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课时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单选题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世界银价暴涨,导致中国白银外流,影响中国经济。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紧急安定货币金融办法》,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收兑全部白银归国库,作为发行法币的准备金;所有税赋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都应使用法币,不得使用金银。此举(

)A.导致银元流通 B.消除了通货膨胀 C.统一了全国货币 D.稳定了世界经济2.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青铜铸造的农具“镈”在人们的财物交换中开始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随着交换的频繁和扩大,成为一种普遍流通的实物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商业模式出现转型 B.货币体系逐渐成熟C.民间贸易走向繁荣 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3.从1980年4月开始,中国实行外汇兑换券制度,即外国游客和华侨在华消费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或外国货币,必须先在中国银行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再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涉外饭店等指定地点消费。这一政策的推行(

)A.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B.说明旅游业市场得到了健全和规范C.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积累外汇资金 D.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4.由于世界经济大恐慌的爆发,中国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随即美国的购银政策更进一步造成了金融恐慌,国民政府对外求援,但因英、美、日三国的冲突而受阻。白银出口征税与改组中国、交通二行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情形日益恶化,面临财政危机的国民政府,最后不得不实施改革,关于这一时期的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B.铸造银元以之为法定货币C.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 D.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5.1984年6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现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朱然的墓,发掘出钱币6000多枚,97.5%是两汉时期的各类五铢,其他包括秦朝的半两,新莽时期的货泉、布泉、大泉五十,蜀汉的直百五铢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太平金百,以及孙吴政权自铸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钱币。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三国时期(

)A.吴国经济政策的开放 B.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C.分裂局面形成的根源 D.币制改革的成效显著6.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而铸造“二铢钱”,与古钱(汉“五铢钱”等)等价使用,齐、梁、陈政权也都进行过类似改革。南朝时期的铸币改革(

)A.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权汉化 B.符合南方经济发展的需求C.有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D.为纸币发行提供有利条件7.国际银价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长期跌落阶段,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价在70年代跌破16:1之后,到20世纪初一路走低跌至33:1。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战败赔款总计约3.5亿两白银,由于这些赔款都以外币进行结算,导致实行银本位的中国(

)A.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力 B.因汇率差价而承受巨大损失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银行8.唐代宗即位之初规定乾元重宝、重棱乾元钱和开元通宝以同等价格流通,“其后民间乾元、重棱二钱(相比于开元通宝实际价值更高)铸为器,不复出矣”,大历七年(772年),禁铸铜器;唐德宗贞元年间,“诸州府公私诸色铸造铜器杂物等。伏以国家钱少,损失多门”,政府下令除铜镜外,“一切禁断”。导致这些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财政已入不敷出 B.铸币原料严重短缺C.官私手工业存在技术差距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9.中国古代铜钱上通常铸有文字。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自北宋起形成惯例,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明清的“洪武通宝”“乾隆通宝”等。中国古代铜钱上的文字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加强C.货币重量的不足 D.货币信用的增强10.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这一史实可以说明(

)A.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失败 D.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摧毁11.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而铸造二铢钱,与古钱(汉五铢钱等)等价使用,但民间纷纷盗铸二铢钱,引发混乱。齐、梁、陈政权也都进行过类似改革。南朝时期的铸币改革(

)A.满足了“土断”政策的需要 B.从侧面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C.有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D.为纸币的发行提供有利条件12.1910—1925年,银元在中国市场上的购买力相对稳定。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城市物价和银元购买力大幅波动。如1912年的北京城,一块大洋可以换60斤大米,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北平,一块大洋只能换来25斤大米。这一变化(

)A.深受外部因素影响 B.缘于法币政策推行C.表明金融市场活跃 D.助推官僚资本膨胀13.宋元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提到:“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于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这反映了交子(会子)的出现(

