1.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要求,编制各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预算。2.配合建设单位进行项目所在地规划设计方案公告、依据权属单位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组集中评审。3.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设计与预算变更的,根据需要编制、审核设计与预算变更方案。(1)全面调查分析项目区现状1)应用年度卫星遥感影像、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及实测地形图等基础数据,了解XX市XX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和耕地质量等级等基本情况。2)开展目区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调查,全面查清区域内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3)开展权属调查,查清区域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数量,明确区域内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数量、位置和界限。4)全面整理、总结各项资料,认真研究分析、提出有序推进项目工作的思路。(2)进行项目规划设计1)进行初步的现场踏勘,了解项目区基本情况,初步征求村民意见,确定项目区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来源、项目灌溉水源、容泄区等基本信息。2)进行项目分析,主要包括耕地质量潜力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公众参与分析等。3)选定项目的规划方案,确定方案的建设内容及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基本确定项目建设组织方案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确定项目的主体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编制投资估算书;基本确定施工进度。5)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耕地质量分析,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综合结论。6)对项目区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踏勘,详细了解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条件、水源条件、水利设施条件等)、土壤、植被等;了解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及种植作物类型;了解项目区周边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道路、与项目区相衔接的水系走向等。同时,补充收集项目区及其所在地的基础资料。7)确定规划布局和工程设计方案;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明确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的建设内容与设计标准。8)以项目规划布局方案为基础,进行单体工程的设计,包括典型田块设计、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工程的横断面、纵断面设计,确定各级工程的技术参数、结构尺寸。9)在规划布局和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量统计,计算单位工程量,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进行投资预算。10)编制规划设计的报告书、图件、预算书、预算表等成果。11)配合建设单位进行项目所在地规划设计方案公告、依据权属单位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规划设计方案。12)开展规划设计和预算评审论证工作,形成评审论证报告。积极配合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评审相关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并负责相关费用。(3)项目设计与预算变更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方案因实际情况确需变更的,由本项目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制设计与预算变更方案等后续工作。规划设计单位必须委派指定的技术人员常驻项目地,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与设计、预算相关问题。1.成果要求根据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设计变更的要求提交各阶段成果,成果资料及份数以上级要求为准,满足资料上报、使用和存档需要。主要包括:(1)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附电子文档;(2)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3)项目总体规划图;(4)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册;(5)项目投资预算书;(6)项目施工图设计;(7)项目批准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四、工程施工总体规划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招标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及“旱改水”项目施工经验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一)机构设置本工程承建中,我单位将实行项目法施工,由单位副经理任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对工期、质量、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高效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并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工作。1.项目经理部的组成(1)项目经理:代表单位负责本工程合同责任的全面履行,实施对本项目全部管理,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财务和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为本项目的管理核心。与业主、监理保持经常接触,解决工程施工中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替业主、监理排忧解难。确保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业主利益。做好工程施工管理协调、重大方案决策工作。(2)项目副经理: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组织施工现场的施工活动。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工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具体抓好项目的进度管理,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确保项目如期完工。负责材料的验收,存储组织管理;负责材料采购的合同评审和质量目标控制。(3)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所有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具体主持项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并进行质量职能分配,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项目质量记录及项目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确定相应的技术参数和实施措施及决策。