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368-2023 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 用规范(正式版)_第1页
GB∕T 43368-2023 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 用规范(正式版)_第2页
GB∕T 43368-2023 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 用规范(正式版)_第3页
GB∕T 43368-2023 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 用规范(正式版)_第4页
GB∕T 43368-2023 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 用规范(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V25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用规范2023-11-27发布2024-03-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分类和型号命名 24.1连接器分类 24.2型号命名规则 5技术要求 45.1总体要求 45.2材料 45.3设计结构 75.4互换性 95.5分离性能 95.6拉线固定性 5.7连接器接触电阻 95.8低电平接触电阻 95.9线圈电阻 5.10绝缘电阻 5.11耐电压 5.12外壳间电连续性 5.13屏蔽效果 5.15液体浸渍 5.16低气压浸渍 5.18低温低气压 5.19高温 5.20低温 5.21温度冲击 5.22交变湿热 5.23淋雨 5.24盐雾 5.25正弦振动 Ⅱ5.26随机振动 5.27冲击(规定脉冲) 5.28加速度 5.29接触件固定性 5.30绝缘安装板固定性 5.31机械寿命 5.32接触件插入力与分离力 5.33接触件同轴度 5.34维修老化 5.35压接抗张强度 5.36可焊性 5.37耐焊接热 5.38外部弯曲力矩 5.39真空冷焊 5.40臭氧暴露 5.41耐辐照 5.42热真空释气 5.43电缆拉脱 5.44手轮扭矩 5.45加工质量 5.46有毒有害气体 5.47真空冷热浸 5.48真空贮存 5.49霉菌 6检验方法 6.2加工质量 6.3互换性 6.4分离性能 6.5拉线固定性 6.6连接器接触电阻 6.7低电平接触电阻 6.8线圈电阻 6.9绝缘电阻 6.10耐电压 6.11外壳间电连续性 6.12屏蔽效果 Ⅲ6.13密封 6.14液体浸渍 6.15低气压浸渍 6.16防火 6.17低温低气压 6.18高温 6.19低温 6.20温度冲击 6.21交变湿热 6.22淋雨 6.23盐雾 6.24正弦振动 6.25随机振动 6.26冲击(规定脉冲) 266.27加速度 6.28接触件固定性 6.29绝缘安装板固定性 6.30机械寿命 6.31接触件插入力与分离力 6.32接触件同轴度 6.33维修老化 6.34压接抗张强度 6.35可焊性 6.36耐焊接热 6.37外部弯曲力矩 6.38真空冷焊 6.39臭氧暴露 6.40耐辐照 6.41热真空释气 6.42电缆拉脱 6.43手轮扭矩 6.44有毒有害气体 6.45真空冷热浸 6.46真空贮存 6.47霉菌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GB/T43368—20237.2鉴定检验 7.3质量一致性检验 8包装、运输和贮存 8.2运输 8.3贮存 V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通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的分类和型号命名、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宇航用分离脱落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0.1—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5—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GB/T2423.16—20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22—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7—202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和导则:温度/低气压或温度/湿度/低气压综合试验GB/T2423.38—2021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GB/T2423.56—20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GB/T4210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GB/T5095.2—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GB/T5095.5—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撞击试验(自由元件)、静负荷试验(固定元件)、寿命试验和过负荷试验GB/T5095.6—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GB/T5095.7—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7部分:机械操作试验和密封性试验GB/T5095.8—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2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GB/T5095.9—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9部分:杂项试验GB/T5095.2303—2021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3-3部分:屏蔽和滤波试验试验23c:连接器和附件的屏蔽效果线注入法GB/T776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10263—2006核辐射探测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GB/T12793—1991电连接器接触件嵌卸工具总规范GB/T34517—2017航天器用非金属材料真空出气评价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42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分离脱落连接器separableandbreak-offconnector分离连接器和脱落连接器的总和。分离连接器separableconnector具有连接锁紧和快速分离装置的连接器。脱落连接器break-offconnector具有连接锁紧和快速分离、自动脱落装置的连接器。4分类和型号命名按连接器分离脱落方式分为:a)机械分离脱落连接器;b)电磁分离脱落连接器。按连接器插头分离方式分为:a)拉线分离;b)拉杆分离;c)推拉分离;d)剪切分离。按绝缘安装板层数分为:34.1.4按接触件种类按接触件种类分为:a)低频接触件;b)高频接触件;c)数据传输接触件;d)光纤接触件。4.1.5按接线端种类按接线端种类分为:a)锡焊接线端;b)压接接线端4.1.6按尾部附件结构形式按尾部附件结构形式分为:a)直式;b)弯式;c)屏蔽式。4.2型号命名规则分离脱落连接器型号命名应由主称代号、设计序号、接触件数目或代码、连接器类型、接触件类别、承制方自定义等组成。