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2021-10-11发布2022-05-01实施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的第4部分。GB/T1269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第10部分:磷量的测定——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第12部分:钍量的测定硝酸银比浊法;钼蓝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第14部分: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5部分:钙量的测定;——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第18部分:锆量的测定;本文件代替GB/T12690.4—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与GB/T12690.4—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不适用于金属镱的说明;更改了氧含量的测定范围,由“0.010%~0.30%”修订为“0.0050%~0.30%”(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两章(见第2章、第3章);c)更改了试料的质量,由“氧0.050g~0.150g、氮0.060g~0.070g”修改为“氧、氮0.10g~0.16g”(见8.1,2003年版的6.1);f)删除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2003年版的第9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提出并归口。Ⅱ本文件起草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国家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蔺恩成。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0年首次发布为GB/T12690.12—1990,1995年第一次修订为GB/T15917.4—1995,2003年第二次修订为GB/T12690.4—2003;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Ⅲ在稀土产品化学成分分析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针对稀土总量、非稀土杂质、稀土杂质等检测的较为全面的标准体系。本标准系列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以原标准GB/T12690.12~.26—19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合并了GB/T8762.3—1988《荧光级氧化钇中酸溶性二氧化硅量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GB/T8762.4—1988《荧光级氧化钇中氧化铁、氧化铅、氧化镍和氧化铜量测定发射光谱法》、GB/T8762.6—1988《荧光级氧化铕中氧化铅、氧化镍、氧化铁和氧化铜量测定发射光谱法》、GB/T11074.3~.7—1989《氧化钐化学分析方法》等标准,最后形成对所有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的综合分析方法标准。经修订的方法标准引用了先进的检测方法,并基本覆盖了全部稀土金属及其稀土氧化物基体。本系列方法标准的建立为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方法规范,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本次修订本文件通过多家实验室试验、验证,修改“允许差”条款为“再现性”条款,在标准中给出了至少覆盖高、中高、中低、低4点的重复性、再线性限值,使方法的精密度要求更趋于完善。1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本文件规定了稀土金属(除金属镱外)中氧、氮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稀土金属(除金属镱外)中氧、氮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氧0.0050%~0.30%;氮0.0020%~0.20%。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原理在惰性气氛下,加热熔融石墨坩埚中的试料,试料中的氧呈一氧化碳或(和)二氧化碳析出,经转化炉后,进入红外检测器中进行测定。氮呈氮气析出,进入热导检测器中进行测定。5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及以上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5.1带盖镍囊或镍篮,氧、氮空白值(质量分数)不大于0.00050%,镍含量(质量分数)不小于99%,并预先经过混合酸(HNO₃+HPO₄+HAc)腐蚀处理。5.2四氯化碳或丙酮,氧、氮空白值(质量分数)不大于0.00050%。5.3石墨坩埚。5.4氧标准样品:在含氧量(质量分数)0.0050%~0.30%范围内选择三个合适的有证标准样品。5.5氮标准样品:在含氮量(质量分数)0.0020%~0.20%范围内选择三个合适的有证标准样品。5.6氦气[q(He)≥99.99%]。26仪器设备脉冲-氧氮仪。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脉冲炉温度:大于2000℃;——检测器灵敏度:不低于0.001pg/g。7样品稀土金属样品呈块状或片状,先打磨、剥皮,深度剥离后露出新鲜光亮的表面,再剪成小块,放入丙酮或四氯化碳(5.2)中保存。测量前取出,快速吹干。在10min以内测试。8试验步骤8.1试料称取0.10g~0.16g样品,精确至0.0001g。置于带盖镍囊或镍篮(5.1)中,并排出空气。8.2平行试验称取两份试料进行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8.3校正空白试验打开脉冲炉,将石墨坩埚(5.3)置于下电极,将带盖镍囊或镍篮(5.1)置于装样器内。下电极上升,石墨坩埚(5.3)脱气,在氦气(5.6)的保护下加热熔融,记录脉冲-氧氮仪显示的空白值。重复测定3次~5次镍篮或镍箔,其氧、氮的平均空白值均不大于0.00050%时,方可进行下步测定。8.4工作曲线的绘制和校正8.4.1绘制:称取三个适当含量的标准样品(5.4、5.5)于带盖镍囊或镍篮(5.1)内,按8.3操作方法绘制工作曲线。8.4.2校正:根据8.4.1绘制的工作曲线进行校正。校正后再重复测定一次,测定结果的波动应在标准值的允许波动范围内。8.5测定将试料(8.1)投入装样器中,打开脉冲炉,将石墨坩埚(5.3)置于下电极。闭合下电极,石墨坩埚(5.3)脱气后,试料(8.1)进入石墨坩埚(5.3)中,在氦气(5.6)的保护下加热熔融,气体释放,测定值显示为质量分数。9试验数据处理氧(或氮)含量以氧(或氮)的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1)计算:3式中:wz——带盖镍囊和试料中氧、氮质量分数,%;a——带盖镍囊与试料的质量比(在1.2~3.0之间);w₁——空白试验氧、氮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数值修约按照GB/T8170规定执行。10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1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委托合同
- 2024年度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合同
- 2024年专用软件开发与定制合同
-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度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合同
- 2024年大型天文望远镜设备采购合同
- 电池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分析
- 风险预警与管理
- 解读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 精密加工与装配技术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本习题(题目)
- 钢筋合格证(共6页)
- BIM技术全过程工程管理及应用策划方案
- 弯扭构件制作工艺方案(共22页)
- 水利工程填塘固基、堤身加固施工方法
- 中医针灸的骨边穴怎样定位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电脱水、电脱盐讲解
- 江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PPT课件)
- 违约损失率(LGD)研究
- 沟槽回填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