组织技术关小组对本项目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2.项目经理部共设五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如下:(1)技术科: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技术、计划与方案;工程施工管理测量、统计与计量;图纸设计、竣工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的保管。负责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不合格产品行使质量否决权,不受任何干扰。(2)质检科: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试验与控制。负责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中间交接的隐蔽工程的检验签证和评定核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3)施工科:负责整个工程的现场施工。对现场施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组织好各道工序衔接、交接工作。按合同进度编制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实施控制,随工程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计划安排。对各专业的设计图进行协调,避免发生设计与施工的矛盾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4)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及工地治安工作。抓好各项安全交底工作,确保安全施工。管好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对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实行“三定”(定人、定期、定措施)。(5)财务、后勤科: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工程款单编制、报送;所需材料、配件的采购与供应;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项目部的后勤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医务、炊事、营地管理等。负责工程资金计划编制、实施及管理,并及时收结工程款。3.人员组成项目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将由我单位人员组成。大部分技工、熟练工在单位范围内选用,普工计划在当地雇佣。4.组织管理措施为加强施工管理,项目经理将采取措施,以启发调动全体职员工作、生产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保持良好的秩序,确保优质高速完成合同规定的施工任务,要点如下:(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命令式生产指挥模式,纪律严明。(2)制定明确的岗位经济责任制,使每位员工的工作成果与工资收入密切挂钩,奖勤罚懒,赏罚分明。项目机构组建后,按照各职能分工,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组合,调配人力、物资、资金等生产要素,制度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目标计划,全面指导本工程项目建设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二)目标计划1.质量目标合格。按照《XX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验收办法及标准》和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业主、监理工程师核准认可的合格标准,一次通过验收。2.工期目标XXX日历天(含冬、雨季、节假日)。3.工程施工安全目标确保工程无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率为零,创“无安全事故标准化工地”。4.施工文明目标实行标准化管理,争创“文明优良样板工地”。贯彻执行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局、有关建设文明工程施工法规,实现文明优良工地。5.环保及土保持目标严格按环保及水土保持部门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控制施工用水污染,减少粉尘及空气、噪声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保持施工区内的环境卫生、生活场地派人定时清扫处理。在工程完工后,拆除一切必须拆除的施工临时设施,并对拆除的场地进行清理。(三)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根据本工程的工期目标,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较散,关键是施工质量的保证,根据我单位以往对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以及在护坡、砌石、砼浇筑等工程积累的经验,对本工程作以下规划:本工程可以同时在多个工作面作业,土方的开挖回填采用机械施工,对不能进行机械施工的地段,采用密集型人力多个工作面同时进行。砌体工程用人工作业,严格按规范施工。砼、水泥砂浆等工程,用熟练工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工种相互配合,力争在合同工期内把本工程做好,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力争优良。我们要在雨期来临之前完成本工程,及时还土,因此分片区分阶段的工序必须紧凑,安排要合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抓住以上重点,合理部署,切实做好技术、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如期完成。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其施工主要划分为4个施工阶段,各阶段的施工安排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本标段进场后首先进行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人员、机械、材料进场;深化设计图纸,建立测量控制网及现有农作物的种植布局,切实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场地平整及边坡整理阶段在施工机械进场后,立即组织测量队伍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原地面标高的测量,编制好测量资料,准确的计算整个区域土地平整及田埂的土方的工作量,并提请监理复核。报送业主审核,对场地的工程量进行确认。同时通过区域的各工程量进行分区。因目前不具备全面开工的条件,为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现场实地勘查后对不同地块的农作物收获期登记造表,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报监理工程备案。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安排施工队伍按序进行施工。合理编制详细的总体施工方案、各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方案,在场地平整阶段同时进行边坡整理和田埂的施工。3.主要工程施工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本片区的各项施工,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在各施工阶段及各项初期技术工作完成之后,立即投入各项主要工程的施工,此阶段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这一阶段将投入大量的机械及人员进行施工。