—承制方自定义(见4.2.7)—承制方自定义(见4.2.7)——接触件类别(见4.2.6)—连接器类型(见4.2.5)—接触件数目或代码(见4.2.4)一设计序号(见4.2.3)—主称代号(见4.3.2)分离脱落连接器的主称代号:圆形分离脱落连接器用YF表示;矩形分离脱落连接器用JF表示。设计序号由承制方规定。4.2.4接触件数目接触件数目为连接器的总接触件对数,用数字表示。例如:11表示连接器有11对接触件。4连接器插头和插座的类型中电磁分离插头用TD表示,机械分离插头用T表示,单层插座用Z1表示,双层插座用Z2表示,3层插座用Z3表示,密封插座用ZM表示,其余类型由承制方规定。接触件类别用字母J和K表示,插针用J表示;插孔用K表示。承制方自定义部分包括:尾部形式,引出端形式等。5技术要求5.1总体要求连接器及附件的设计结构应牢固,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和磨损,不应因为正常使用或误插操作而受到损坏。连接器及其附件应能承受使用过程中的高、低温环境和温度变化,在预定应用环境下,不应受环境影响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电气性能劣化。5.2材料连接器采用的材料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当本文件未规定确切的材料时,应采用能够保证连接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材料。对任何构成材料的验收或批准,均不应解释为对成品验收和保证。采用的金属材料应耐腐蚀,或是经过表面处理后能耐腐蚀的材料。电接触件应用铜合金、铁合金等材料制成。外壳、连接环和金属附件应采用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不锈钢材料或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原材料制成。5.2.3非金属材料采用的非金属材料除具有符合预定用途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外,还应具有温度适应性,能保证在高温下机械性能和结构完整性。连接器所用非金属材料应符合宇航环境热真空释气要求,满足5.42的规定。5绝缘安装板材料应为玻璃纤维增强绝缘材料或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绝缘材料,并应具有自熄性、阻燃性。界面密封垫及封线体的材料应为硅橡胶或氟硅橡胶或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橡胶材料,并应具有自不相容金属相互直接接触使用时,设计时应采取防止电解腐蚀的保护措施。能导致活性电解腐蚀的不相容金属,不准许接触使用(特别是铜或钢与铝或铝合金接触)。但是,允许不相容基体金属进行涂覆以提供相容的或合适的邻接表面,也允许合适的绝缘材料将不相容金属隔开使用。连接器所采用的材料应防霉或经过处理是防霉的,按GB/T2423.16—2022规定的试验方法1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长霉程度应不大于2a等级,即肉眼看到稀疏长霉或者显微镜下看到分散、局部长霉,长霉面积应不超过测试面积的5%。除另有规定外,电接触件应在合适的铜或镍底镀层上镀金。接触部位金镀层的厚度应不小于1.27μm,镍底镀层的厚度应为1.30μm~3.81μm。应标准的规定。5.2.7其他零件材料接地元件材料应为经热处理和适当防腐蚀处理的铜合金、导电橡胶或其他导电材料。卡销应采用不锈钢制成,并经钝化处理。电磁分离脱落连接器线圈导线应采用耐温、耐电压、绝缘性能好、防腐和防锈漆包线制成。带拉线的连接器,拉线应为多股不锈钢丝制成。带中心拉杆的连接器,中心拉杆应为合金工具钢或不锈钢制成。带手轮的连接器,手轮应为不锈钢、铝合金或其他高强度材料制成。6钢球应采用高硬度轴承钢或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制成。波纹弹簧应采用高强度经热处理的弹簧钢或其他耐磨金属材料制成。锁套应采用模具钢、工具钢等材料制成。密封圈材料应采用硅橡胶、氟硅橡胶,以及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橡胶材料。密封胶材料应采用聚氨酯胶、硅橡胶、环氧树脂及其他满足性能要求的密封胶。润滑剂应无腐,应保证在产品贮存期和机械寿命周期内保持润滑性能。5.2.10禁限用工艺及材料连接器镀层及材料的规定如下:a)不应采用银底镀层的电镀工艺;b)不应使用镉、锌、纯锡作为连接器外镀层;c)不应使用锂、镁、汞等材料及有放射性的材料;d)不应使用真空下存在有害气体释放的非金属材料;e)不宜采用氰化物电镀金工艺;f)不应使用宇航领域禁限用的其他工艺、材料。在满足使用和维护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材料。表1中列出17种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只有在其他材料不能满足性能要求时,方可使用。表117种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序号材料名称序号材料名称1汞及其化合物6氰化物及其复合物2铅及其化合物7苯3镍及其化合物8甲苯4镉及其化合物9二甲苯5铬及其化合物三氯乙烯7表117种对环境有害的材料(续)序号材料名称序号材料名称四氯乙烯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甲基异丁基酮二氯甲烷甲基乙基酮三氯甲烷5.3设计结构连接器及附件的设计和结构,应符合正常使用中安装和维修时防差错要求。连接器的外形、安装和插合尺寸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连接器绝缘安装板的孔位排列应在产品标准中给出。设计用于本文件连接器的所有附件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5.3.2连接和分离机构连接器进行连接锁紧时,连接机构应能保证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啮合连接至规定位置,并应能保证连接器可靠锁紧。电磁分离连接器的设计应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可靠分离,电磁分离装置应提供驱动力使连接器插头与插座正常解锁分离。机械分离连接器的设计应保证在规定轴向力作用下安全可靠地分离。带中心拉杆的连接器,正常分离过程中,中心拉杆不应出现影响分离功能的弯曲或断裂等现象。带拉线的连接器,正常分离过程中不应出现拉线拉脱、拉断现象。带手轮的连接器,手轮应能提供驱动力以克服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阻力使连接器连接到位;采用限力结构的手轮,应在相应产品标准中规定手轮扭矩控制范围,并留有安全裕度。电磁分离装置内的线圈与外壳之间应电气绝缘。线圈的线径应与额定电流的要求匹配。接触件的设计、结构和尺寸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在结构上应保证插头与插座在正常插拔时不受损伤。射频接触件、双同轴接触件、四分同轴(以太网)接触件和光纤接触件等特殊接触件设计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绝缘安装板应能可靠地固定在壳体内规定的位置上,所有接触件都能正确地固定并有符合有关图8样规定的接触件位置识别代码,并不应有任何影响正常工作的位移。绝缘安装板应在接触件的周围提供支撑和绝缘。连接器的壳体应能保证绝缘安装板可靠固定和锁紧、解锁装置可靠地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并应便5.3.10连接定位和误插保护连接器的定位机构应保证连接器插合时,在接触件啮合之前就起到定位或导向作用,以防止产生误5.3.11接地元件(弹簧爪)接地元件应固定在外壳的周边上,并且与外壳的固定不应影响弹性变形,在连接和分离过程中,不应脱出或损伤。连接器附件的设计应与连接器紧密相配,出线口应符合使用方的出线要求。与连接器之间连接连接器在正常安装时,连接器应能保证在规定的最小分离电压和最小分离时间范围内分离。