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7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_第1页
考点17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_第2页
考点17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_第3页
考点17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_第4页
考点17 生物的进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7生物的进化1.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异同;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其应用。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生物进化是否有共同祖先提供证据。脊椎动物在胚胎发展早期都有比较相似的阶段,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胚胎学证据。人与猩猩和和长臂猿的某些同源DNA的差异微小,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自然选择和适应的形成适应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特点。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殖隔离标志新物种形成)。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1)常染色体基因频率计算:①已知基因型个体数(定义法):某基因频率=(2×该基因纯合子个数+1×杂合子个数)/(2×种群调查个体总数)②已知基因型频率(最常用):某基因频率=该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X染色体基因频率计算:已知基因型个体数(定义法):某基因频率=(2×该基因雌性纯合子个数+该基因雌性杂合子个数+雄性含该基因个数)/(2×雌性个体总数+雄性个体数)(3)哈迪温伯格定律(理想条件下)①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移等。②计算公式: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5.共同进化(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例1.(2023江苏常州高一期末)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①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②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③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④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⑤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1②④⑤【答案】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①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能说明有生殖隔离,①错误;②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②正确;③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③错误;④环境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而会使环境发生进化,如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有了氧气,加快了好氧性生物的出现,环境也发生了进化,④错误;⑤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后代,因此不是一个新物种,⑤错误。故选B。例2.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和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D.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答案】D【分析】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①定义公式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个体总数×2)。②基因型比率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率。(2)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该种群个体总数。【详解】A、淘汰前,bb(白色)的个体占1/2×1/2=1/4,BB(黑色)的个体占1/2×1/2=1/4,Bb(黑色)的个体占1/2×1/2×2=1/2,故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应该多于白色个体数量,A错误;B、淘汰前,由于种群内个体是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所以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都是1/2,B错误;CD、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4,白色个体占1/4;淘汰第一代白色个体后,BB的基因型频率为1/3,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2/3,b基因的频率为1/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4/9,bb(白色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1/9,BB的基因型频率为4/9;淘汰第二代白色个体,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也为1/2,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b的基因频率为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B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Bb的基因型频率不是逐代增加,且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1/4(25%),C错误、D正确。故选D。例3.(2020陕西学业考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答案】D【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B正确;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C正确;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故选D。1.突变包括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隔离包括了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隔绝基因的交流。一、单选题1.(2020江苏苏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B、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b生殖隔离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C正确;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故选C。2.(2022四川内江高二阶段考)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③ B.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答案】B【分析】种群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详解】①依题意可知:种群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该种群可连续自交,说明没有发生隔离,①错误;②最初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0%,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该种群中个体连续自交n次后,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1-(1/2)n]、(1/2)n、1/2[1-(1/2)n],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1-(1/2)n]+1/2×(1/2)n=1/2=50%,可见,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但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②错误;③基因频率没有变化,所以没有发生自然选择,③错误;④Aa的频率为(1/2)n,越来越小,纯合子的频率越来越大,即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④正确;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没有发生生物进化,⑤正确。综上所述,④⑤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023辽宁鞍山高一期末)某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某种蛾类昆虫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该兰花的花距中吸到花蜜(如图),且能帮助兰花完成传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A.兰花和蛾类昆虫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蛾类昆虫口器细长是兰花和昆虫相互选择的结果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共同影响只有利于捕食者种群【答案】D【分析】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C、兰花和蛾类昆虫之间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蛾类昆虫口器细长是兰花和昆虫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该兰花的花蜜为口器细长的蛾类昆虫提供食物,口器细长的昆虫能为该兰花传粉),AC正确;B、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共同影响不仅有利于捕食者种群生存,也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D错误。故选D。4.(2023海南海口高二期末)某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基因对a基因为显性,A基因频率为0.6。由于栖息环境气温升高,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无法存活而被淘汰,此淘汰比例称为淘汰系数,用d表示。此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若基因A和a都不发生突变,且没有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动物种群因气温变化而发生了进化B.该动物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会逐渐升高C.若d=1/2,则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6D.自交代数较多时,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消失【答案】D【分析】A对a为显性,A基因频率为0.6,即a基因频率为0.4,若配子均存活,则含A配子和含a配子的比例为3:2。【详解】A、环境温度效应引起使小鼠种群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说明环境温度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使A/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种群因气温变化而发生了进化,A正确;B、栖息环境温度效应会使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则a基因频率有所下降,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AA基因型的频率会逐渐升高,B正确;C、若淘汰系数d=1/2,a基因频率为0.4,存活的a基因频率为0.2,A基因频率为0.6,故种群中A:a=3:1,则含a配子所占比例为1/4,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6,C正确;D、d为淘汰系数,表示的是比例,是指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含有a基因的配子一定存在,自交代数较多时,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D。5.(2023四川甘孜高一期末)瓢虫的黑色和红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某一群体中BB占18%,Bb占78%,bb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答案】C【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某一群体中BB占18%,Bb占78%,bb占4%,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4%+1/2×78%=43%,C正确。故选C。6.(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是凤蝶科三个不同的物种,近年来相继在连云港市境内发现,由于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各地的美凤蝶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答案】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各地的美凤蝶属于不同的种群,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C、气候变暖会使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出现了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D。7.(2023江苏镇江高一期末)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黑色)和b(浅色)控制,某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占78%。基因B、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48%