确保整个工程的工期(各单位工程的施工具体安排见各阶段的施工安排)。这一阶段各单位工程施工的技术工作及施工协调同步进行,紧密配合施工。4.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阶段在工程施工完毕后,主要进行工程的收尾即进行主体工程的一些附属工程施工和一些工程的修补。这些工作都完成后立即转入工程的验收工作,这一过程主要是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竣工文件的编制、工程量的结算。五、工程复核工程竣工后,按相关规定认真做好工程复核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在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共同确认的工程量情况表的基础上,通过对竣工实测图的分析统计,以及实地踏勘,来全面核对图数是否相一致。六、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前,进行竣工测量、工程验收、工程复核、土壤检测、耕地质量评定、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标识设定、上图入库等几项工作。1.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技术要求参照XX省相关标准。2.工程验收。根据项目进度与验收需要,完成竣工材料的编制,并对项目验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印刷、归档。3.工程复核。工程复核应实现路、渠、沟等工程抽芯(开挖)检查全覆盖,并对新增水田面积、耕地等级等进行复核,编制相应复核报告。4.土壤检测。按照土壤取样的时间、样点数量、深度、土量等规范要求取土送检,化验检测项目区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土壤容重比等;对于需要客土,且土源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的,还须预先检验土源的相关重金属元素含量,确认无污染后再实施客土。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土壤检测工作,并出具土壤检测报告。5.耕地质量评定。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对项目进行评定。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至验收确认前,耕地质量评定报告需通过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并确保与年度耕地质量更新评价结果一致。6.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根据工程验收、结算及项目收支情况编制竣工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以及项目审计材料。7.标识设定。设立垦造水田项目标志牌及标识农田水利设施。8.上图入库。按照XX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监管移动采集子系统照片采集要求,组织影像信息,包括项目区范围不小于1:2000的正射影像和项目工程实施实地相片以及项目设计图、竣工图等,在XX省农田建后监管系统报备。9.项目验收(1)验收方式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采用单项验收→县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抽查方式进行。(2)验收要求项目验收参照XX省相关标准执行。第二章项目管理制度第一节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部规范文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实施企业管理工作的准绳。我司通过多年的积累、总结、优化,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本项目,我司以5S管理为基础,参考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各级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以及招标单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形成了项目管理规章制度。一、制度建立的原则(一)外部合规性外部合规性是指不违背外部的法律、法规,所以要求我们经常要做外部法规的收集更新,国家政策的分析。要适时更新外部法律的发布情况,及时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二)内部合理性内部合理性是指制度编制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不能随便抄一个文件过来就用,要调整。就像军事是为政治服务一样,制度同样是为管理服务的,对上,要符合企业价值观体系;对下,符合业务流程实际操作情况。二、制度的建立(一)做好基础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具体包括:1.国家政策的变化;2.政府相关法规的情况;3.耕地提质改造的工作内容;4.耕地提质改造技术;5.招标单位的实际情况及甲方具体要求;6.基础制度文件的实用性分析(二)开始制度编制制度编制除了围绕上述的两个原则以外,还需确保制度的完善性和可持续性。(三)制度评价1.合规性评价(1)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为依据,评价制度与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是否符合;(2)仔细对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一一响应;(3)收集行业标准,确保以不低于行业的标准开展工作。2.合理性(有效性)评价(1)定期对制度进行梳理和优化。我司每半年将进行一次制度梳理和优化,半年后,以季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制度梳理和优化。(2)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3)高度重视创新,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3.完善性评价一方面,现有制定的制度是否已经覆盖了所有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和工作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两个因素就是制度完善性评价的标准。4.可持续性评价制度尽管可以修改,可以优化,但制度本身具有的严肃性、严谨性、权威性决定了制度必须具有延续性,因此,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可持续性(四)制度优化我司每半年进行一次制度梳理,确保制度优化质量和制度建设可以切实的支持高质量的服务。第二节项目行政管理制度一、员工招用与培训教育制度1.公司招用员工实行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原则,特殊工种或岗位对性别、年龄等情形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2.公司招用员工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任人唯贤、先内部选用后对外招聘的原则,不招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3.员工应聘公司职位时,一般应当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符合岗位录用条件。4.员工应聘公司职位时,必须是与其他用人单位合法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关系,必须如实正确填写《员工登记表》,不得填写任何虚假内容。5.员工应聘时提供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必须是本人的真实证件,不得借用或伪造证件欺骗公司。公司录用员工,不收取员工的押金(物),不扣留员工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6.