用户对电缆进行固定时,应留有活动裕度,以保证连接器顺利分离。大电流或高压接触件及连接器设计和结构应使其能经受在预定用途中产生的电气、机械、温度和腐蚀应力,并且不应对使用者和环境造成危害。5.3.15连接器外形及安装尺寸连接器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未注公差应符合GB/T1800.1—2020中标准公差等级IT14的规定。5.3.16额定值和附加性能连接器额定电流值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连接器额定电压值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连接器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9表2工作温度范围指标等级工作温度范围℃123高低频混装连接器、光电混装连接器和数据传输电路连接器等有关附加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按6.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同一种规格的连接器,其插头和插座应具有互换性。5.5分离性能按6.4.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应顺利解锁分离。带拉线的连接器应在轴向和轴向15°的夹角范围内顺利解锁分离。轴向分离力和轴向15°分离力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分离后应无机械和电气损伤现象。按6.4.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应能在直流电压24V或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电压值下限的作用下,在0.2s内顺利解锁分离,分离后应无机械和电气损伤现象。注:适用于电磁分离脱落连接器。5.6拉线固定性按6.5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拉线连接器的拉线与拉线的接头处经受不小于500N或产品标准规定的轴向拉力后,应无机械损伤、拉线和拉杆与连接器脱落现象。注:适用于拉线连接器。5.7连接器接触电阻按6.6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件的接触电阻(包括机械寿命前、机械寿命后、环境试验后)应不大于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数值。绝缘安装板是双层或3层的连接器,接触电阻应是单层接触电阻的相应层数倍。5.8低电平接触电阻按6.7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件的低电平接触电阻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绝缘安装板是双层或多层的连接器,接触电阻应是单层接触电阻的相应层数倍。5.9线圈电阻电磁分离连接器按6.8的规定进行测试时,线圈的引入端与引出端两点间的电阻应在6.5Ω±0.5Ω范围内或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5.10绝缘电阻5.10.1连接器绝缘电阻按6.9.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任意相邻电接触件之间,任意电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下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值。表3绝缘电阻指标等级绝缘电阻MΩ试验电压常温状态低气压和高温状态潮湿状态辐照试验后500V(DC),潮湿状态下250V(DC),低气压状态下100V(DC)235.10.2线圈绝缘电阻按6.9.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线圈引出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值。表4线圈绝缘电阻绝缘电阻MΩ试验电压常温状态低气压和高温状态潮湿状态辐照试验后500V(DC),潮湿状态下250V(DC),低气压状态下100V(DC)5.11耐电压5.11.1正常大气压按6.10.1.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任意相邻电接触件之间,任意电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耐电压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下应符合表5的规定值,最大漏电流应不大于1mA,并无电击穿或飞弧现象。表5连接器耐电压指标等级试验电压(r.m.s.)V试验时间正常大气压潮湿低气压(4.4kPa)辐照试验后11min(鉴定检验、C组),5s(B组检验)234按6.10.1.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线圈引出端与外壳之间耐电压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下应符合表6的规定值,最大漏电流应不大于1mA,并无电击穿或飞弧现象。注:适用于电磁分离脱落连接器。表6线圈耐电压指标等级试验电压(r.m.s.)V试验时间正常大气压潮湿低气压(4.4kPa)辐照试验后12按6.10.2.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的任意相邻电接触件之间,任意电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耐电压应符合表5低气压条件下的规定值,最大漏电流应不大于2mA,并无电击穿或飞弧现象。按6.10.2.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线圈引出端与外壳之间耐电压应符合表6低气压条件下的规定值,最大漏电流应不大于2mA,并无电击穿或飞弧现象。注:适用于电磁分离脱落连接器。5.12外壳间电连续性按6.1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从插合的连接器插头电缆罩(电缆夹部位)到插座安装法兰盘(包括靠近安装孔处)应是导电的,接触电阻应符合表7的规定。注:适用于有外壳间电连续性要求的连接器。表7外壳间电阻值分类接触电阻试验前试验后带弹簧爪不带弹簧爪5.13屏蔽效果按6.12的规定试验时,屏蔽效果应不低于表8中规定频率下的规定值。注:适用于有电磁屏蔽要求的连接器。表8泄漏衰减值频率泄漏衰减频率泄漏衰减按6.13.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插座在0.2MPa的压力下保持2min,应无气泡产生。试验样品加压端及持续时间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施加压力气体为氮气或空气。注:适用于灌胶密封连接器。按6.13.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其空气漏泄率应不大于4.6×10-2Pa·cm²/s。夹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试验样品的放置和装注:适用于玻璃封接连接器。5.15液体浸渍按6.14的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标志应保持清晰,绝缘安装板应无泡发和膨胀现象。注:适用于有液体浸渍要求的连接器。5.16低气压浸渍按6.15的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绝缘电阻应符合表3、表4中低气压条件的要求,介质耐电压应符合表5、表6中低气压条件的要求,试验结束后检查外观应无以下任一现象:a)插合界面或接触件上有盐水浸入痕迹或盐沉积物;b)防潮密封件损坏;c)插合界面有击穿痕迹。注:适用于防水密封连接器。