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872-2013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_第1页
JT-T-872-2013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_第2页
JT-T-872-2013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_第3页
JT-T-872-2013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_第4页
JT-T-872-2013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2013-10-0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IJT/T872—2013前言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5技术要求 5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改性聚四氟乙烯板荷载压缩变形试验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数与线磨耗率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成品支座水平承载力试验方法 ⅡⅢ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具有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功能显著久等特点,且能够适应于不同的水平承载力要求,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为进一步规范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的技术质量要求,促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能涉及4.3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结构形式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二路63号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公路桥梁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本标准适用于竖向承载力为O4MN~60MN的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度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可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题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是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1033.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分:晨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184形张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⁷T180I品几何技术规胞(CPS)一极限与第部分:公差、偏着和成合的基础GB/T3398.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HG/T25025201硅脂JT/T391公路桥梁盈式支座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3.1术语和定义JT/T3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potbearingswithmultilevelhorizontalforce(JPZ)在水平限位约束方向具有多级水平承载能力的盆式支座。横断面呈倒“T”形,在支座中起活动方向滑移导向和限位方向传递水平力作用的条状金属2零件。加硅脂5201-2润滑后,具有高压(45MPa)下低摩擦系数、耐磨耗和高温、压缩稳定的非金属板材。Al压缩时间内镶嵌的改性聚四氟乙烯板外露高度每小时变化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μo——初始静摩擦系数4.1分类a)I型支座——设计水平承载力为竖向承载力的10%,代号JPZ(I);b)Ⅱ型支座——设计水平承载力为竖向承载力的15%,代号JPZ(Ⅱ);c)Ⅲ型支座——设计水平承载力为竖向承载力的20%,代号JPZ(Ⅲ)。a)常温型支座——适用于-25℃~+60℃;b)耐寒型支座适用于-40℃~+60℃。3示例1: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为15MN,主位移方向活动位移量为±50mm,耐寒型双向示例2: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为10MN,设计水平承载力为竖向承载力的15%,纵向活动位移量为±100mm,常温型纵向活示例3: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为8MN,设计水平承载力为竖向承载力的20%,横向活动位移量为±50mm,常温型横向活动示例4: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为6MN,设计水平承载力为竖向承载力的10%,常温型固定多级水平力盆式支座,其型号表示4.3.1双向活动支座由上支座钢板、不锈钢板、改性聚四氟乙烯板、中间钢板、橡胶密封圈、黄铜密封4——中间钢板;4.3.2纵向活动支座由上支座钢板、导轨、SF-I三层复合板、螺栓、不锈钢板、改性聚四氟乙烯板、中间钢板、橡胶密封圈、黄铜密封圈、橡胶承压板、底盆、锚碇块、套筒、锚固螺栓等组成,见图2。