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根据员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职前培训、职业教育或在岗深造培训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道德意识。7.公司用于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支付和员工违约时培训费用的赔偿问题由劳动合同另行约定。8.公司对新录用的员工实行试用期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试用期为1至6个月。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合同期限满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二个月;合同期限满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并算作本公司的工作年限。二、考勤、请销假管理制度1.考勤、请销假是按劳分配,实施奖罚的依据,各科室办要设考勤员,认真、逐日记考,不得随意改动,做到准确无误。2.员工请假必须填写请假条,履行逐级审批手续。一天以内由各科室负责人批准,三天以内由主管领导批准,五天以内由总经理批准。擅自离岗按旷工处理。3.病假需出具医院证明,三天以内由主管领导批准,超过三天由总经理批准。4.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的考勤工作,每月5日前,各部门应将上月考勤表及请假条在本部门领导审查签字后,一式两份,一份本部门留存另一份交给综合办公室备案,核发当月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5.员工不得迟到早退,综合办公室负责不定时检查,每月累计三次迟到早退者按事假一天计算,并按规定扣除相应绩效工资。第三节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为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一、合同的签订1.合同谈判须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不得一个人直接与对方谈判合同。2.签订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对外签订合同,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的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必须对本企业负责。3.签约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4.签订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和“价廉物美、择优签约”的原则。5.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一律采用书面格式,并必须采用统一合同文本。6.合同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7.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部首部分,要注意写明双方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正文部分,合同的内容应注明服务名称、技术标准和质量、数量、包装、结果交接期限、地点及验收方法、价格、违约责任等。结尾部分,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使用公章,严禁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注明合同有效期限。8.任何人对外签订合同,都必须以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决不允许在签订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谋取私利,违者依法严惩。9.合同审批权限:合同价值XX万元由总经理审批;合同价值XX万元由董事长审批;XX万元以上由董事会审批。10.合同原则上由部门负责人具体经办,拟订初稿后根据合同价值逐级审批至合同审批权范围。重要合同必须咨询法律顾问。11.合同审批内容包括:合同的合法性: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规定。合同的严密性: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合同的可行性: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12.根据法律规定或实际需要,合同需要上级主管机关审批的,应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必要时申请管理部门鉴证,或申请公证。二、合同的履行1.合同依法成立,既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人员都必须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顺利完成。2.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应以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为准。没有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的,一般应以物资交清,项目验收合格、价款结清、无遗留交涉手续为准。3.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否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合同的变更、解除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碰到困难的,首先应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尽力保障合同的履行。如实际履行或适当履行确有人力不可克服的困难而需变更,解除合同时,应在法律规定或合理期限内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2.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解除合同的,应从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出发,从严控制。3.变更、解除合同,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并应在公司内办理有关的手续。4.变更、解除合同的手续,应按本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5.变更、解除合同,一律必需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无效。6.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在未达成或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一致同意的例外。7.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责任的以外,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8.以变更、解除合同为名,行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之实,损公肥私的,一经发现,从严惩处。四、合同纠纷的处理1.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有关法规和本《制度》规定妥善处理。2.合同纠纷由有关业务部门与法律顾问负责处理,经办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底。3.处理合同纠纷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1)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既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又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2)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保障我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我方会在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我方损失。