5.17防火按6.16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插座插合面在相关详细规范规定下应能耐受表9温度值或热气流作用。火焰或热气流的速度及作用时间应按产品标准规定。试验后,允许有局部烧蚀或碳化,但应保证连接器内的接触件之间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检查外观不应有结构性的损伤。注:适用于防火连接器。表9火焰温度等级指标等级123456温度℃5.18低温低气压按6.17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放置表2规定的低温条件下,介质耐电压应符合表5、表6中低气压条件的要求,最大漏电流应不大于5mA,试验后,应符合表3和表4规定的常温绝缘电阻要求。按6.18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镀层起泡、剥落、起层或影响连接器工作的其他损伤。试验后,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表3、表4中高温条件下的要求。试验后,检查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5.20低温按6.19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镀层起泡、剥落、起层或影响连接器工作的其他损伤。试验后,检查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5.21温度冲击按6.20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镀层起泡、剥落、起层或影响连接器工作的其他损伤。试验后,检查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检查密封性,应符合5.14的规定。5.22交变湿热按6.2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绝缘电阻应符合表3、表4中潮湿条件的要求,介质耐电压应符合表5、表6中潮湿条件的要求。试验后,取出试验样品,检查连接器的外观符合下列要求:a)金属保护层允许光泽变暗,但不准许锈蚀(边缘棱角除外);按6.2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绝缘电阻应符合表3、表4中潮湿条件的要求,介质耐电压应符合表5、表6中潮湿条件的要求。试验后,检查连接器内部不应有直接流入的水滴。注:适用于有防淋雨要求的连接器。按6.23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检查外观,不应暴露影响性能的基体金属,绝缘材料应无明显的5.25正弦振动按6.24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电气连续性中断应不大于1μs,试验后,按5.5的要求检测分离性能。锁紧装置不准许松脱,零组件不应有裂纹、破碎、松动或卡死现象。振动循环次数、时间、方向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按6.25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电气连续性中断应不大于1μs,试验后,按5.5的要求检测分离性能。锁紧装置不准许松脱,零组件不应有裂纹、破碎、松动或卡死现象。振动时间、方向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5.27冲击(规定脉冲)按6.26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电气连续性中断应不大于1μs,试验后,按5.5的要求检测分离性能。锁紧装置不准许松脱,零组件不应有裂纹、破碎、松动或卡死现象。5.28加速度按6.27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电气连续性中断应不大于1μs,试验后,按5.5的要求检测分离性能。锁紧装置不准许松脱,零组件不应有裂纹、破碎、松动或卡死现象。加速度试验的时间、方向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5.29接触件固定性按6.28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件的最大位移不应超过0.3mm,并且不应造成接触件或绝缘安装板损坏。5.30绝缘安装板固定性按6.29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未插合的连接器的绝缘安装板应保持在外壳中的正确位置上,并应不产生裂纹、破碎、与外壳分离或零件松动等现象。5.31机械寿命按6.30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经受500次连接和分离循环。试验后,测量接触电阻应符合5.7的规定,测量外壳间电连续性应符合5.12的规定,检查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检查外观要求a)接触件零件允许有轻微的磨损,镀层不应有大块剥落及基体金属外露;b)金属零件允许有轻微的磨损,但不应有松动或碎裂;c)锁紧装置和分离机构允许有磨损,但应能锁紧,分离可靠;d)绝缘体表面允许有轻微的划伤、磨损,但不应碎裂。5.32接触件插入力与分离力按6.3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插孔接触件的插入力和分离力应符合GB/T5095.7—1997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最大号尺寸测试插针(插孔)的尺寸及公差、表面加工要求、试验插针(插孔)插入的啮合深度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5.33接触件同轴度按6.3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试验样品能允许的总读数(TIR)最大值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注:适用于压接接触件。5.34维修老化按6.3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件的嵌卸力不应超过表10的要求。应在经受过维修老化试验的接触件上进行接触件固定性试验(见5.29)。注:适用于可拆卸压接接触件。表10嵌卸力接触件号最大嵌卸力N8(射频)8(双同轴)8(四分同轴)5.35压接抗张强度按6.34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在表11规定的负荷下,导线不应从接触件上拉脱(导线从导线筒或衬套中拉出,或导线在导线筒或衬套内拉断)。注:适用于压接接触件。表11压接抗张强度接触件适配导线号AWG压接抗张强度初始值N热试验后N85.36可焊性接触件按6.35的规定进行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焊料应润湿试验区域,并且应无小滴。注:适用于焊接接触件。5.37耐焊接热连接器按6.36的规定进行试验后,检查外观应无变形现象,尺寸应符合5.3.15的要求,接触件固定性应符合5.29条规定。注:适用于焊接接触件。5.38外部弯曲力矩按6.37的规定试验时,施加的力矩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连接器应无影响其正常工作的损伤,电气连续性中断应不大于1μs。试验后检查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按6.38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冷焊现象发生,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注:适用于有真空冷焊要求的连接器。