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经过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一战的经过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一战的经过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一战的经过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一战的经过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一战的经过一、单选题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二阶段,英国与德国在海上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场决战是(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日德兰海战2.1916年7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由此可知,美国参战的主要动因是(

)A.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B.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C.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D.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3.1914年的圣诞节,在战事惨烈的西线战场,英德双方士兵自发休战一天,有些士兵在无人区互相问候和交换纪念品,甚至交换家庭住址。在不止一个地方,双方的战士还一起踢足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宗教信仰高于战争利益 B.和平攻势迷惑敌方的势力C.士兵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D.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蔓延4.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国皇帝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军队战斗力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起主动进攻D.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5.“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像绞肉机一样。”史料所描述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C.日德兰海战 D.索姆河战役6.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开始,英军首日伤亡近6万人。而对这种情况,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黑格要求军队继续进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则要求德军拼死坚守并反攻每一寸战线。到1916年11月时,英法联军伤亡达62万人,德军伤亡达67万。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普遍衰落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加深C.士兵厌战情绪高涨 D.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7.1915年在西线服役的英国诗人维尔弗雷特・欧文写到:“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这表明(

)A.同盟国在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 B.一战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C.日德兰海战的失利引发悲观情绪 D.一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再次泛滥8.1914年12月24日,比利时前线的德军在战壕里摆上蜡烛,并唱起圣诞颂歌来庆祝。英国士兵唱英语的圣诞颂歌作为回礼,接着两边互相喊着圣诞节的祝贺话语。不久后,双方在无人地带互相交换起小礼物。多地士兵之间都出现了非官方的“圣诞节停战”。这反映出士兵们(

)A.放弃了爱国主义理想 B.开始萌生反战主义思潮C.自发反思战争的意义 D.认识到一战的非正义性9.在参加一战的三个月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写道:“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迫使它们(英法)同意我们的意见,因为,顺便说说,那时它们在财政方面将由我们支配。”“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这表明,美国参战的主要意图是(

)A.摧毁德国的专制政权 B.主导建立并操纵国联C.将民主理想推向全球 D.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10.下列关于一战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恩河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同盟国集团形成

④日德兰海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11.《新全球史》中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第一次大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

)A.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 B.频繁的人口流动加速了疫病的传播C.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12.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05年,德国就制定了相关作战计划,取道比利时迅速攻入法国,直捣巴黎,在几周内战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三至四个月击溃俄国,结束战争。这表明当时德国(

)A.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 B.拥有战胜协约国的综合国力C.幻想以局部冲突战胜对手 D.力图缓和与英国的利益冲突13.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后,某报刊评论说:"这场军事比赛的麻烦在于,它进入了加赛局,而德国既没有替换的投球手,也没有代打。"此观点意在说明(

)A.德国开始丧失战争主动权 B.美国参战使态势发生逆转C.两军事集团力量趋向平衡 D.美国决定了战争胜负走向14.1918年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反映出当时(