)A.扰乱了古代货币流通机制 B.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C.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4.《隋书·食货志》记载“(北)周时(公元557—580年),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成为结算主要货币,中原的五铢钱仅作为辅币。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币制混乱导致铜钱缺乏国际竞争力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C.五铢钱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商贸活动 D.国际货币兑换体系发展滞后15.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商业资本,如徽商和晋商;同时,白银也成为主要货币,但一直没有出现银铸货币,还是使用锭银或散银。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传统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D.明清政府保守的货币政策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35年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以谋货币金融之永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1)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部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4)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币制改革实行后,外汇牌价趋于稳定,上海市场上法币对英镑、美元、日元汇价,波动幅度都比较小,为七八年来所没有。各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法币政策的成功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流通,方便了交易,完成了近代中国长期未完成的货币统一的目标,使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脱离传统的银本位,进入现代通货行列。——摘编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马长林《法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币政策推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朝以金银作为储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纸币化的货币制度实践,确属人类货币史上的首创。元朝历代皇帝即位后,都要对蒙古军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是一种源自蒙古汗国时代的传统,窝阔台汗就常用白银赏赐臣下。蒙古贵族还利用自身权势侵占了许多元朝官营的金银矿产,导致政府的金银税收锐减,正常途径的金银储备补充来源几近断绝。13世纪阿拉伯世界白银短缺,白银价格高昂,一时间集中在蒙古贵族手中的白银经“斡脱”商人之手大量地流向国外。元朝在征服南宋后,又进行了多次海外远征,巨额军费开支,无疑导致大规模的货币超发。——摘编自李晓《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领导各苏区银行大力开展红色金融的各项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发的《关于借贷暂行条例的决议》明确规定:“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过去高利贷的契约完全宣布无效并焚毁之”。同时,召集私人股金创办合作社,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国家银行采取银本位制,发行国家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明确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为现金准备”。贷款对象主要有公营企业、合作社和劳动人民,贷款用途只限于生产,不贷款用于纯消费。——摘编自冷泠《中央苏区红色金融的实践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崩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区红色金融建设的作用。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陈衍(1856-1937),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著有《货币论》,翻译《日本商律》《商业经济学》《银行论》等经济类论著。清末,国内“铜矿日塞,钢苗不旺,铜本难铸”,而国际市场上钢价也日益高昂,各地铸币局相继停铸胡币,金汇兑制度的推广导致国际银价大跳,拥有国内发行权的外国银元在国内的传播日广。鉴于此,十九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邀请陈衍前往湖南开展币制改革。陈衍建议以货市整顿钱法,如“一元银元定易若干文钢钱”,以使之“不随市面为涨落也”;并强调:“造赀币者,销于一省,自不如销于数省之获利多。”面对国际变化,陈衍指出:“盘算中国之银,银根必更短绌,似此筹画,中国不行金币,终无以杜将来之患。”陈衍还建议张之洞广发十紫钢元、小银元等,并规定十紫钢元和小银元适用于十文以上的商品交易,十文以下商品使用钢钱。在他的建议下,张之洞还决定使用“暗字银纸”技术,发行由日本大藏省印刷的新式银元票。但由于身份的限制,其改革思想只能被部分采纳并实施,但也为当时全国的货币改革做出了一定贡献。——摘编自林航、刘艳《陈衍币制改革思想探析》等资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邀请陈衍推行币制改革的原因,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陈衍币制改革中获得的启示。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被深度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传统“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相继确立金本位,中国在偿付外债、赔款时承受巨额镑亏(注:镑亏是1935年法币改革前,对国外支付货价、外债和赔款时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损失)。金银比价的剧烈变动导致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清政府财政陷入窘境。为了消除关税摩擦、便利通商,扩大在华利益,英、美、日等国要求中国统一币制。清政府希望借助外部势力,收回货币发行权。宣统二年(1910年)2月,清廷颁布《大清银行则例》,从法律上确立了银元的主币地位。同时将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作为发行货币、主导币制改革的中央银行。4月16日颁布《币制则例》宣布暂行银本位。1911年4月15日,清政府与美、英、德、法四国银行团正式签订《币制实业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000万镑。四国银行团要求清政府上交有关币制改革文件,币制改革过程始终处于四国银行团的监视之下。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币制则例》规定的改革方案从未真正实施。——摘编自熊昌锟《清末民初中国的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由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法币,将白银收归国库,推动了白银国有,统一了全国货币。