(4)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4.在处理纠纷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气,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做的工作,不互相推诿、指责、埋怨,统一意见,统一行动,一致对外。5.合同纠纷的提出,加上由我方与当事人协商处理纠纷的时间,应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并必须考虑有申请仲裁或起诉的足够的时间。6.对于合同纠纷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签订书面协议,由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7.对双方已经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书,上级主管机关或仲裁机关的调解书、仲裁书,在正式生效后,应复印若干份,分别送与对该纠纷处理及履行有关的部门收执,各部门应由专人负责该文书执行的了解或履行。8.对于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届满时没有执行上述文书中有关规定的,承办人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9.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或判决书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10.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之前,有关部门应认真检查对方的执行情况,防止差错。执行中若达成和解协议的,应制作协议书并按协议书规定办理。11.合同纠纷处理或执行完毕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将有关资料汇总、归档备案。五、合同的管理1.公司合同由财务部统一管理,各部门具体负责各业务范围内的合同谈判、拟稿及履行工作。2.合同管理要建立合同档案、合同台帐等,并按《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条款执行。第四节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我公司各项工作中所起的留存依据以及便于查找作用,依据有关法规、条例、特制定本制度。一、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及职责(一)人员配备主要人员配备表职务姓名持何种资格证件已承担项目情况证书名称级别共计人数(二)岗位职责1.工作人员分工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项目档案管理员:兼职档案员:2.各成员职责(1)分管档案工作领导1)领导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2)审定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3)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主管档案工作办公室主任1)组织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2)抓好项目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3)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3)档案管理员岗位1)对项目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2)负责集中统一管理项目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3)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档案室的各项规章制度。4)对档案实行科学管理,熟悉所藏档案情况,积极提供利用,为项目各项工作服务。5)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档案业务工作。(4)兼职档案员责任制1)协助档案管理员做好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2)负责档案信息微机录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3)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档案业务工作。3.档案室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项目档案工作的相应制度,并组织实施。(2)贯彻执行公司关于保守公司机密的规定,认真做好档案的安全、保密和保护工作。(3)制定档案室工作计划,做好档案目标管理工作。(4)按不同类别的归档范围,做好各类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工作,并按各自要求及时归档。(5)对新接收的档案进行分类入库,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熟悉掌握档案室各类档案储藏情况,做到准确迅速地提供利用。(6)准确及时地搞好各类档案的转递、销毁和统计工作。(7)严格执行档案室有关查(借)阅制度,做好档案的查阅、借阅工作,为有关部门提供档案的有关情况。(8)负责档案室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八防的要求,保证档案库房的安全和卫生。(9)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有关档案业务工作。二、档案资料管理的要点1.重要的档案资料的交接必须经过负责人或其指定责任人验收,完善交接手续后方能分卷立档。2.档案保管由专人负责,以达到文件管理要求,做到档案标识清晰,分类明确,易查找;档案出室由具备资格的人员经过登记后方可借出,文件借阅者需妥善保管所借文件,不得涂改、撕毁等,否则追究相关责任;档案入室时经过检查,如有轻微破损应立即修补,损坏严重需追究借阅人员的责任。档案管理人员需按时检查档案借阅情况,以便及时收回在外文件。3.档案资料实行严格的借阅登记制度,归还入档时,必须经过审核检查,如有轻微破损应立即修补,损坏严重的须追究借阅人员的责任。档案管理人员须定时检查档案借阅情况,以便及时收回在外文件,防止因管理疏忽导致文件流失。4.档案资料管理实行严格的鉴定制度。档案资料的鉴定必须由负责人或其指定的责任人负责,对档案是否有效、作废以及保存数量等做出决定。当文件状况有所变动时,应及时调整目录的有关数据,以保证查阅者及时找到有效文件。5.档案资料的管理必须做到“七防”即防火、防潮、防盗、防鼠、防虫、防变质、防高温。必须配置有效的灭火器材,潮湿天气需放置生石灰等防潮物,档案管理人员须定期检查和清理,保证档案资料环境条件符合要求。6.采用各种形式的文档储存方式,如电脑磁盘、录像带、录音带、胶卷、照片、图表等,并采用相适应的保管、储存方法。7.尽可能把其它形式的档案资料转化为电脑储存,便于查找和利用。8.电脑文件由专人按照规定设置子目录进行分类管理,并定期清除过期失效文件。9.原始文件按照文件使用性质及重要性进行分类,并编制相应的文件目录。当文件状况有所变动时,应及时调整目录的有关数据,以保证查阅者及时找到有效的文件。10.档案的鉴定由管理处经理或其他指定人员负责,对档案是否有效、作废、复印份数以及保存期限、保存数量等做出决定,其他未经授权人士无权决定。11.档案按不同性质分块,以内容分类,逐一编号,登记造册,编辑目录,分柜保存,为工作方便可设置部门开架档案。三、档案管理流程为加强文件档案管理,规范项目文件档案的收集、归档程序和方法,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符合项目需求和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特规定档案管理流程。1.档案资料的收集(1)项目档案人员负责对本项目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合同及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并编制项目《文件(合同)管理记录目录》。