4说明:2——上支座钢板;3——不锈钢板;锚碇实;4——中间钢板;12——螺怪;5——橡胶密封圈;6——黄铜密封圈;SF-I三层复合板,7——橡胶承压板一改性聚四氟乙烯板。图2|纵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锈钢板、改性聚图氟乙烯板、中间说明:9——锚固螺栓;2——不锈钢板;10——套简;11——锚碇块;4——中间钢板;5——橡胶密封圈;13——上支座钢板;6——黄铜密封圈;14——螺栓;7——橡胶承压板;15——SF-I三层复合板。图3横向活动支座结构示意图4.3.4固定支座由上支座钢板、剪力卡榫、中间钢板、橡胶密封圈、黄铜密封圈、橡胶承压板、底盆、锚碇块、套筒、锚固螺栓等组成,见图4。59《铀固螺栓;5技术要求5.1支座性能5.1.1竖向承载刀支座竖向承载力分为33个等级:005、0.60.8在竖向设计承最力作用下,支座竖向压缩变形不大于支座总高度的2%,展盆盆环上口径向变形不大于盆环外径的0.05%。5.1.2水平承载力根据型号的不同纵向活动支座横向、横向活动支座纵向以及固定支座双向的水平承载力可分为三级:分别是竖向承载力的10%215%及20%。在水平设计承载力作用下,支座水平方向残余变形不应大于整个加截过程中水平方向弹性变形5.1.3转角支座设计竖向转角不小于±0.02rad。5.1.4摩擦系数不加硅脂润滑时,支座设计摩擦系数不大于0.07;加5201-2硅脂润滑后,常温型活动支座设计摩擦系数不大于0.03,耐寒型活动支座设计摩擦系数不大于0.05。5.1.5位移双向活动支座和纵向活动支座纵桥向位移量分为六级:±50、±100、±150、±200、±250、65.2.1橡胶5.2.1.2承压橡胶板解剖后的胶料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与5.2.1.1相比拉伸强度下降不应大于20%,扯断伸长率下降不应大于35%。5.2.1.3支座橡胶承压板应采用天然橡胶,设计容许压应力不应高于30MPa,防尘密封圈使用三元乙5.2.2.1支座用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密度(g/cm³)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球压痕硬度(H132/60)(MPa)在90MPa荷载作用下,48h内压缩变形量稳定附录A5.2.2.2改性聚四氟乙烯板在5201-2硅脂润滑条件下,平均压应力为45MPa时,与不锈钢板间的摩擦系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在相对滑动速度15mm/s(正弦波0.375Hz),往复滑动距离±10mm,累计滑动距离50km时线磨耗率不大于5μm/km。试验温度(℃)和线磨耗率应符合:常温时(+23℃±2℃),在相对滑动速度15mm/s(正弦波0.375Hz),往复滑动距离±10mm,累计滑动距离1km时线磨耗率不大于200μm/km,磨耗过程中动摩擦系数不大于0.07;高温时(+60℃±2℃),累计滑动距离1km时线磨耗率不大于180μm/km,磨耗过程中动摩擦系数不大于7SF-I三层复合板在280MPa压应力下,压缩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0.03mm;按规定方采用022Cr₁7Ni12Mo2或022Cr₁9Ni13Mo3,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度不应小于厚度的1/2,尺寸及装配间隙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直径外露厚度偏差5.3.2.2改性聚四氟乙烯板若采用中心圆盘与周边环带组合时,中心圆盘直径不应小于1000mm,环用机械方法成型。储脂槽的平面尺寸及布置应符合图5的规定。不锈钢板焊接后应与上支座钢板密贴。不锈钢板厚度及焊接后的平面度最大偏差应符合表4的8规定。a表4不锈钢板厚度与尺寸偏差长偏焊接后普面度伊面度偏差≤0.000|d支座部件的机加工公差配合应符合图纸的规定,未注差应按GB/T1804m级的规定进行,各部件检验合格盾方可进行装配。未注形状和位置的公差应按CB/T1184年6级的规定进行。5.3.5黄铜密封圈黄铜密封圈应由多个乐口铜环组成,并按底盆内径成型,铜环按45°切口,而口两端之间的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5mm,各铜环切☑部位在组装时应沿底盆周边均匀布置。密封酮环的截面尺寸及数量应符合JT/T391的规定。5.3.6SF-|三层复合板SF-I三层复合板的尺寸与偏差应符合JT/T391的规定。5.4支座用材料的外观质量5.4.1橡胶承压板橡胶承压板和橡胶密封圈的外观质量应符合JT/T391的规定。5.4.2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改性聚四氟乙烯板外观应符合表5的规定。9项目名称黑灰色表面光滑,不应有裂纹、气泡、分层、影响使用的机械损伤、板面刀痕等缺陷杂质不应出现金属杂质,但允许每10cm×10cm板面上出现非金属杂于1mm²支座用不锈钢板的外观质量应的合1391的规定5.4.5黄铜5.5.1不锈钢板焊接与不锈钢板与基层钢板果用氩弧焊焊接,焊接后不锈钢板的平面度最大偏差产符合表4规定。焊缝锚碇块双边开坡口与底验厚接焊接时而应有未爆近、裂纹、夹渣孔等缺陷;对焊接部件需逐件5.6.1支座使用在JT/T722中的C1~C3a)组装后支座底盆与中间钢板凸缘之间的单侧配合净空间隙不大于0.5mm;b)导轨和上支座钢板导向槽之间的单侧净空间隙要求控制在0.3mm~0.7mm;c)导轨与中间钢板配合面粗糙度Ra≤3.2μm,支座底盆与中间钢板凸缘的配合面粗糙度Ra≤板之间的单侧间隙不大于0.75mm。5.7.5支座相对滑动面(不锈钢板面与改性聚四氟乙烯板表面)应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干净,不应夹有5.7.6改性聚四氟乙烯板与中间钢板的凹槽装配应保证紧密,改性聚四氟乙烯板宜采用黏结或沉头铜螺钉的方式与中间钢板进行固定6试验方法6.1.2承压橡胶板的解剖试验应在型式检验或用户提出要求时进行。检验时任取一块橡胶板,解剖6.2.2改性聚四氟乙烯板与不锈钢板线磨耗率的测定方法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6.2.3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物理机械性能的测定方法按表1中的规定进行。