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读懂现代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我爱这土地》《乡愁》考点讲与练(教师版)_第1页
第2讲读懂现代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我爱这土地》《乡愁》考点讲与练(教师版)_第2页
第2讲读懂现代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我爱这土地》《乡愁》考点讲与练(教师版)_第3页
第2讲读懂现代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我爱这土地》《乡愁》考点讲与练(教师版)_第4页
第2讲读懂现代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我爱这土地》《乡愁》考点讲与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读懂现代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我爱这土地》《乡愁》考点讲与练1.掌握基础字词,了解现代诗的基础知识2.掌握现代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3.学以致用,进行真题训练,提高答题能力1.掌握现代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2.学以致用,进行真题训练,提高答题能力三.本节知识、方法与训练体系(一)课堂导入成语积累法导入:(承上启下,下车伊始;瓜田李下,下里巴人)(二)基础知识《我爱这土地》嘶哑(sī)腐烂(fǔ)撕裂(sī)喉咙(hóu)吹刮(guā)汹涌(yǒng)《乡愁》一枚(méi)窄窄(zhǎi)乡愁(chóu)大陆(lù)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激怒:使受刺激而发怒。温柔:温和柔顺。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三)了解现代诗的基础知识现代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时期的诗歌。但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并非都是新诗,也有部分作家创作一些旧体诗词,包括律诗、绝句、乐府诗等。①形式自由、不像古诗词那样讲究格律,诗行可长可短,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②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侧重于通过修辞来描写形象,营造意境。③具有和谐的音乐性。例: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分析:《礁石》是现代诗人\t"s://baike/wiki/%E7%A4%81%E7%9F%B3/_blank"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十分富于诗歌美。(1)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现代诗分为:叙事诗的特点是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HYPERLINK古希腊HYPERLINK荷马的《伊里亚特》、我国诗人\t"s://baike/wiki/%E7%8E%B0%E4%BB%A3%E8%AF%97%E6%AD%8C/_blank"李季的《HYPERLINK王贵与李香香》等。古代诗《木兰辞》《卖炭翁》《琵琶行》等。抒情诗的特点是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黄河颂》、艾青的诗都是属于这一类。(2)根据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现代诗分为: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再别康桥》是其新格律诗的代表作。第二.自由诗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黄河颂》、艾青的诗是自由诗。第三.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叶芝的《当你老了》。(四)熟悉现代诗的考查方式对自然、故土、祖国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人生态度的赞颂;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索。例:《黄河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1)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抓住诗歌中有哪些形象,这些形象的特征是什么。形象分为物象和意象。所谓物象是指是指诗歌中具体事物的外在形象或景象,比如月亮、黄河、梅花、竹等。所谓意象是指诗歌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和志趣的形象,是情与物的统一。所谓意境是指众多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一幅画面,营造出一种氛围。例1: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分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意象?答案:本诗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1)“鸟”的形象:象征诗人,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满含爱国之心的形象。(2)“土地”的形象: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3)“河流”“风”的形象: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4)“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这些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习题训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小题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下列朗读设计中与这首诗的意境最贴近的一项是(

)A.语气坚定,语调平静,语速由缓而急。B.语气愤怒,语调深沉,语速由缓而急。C.语气坚定,语调深沉,语速由急而缓。D.语气愤怒,语调平静,语速由急而缓。答案:C从《礁石》这首诗的意境看,简短的八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第一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揭示“浪花”的反复攻击,第二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所以语速由急而缓。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交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特别是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所以要求读时要呈现语气坚定,语调深沉的特点。(2)诗歌的情感主旨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诗歌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进诗歌中。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体会写作的主旨。例:《黄河颂》表达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习题训练1:新月沙鸥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诗歌第三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答案:花香、夜暖、春天,对故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分析:“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然后依此展开想象。“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故乡仿佛是自己亲人,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习题训练2: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对《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灾难。答案:D分析:A、B两项错在不懂得该诗用的是以马喻人的手法,C项“挣扎”错,应为“忍受”。)分析: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烙印》臧克家的诗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竭,不堪驱使了,但在主人的淫威下,他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他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实际上诗人通过老马的境遇写自己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负超重的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形象,就是“坚忍主义”的表现。(3)诗歌的写作技巧   现代诗的写作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手法。①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在现代诗中,常考的是抒情和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A.直接抒情的特点和作用:坦率直白、情感强烈;感染读者、引发共鸣。B.间接抒情的类型和作用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因事抒情、借理抒情等,委婉含蓄、富有韵味。例:《黄河颂》属于直接抒情,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使全文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描写方法很多,包括正面、侧面;静态、动态;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描写顺序多样,包括由远到近、由正面到侧面等。例1:《黄河颂》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远看)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近看)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俯瞰)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俯瞰)。分析:远近结合。例2:《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耕地,锄田的人忘记了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②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语等。在现代诗中,常考的是比喻、反复、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例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分析:运用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更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颂。例2:黄河是“摇篮”,是“屏障”,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滋养中华儿女、保护中华民族、孕育民族精神的赞颂。习题训练: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选出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出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C.从写作手法看,这首诗对偶严整,比喻生动。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答案:C。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着眼于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来分析的,主要有: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虚实结合等。在现代诗中,常考的是象征、联想、想象、衬托、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例1:虚实结合所谓“实”是指眼前所看到实在的事物。所谓“虚”是指对事物的联想、想象或回忆等。《黄河颂》从哪里开始“颂”,都颂些什么内容?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自然特点(实)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地理特点(实)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精神激励历史贡献(虚)习题训练: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于1954年7月25日