(2)项目文件、合同等资料原件需要保存的,档案部门分别进行整理,并编制《移交目录》每季度向公司行政部移交。(3)档案借阅借阅档案要履行借阅手续,填写《借阅审批单》。借阅档案原件只限在公司内,不能带出;必须带出公司查阅的,需依照借阅权限由相关领导批准。档案外借一般只借复印件,需借原件者须经经理批准,借阅的档案交还时,必须当面点交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直接上级。借阅档案用完后,应及时送还,如超过借阅时间,须重新办理手续。借档人必须爱护档案,不得擅自涂改、污损、勾画、剪裁、抽取、拆卸、调换、摘抄、翻印、复印、摄影,不得转借或损坏。(4)档案销毁对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销毁时,必须写申请销毁报告,编制销毁目录,报项目经理批准,批准后方可销毁。执行销毁任务时,必须由行政人事部人员监销,监销人不得少于二人,并在销毁目录上签字。最后,把销毁目录和批准手续文件,一并存档永久保存。2.档案管理细则(1)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1)国家、地区、部门有关文件;2)项目收到的公文,如政府职能部门发来的与本项目有关的条例、规定、命令、决定、决议、指示、计划、核准文件、证书等文件;3)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4)项目领导的批示、指示等;5)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决议、总结、领导人讲话、典型发言、会议简报、会议记录等;6)反映项目工作进度的报告、总结、工作日记、工作备忘等;7)项目各种工作计划、计划考核/总结、报告、统计报表及简报;8)本项目与有关单位、个人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正本及过程材料;9)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检定合格证、仪器设备的其它技术档案及明细台账;10)耕地提质改造过程的技术应用情况;11)外出公务活动(如学习、考察、调查研究、参加会议等)所获得或形成的档案资料;12)财务档案资料;13)各种实物档案;14)其他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2)档案资料的归档要求1)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真实、准确,如请示和批复、复印本和正式稿和附件等必须齐全。2)一般资料按一份原件归档,重要文件和高使用率文件可以根据需要,按二份原件存档。档案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留存复印件或影印本。如因业务处理需要,原稿须由档案部门保管,应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妥善保存。3)声像档案摄录必须详细记录事由、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背景、摄录者,归档声像资料必须是原版,在清晰、完整的特殊情况下可归档拷贝件。4)子文件应有相应的纸质文件、资料一并归档保存,并做好电子文件存储设备信息的备份工作。5)各种实物档案必须原件归档,并保持其完好无损。(4)档案资料的归档时间1)即时归档下列文件(含电子、声像资料等)应在传阅、办理结束或取得后即时归档:项目的机密文件;重要文件,如政府批文、核准文件、证照等;合同、协议书等正本及过程资料;其他认为需要即时归档的资料。2)定期归档档案部门应在每月25日前整理归档当月文件,编制档案清单交公司档案部;档案部门每年7月底前归档上年度文件与资料,并移交公司档案部。四、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1.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忠于职守,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档案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岗位资格证书。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系统(行业)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和规章,认真履行项目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造成档案损毁、丢失、泄密、擅自复制等渎职行为的,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直接领导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3.熟悉项目和系统业务工作,了解项目各类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掌握分类方法、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4.切实做好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提高案卷质量,力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5.同鉴定小组其他人员一同定期对室藏档案进行鉴定,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认真鉴定分析,对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提出销毁意见,造具销毁清册,写出鉴定分析报告,经领导批准后,和有关人员一起进行认真负责地销毁。6.保持库房的整洁卫生,档案案卷排列有序。认真做好档案“八防”工作,坚持做好温湿度记录及湿度调控工作。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经常核对档案资料,做好记录,及时处理档案保管、保护方面的事故,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7.编制科学的检索工具,全面熟悉室藏情况,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资料,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坚持做好查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注意搜集利用效果和信息反馈,编制利用效果实例和档案信息。8.做好档案的统计工作,建立统计台帐,及时、准确地向档案管理部门填报机关档案工作统计年报及其他调查统计表。9.在做好项目内部档案管理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内部各科室和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五、档案保管制度1.收进、移出档案和资料,必须认真清点,严格履行交接手续。2.保管档案和资料,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卷皮和卷盒,并排列有序,便于查找。3.档案资料库房必须坚固,必须装备铁门、铁窗和其他防盗、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尘、防鼠、防太阳光直射、防有害气体等“十防”设施。4.随着气候变化,做好库房密闭、通风、温湿度调节,并适时进行除湿或除尘工作,以防档案霉变。5.档案资料库房必须与档案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阅览室分开,但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6.库房专管人员进出库房,应随手关门上锁,非专管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库房。7.必须定期检查、清点库藏档案和资料。发现档案霉烂、褪变、破损或帐物不符时,必须及时追查、处理和修复。因失职而损毁、丢失档案资料者,按档案法规严肃处理。8.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必须将所保管的档案和资料清点移交,否则不予办理调离手续。六、档案复制制度1.要遵循保密原则,凡涉及保密的档案不得复制。2.复制档案中的内容,须经项目领导同意,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复制。3.破损的档案,档案员要及时修改和复制。4.对利用较多的档案,可复制数份,以利用使用,并保护原档案,减少档案的磨损。