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生我

的母亲、一位祖国母亲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

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是幸福无忧的,在父母浓浓的爱和细致的呵护中,

对季老这份复杂的感情缺乏现实的体验。加之课文语言富有跳跃

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设计理念

《怀念母亲》是一篇散文,季老在写时尽力取“真”,使文

章读来显得平淡。可是文章平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

文章最特别之处就是“母亲”这个词中包含着两者——祖国和生

母。这两个母亲有什么关系?这种情感如何融在一起?

本堂课以此为突破点,着重引领学生品味这两种交织在一起

的情感。运用“双线”并进的方式,以季老贯穿全文的“梦”为

主线,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透过文字的躯体,透视文

字的灵魂,加上适当的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

呼吸,记忆的闪烁,丰富孩子的认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学生与

文本在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对话。

四、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体会,让学生明晰两位

母亲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指导对“终天之恨”的研读,了解“怀

念”源于“离开”。“怀念”是不断在回忆中纠缠。

对生母的“悔恨”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去

体会季老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的煎熬。同时引入古诗词

《游子吟》,加深学生感悟。

对祖国的眷恋,通过默读勾画出魂牵祖国的句子,在读中体

会,抄写中感悟。

最后借第三段两个“不知道为什么”来生发学生对作者、对

文章的质疑。解疑的同时存疑,引入《永久的悔》《寻梦》作为课

后阅读资料,深入感悟作者之情。

五、教学目标

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

频入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

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情怀。

六、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七、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孝敬父母的情感。

八、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

初步认识季羡林。

九、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1.走近季羡林。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国学大

师——季羡林(出示照片及简介)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

们曾经五年级上册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除了这些耀眼的光环,相信你们对他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交流

一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靠近他。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在看似简单、很随意的聊

天中,让季羡林穿越历史的云烟,来到同学们面前,让学生觉得

他不再遥远。再者,此文理解难度较大,对作者的认识有助于学

习过程中读懂文章的含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学习

做好初步铺垫。

2.读题初感情怀。

(1)看来,季老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今天,让我们学习他的

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

(2)让我们齐读课题,用你的朗读,清楚地告诉大家课文写

了什么。(生读课题)通过读课题,我们清楚地听到季老的心声——

怀念母亲!(生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

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

引住”。因此,在导入上以“未见文韵先有情”,简洁、明了地

从读题直接入文,让学生通过二度读题,结合课前的预习及资料

的搜集,情愫自然生发,从而言由心声了!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悟文本

1.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1)谁能结合预习所得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

(2)说起母亲,我们总会想到陪伴在身边的妈妈!这篇散文

却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会有发现?说说

你的发现吧!

预设:文中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身母亲,一个祖国母亲。让

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去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吧。

【设计意图】“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本质特点,因此要

抓住课文的灵魂部分,提纲挈领。看似巧妙的发现,却能引领学

生课堂伊始扣住文章的脉搏,进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2.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2)由词入篇,感知文本。

①识记生词,入文理解。

A.出示生词,自由认读。

弃养朦胧凄凉真挚寝不安席食不下咽灵魂不全终天

之恨频来入梦

B.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②词语填空,把握内容。

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

我痛哭了几天,(),(),成了一个()的人。抱

)的我在德国留学十一年,两个母亲()o

A.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

读出它相应的情感来。

B.指生汇报,出示答案。

师:看得出来,你们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对课文内容

了解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季老的身旁了。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用词

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语,渗透

读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有创意、趣味、实效。

(3)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①是什么时候两个母亲频来入梦呢?读第3自然段。

②作者到底在追问自己什么?(两位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

③过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这“梦”

为线索,跟随作者探寻这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因由吧。

【设计意图】问题由学生生发,在学生自读的所惑处设问,

以一个大问题统领诸多小问题,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中,

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思母”,一

条是“思国”。如何做到双线并进?以学生感兴趣的“梦”入手,

然后慢慢接近、提炼文章主旨。这条路子是循着学生的心理特点、

认知规律走的,属于“归纳”性质的教学,为整节课的教学理清

思路,指明方向。

(三)走入“梦”中,品味文本

1.由疑导学,品“失母之恨”。

(1)领入回忆,初识“终天之恨”。

①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个自然段叙述了这段回忆?(第2

自然段。)

②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③是呀!季老极其伤心,极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

来形容吗?(终天之恨。)

(2)层层叠进,品读“终天之恨”。

①抓词句------品“终天之恨”。

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终天之恨呢?再读读第2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来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汇报句子并简单说体会。

师:读着哪些语句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读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

随母亲于地下。“我体会到季老在母亲去世后连饭也吃不下,觉

也睡不着,可见他伤心到极点了……

师:痛彻心扉呀!