(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诗中的“它”指代的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礁石;象征着直面生活磨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人们;表现了他们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精神和乐观豁达的胸襟。④结构手法主要有:铺垫、伏笔、悬念、照应、开门见山等。(4)诗歌的语言 现代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例:《乡愁》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1949年,他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分析:这首诗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习题训练1: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答案:C分析:“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习题训练2: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选出对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B.老马"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表现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C.本诗表面是写马,而实际上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D.诗人运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答案:B,没有“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等情态。习题训练3: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描绘绘人生蓝图。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答案:D【解析】这首精警简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谛。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五)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技巧阅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要知人论世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例:《黄河颂》的创作背景1938年,抗日烽火已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和抗敌演剧的同志们一起,常在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英勇的战士,时刻强烈地感动着诗人。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从这一背景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赞美黄河,歌颂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诗歌的标题往往体现写作写作对象、主题或情感。如余光中的《乡愁》,标题就点明诗歌的情感和主旨。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注】本诗写于1923年冰心赴美留学的途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和祖国的爱和思念。这首诗是诗人出国留学的途中所写,既是与母亲的分离,又是和祖国的分离,这之间的深情难以割舍,借纸船来传递真情。正文是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和主旨的载体,但现代诗往往读起来比较难,不太容易读懂,因此必须了解诗歌的写作技法。(1)语序倒装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例:杜运的《秋》:“连鸽哨都发山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2)成分省略在现代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例:金铃子的《我想去的地方》的诗句:我想去的地方/那是/离喧嚣远一步

离阳光近一度/那里/温暖轻柔/闭起眼睛/总能/涌起无数的红籽/无数蔓生的草木(3)词语的活用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临时改变词性,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例: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分析: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4)语句凝缩诗句往往高度凝练,大幅跳跃,留下许多的空白,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例:余光中的《乡愁》的首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分析:诗句把“乡愁”比作邮票,具有“弹”性”,留给人想象的余地。(5)反常搭配诗歌语言强调语言有新意,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因此语言往往很新奇。例:《红帆船》:“被黑夜碾碎的沙滩/当浪花从睫毛上退落时/后面的海水却茫茫无边/可我还是要说/等着吧,姑娘/等着那只运载风的红帆船。”分析:“被黑夜碾碎的沙滩”“浪花从睫毛上退落”之类的句子,在日常用语中,会被人斥为不通顺,补符合语法规则。但从诗的角度去理解,恰好是成功的表达。这里的“黑夜”象征一种强硬野蛮的力量;“浪花”暗指泪水;“海水”“茫茫无边”,是喻指潜藏在心底的泪水(忧伤)之多;“红帆船”是暗喻某种希望。习题训练:诗歌的语言常常被“陌生化”处理,使得诗歌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常常是新奇的甚至是无理的,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方法的一项是(

)A.黄昏吹着风的软B.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C.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答案:D分析:在方法上,陌生化经常运用通感、比喻、拟人等手法来使原有的诗歌意象变形,从而使事物变得新奇,充满诗意。A.拟人,“黄昏吹风”表意上也显得无理;B.“美丽的错误”矛盾修饰修辞法;C.比喻,“纺着疲惫的歌”将“歌”具体化;D.歌颂的就是鸟,所以没有被“陌生化”处理。注释能给我们理解准确诗歌提供背景或其他内容。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68年

北京【创作背景】“文革”: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本诗写于1968年,正值“文革”狂热的巅峰期。选项能给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渠道。例:一片槐树叶纪弦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呢。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答案:D。分析:只有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是白描手法,前三句是议论抒情,表达对这片槐树叶的赞美之情。例2: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A.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B.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阴晴凉热的熬煎,让众人把他“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涵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D.这首诗中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忠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答案:B分析:诗中提到"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这说明作者不愿意做珍珠,不想时时刻刻提防被埋没的可能。下一句“把自己当做泥土吧”则再一次说明了作者想做泥土,接受时代的打磨。闯关演练一: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嘶哑/撕破艾青/自怨自艾B.喉咙/等候林间/亲密无间C.黎明/淋漓屏障/屏气凝神D.汹涌/踊跃蜚声/流言蜚语答案:DA.sī/sī,ài/yì;B.hòu/hóu,jiān/jiàn;C.lí/lí,píng/bǐng;D.yǒng/yǒng,fēi/fēi。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嘶哑喉咙急怒腐烂B.黎明温柔深沉敦厚C.激流羽毛汹佣奇异D.悲奋象征挚爱航标答案:BA.急怒—激怒C.汹佣—汹涌D.悲奋—悲愤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掌上的心雷抒雁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你会一目了然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我该怎么说呢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现代诗歌的鉴赏,做此题要从内容、形式、中心等方面考虑,B项中“袒露胸怀只是空想”不符合诗意,且诗中也未表达“困惑、退缩和消沉”。闯关演练二:1.文学常识填空。《我爱这土地》选自《》,作者艾青。代表作《》,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答案:《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2.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后面各题。诗句一:诗句二:长大后,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我在这头,——祖国啊!新娘在那头。——《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根据示例,分析“加粗字体”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8分) 诗句 赏析诗句一: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答案: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借助“起跑线”这一意向,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闯关演练三:1.阅读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短诗《星星》,完成小题。星星臧克家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诗人用“星星”象征,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