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_第1页
天津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_第2页
天津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_第3页
天津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_第4页
天津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7

4.1一般规定...........................................................................................7

4.2模型构成和编码...............................................................................7

4.3模型属性信息...................................................................................8

4.4建模规则与模型精细度...................................................................9

4.5模型检查.........................................................................................11

5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13

5.1一般规定........................................................................................13

5.2模型构成和编码............................................................................13

5.3模型属性信息................................................................................14

5.4建模规则与模型精细度................................................................16

5.5模型检查........................................................................................18

6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20

6.1一般规定........................................................................................20

6.2模型构成和编码............................................................................20

6.3模型属性信息................................................................................21

6.4建模规则与模型精细度................................................................22

6.5模型检查........................................................................................24

7模型成果交付..........................................................................25

7.1一般规定........................................................................................25

7.2模型交付物....................................................................................26

7.3交付物命名及交付介质................................................................26

8模型集成与应用......................................................................28

8.1一般规定........................................................................................28

8.2模型数据传递与集成....................................................................28

8.3模型应用........................................................................................29

9模型成果维护与管理...............................................................31

附录A总体信息.........................................................................32

附录B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分类编码及属性.................33

附录C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分类编码及属性.....................40

附录D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编码及属性.....................66

本标准用词说明............................................................................73

引用标准名录................................................................................74

条文说明........................................................................................7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4

4SurfaceandUndergroundFacilityInformationModel...............7

4.1GeneralRequirements.......................................................................7

4.2ModelCompositionandCoding........................................................7

4.3ModelAttributeInformation.............................................................8

4.4ModelingRulesandModelFineness.................................................9

4.5ModelChecking..............................................................................11

5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InformationModel........................13

5.1GeneralRequirements....................................................................13

5.2ModelCompositionandCoding.....................................................13

5.3ModelAttributeInformation..........................................................14

5.4ModelingRulesandModelFineness..............................................16

5.5ModelChecking.............................................................................18

6GeotechnicalDesignInformationModel..................................20

6.1GeneralRequirements....................................................................20

6.2ModelCompositionandCoding.....................................................20

6.3ModelAttributeInformation..........................................................21

6.4ModelingRulesandModelFineness..............................................22

6.5ModelChecking.............................................................................24

7ResultDelivery.........................................................................25

7.1GeneralRequirements....................................................................25

7.2ModelDeliverable..........................................................................26

7.3DesignationofDeliverable.............................................................26

8IntegrationandApplicationofModel.......................................28

8.1GeneralRequirements....................................................................28

8.2TransmissionandIntegrationofModelData.................................28

8.3ApplicationofModel.....................................................................29

9MaintenanceandManagementofModel..................................31

AppendixAGeneralInformationTableofProject......................32

AppendixBClassficationCodeandAttributeTableofSurfaceand

UndergroundFacilityInformation..........................33

AppendixCClassficationCodeandAttributeTableof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InformationModel............................40

AppendixDClassficationCodeandAttributeTableofGeotechnical

DesignInformationModel......................................66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73

ListofQuotedStandards................................................................74

ExplanationofProvisions...............................................................75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政策,加

快天津市岩土工程行业信息化发展,规范和统一岩土工程信息化应

用要求,提高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平原地区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交

付、应用和管理。

1.0.3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应与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工作相适

应,满足相应工程阶段模型应用和数据传递的需要。

1.0.4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交付、应用和管理,除应符合本

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天津市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岩土工程信息模型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formation

modelGIM

基于岩土工程专业工作特点,运用数字化的建模方法将岩土工

程数据进行整合和集成,形成三维空间的信息传递和存储载体,并

满足岩土工程专业在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进行数据传递和应

用需要的信息模型。

2.0.2地表信息模型terraininformationmodel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创建反映与岩土工程工作相关的一定