)A.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 B.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C.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 D.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15.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英法希望维护两国在奥斯曼帝国政治、经济和战略方面的利益,以防止俄国在奥斯曼帝国的进一步扩张。1900年到1910年,而同时期英法两国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额仅增加了17%和25%。1914年9月,英国正式提出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展开军事行动的方案,英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同时(今属伊拉克)建立了民政当局以进行行政管控。1916年,陆军部强烈要求英国尽可能地利用美索不达米亚的当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当地资源成为英国对美索不达米亚被占领土的重点政策。一战结束后,英国虽企图加强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控制——摘编自李其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索不达米战役爆发后,英国为控制美索不达米亚采取措施的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爆发,7月1日,英法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向德军阵地发起冲击。德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强抗击,给对方以重大打击,英军仅第1天即损失了6万人,到7月17日,经过17天的苦战,英军只推进了2.5公里,法军前进了5-7公里。在此期间,德第2集团军已由13个师增加到21个师,逐步稳定了防御。7月中旬以后,攻守双方围绕着突破与反突破进行了反复的争夺。8月,英法军参战兵力已达到51个师,德军达到31个师,英法军队一再发起猛攻,但两个月的战斗中,英法军队付出了28万人的代价,却只前进了3-8公里。9月至10月,战役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英法军队又投入了21个师。9月15日,英军第一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但也只起到了战术效果。10月到11月间,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和物资耗尽,索姆河战役不了了之。……德国虽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阻截了协约国的战略计划。但协约国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德国移向协约国。——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1)根据材料,概括索姆河战役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战役的影响。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在西线战场陷入胶着状态,英国想要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战争僵局。奥斯曼帝国参战后,俄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1915年1月,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请求协约国在某处发动军事行动牵制奥斯曼帝国。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接受了尼古拉大公的请求,开始计划利用海军在土耳其海峡发动攻势,目的是依靠武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占领加里波利半岛,援助俄国在高加索的作战,并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稳定英国在中东的局势。但英国政府内部对于此次军事行动存在分歧,决策混乱,造成登陆作战行动延迟到4月25日才开始。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德国将军冯.桑德斯的指挥下,利用英军的延误,加强了对半岛的军事布防。8月,英军在半岛的苏弗拉湾发动攻势,因为指挥官斯托普福德的失误,英军没有及时占领制高点提基堆岭,土耳其将领凯末尔再次挽救危局,击退了英军的进攻,双方再次陷入对峙局面,战役最终以英法失败撤军而结束。——摘编自陈利宽《论加里波利战役的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里波利战役的影响。4.阅读下列有关“一战”的史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恐怖战争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摘编自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摘编自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评价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双方对战争责任问题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简要评价。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战前英国信鸽被用于竞速或远距离比赛以及文稿传递。战争爆发后,信鸽角色发生转换。战争时期,陆军的无线电设备沉重且易坏,通信设施和线路易被炮火毁坏。1915年时,战争双方都开始通过地磁感应原理监听敌方的有线电话信号,无线电信号则更早被监听和破译。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进入堑壕战模式。尽管前沿堑壕的部队定期轮换,但是阵地位置极少发生变化,战线由此固定下来。陆军的信鸽在收发位置大致固定后,有可能完成双向传送。在1915年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信鸽表现优秀。信鸽在80千米或90千米的距离内是可靠的,大概95%的信息都被安全送到了。之后英国相继组建海军、陆军、空军信鸽部队。大批养鸽人参军,并向军队无偿提供信鸽。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突然发动猛烈的春季攻势,信鸽送达的情报为协约国军队稳定战线、部署反击以及最终打退德军的攻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摘编自贾琚《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历史作用。答案:一、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二阶段,英国与德国在海上展开了一场决战”及所学可知,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此役是有史以来参战兵力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D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凡尔登战役以法国的胜利告终,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排除A项;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排除B项;中途岛海战发生于1942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中途岛海战在根本上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为下一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1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可知,美国参加一战是为了“管理这个世界”,意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B项正确;“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并不是主观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信息显示了美国”管理这个世界”的企图,而不仅仅是维护海外利益的动机,排除C项;“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并不是美国参战的主要动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14年欧洲。英德双方士兵在1914年的圣诞节自发休战,甚至互示友好,体现厌恶战争渴望和平,C项正确;选择圣诞节当天休战与宗教信仰有关,但材料主旨不是双方士兵因为宗教而放弃战争,不能体现宗教信仰高于战争利益,排除A项;休战是士兵的自发行为,并非计策,排除B项;一战的爆发和长期延续表明和平主义思潮影响有限,未能阻止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一战期间的德国。根据材料信息“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发动战争是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的,施里芬计划的内容就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马恩河战役使德国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和两线作战,迅速取胜极为困难,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英法同样陷入长期的阵地战,国力受到削弱,排除A项;德国对俄宣战开启了一战的东线战场,排除C项;凡尔登战役使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一战时期的法国。根据材料“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像绞肉机一样。”及所学可知,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之“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以法国的胜利告终,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A项正确;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排除B项;日德兰海战发生于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此役是有史以来参战兵力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巡洋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排除C项;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6年欧洲。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16年索姆河战役,交战双发英德士兵惨烈,由此材料反映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战争的破坏灾难,而人文主义是指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威,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和士兵厌战情绪都是战争过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士兵厌战情绪也是战争过程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西欧)。据本题材料“1915年在西线服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一战时期,根据材料“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战争的反思,这表明一战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B项正确;一战中获胜的一方是协约国,不是同盟国,排除A项;日德兰海战是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与材料时间1915年不符,排除C项;1915年处于一战期间,而不是一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4年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英的士兵受到本国政府的鼓动踏上战场,但现代化的战争令他们陷入了长期的堑壕战中,圣诞节之际他们却无法回家团圆,双方都为本国的帝国主义利用,大多数士兵并不想兵戈相向,圣诞节停战就是士兵们反思战争意义的表现,C项正确;士兵们反思战争并非是放弃了爱国主义理想,排除A项;“开始萌生反战主义思潮”表述不准确,一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反战主义思潮,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方面的论述,一战中的士兵对战争感到迷茫,并不等同于意识到战争的非正义性,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一战时期的美国。根据材料“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可知,美国在参战的三个月后,其总统威尔逊提及战后要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支配并管理财政经济霸权。由此可见,美国参战的意图是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D项正确;“摧毁德国专制政体”并非美国的主要意图,排除A项;国联是由美国倡议并成立的,但美国并未加入国联,排除B项;“将民主理想推向全球”并非美国的主要意图,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82—1916(世界)。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马恩河战役是1914年9月5日至12日;②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③同盟国集团形成是在1882年;④日德兰海战是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11.B【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知,一战期间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导致疫病传播的范围扩大,加剧了传染病的蔓延,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不符,排除AC项;一战期间,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05年德国制定了“一战”作战计划,先取道比利时在几周内打败法国,然后东进俄国,三四个月击溃俄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中西线战场,德法马恩河战役,德国战败,标志着“速决战”破产。因此德国制定的军事计划没有实现,表明德国存有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的综合国力,事实上德国实力无法与英法两国相抗衡,排除B项;“一战”前已经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德法战争不是局部冲突,排除C项;“一战”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材料反映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而制定快速决战,不是为了缓和与英国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后......评论说:‘这场军事比赛的麻烦在于,它进入了加赛局,而德国既没有替换的投球手,也没有代打’”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使战争胜利的天平倾向协约国一方,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两大军事集团力量发生变化,但不能说明战争主动权开始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军事集团力量对比出现失衡,而不是趋向“平衡”,排除C项;美国参战虽影响了战争胜负,但不等于决定了战争胜负,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对大流感的命名来看,疫病被一战中交战各方用于抹黑对手、转移矛盾以及控制民意等。这种“污名化”成为战时宣传的需要,但这种战时敌对情绪也阻碍了科学认识,B项正确;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所以“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只是体现了材料部分主旨,排除C项;当时国联尚未成立,且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根据材料“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