5.40臭氧暴露按6.39的规定进行试验后,连接器应无绝缘材料裂纹或对性能产生有害影响的其他损坏。注:适用于有臭氧暴露要求的连接器。5.41耐辐照按6.40的规定进行试验后,连接器任意相邻接触件之间,及任意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3的规定,线圈引出线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应符合表4的规定。连接器任意相邻接触件之间,及任意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耐电压应符合表5的规定,线圈引出线与外壳之间耐电压应符合表5的规定,试验过程中,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漏电流应不大于2mA,应无绝缘材料裂纹或对性能产生有害影响的其他损坏。5.42热真空释气连接器的非金属材料按6.4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材料失重(其总质量损失)(TML)应不大于(样品初始质量的)1.0%,并且收集到的可凝挥发物(CVCM)应不大于样品初始质量的0.1%。注:适用于有热真空释气要求的连接器。5.43电缆拉脱按6.4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在承受表12规定的张力负荷1min后,应无电缆夹失效、电缆外皮与导线损伤或脱出、接触件离位、电缆组件松动或开裂的现象。试验过程中,电气连续性中断应不大于注:适用于有电缆夹紧机构的连接器。表12电缆拉脱试验负荷试验条件负荷NABCDE5.44手轮扭矩按6.43的规定进行试验,连接器手轮扭矩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注:适用于带手轮连接器。5.45加工质量按6.2的规定进行检查时,连接器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连接器及附件标志产品规格型号、批次、编号。连接器的标志应正确、清晰、牢固。b)连接器的零部件应完整,装配关系符合产品图纸要求。开裂、破碎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连接器金镀层色泽均匀、平滑、致密,不露基体或中间镀d)连接器插合界面和背面可见面上有清晰的接触件排列序号,同一规格连接器插针接触件排列序号和插孔接触件排列序号对应一致。e)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部位及端接部位不应有污迹、胶迹或其他多余物。f)玻璃封接类气密封连接器玻璃封接组织致密、无裂纹,无石墨粉粘连。大面积封接产品玻璃表面不准许有夹渣,不准许存在直径大于0.7mm、深度超过0.5mm的气泡,每只产品气泡的数量不准许超过3个。小面积封接产品插针周围允许玻璃面有1mm的凹进或凸出,表面允许存在非贯穿性气泡,气泡深度不准许大于1mm,但每根插针根部气泡不能多于2个。g)连接器同一规格接触件高低参差不大于0.5mm。h)绝缘安装板为2层或3层时,活动层能正常复位。5.46有毒有害气体按6.44的规定进行试验时,排出刺激性和特殊气体的气味等级应不大于1.5级,脱出一氧化碳应不大于25μg/g,脱出总有机物应不大于100μg/g。注:适用于载人航天系统用连接器。5.47真空冷热浸按6.45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应能正常分离,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注:适用于有真空冷热浸要求的连接器。5.48真空贮存按6.46的规定进行试验时,连接器应能正常分离,分离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注:适用于有真空贮存要求的连接器。5.49霉菌按6.47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满足等级应不大于2a的要求,即肉眼看到稀疏长霉或者显微镜下看到分散、局部长霉,长霉面积应不超过测试面积的5%。6检验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全部检验在下列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相对湿度:20%~80%;6.2加工质量对每个连接器和附件的完整性、标志、加工质量和识别号的要求应进行目视检查。对要求密封垫的组件要注意其密封垫的情况,密封垫漏装、绞结、卡住、不平或任何方式造成的损坏均应拒收。对每个连接器(气密封除外)的绝缘安装板接线端端头与外壳之间孔隙的灌封物应进行目视检查。对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连接器关键结构尺寸进行检查:a)采用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连接器的插配尺寸;b)采用检验规或插头插座配合的方式检查键或键槽位置;c)采用目视方法检查与基准特征相关的接触件位置,与孔位排列要求一致;d)采用目视方法检查封线体与绝缘安装板标志的对应性(封线体与绝缘安装前面之间的孔位);e)采用5倍~10倍的放大装置检查接触件,以保证接触件无机械缺陷。6.3互换性一只插头和3只插座或一只插座和3只插头进行插合和分离,当样品数少于3只时,所有的插头和插座互换。插合好的连接器固定在试验夹具上,解锁装置(拉杆或拉线)与拉力仪器相连,试验步骤如下:a)沿解锁装置(拉杆或拉线)的轴线方向施加拉力使连接器顺利解锁分离;b)沿解锁装置(拉杆或拉线)的轴线夹角15°方向使连接器顺利解锁分离;c)施加拉力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拉力速度不超过200mm/min;e)测量1次并记录力值。插合好的连接器固定在试验夹具上,按电路图1(推荐的)接好线,采用的电源为输出电压28V±4V、电流不小于5A的直流稳压电源,采用示波器或高速摄像机等记录分离时间,电阻采用1kΩ,连续通电不超过5s。试验步骤如下:a)连接器选取接触件长度最长的接触件两对,分别自插头和插座上引出导线与电磁线圈和电阻接入电路中;b)试验时先按下开关;c)记录分离时间;d)切断电源开关;e)测量1次并记录。标引序号说明:1——电源;2——开关;3——线圈;4——电阻;5——示波器;6——插孔接触件;7——插针接触件。图1电磁分离试验示意图6.5拉线固定性插合好的连接器或拉线组件固定在试验夹具上,在拉力机上以(25±6)mm/min的恒速度施加规定的作用力,作用力保持时间不小于2s,作用力的方向应与连接器轴线成15°角或按产品标准规定。6.6连接器接触电阻按GB/T5095.2—1997中试验2b的规定进行试验,允许接触件在连接器外进行单点测试,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测试点:抽取每种接触件数的20%进行试验,但不少于6个,若接触件数少于6个应全部测量。b)连接方法:在接触件尾部末端,连接电流-电压的引线。压接接触件,电流-电压引线应连接到最靠近接触件接触点的位置,当需要通过导线引出后进行测量时,应排除导线上的直流电阻值。c)测试电流:额定电流。6.7低电平接触电阻按GB/T5095.2—1997中试验2a的规定进行试验,允许接触件在连接器外进行单点测试,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测试点:按6.6a)的规定;b)连接方法:按6.6b)的规定;6.8线圈电阻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用接触电阻测试仪或万用表测量线圈的引入端和引出端两点间的电阻,测量3次并记录阻值。6.9绝缘电阻6.9.1连接器绝缘电阻按GB/T5095.2—1997中试验3a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样品为插合好或未插合的连接器;b)试验方法:方法C,压接接触件可用模拟棒代替;c)测试电压:符合表3或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在低气压浸渍、潮湿和低气压试验后测试时,连接器插合好。