52% B.57%

43%C.64%

36% D.80%

20%【答案】B【分析】1、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某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总数×100%。2、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假设用A/a表示:该种群的A基因的频率x=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详解】该种群中BB=18%,Bb=78%,bb=4%,所以B=18%+78×1/2=57%,b=43%,B正确。故选B。8.(2023江苏泰州·高一期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解释物种形成的主流观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能是碱基序列和基因序列的改变B.不同物种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基因,生物体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就增加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淘汰不适应环境的表现型个体导致基因型频率改变D.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答案】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能是碱基序列和基因序列的改变,A错误;B、自然界的生物由一个祖先进化而来,故不同物种可能含有相同基因,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体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不一定增加,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是自然选择引起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等其他因素导致的,C错误;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由于生物生活的环境多种多样,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9.(2023浙江宁波高二期末)白纹伊蚊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当种群数量达到c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从a下降到b的最可能原因是繁殖率下降B.种群数量从b恢复到c的最可能原因是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该种群很可能再度下降至与b接近的种群数量D.白纹伊蚊中的抗药性基因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已存在【答案】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数量从a下降到b的最可能原因是杀虫剂的使用导致敏感性个体大量死亡引起的,A错误;B、种群数量从b恢复到c的最可能原因是抗药性强的个体大量繁殖导致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C、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由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数量增多,因此该种群很可能不会下降至与b接近的种群数量,C错误;D、在使用杀虫剂之前,白纹伊蚊种群中就有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D正确。故选D。10.(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B.人为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答案】C【分析】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A、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B、人为因素也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比如人工选择金鱼的品种,B错误;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11.(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变化的环境B.对研究进化来说,基因组序列是比化石更直接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也可以作为研究进化的证据D.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可以为研究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提供证据【答案】B【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存活与否及进化方向,尼安德特人无法快速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是其灭绝的原因,A正确;B、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错误;C、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即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故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也可以作为研究进化的证据,C正确;D、通过对不同亲缘关系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能够鉴定出编码序列、非编码调控序列及给定物种独有的序列,为研究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提供证据,D正确。故选B。12.(2023江苏泰州高一期末)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是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的。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B.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金鱼的多品系是人工诱变的结果D.两类鱼的根本差异在于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分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详解】A、人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保留所需要的性状,故人类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A正确;B、根据题干“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C、金鱼的多品系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错误;D、两类鱼的根本差异在于碱基序列(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C。13.(2023江苏镇江高一期末)巴拿马海峡将许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如鼓虾属的7个物种之间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只有约1%的种间交配可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C.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不同海洋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D.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的种类,染色体变异改变了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环境对种群的性状进行选择,从而改变基因频率,所以三者都可以引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B、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于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错误;D、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C。14.(2023江苏苏州高一阶段考)某山地存在两类鸭跖草,A类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上,B类生长在悬崖底下的树荫里,两者表型不同。后来由于山体坡度变缓,它们相互杂交产生了杂交种C并迅速繁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的适应性特征是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B.陡峭的山坡使种群A、B之间存在地理隔离C.山体坡度改变为A和B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杂交种C迅速繁殖说明A、B属于同一物种【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A和B的适应性特征是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B、陡峭的山坡使种群A、B之间存在地理隔离,进而使基因交流无法进行,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山体坡度改变作为环境的因素,选择了该类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C错误;D、杂交种C迅速繁殖,说明A、B两个鸭跖草亲本之间能进行传粉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二者依然为同一物种,D正确。故选C。15.(2023江苏南京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C【分析】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害突变也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C、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正确;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故选C。16.(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B.可通过比对不同生物的DNA序列来判定亲缘关系的远近C.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D.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隔离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差异的大小,可以揭示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B正确;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C错误;D、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可能是因为地理隔离导致的,也可能是存在生殖隔离导致的,D正确。故选C。17.(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末)一岛屿上有某植物种群a,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做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若干年后,植物种群b和种群c的花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b和种群c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D.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地理隔离是种群b、c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答案】A【分析】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这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不是一个物种。【详解】A、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不是一个物种,A正确;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b和种群c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B错误;C、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C错误;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故选A。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