预设:读着“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这句话,我仿佛看到季老只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他是多么

悲伤呀!

师:伤心欲绝呀!

师引读:你们体会得真好啊!把你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传

递给大家吧!

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

于地下。

生读: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生读: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生读: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读到这最后一句话,哪些词语令你强烈地感受到萦绕在

季老心头的终天之恨呢?(出示最后一句:泪流不止、数十年如

一日……)抓住关键词品读“恨”的情态。

小结:这真是痛苦到了极点哪!

②抓时间——二悟“终天之恨”。

师配乐读第2自然段:时间匆匆逝去,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

这些时间上,用心琢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六岁离开,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弃养”;

生2:母亲“弃养”后季老“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生3:季老成了一个孤儿;

生4:作者难过,抱“终天之恨”……

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心中的感受——“恨”。带着这个字去

触摸作者的心。

在这一“长”一“短”之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季老这失

母之恨啊!用心读出季老的心声吧: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指导感悟作者心中的悲痛,(课件)引入《游子吟》让学生想

象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中都会想到什么?

③插资料——三感“终天之恨”。

难道季老不想陪伴自己的母亲,不想孝顺自己的母亲吗?

到了中秋节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在

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我难得吃一次。我当

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

没有吃。

细想他曾许下的愿望:“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旦大学毕

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

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激情朗读:还没来得及尽孝,母亲就离我而去,怎能不抱终

天之恨呢?让我们用心地读出季老心中那永远的痛吧:一想到母

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读到这,你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填满作者内心的终天之恨——

是一种遗憾,是一种后悔。愿望还在,母亲却已随西风而去,只

留下这终天之恨……

(全班读)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

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设计意图】从“终天之恨”一词为辐射点,扣住文中的重

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一品、二悟、

三感,层层叠进的设计,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

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

疚之情,解决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样设计的特点在于启发引

导,循循善诱,设疑铺垫,步步牵引思维。

2.触景伤怀,品“思母之痛”。

(1)回读“梦”境,自然过渡。

这终身之恨随着作者留学德国而消失吗?不。(出示句子)我

们清楚地了解到,读第3自然段。

(2)发疑引思,日记明心声。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作者内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记的写法

详细地记下了当时的一切,让我们自由读读作者的心声。(读11

18日日记。)

(3)真情告白,母子诉衷肠。

①从房东太太身上,季老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等待,听到了母

亲的呼唤!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自己的归来?身处异国他乡

的季老此时又有什么话要表白呢?

②分两组写下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一边孩子以“母亲啊”

为开头写一写母亲着急地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一边的孩子以

“儿啊”为开头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诉说心声。

③学生写话后交流。

穿越时空的对话

母亲的心声儿子的独白

儿啊……母亲啊……

(4)小结朗读:听着这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在给我们留下的

只有这3个字了:“真想哭”,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

里——(全班齐读n月18日日记)。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过程首先是借助文本语言提供的信

息,建立一个感观的言语交际场景的过程。只有引领学生置身于

这些真实的场景中,才能顺利与文本对话。用真情告白的方式,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字里行间那浓浓的母子之情就在对话

中得以显现。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理解了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情

景写作能力。

3.探寻内心,品“思国之情”。

(1)过渡:就在母亲频来入梦之际,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季老的日记中去探寻他的内心世界吧。

(2)静读日记,读中生疑。

①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随着季老来到了1935年H月16日

那座德国孤寂的小镇,暗夜渐渐织上天空,我们开始静静地读起

季老当天的日记……让我们静思默想,用笔在文字的空白处写下

你心中的疑问吧!

②此时,你心中有些什么疑问想问问季老?

预设:

一般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

找答案。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

的呢?

(3)诗中悟情,升华情感。

①穿插季老诗词,生读升华情感。

师:挂在季老心头的正是这飘渺的夜空,这飘渺的思念,在

思念中想起了故乡,故乡的朋友和祖国母亲,季老在诗中是这样

表达情怀的:

生读: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②小结,回读“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句子。

此时,我们也似乎明白,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缘由。让我们

把心中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表达出来吧!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交流的过程,读

者期待与作者的共鸣。本环节中,教师的深情讲述,富有感染力

的朗读,补充的文字、图片资料,学生的自思自悟能为学生融入

角色、体会情感奠定良好牢固的基础,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的情感的目标。

(四)总结全文,升华文本

1.提炼情感,回读课题。

思之深,才梦之切。让我们带着季老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

的敬意与爱慕。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2.延伸课堂,续探文本。

下节课,我们再与作者一同寻梦,在梦中品味这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齐读课题,透过文字的躯体,透视文字的灵魂,