七、档案查借阅制度1.本着方便工作、满足利用的原则,档案资料一般不予借出,须在档案室、阅文室内查阅。2.本项目有关部门因工作需要须借阅档案,原则上只能在阅文室内查阅,确实要借出的档案,必须经档案负责人签批,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借阅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3.外单位来查找利用档案者,一律凭单位介绍信,经本处领导签字同意,有关部门派人陪同,方可查阅。4.借阅者不准在档案材料上划杠、打圈、勾画,不准涂改撕毁,不准将档案材料带回家或放在不安全的地方,更不准将档案保密内容外泄。5.查阅档案时,禁止吸烟、喝水、防止烧毁、水渍档案。6.借阅者归还档案时,认真履行交接签字手续,如发现有撕毁、涂改和损坏现象,按照档案法规有关条款及追究责任。八、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档案库房管理,做好档案的保管和保护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保持库房内保洁卫生,整齐美观,坚持不定期查库,并认真做好记载。2.注意库房安全。库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进出库房随时关门上锁,不允许非库房管理人员进入库内。3.定时测量记录库内温度。要求库内温度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范围内,并注意做好空调机和去湿机的定时开关工作。4.搞好库内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磁、防高温、防虫、防鼠、防有害气体等“十防”工作。5.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项目领导和职能部门报告,保护现场不受破坏。九、档案利用制度1.项目档案仅限于项目及系统工作人员利用。凡查借阅档案,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填写查借阅登记表和利用效果登记表,并将利用结果及时向档案室反馈,任何人不得例外。2.外单位来查阅档案资料的人员,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检验查阅人员的身份和问清查阅的目的、范围,经项目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3.查阅档案人员应在阅文室、保密室内查询,并保持安静、卫生,不得在室内吸烟、喝水,以防损坏档案。4.查阅秘密文件必须履行审批手续,严格遵守保密规定。5.借阅档案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延长时间需办理续借手续,最多不得超过7天,借用份数每人每次不得超过3份。6.借阅者应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不得在档案上乱写乱画,不得转借和影印、复制、拆换、涂改及污损,违者必究。7.借阅档案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清点,仔细检查,并做好归还记录。借阅档案未还人员若要长期离岗必须在离岗前,将所借档案全部归还,以利保管和利用。8.凡在借阅档案过程中,造成案卷散失,污损或不归还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规定严肃处理。9.复制、抄录档案资料,要经领导批准,抄录复制的档案由档案员核对无误,加盖公章,方可有效。10.档案人员应根据项目工作的特点按照室藏档案的内容、种类和结构,编制科学的检索工具和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以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十、档案统计制度1.档案统计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他有关法规、规章要求。2.档案统计包括登记和统计两个部分。档案室要建立档案工作统计台帐,档案人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档案收进、移出、整理、鉴定、销毁、抢救、清理、保管的数量、状况及结构的登记和统计,还要做好档案检索、编研和利用情况的登记和统计。3.档案统计内容与指标要保持一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得随意更改。4.统计数字要准确无误,情况要真实,结论要正确,各项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字迹工整、清楚、不得潦草和模糊。5.及时、准确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填写项目档案工作统计年报及其他档案调查统计表,统计表要由领导签字盖章后方能上报或归档。6.档案室要定期对档案统计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从而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档案管理的现状,掌握发展规律,分析发展趋势,提高管理水平。第五节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一、实行项目公告制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等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二、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于项目实施涉及到区各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专业要求高。因此,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项目工程实行业主负责制与政府督查相结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土地开发整理实践中,要大胆探索并运行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可以借鉴外地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操作模式,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负责从工程设计、招标、监理到验收的全过程,同时,其本身的运作又受到由各部门成员组成的董事会、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从而保证土地整治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四、实行项目后期工程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还应建立灌溉运行管理制度,实行投入与受益直接挂钩,在项目区内逐步推行“灌区管理单位+项目区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农户)”的管理模式,让切身利益与工程发展息息相关的项目区农户参与管理,以进一步激发项目区农民爱护工程设施的积极性。同时对灌溉水价进行改革,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加大水费征收力度。五、项目资金管理坚持实行建立专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截留,不挤占挪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并且力争不突破投资总额;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账,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项目资金严格按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办法进行管理,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开发整理办公室审批,办公室在拨付资金之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后,根据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办理项目工程移交手续,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