6.9.2线圈绝缘电阻按GB/T5095.2—1997中试验3a的规定进行试验,在线圈引出端与外壳之间测量绝缘电阻,施加的电压误差为±10%。6.10耐电压6.10.1正常大气压插合或分离的连接器按GB/T5095.2—1997中试验4a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方法:方法C,压接接触件可用模拟棒代替;b)测试电压:符合表5或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c)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每一接触件与相邻接触件及外壳之间施加电压时间至少持续1min,转换瞬间电压不准许超过规定的试验电压;d)气密封类连接器的尾部一面应适当防护。按GB/T5095.2—1997电压至少持续1min。中试验4a的规定进行试验,在线圈引出端与外壳之间施加表6规定的试验插合或分离的连接器按GB/T5095.2—1997中试验4a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方法:方法C,压接接触件可用模拟棒代替;b)抽取接触件数的20%进行试验,但不少于6个,若接触件数少于6个应全部测量;c)测试电压:符合表5或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气压值:按表5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f)气密封类连接器的尾部一面应适当防护。按GB/T5095.2—1997电压。中试验4a的规定进行试验,在线圈引出端与外壳之间施加表6规定的试验6.11外壳间电连续性插合的连接器按GB/T5095.2—1997中试验2f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测试点从插头尾部附件螺纹上一点至插座安装法兰盘上一点;b)测量组装好、插合好电的连接器外壳间接触电阻值。6.12屏蔽效果带防电磁干扰尾部外壳的插合好的连接器按GB/T准规定的频率(准确度为5%)进行测量。5095.2303—2021的规定进行试验,按产品标6.13密封进行环境密封试验按以下步骤:a)将试验样品加压端朝向进气端放置到工装上,安装密封垫并压紧(见图2、图3);b)测试时向设备进气端通入高压气体达到规定压力值,将出气口处连接的橡胶软管放入烧杯的c)观察橡胶软管中应无气泡产生;d)测试完成后关闭气源并释放工装中的高压气体,并取出试验样品。标引序号说明:1——密封工装下盖;2——密封垫;3——试验样品;4——密封工装上盖。图2密封工装结构图标引序号说明:1——氮气瓶;2——压力表;3——密封工装;4——橡胶软管;5——烧杯;图3试验工装安装示意图按GB/T5095.7—1997中试验14b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未插合的连接器;b)加在连接器两端的压力差为1个大气压(1×10⁵Pa)。6.14液体浸渍未插合的连接器应完全浸入下面规定的液体中,并达到规定的时间。在每种液体中应至少浸入一个连接器。每个连接器从液体中取出后应在室内条件的空气中恢复1h。试验后,采用合适的溶剂清洗除去连接器上的残留液体,目视法检查标志和绝缘安装板,最后检查分离性能。a)4050号高温合成航空润滑油,浸20h;b)合成硅酯基介质润滑冷却液,浸60min±1min。6.15低气压浸渍应按GB/T5095.7—1997中试验14e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将20%的接触件(不少于6芯)连接规定的导线,并进行尾部灌封;c)试验中检查绝缘电阻和介质耐电压;d)试验结束后检查外观。进行防火试验(见图4)应按以下步骤:a)试验样品安装在防火隔板上,受试面(插合面)朝向热源,经受规定的火焰作用或热流作用,完成后样品能保持结构完整;b)试验前应使用热电偶传感器测试温度,确定符合要求的位置并将样品置于该位置;c)试验结束后检查绝缘电阻。标引序号说明:1——试验样品;2——石棉;3——温度或热流传感器;4——计算机;5——火焰发生器;6——防火隔板。图4防火试验示意图6.17低温低气压应按GB/T2423.27—2020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试验箱内无导线接头;c)相关产品标准应按表5、表6规定适用的低气压试验电压、介质耐电压试验电压、最大漏电流和加试验电压时间。6.18高温应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b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设备为高温试验箱,温控精度为±2℃。b)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c)在试验样品上连接规定的导线,其长度能满足箱外检测要求。d)试验时,先将箱内温度调至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后,将试验样品放入高温箱内,试验时间从恢复到规定温度时算起,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试验中的检查项目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规定。e)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样品,在正常条件下恢复1h~2h后检查试验样品。6.19低温应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b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设备为低温试验箱,温控精度为士2℃;b)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c)在试验样品上连接规定的导线,其长度能满足箱外检测要求;d)将低温箱温度调至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后,放入试验样品,试验时间从恢复到规定温度时算起,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e)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样品,在正常条件下恢复1h~2h后检查试验样品。6.20温度冲击应按GB/T2423.22—2012中试验Na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试验前,在试验样品上连接规定的导线,其长度能满足测试的要求;c)试验前测量试验样品的重量,其重量包括连接器及其附件、外壳内的任何导线、固定夹具的重量;d)第一次循环之前,在正常条件下测量试验样品的接触电阻符合5.7的规定,绝缘电阻符合5.10的规定,耐电压符合5.11的规定;e)试验要求按GB/T2423.22—201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f)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样品,在正常条件下恢复1h~2h后检查试验样品。6.21交变湿热应按GB/T2423.4—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并连接规定的导线,导线长度能满足箱外测试的要求;相关产品标准根据表3、表4规定湿热状态下的绝缘电阻值,表5、表6规定湿热状态下的耐电压值。b)试验前,试验样品放在温度为50℃±5℃的烘箱内烘24h,恢复到室温后,检查绝缘电阻、耐电压是否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c)将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内,按规定的试验Db—试验循环—方法2进行试验。d)当试验样品在完成最后一次循环时,程序控制停止,以保持低温高湿度状态,然后测量绝缘电阻和耐电压,测量用直流电压不低于250V。