范围内场地地表地形及地物特征等相关信息的模型。

2.0.3地下设施信息模型undergroundfacilityinformationmodel

地下空间中反映与岩土工程工作相关的一定范围内地下管线

和地下建(构)筑物特征等相关信息的模型。

2.0.4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

定义在X、Y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

伏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集。

2.0.5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orthophotomapDOM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数字化的(或直接以数字方式获取

的)航空像片(或航天影像),经数字微分纠正、数字镶嵌,再根

据图幅范围剪切生成的影像数据集。

2.0.6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model

用以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评价等信息的模

型。

2

2.0.7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geotechnicaldesigninformation

model

用以反映工程有关基坑支护、边坡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水控

制等相关设计信息的模型。

2.0.8模型元素modelelement

构成岩土工程各专业信息模型的基本单元。

2.0.9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ofGIM

信息模型中能够以几何方式进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

2.0.10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attributeinformationofGIM

信息模型中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用以描述模型各类信

息的性质与关系。

2.0.11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for

GIM

岩土工程信息模型中容纳模型元素各类信息丰富程度的衡量

指标。

2.0.12模型集成modelintegration

将多个模型及其信息组合成为新模型的过程。

2.0.13模型交付物modeldeliverable

在建设工程各阶段,基于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可供交付的数字

化成果,包括岩土工程信息模型以及基于信息模型形成的各类视

图、文档等。

3

3基本规定

3.0.1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包括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岩土工程

勘察信息模型和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

3.0.2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采用的原始数据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模

型的范围和精细度应满足相应工程阶段应用的需要。

3.0.3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应由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两个信息维度

进行描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属性信息宜在其几何信息建模时同步创建;

2模型属性信息应分类设置为项目信息、定位信息和技术信

息三类,项目信息宜包括附录A表A.0.1所列内容;

3当模型几何信息与属性信息不一致时,应优先采用属性信

息。

3.0.4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实施时选用的空间基准体系、单位制和数

据量纲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天津城市坐标系;

2模型高程基准应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且高程成

果应采用本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启用的高程年代成果;

3模型量纲单位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天津市相关标准规

定。

3.0.5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应根据其专业成果按照层次结构进行信

息的分类和编码,分类方法宜采用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为补

充的混合分类方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

本原则与方法》GB/T7027的规定。

3.0.6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元素编码和层级数目的制定应符合信息

4

模型管理和数据检索的要求,编码结构如图3.0.6所示,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模型元素编码应由表代码、主类目代码、专业一级类目代

码、专业二级类目代码和专业三级类目代码五个层级构成;

2模型元素编码采用12位全数字编码方式,表代码与主类目

代码之间用半角字符“-”连接,其他各层级代码之间用半角字符“.”

隔开;

3第二层级主类目代码中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的代码为

“0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代码为“02”,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

型的代码为“03”;

4在描述复杂元素对象时,可采用逻辑运算符号联合多个编

码共同使用,运算符号的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

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的规定。

XX-XX.XX.XX.XXXX

第五层专业三级类目代码

第四层专业二级类目代码

第三层专业一级类目代码

第二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主类目代码

第一层表代码

图3.0.6模型编码结构示意图

3.0.7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等级应按照项目工程阶段划分,并

应符合表3.0.7规定。

5

表3.0.7模型精细度等级划分

精细度等级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

一级可行性研究勘察概念设计

二级初步勘察方案设计

三级详细勘察施工图设计

四级施工勘察施工专项设计

3.0.8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可根据信息维度分为几何表达精

度和信息深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几何表达精度和信息深度均应满足相应工程阶段模型精细

度需要;

2同一工程阶段可根据应用需求,确定不同的几何表达精度

等级和信息深度等级,但信息深度等级不应低于相应级别的几何表

达精度等级;

