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_第1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_第2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_第3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_第4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第一节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等规范、规定的要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包括采矿权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在充分考虑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和附近人类活动对矿业活动的影响,评估范围具体划分为:北部、东部和南部均以分水量为界限,西部以李子坪沟为界,确定评估区面积为2.Okm2。(二)评估级别l、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区内居民居住分散;无交通要道或重要建筑物;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重要水源地;破坏林地草地;综合上述,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B划分,评估区重要程度确定为“一般区”。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主要矿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较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lOm、稳定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地质构造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采场边坡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交害;地形起伏变化中等,地形坡度一般200~350,相对高差较大;综合上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C划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3、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其生产规模合计约为0.9万m3/a,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D划分,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4、评估级别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A(表3-1),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表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组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第二节现状评估(一)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1、地质灾害类型经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共有9处现状地质灾害,分别为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8处。2、地质灾害特征(1)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评估区发育有1处泥石流地质灾害,其位于评估区北侧。该沟为李子坪沟右岸一级支沟,属于季节性冲沟。其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5′9.88″,北纬28°11′25.14″,在冕宁县昌宇石材有限公司泽远花岗石矿矿权范围内,发育于矿区东侧山脉。其植被覆盖较好,但是由于矿山随意弃渣堆积,已将沟道完全堵塞,雨季沟内水量增加,可能冲毁堆积物,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其危险性中等。(2)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评估区共发育有8处不稳定斜坡,其中不稳定斜坡BW1~BW5主要为矿山弃渣随意堆积,且缺乏有效的支挡措施,最终引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BW6~BW8主要为矿山生产活动破坏原有坡体稳定性,形成高陡不稳定边坡,最终引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其特征见表3-2。

表3-2不稳定斜坡特征表编号坐标规模特征照片危害程度危险性BW1101:58:48.128:11:5.1小型斜坡坡度约34°,坡向331°,覆盖层厚度约1~12m,坡体前缘较陡,约75°。坡体主要为矿山弃渣,坡上有少量植被,为矿山自行补植。不稳定斜坡前缘和左侧为乡村公路和1#冲沟,后缘为陡缓分界面,右侧为2#冲沟。由于坡体前缘较陡,缺乏有效的支挡措施,且前缘受到1#冲沟长期冲刷,稳定性差。中等中等BW2101:58:51.828:11:14.3中型斜坡坡度约37°,坡向308°,覆盖层厚度约2~12m,坡体前缘较陡,约77°。坡体主要为矿山弃渣,坡上有少量植被,为矿山自行补植。不稳定斜坡前缘为乡村公路,左右两侧分别为2#和1#冲沟,后缘为陡缓分界面。由于坡体前缘较陡,缺乏有效的支挡措施,稳定性差。BW3101:58:54.428:11:31.1小型斜坡坡度约34°,坡向293°,覆盖层度约2~9m,坡体前缘较陡,约64°。坡体主要为矿山弃渣,坡上有少量植被,为矿山自行补植。不稳定斜坡前缘为乡村公路,后缘与左右两侧均为陡缓分界面。由于坡体前缘较陡,缺乏有效的支挡措施,稳定性差。中等中等BW4101:58:57.728:11:25.4小型余坡坡度约34°,坡向289°,覆盖层厚度约2~11m,坡体前缘较陡,约57°。坡体主要为矿山弃渣。不稳定斜坡前缘为矿山公路,左右两侧和后缘为陡缓分界面由于坡体前缘较陡,缺乏有效的支挡措施,稳定性差。中等中等BW5101:59:07.228:11:25.9小型斜坡坡度约44°,坡向337°,覆盖层厚度约8~17m,坡体前缘较陡,约82°。坡体主要为矿山弃渣。不稳定斜坡将4#冲沟堵塞,雨季4#冲沟水量增加,影响其稳定性,可成为泥石流物源。中等中等BW6101:59:0.4228:11:12.7小型斜坡坡度约69°,坡向279°,覆盖层厚度约2~7m。坡体主要为矿山开采活动,挖掘破坏原有坡体引发,其稳定性差。中等中等BW7101:59:02.528:11:16.1小型斜坡坡度约71°,坡向285°,覆盖屋厚度约2~8m。坡体主要为矿山开采活动,挖掘破坏原有坡体引发,其稳定性差。中等中等BW8101:59:02.128:11:17.8小型斜坡坡度约53°,坡向287°,覆盖层厚度约3~6m。坡体主要为矿山开采活动,挖掘破坏原有坡体引发,其稳定性差。中等中等(二)含水层现状评估据野外调查,三个矿山开采规模较小,主要矿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较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区及周边含水层水位下降较小;地表水体未失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二)地形在貌景观现状评估评估区处于川西南大凉山区域,西临李子坪沟,地形总体特征是东高西低,区域内无著名地形地貌景观。但是由于矿山为地表开采,加之弃堆放随意,原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大。因此,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序较严重。(三)土地资源现状评估据野外调查,三和山破坏林地或草地≤2hm2,破坏荒地或未利用土地≤10hm2。因此,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轻。(四)现状评估综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E,评估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序较严重;含水层的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轻;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第三节预测评估由于本方案为矿山合并过渡期现状使用,矿山合并后需根据新的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新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应急方案。三个矿山目前均处于禁止生产期,需在公司合并后,完成所有生产所需程序后,矿山方能生产。所以本方案预测评估仅对地质环境现状进行预测评估,矿山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不纳入本方案中。(一)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评估区共有9处现状地质灾害(泥石流1处、不稳定斜坡8处),由于近年来极端气候显著,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可以预测,随着雨季的到来,降雨不断增加,在强降雨或地震的影响下,可能使得矿山原有9处地质灾害加速发展,引发泥石流爆发或使得不稳定斜坡进一步发育为滑坡等,威胁矿山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其危险性中等。(二)含水层预测评估由于矿山已经停止采矿活动,三个矿山开采规模较小,主要矿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较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区及周边含水层水位下降较小;地表水体未失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因此,预测评估区含水层的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二)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由于矿山已经停止采矿活动,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预测其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因此,预测评估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三)土地资源预测评估由于矿山已经停止采矿活动,现状条件下三个矿山破坏林地或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