e)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样品,在正常条件下恢复1h~2h后检查外观。插合的连接器按GB/T2423.38—2021中试验Ra2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试验前在试验样品上连接规定的导线,其长度能满足箱外检测的要求,并将试验样品尾部的出线端灌注有机硅橡胶或采取其他有效防护措施,以保证在淋雨时出线端不受影响;c)按试验程序进行试验,降雨高度、倾斜角度、持续时间和降雨强度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试验时保证试验样品不被浸入水中;e)试验结束后,测量箱内试验样品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压;f)取出试验样品,擦去试验样品外表的积水,按要求检查试验样品的内部无水珠。6.23盐雾插合的连接器按GB/T2423.17—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c)试验条件: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6.24正弦振动按GB/T2423.10—2019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安装:夹紧在一个合适的夹具上,夹具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台上,并用合适的导线将全部接触件串联连接。提供合适的监测电路监测有无大于1μs的电连续性中断。c)试验条件: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试验结束时,检查连接器的安装附件有无松动、破裂或其他损伤。6.25随机振动按GB/T2423.56—201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安装:夹紧在一个合适的夹具上,夹具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台上,并用合适的导线将全部接触件串联连接。提供合适的监测电路监测有无大于1μs的电连续性中断。c)试验条件: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试验结束时,检查连接器的安装附件有无松动、破裂或其他损伤。6.26冲击(规定脉冲)按GB/T2423.5—2019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安装:夹紧在一个合适的夹具上,夹具牢固地安装在试验台上,并用合适的导线将全部接触件串联连接。提供合适的监测电路监测有无大于1μs的电连续性中断。c)试验条件: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冲击次数:沿着3条相互垂直轴线,每一条轴线的两个方向各冲击3次,总共冲击18次。e)试验结束时,检查连接器的安装附件有无松动、破裂或其他的损伤。6.27加速度按GB/T2423.15—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安装:夹紧在一个合适的夹具上,夹具牢固地安装在试验台上,并用合适的导线将全部接触件串联连接。提供合适的监测电路监测有无大于1μs的电连续性中断。c)试验条件: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试验结束时,检查连接器的安装附件有无松动、破裂或其他损伤。6.28接触件固定性按GB/T5095.8—1997中试验15a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不带任何附件的插头和插座;b)每种规格的接触件分别随机抽取3个作为测量点,不足3个的全测;c)每种规格的接触件的最大轴向负荷符合表13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d)在插合面方向上以4N/s的速率向单个接触件上施加轴向负荷至最大。表13接触件负荷接触件规格8接触件负荷(±10%)N6.29绝缘安装板固定性按GB/T5095.8—1997中试验15b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不带任何附件的插头和插座;b)施加的轴向负荷值为等效于(5±0.1)×10⁵Pa的作用力;c)作用时间1min。6.30机械寿命按GB/T5095.5—1997中试验9a的规定进行试验,若连接器具有电磁分离功能,则按照10次机械分离,10次电分离进行循环,共500次,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检验过程中不应使用润滑剂;b)用人工或专用寿命插拔机对试件进行完全插合分离的寿命试验,先做总寿命数的三分之二次数,然后检查外观,并进行规定的力学环境试验,再进行余下三分之一次数的寿命试验;c)插合和分离循环次数不大于60次/h。6.31接触件插入力与分离力按GB/T5095.7—1997中试验13b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样品为弹性接触件。6.32接触件同轴度按GB/T5095.8—1997中试验16g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压接适配导线后接触件;6.33维修老化按GB/T5095.5—1997中试验9d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嵌卸工具符合GB/T12793—1991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b)每个连接器至少试验20%的接触件,但不少于3个接触件;c)试验中不准许使用润滑剂。6.34压接抗张强度压接好导线的接触件按GB/T5095.8—1997中试验16d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采用以下细则:a)压接钳:可根据接触件类型采用标准或专用的压接工具;b)张力设备:手动弹簧拉力计或张力试验机,以25mm/min~50mm/min的速度平稳移动,直至接触件与导线分离;c)压配导线:与接触件压线筒适配的导线,导线长度视张力试验机夹具位置而定。按GB/T5095.6—1997中试验12b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各规格锡焊接线端接触件;按GB/T5095.6—1997中试验12e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导线尺寸与焊杯尺寸匹配并能插入接触件接线端,每个样品各规格接触件至少试验7个,不足的全部试验;b)配备具有合适尖头的耐焊接烙铁,在导线进入接线端时,能贴在焊杯轮廓的下部焊接;c)焊接以通常方法进行;d)耐焊接用烙铁有合适的装置,焊接用烙铁的功率调节到最慢在4s内可以得到焊料流束;e)作用后,移开耐焊接用烙铁,并进行目检和机械检查;f)连接器无变形或连接器壳体的任何部位无损伤现象,接触件符合接触件固定性要求(见5.29);不影响接触件正常的浮动状态并符合相应的定位尺寸。6.37外部弯曲力矩插座连接器应按正常使用状态安装在刚性面板上。插头与插座插合之前,应按图5所示,在插头上附加上转接件或试验力矩臂。插头与插座插合后,应测定从负荷作用点“P”至安装板的距离“L”。然后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弯曲力矩除以力臂“L”,来确定出在“P”点要施加的负荷。应以44N/s的速率施加负荷达到要求的数值,并保持负荷达1min,然后除去负荷。试验过程中监测有无大于1μs的电气连续性中断。标引序号说明:1——模拟安装板;2——固定连接器;3——自由连接器。图5外部弯曲力矩试验示意图6.38真空冷焊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a)将插合的连接器悬挂在真空罐内,先在低温-50℃±3℃、真空度为1.3×10-7Pa的环境条件下保持10h,在罐内不加负载;b)从罐中取出试验样品,并恢复到室温后,进行规定的分离试验应无异常;c)重新插合试验样品,放入真空罐内,抽真空至1.3×10-7Pa后,温度升至50℃±2℃,并通过1A负载电流(可将接触件串联),保持10h后,在罐内进行分离试验。