让学生在读中再次感悟季老对两个母亲的敬意与爱慕、怀念和崇

敬之情。

(五)作业园地

1.好好品读季老的日记,让我们也用日记写下自己的心。

2.读季羡林文章——《永久的悔》《寻梦》。

【设计意图】“读读作者的文章,写写自己的心”,淡化作

业的形式,强调了读、写与表达的有机联系,扎扎实实地“读”,

本本分分地“写”,高高兴兴地”表达。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

学习才能被学生所接纳。拓展阅读的安排,有助于丰富孩子的认

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学生与文本在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对话。

(六)板书设计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

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策略

课前了解季羡林、阅读《赋得永久的悔》一文,课堂上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

学习规律,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引导学生多读、读中感悟和读后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进

行学习,通过反复品读,升华学生情感,受到思想教育,使其学

有所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

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搜集季羡林生平简介及其相关作品《赋得永久的悔》,《我的

中国心》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

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

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不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

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爱慕。)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

(一)品读怀念“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

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

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

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

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1)理解“寝不安席”“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

天之恨”。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3)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

责、愧疚之情)

3、再读整段话。

(二)研读思念“祖国母亲”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

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

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

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

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

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

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

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有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

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

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

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

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

孤独。)

(2)有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

是模糊的?

(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写法,首尾呼应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

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学生交流写法。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

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

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播放歌曲)

2、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3、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

和热爱,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你最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祖

国的热爱呢?

学生畅谈

板书设计:

亲生母亲----悔恨

怀念母亲

祖国母亲一一热爱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

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

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作者旅居海外对

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

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

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

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

呢?(学生自由交流)

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

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

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可是,因为种种无奈,

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

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

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同学们,

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

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现在,我们打开课

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作者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作

者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

同解读作者的心声。

交流: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之火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失去生身

母亲后的悲痛心情。古语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悲痛

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尽我们可能

孝顺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

2、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

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的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就是经常梦到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

梦”,正是因为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爱和浓烈的思念时刻萦绕

心头,她们才会常常走入作者的梦中。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

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独自漂泊异国他乡,心盈忧愁、思念,难免感到凄凉;

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乡和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快乐情

景,是她派遣孤独和思念的良药,想起这些,又怎会不甜蜜呢?

4、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

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样的情景,可曾在你们梦中出现过?同学们,这份深沉的

思念你会不懂吗?

四、精诚所至,母女重逢

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者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思念

之情,感动了上帝。上帝特赐她生母一颗还魂丹,准其真实地走

进女儿的梦中,让母女重逢。同学们,现在你和同桌之间,一位

就是女儿,一位就是母亲,想想你们的表演一定会惊天地、泣鬼

神!

五、休书一封,尽诉心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明白:“有爱就要说出来!”

毕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无法企及的梦。有生的日子,还有什么

比我们用真情真心去爱我们爱的人,用真言真语对她说出我们的

爱更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告诉她,你有多

爱她,好吗?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4

课前准备:

分发资料,指导分小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季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去感

受从他笔下流淌出的《怀念母亲》,板题。

2、指导读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作

者对这两位母亲的感情是怎样?指导提炼重点词。

二、抓主线,感受怀念:

1、请同学们快速扫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集中写到这两位母亲

的句子一共有几处?

2、每次都提到生母和祖国,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同样)

三、自读感悟失母之痛:

课文中写作者怀念生母时多次写到了哭,请大家快速的默读

课文,看看一共有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哭的?你从中体

会到什么?请同学们结合阅读记录单边找边划,并把自己的感悟

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自读感悟记录单:

哭了几次

在什么情况下哭的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汇报:“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

随母亲与地下。”这是在母亲去世后哭的?

师引导:这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哭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里感受到的?他为什么这么痛苦不堪?

预设:是因为...........;还是因为............;还是因

为?.........

小结:最亲最爱的母亲去世了,从此,再也没有............;

再也没有...........;再也没有..........;更没有人.........

(课件过渡)“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一

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

恨。”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觉得作者恨什么?带着你的理解

再读一一“我痛哭了«•・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

日。”

生2汇报:“看到他的深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地下母亲,

真想哭!”

师引导: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哭的?他都想起了和母亲在一起

的哪些场景?(资料:年幼时)...........爱没有地域之分,没

有国别差异,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用生命爱着自己的孩子。

生3汇报:“夜里梦到母亲我是哭着醒来的。醒来之后再想

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哭的?他梦到的母亲是什么样的?(这

里为什么是幻出,而不是想起呢?)

过渡:想母亲,但却永远见不到她,所以只能寄托于梦境,

然而母亲的面容,每一次都是这般地梦幻迷离,没有一个清晰的

轮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