3同一项目的不同专业之间可根据应用需求建立不同精细度

等级的信息模型。

3.0.9模型中不应存在空隙或冗余体,在满足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的

情况下,宜减少几何模型的面数。

3.0.10岩土工程各专业模型可独立交付,也可多专业集成交付。

模型交付物应采用双方约定的数据格式,满足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对

岩土工程信息利用、传递和共享的需要。

3.0.11模型文件目录的命名宜采用“主类目代码+项目名称+精细

度等级”方式命名。模型与数据文件的命名宜采用“项目名称+文件

代码+序列码+版本号”方式命名,字段之间用半角字符“-”连接。主

类目代码采用第3.0.6条的统一约定,文件代码采用各专业模型文件

类型序号,序列码采用3位阿拉伯数字按升序编号,版本号在文件

版本发生变更时使用,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依序表示。

6

4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

4.1一般规定

4.1.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应由地表信息模型和地下设施信

息模型组成。

4.1.2地表信息模型宜以现状地形资料为基础创建,地下设施信息

模型宜根据现状地下管线探测成果、地下建(构)筑物竣工验收等

资料创建。

4.1.3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项目信息宜包含附录B中表B.0.1

的内容。

4.1.4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应能反映地表及地下设施的几何

形态、位置、相互关系、权属等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4.2模型构成和编码

4.2.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专业一级类目构成元素宜按照功

能特征进行分类,各构成元素分类及编码应按表4.2.1规定执行。

表4.2.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构成元素及编码

编码构成元素

14-01.01地形模型

14-01.02建筑模型

14-01.03交通设施模型

14-01.04水系模型

14-01.05植被模型

14-01.10管线模型

7

续表4.2.1

编码构成元素

14-01.90其他模型

4.2.2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专业二级、三级类目表达内容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模型专业二级类目应表达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具体类

型;

2模型专业三级类目应表达模型专业二级类目详细构件型号

或作为补位代码;

3管线模型的专业二级类目、专业三级类目编码应符合现行

地方标准《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152的有关

规定。

4.2.3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类目结构及分类编码应符合附录

B中表B.0.2的规定。

4.3模型属性信息

4.3.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的属性信息应包括反映模型几何

空间分布的定位信息和反映模型特性的技术信息。

4.3.2地形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空间位置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数学精度、数据来源信息,宜符合

附录B中表B.0.3的规定。

4.3.3建筑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空间位置和建筑高度等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宜包括地上建筑名称、建筑结构、建筑层

数,地下建筑层数、建筑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信息,宜符合附录

B中表B.0.4和表B.0.5的规定。

8

4.3.4交通设施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表达线路走向、平面轮廓、空间位

置等几何形态的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设施名称等信息,宜符合附录B中

表B.0.6的规定。

4.3.5水系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表达其平面轮廓的空间位置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水体名称、水面标高、水文特征等

信息,宜符合附录B中表B.0.7的规定。

4.3.6植被模型应包括空间位置信息。

4.3.7管线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管线形状、截面尺寸、空间位置等

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管线类别、埋设方式、权属单位、

建设日期等信息,宜符合附录B中表B.0.8和表B.0.9的规定。

4.3.8其他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各模型要素的空间位置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其他地表及地下设施的名称、类型