6.39臭氧暴露按GB/T7762—2014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未插合的连接器;b)不对试验样品进行拉伸,直接放入试验箱内进行试验。6.40耐辐照按GB/T10263—2006中6.16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样品为插合的连接器;b)辐射源采用钴60γ射线源的均匀场,采用静态照射;c)剂量率为0.5Gy/s,吸收总剂量不低于5×10⁵Gy;d)测量采用移地测试,测试在剂量辐照完成后2h内完成。6.41热真空释气按GB/T34517—2017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对连接器的TML和VCM而言,初始样品质量为除去金属零件的组装连接器质量;b)连接器的TML和VCM可通过试验连接器的专用材料和计算损耗确定。按GB/T5095.9—1997中试验17c的规定进行。6.43手轮扭矩试验时使用的测扭矩仪器精度优于0.1N·m,并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a)试验样品旋转手轮至打滑状态;b)使用专用工装套到连接器插头手轮上,并夹紧,使得手轮能够与工装一起打滑;c)将扭矩测试仪连接到工装上;d)测试时将插头竖直放置,连接机构处于垂直状态,测试过程中尽量保持扭矩测试仪处于水平状态;e)将插头固定,转动扭矩测试仪使手轮打滑,并记录下显示的扭矩值,连续测试3次。6.44有毒有害气体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a)试验样品准备条件:取一定质量样品放入定体积的容器中,用洁净空气置换容器中气体,在一个大气压、50℃下密闭72h,取一组样品,抽取500mL气体,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挥发性有机组分(VOC),抽取1mL气体分析其一氧化碳浓度。b)仪器分析条件:7100预浓缩仪条件:抽集阱温度为一160℃,解析温度为240℃,解析时间为4min;GC-MS的具体条件见表14。表14GC-MS条件参数技术条件进样口温度传输线温度分流比不分流柱前压40Psi(相当于275kPa)柱温30℃保持5min;以8℃/min升温;100℃保持1min;以5℃/min升温至170℃;以12℃/min升温至250℃离子源温度倍增器电压扫描范围0min~10min,35amu~135amu10min~35min,45amu~200amu>35min,45amu~250amuc)分析方法:根据样品的总离子流图和标气中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进行定性;非目标物由谱库检索及参考文献给出。有机物定量时,若标准物有的物质,采用外标法定量;若标准物没有的物质,采用外标相对半定量法,用气相色谱法测量一氧化碳。d)气味评价试验方法:样品装入密封容器,将容器恒温在50℃、72h进行热脱气。将热脱气后的样品容器置于室温下平衡后,开盖让嗅辨员闻吸(1次3s~5s,共3次,每次间隔3min)并记录主观感觉。按表15确定气味等级。表15气味等级气味等级0级1级1.5级3级主观嗅觉感受无气味有气味有气味但不强烈有强烈气味有刺激性气味6.45真空冷热浸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a)将插合的连接器悬挂在真空罐内,当环境条件达到一40℃±2℃,真空度达到1.3×10-5Pa,保持6h,然后开始升温至70℃,真空度达到1.3×10-5Pa,保持6h,试验中接触件全部串联通入1A电流,此为1个循环。b)重复开展10个循环,在最后一个循环的低温段对一半数量连接器进行分离试验,其中机械分离和电分离的比例为1:2。在最后一个循环的高温段对剩余一半数量的连接器进行分离试验,其中机械分离和电分离的比例为1:2。6.46真空贮存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a)将插合的连接器悬挂在真空罐内,先在低温-50℃±3℃、真空度为1.3×10-5Pa的环境条件下保持10h,并通过1A负载电流(可将接触件串联),时间达到规定要求后在罐内进行分离试验应能正常分离;b)从罐中取出试验样品,并恢复到室温后;c)重新插合试验样品,放入真空罐内,抽真空至1.3×10~5Pa后,温度升至50℃±2℃,并通过1A负载电流(可将接触件串联),保持10h后,在罐内进行分离试验应能正常分离;d)从罐中取出试验样品,并恢复到室温。6.47霉菌按GB/T2423.16—20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时应采用以下细则:a)试验方法1,培养时间28d;b)不需进行任何清洁处理。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本文件规定的检验分为:a)鉴定检验;b)质量一致性检验。7.2鉴定检验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检验应在符合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承制方应设置和维持具有足够准确度、质量和数量的试验和测量设备及检验装置,以便进行所要求的检验。同时,应建立和维持符合规定的计量校准系统,以控制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准确度。鉴定检验应在鉴定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鉴定检验的样品应是在生产中正常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所生产的产品。连接器的结构相似性,一个型号系列的产品,有相同类别(都是同轴接触件或都是信号接触件)和相同直径的接触件,连接分离形式相同,绝缘安装板的层数(有单层、2层和3层)一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a)新产品试制完成时;b)产品的结构、工艺或材料的变更影响到产品的某些特性或参数变化时;c)连续生产的定型产品每满4年时;d)转厂生产或停产2年及以上重新生产时。鉴定检验应采用正常生产使用的设备和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样品。7.2.2鉴定检验样品鉴定检验的项目和顺序按表16的规定进行,应随机抽取每种规格8套样品。其中6套样品进行1组~4组的检验,全部样品进行1组检验;然后样品均分成3个组进行2组~4组检验;5组仅对接触件进行检验,抽取每种规格的接触件数量应能保证每个试验项目5对样品;6组抽取各2套样品进行检验;7组仅对连接器产品中使用的每一种非金属材料进行检验。注:单一规格是指不成系列的产品。鉴定检验的项目和顺序按表16的规定进行,样品应覆盖代表性规格,对于有相同接触件、相同插头座类别、相同外壳号,在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先从芯数多的开始抽样。代表性规格的样品每种规格各5套,其中3套进行1组~4组的检验。全部样品进行1组检验;然后样品均分成3个组进行2组~4组检验;5组仅对接触件进行检验,抽取每种规格的接触件数量应能保证每个试验项目5对样品;6组抽取各2套样品进行检验;7组仅对连接器产品中使用的每种非金属材料进行检验。7.2.3鉴定检验项目鉴定检验项目见表16所示。表16鉴定检验项目组别检验项目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1组(全部样品)加工质量互换性机械分离5.5.16.4.1电磁分离5.5.26.4.2环境密封5.14.16.13.1气密封5.14.26.13.2连接器接触电阻低电平接触电阻线圈电阻连接器绝缘电阻5.10.16.9.1线圈绝缘电阻5.10.26.9.2连接器耐电压5.11.1.16.10.1.1线圈耐电压5.11.1.26.10.1.2外壳间电连续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