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将白银收归国有,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不能消除,排除B项;币制改革是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不能起到稳定世界经济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青铜铸造的农具‘镈’在人们的财物交换中开始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随着交换的频繁和扩大,成为一种普遍流通的实物货币”和所学可知,商周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助推了青铜铸造的农具“镈”成为现实中流通的货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对货币产生的影响,非商业模式的转型,排除A项;当时的货币体系并不完善,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的民间贸易并不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即外国游客和华侨在华消费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或外国货币,必须先在中国银行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再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涉外饭店等指定地点消费”和所学可知,“外汇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进行非贸易外汇管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非贸易外汇收入集中到国家手中,由国家统一调配,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C项正确;外汇资源长期稀缺的现实困境是“外汇券”发行的客观因素,与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当时的旅游业市场并不健全,排除B项;材料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随即美国的购银政策更进一步造成了金融恐慌,国民政府对外求援,但因英、美、日三国的冲突而受阻,国民政府面对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进行了法币改革,C项正确;白银法定货币地位在明清时期就确立了,排除A项;铸造银元为法定货币是在晚清,排除B项;发行金圆券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的中国。材料“发掘出钱币6000多枚,97.5%是两汉时期的各类五铢,其他包括秦朝的半两,新莽时期的货泉、布泉、大泉五十,蜀汉的直百五铢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太平金百,以及孙吴政权自铸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钱币”体现了三国时期吴国统治区域的货币流通情况,可以作为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参考资料,B项正确;单凭一个墓地的货币出土状况,不足以说明国家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三国分裂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孙吴的币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铸造二铢钱,侧面反映出南方经济发展,对钱币的需求扩大,B项正确;铸钱和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无关,排除A项;当时铸币改革仅仅是在南朝,对结束分裂局面没积极作用,排除C项;二铢钱是铜钱,和纸币发行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实行银本位,而甲午战争赔款都以外币结算,国际银价又长期跌落,这会导致中国因汇率差价而承受巨大损失,B项正确;这种情况不会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赔款结算与银价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对外贸易的“出超”或“入超”情况,排除C项;D项题干中并未提及,与题干内容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乾元、重棱二钱(相比于开元通宝实际价值更高)铸为器……禁铸铜器”反映出虽然三种铜钱为同等价值的货币,但从铸币材料上看乾元、重棱二钱铸造成本更高,即含铜量大,因此被民间用来私铸铜器,“伏以国家钱少,损失多门”反映出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问题严重,迫使国家禁止私造铜器,这表明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政府制定禁止民间铸造铜器的政策,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在制作工艺上存在差距,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秦朝到隋朝在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是为了统一钱币重量,保证钱币的价值。宋朝起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是因为铜钱由政府统一铸造,重量、成色都有了规范和保证,政府还规定了铜钱价值,为铜钱价值担保,货币信用的增强使得铸印钱币重量不再必要,D项正确;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是铜钱的流通量等,与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关系不大,排除A项;铜钱上的文字变化主要是考虑铜钱的流通和信用,而非彰显皇权,排除B项;在铜钱上铸印钱币重量是为了防止货币重量的不足,铸印年号则与“货币重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统一发行人民币,对于稳定解放区的经济、加强金融管理、统一货币流通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这样的措施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金融保障,A项正确;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政策,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无关,排除C项;1949年1月胜利的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南朝的中国。南朝时期,刘宋政权为弥补钱荒铸造二铢钱,侧面反映出南方经济发展,对钱币的需求扩大,B项正确;铸钱和土断政策无关,排除A项;当时铸币改革仅仅是在南朝,对结束分裂局面没积极作用,排除C项;二铢钱是铜钱,和纸币发行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城市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这主要受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银价走低,大量白银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了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A项正确;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现象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与金融市场活跃无关,排除C项;银元价格的变化无法助推官僚资本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马端临认为珠玉黄金以及铜钱的流通是因为各自的价值,而纸币的出现是“始以无用为用”,这意味着纸币出现并不是因为纸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环境导致,C项正确;马端临并不认为纸币扰乱了古代货币流通机制,排除A项;造纸术进步是在东汉时期,但是纸币产生实在北宋,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周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北周时期,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成为北周的结算主要货币,而本国的货币反而沦为辅币,说明中原的五铢钱与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相比没有没有竞争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周时期币制混乱,导致出现材料中的情况,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本地货币国际竞争力弱的问题,没有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国际货币兑换体系发展滞后,排除BD项;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A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以及大量白银在市场上流通,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