等信息。

4.4建模规则与模型精细度

4.4.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的建模范围应包含项目场地及双

方约定周边区域的范围。

4.4.2地形模型、建筑模型地上部分、交通设施模型地上部分、水

系模型、植被模型等地表信息模型可基于现势地形图、倾斜摄影测

量、激光扫描、GPS接收机或全站仪等采集的数据创建。

9

4.4.3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可基于竣工验收资料、激光扫描、GPS接

收机或全站仪等采集的数据创建,管线模型还可根据地下管线探测

成果资料自动生成。

4.4.4管线模型宜按照附录B中表B.0.2规定的RGB颜色值进行渲

染,也可按照实际材质进行渲染。

4.4.5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的几何表达精度和信息深度等级

宜符合表4.4.5-1和表4.4.5-2的规定。

表4.4.5-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等级

几何表达精度等级

模型元素

G1G2G3G4

应为反映地形起伏特征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的模

地形模型型,DOM数学精度应不低于1:2000比例尺,DOM分辨率应不低于0.2米,

DEM网格大小应不低于5.0米

采用通用纹理采用通用纹理

采用通用纹理精

或白模按建筑或白模表现建采用实际纹理详细反

确反映建筑物屋

建筑模型基底和建筑高筑物屋顶及外映建筑物屋顶及外轮

顶及外轮廓的基

度生成平顶柱轮廓的基本特廓的基本特征

本特征

状模型征

以通用纹理面模

以真实纹理面模型反

型反映道路、轨道

以线模型反映映道路、轨道的走向、

以面模型反映的走向、路面起

交通设施道路、轨道的路面起伏;以真实纹

道路、轨道的走伏;以通用纹理和

模型走向、路面起理和逼真模型反映隔

向、路面起伏等通用模型反映隔

伏等离带、交通站点等交

离带、交通站点等

通附属设施

交通附属设施

水系模型以通用纹理面模型反映各水体的水面形状、位置

植被模型可不表现以不低于通用纹理和通用符号模型的精细度反映植被的位置

以体模型反映各

以体模型反映以体模型反映各类管

类管线的位置、走

各类管线的位线的位置、走向、空

以线模型反映向、空间拓扑关

置、走向、空间间拓扑关系、主次关

各类管线位系、主次关系,断

管线模型拓扑关系、主次系,断面尺寸应反映

置、走向、空面尺寸应反映管

关系,断面尺寸管线口径及类型;以

间拓扑关系线口径及类型;以

应反映管线口真实模型反映各类管

通用模型反映各

径及类型线附属设施

类管线附属设施

其他模型可不表现以不低于通用模型部件精细度反映各类模型的位置

10

表4.4.5-2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信息深度等级

信息深度等级

模型元素属性信息

N1N2N3N4

地表及地下设施模型项目信息

总体△▲▲▲

(附录B表B.0.1)

地形模型属性

地形模型△▲▲▲

(附录B表B.0.3)

建筑模型属性

△▲▲▲

(附录B表B.0.4)

建筑模型

地基基础模型属性

▲▲▲▲

(附录B表B.0.5)

交通设施

交通设施模型属性(附录B表B.0.6)△▲▲▲

模型

水系模型水系模型属性(附录B表B.0.7)△▲▲▲

管线属性信息(附录B表B.0.8)▲▲▲▲

管线模型

管线附属物属性信息(附录B表B.0.9)——▲▲

其他模型设施名称(类型)△△▲▲

注:“▲”表示应提供的属性信息,“△”表示宜提供的属性信息,“—”表示可不提供的属性信息。

4.5模型检查

4.5.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检查应贯穿建模全过程,并应对模

型数据的完整性、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检查。

4.5.2模型检查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建模范围内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设施模型、水

系模型、植被模型、管线模型和其他模型完整性进行检查,应保证

模型连续,无缺损、空隙或冗余体,属性信息应完整,无缺项、漏

项等;

2应通过三维视图、随机剖面、量测和统计等方法对模型数

据的平面位置、高度、埋深、外形、接边等几何信息的准确性进行

检查;

3应通过现场复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模型属性信息的准确

11

性进行检查,保证属性信息的正确、完整、现势。

4.5.3模型检查比例及检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平面位置精度应以不低于1:2000比例尺的现势地形

资料或地下管线探测成果资料为依据,将信息模型与数据资料叠加

并进行100%检查;

2模型的埋深、高度等信息应按照不少于模型元素总数量

10%的抽样比例进行二次检查;

3模型的属性信息应100%检查,属性完整性应符合本标准中

表4.4.5-2的属性信息深度要求。

12

5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5.1一般规定

5.1.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准确反映工程建设场地工程地质

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状态和岩土工程评价等信息。

5.1.2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项目信息可分为基本信息和场地

信息,项目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1的内容。

5.1.3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以岩土工程勘察各阶段成果数据

为基础,基于模型构成元素的层次结构建立,并将岩土工程评价信

息和相关参数纳入模型。

5.1.4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宜由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技术人员进

行模型创建和复核。

5.1.5同一工程项目的勘探孔、水文孔(井)编号应连续且唯一,

模型中地层、含水层层序划分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天津市地基土

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的规定,层序编号应唯一且具有可

辨识性。

5.2模型构成和编码

5.2.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专业一级类目构成元素宜包含勘探

孔、水文孔(井)、地层、含水层、岩土工程评价五类,各构成元

素分类及编码应按表5.2.1规定执行。

13

表5.2.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构成元素及编码

编码构成元素

14-02.01勘探孔

14-02.02水文孔(井)

14-02.03地层

14-02.04含水层

14-02.05岩土工程评价

5.2.2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专业二级、三级类目表达内容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模型专业一级类目为勘探孔、水文孔(井)时,专业二级

类目应表达孔类型特征信息,专业三级类目应表达孔序列号;

2模型专业一级类目为地层、含水层时,专业二级类目应表

达各地层、含水层主层编号信息,专业三级类目应表达其亚层和次

亚层编号;

3模型专业一级类目为岩土工程评价时,专业二级类目应表

达评价内容特征信息,专业三级类目应表达评价内容子特征信息。

5.2.3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类目结构及分类编码应符合附录C

中表C.0.2的规定。

5.3模型属性信息

5.3.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属性信息应包括反映模型构成元素

空间分布的定位信息和反映模型特性的技术信息。

5.3.2勘探孔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勘探孔孔口空间位置和地基土分层

深度;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基本特征、分层描述、关联的单孔

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成果信息;

14

3模型的定位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3~C.0.4的内容,技

术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5~C.0.6的内容。

5.3.3水文孔(井)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空间位置、孔(井)构造尺寸和地

下水分层深度;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基本特征和关联的现场水文试验过

程信息;

3模型的定位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7~C.0.8的内容,技

术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9的内容。

5.3.4地层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表达其平面轮廓、竖向层顶和层底

分布范围的坐标集和其他表达地层空间形态的信息;

2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基本特征、各地基土层物理力学统

计指标信息;

3模型的技术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10~C.0.11的内容。

5.3.5含水层模型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的定位信息应包括表达其含水层及相对隔水层分布形

态的信息;

2应根据含水层模型实际赋存形态建立含水层模型与相关地

层模型定位信息和编码的逻辑对应关系;

3模型的技术信息应包括基本特征、水文地质参数和水力联

系信息;

4模型的技术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12~C.0.15的内容。

5.3.6岩土工程评价的属性信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土工程评价时应获取评价对象和评价区域范围的定位信

息,其几何表达精度应满足评价需要;

2岩土工程评价的技术信息应包括满足相应工程阶段应用需

要的评价内容和相关参数等;

15

3岩土工程评价的技术信息宜包含附录C中表C.0.16~C.0.17

的内容。

5.4建模规则与模型精细度

5.4.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建模范围应根据模型应用需要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型平面范围不应小于勘探孔、水文孔(井)包络的区域

或建(构)筑物范围,且不宜超出场地红线范围;

2模型建模深度范围宜根据场地各建(构)筑物勘探孔、水

文孔(井)深度分区域确定,同一建(构)筑物对应的建模深度应

一致。

5.4.2勘探孔模型的几何信息应根据勘探孔类型、空间位置、分层

等信息采用参数化的方法进行创建,各勘探孔宜使用编号区分,勘

探孔分层信息宜使用颜色或纹理等形式表达。

5.4.3水文孔(井)模型的几何信息应根据水文孔(井)类型、空

间位置、含水层分布范围等信息采用参数化的方法进行创建,各水

文孔(井)宜使用编号区分,含水层分布范围宜使用颜色、透明度

等形式表达。

5.4.4地层模型的几何信息应根据勘探孔的空间位置、分层信息采

用空间插值、实体分割等确定性建模方法进行创建,地层几何分层

信息宜使用颜色或纹理等形式表达,模型外观图例可参照附录C中

表C.0.18的规定。

5.4.5含水层模型的几何信息宜根据其赋存形态,采用与地层进行

关联的方法建立,含水层及其隔水层几何信息宜使用颜色、透明度

等形式表达,模型外观图例可参照附录C中表C.0.19的规定。

5.4.6岩土工程评价对象的几何信息宜根据评价的需要,采用与相

16

关地层、含水层进行关联的方法建立,评价对象的几何信息宜使用

区别于原地层、含水层的颜色、纹理、透明度等形式表达。

5.4.7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构成元素的属性信息宜通过数据添

加或文件关联的方法创建,可采用表格、图片、曲线、文件等形式

表达。

5.4.8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各构成元素几何表达精度等级宜符

合表5.4.8-1的规定,信息深度等级宜符合表5.4.8-2的规定。

表5.4.8-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等级

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等级

元素G1G2G3G4

应根据初步勘应根据详细勘察资料,

应根据施工勘察资

察资料,初步反准确反映勘探孔全部

料对局部勘探孔分

勘探孔/映勘探孔的空地层、主要透镜体分

层进行更新,外观宜

间位置,单孔初布,外观应以颜色详细

增加纹理标识

步分层信息标识不同地层

应根据详细水文资料,

应根据所有水文资

应根据初步水准确反映水文孔(井)

料对局部地下含水

水文孔文勘察资料,初全部地下水主亚层及

/层进行必要的更新,

(井)步反映水文孔相对其隔水层分布,应

精确反映含水层及

(井)空间位置以颜色详细区分不同

水力联系

含水层

应根据施工勘察资

应根据初步勘应根据详细勘察资料,

应根据地质调料对地层更新,精确

察资料,初步反准确反映场地地基土

查资料,简单反映场地地基土各

地层映场地地基土全部主、亚层及透镜体

反映地层一般主、亚层及透镜体的

主要主层及部的分布,应以颜色详细

性分布分布,外观宜增加纹

分亚层分布区分不同地层

理标识

应根据详细水文资料,

应根据所有水文资

应根据水文调根据初步水文准确反映场地全部含

料对局部含水层进

查资料,反映资料,初步反映水层及其隔水层分布,

含水层行更新,精确反映含

含水层一般性场地主要含水建立含水层与地层对

水层主、亚层及其相

分布信息层分布应关系,应以颜色详细

对隔水层分布

区分不同含水层

应反映可研阶应反映初步勘

应反映详细勘察阶段应反映施工勘察阶

段岩土工程一察阶段岩土工

岩土工岩土工程详细评价需段,岩土工程评价需

般性评价需要程初步评价需

程评价要的全部模型元素几要的局部更新的模

的部分模型元要的主要模型

何信息型元素几何信息

素几何信息元素几何信息

17

表5.4.8-2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信息深度等级

信息深度等级

模型元素属性信息

N1N2N3N4

总体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信息(附录C表C.0.1)△▲▲▲

勘探孔基本特征信息(附录C表C.0.3)△▲▲▲

勘探孔分层信息(附录C表C.0.4)△▲▲▲

勘探孔室内土工试验信息

勘探孔△△▲▲

(附录C表C.0.5)

勘探孔现场原位测试信息

—△▲▲

(附录C表C.0.6)

水文孔(井)基本特征信息

△▲▲▲

(附录C表C.0.7)

水文孔(井)含水层分层信息

水文孔(井)—△▲▲

(附录C表C.0.8)

水文孔(井)含水层现场水文试验信息

—△▲▲

(附录C表C.0.9)

地层基本特征信息(附录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