6.3硅脂润滑剂6.5.1支座外形尺寸应用钢直尺测量,高度应用游标卡尺或量规测量,厚度测点应在平面几何中心6.6外观质量6.7.2试样6.7.3.1成品支座竖向承载力试验方法按JT/T391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7.2.1支座原材料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和检验频次应符合表6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技术要求支座设计图改性聚四氟乙不锈钢枫防腐与防所有出厂检验的项目随机抽取一块承压橡胶板随机抽取一块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竖向承载力视具体情况确定随机抽取两个不同规格的支座,支座竖向承载力视具体情况确定随机抽取两个不同规格的支座,支座况确定注1:工地抽检或用户提出成品抽检时。抽检项目应包含成品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数和线注2:成品改性聚四氟乙烯板魔擦系数和线磨耗率抽检时,仅做常温下无仙脂润滑时成品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7.3检验结果的判定7.3.1进厂原材料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不谷格的原材料不应用于支座生产。7.3.2出厂检验时,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应从该批产品中随机再取双倍的支座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册,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7.3.3成品支座的检验结果若有两个或座备有一项不合格,或有一个支座两顶不合格时,应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若仍有一个支座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花有一个支座三项不H每个支座应用箱包装,包装应牢固可靠。箱外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体积和重量。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装箱单。箱内技术文件需装入封口的塑料袋中以防受潮每个支座应有标志牌,其内容包括支座型号、竖向承载力。转角、位移、生产日期、出厂编号和生产厂家名称等信息。支座纵、横桥同位移方向应设置位移标识和箭头,需要设置预偏量时,应标示出预偏位置。8.3运输和储存支座在运输、储存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及雨雪浸淋,并保持清洁。严禁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可影响支座质量的物质相接触,距热源应在5m以外。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应随意拆卸。(规范性附录)A.1试样改性聚四氟乙烯板荷载压缩变形试验用试样直径为155mm,板厚7mm,外露高度3mm。改性聚四氟乙烯板储脂坑内涂满5201-2硅脂。A.2试验数量A.3试验方法试验开始前,在常温条件下(23℃±2℃)用四个千分尺在改性聚四氟乙烯板表面选取对称四点作试验时,试样加热至35℃±2℃,保持1h,然后加压至90MPa,用四个千分表连续记录改性聚四氟乙A.4试验报告(规范性附录)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数与线磨耗率试验方法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数与线磨耗率试验用试件尺寸见图B.1。对磨件不锈钢板长140mm,宽110mm,厚2mm。不锈钢板四周焊接在厚约15mm的基层钢板上,要求焊缝光滑、平整,焊缝不高出不锈钢板表面。不锈钢板的表面和外观质量应符合5.2.7、5.4.3的要求。B.2试样数量摩擦系数和线磨耗率试样数量均为为三组,取三组试件测试平均值为该批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数和线磨耗率的测试结果。B.3试验方法B.3.1摩擦系数试验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摩擦系数测试采用双剪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见图B.2。试验分为有硅脂润滑试验和无硅脂润滑试验,有硅脂润滑试验时将试件储脂槽内涂满5201-2硅脂。常温试验温度为23℃±2℃,低温试验温度为-35℃±2℃,高温试验温度为60℃±2℃。试验前先对试件进行预压,预压时间为1h,试件压应力为45MPa。在相对滑动速度0.4mm/s(正弦波0.01Hz),往复滑动距离为±10mm,连续五次循环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为该批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的静摩擦系数。在相对滑动速度15mm/s(正弦波0.375Hz),往复滑动距离为±10mm,连续10次循环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为该批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的动摩擦系数。一般情况下,只做常温试验,当有特殊要求时再做低温试验和高温试验。试验前应将试件在试验温度下停放24h,以使试件内外温度一致。B.3.2线磨耗率试验改性聚四氟乙烯板线磨耗率测试采用双剪试验方法,试验装置见图B.2。试验分为有硅脂润滑试验和无硅脂润滑试验,有硅脂润滑试验时将试件储脂梢内途满5201-2硅脂。常温试验温度为23℃±2℃,高温试验温度为60℃±2℃。试验前元对试件进行预压,预压时间为1h,试件压应力为45MPa。在相对滑动速度15mm/s(正弦波0.35Hz),相对往复滑动距离为±10mm,墨计滑动距离15km(每两年一次)、50km(型式检验)。现场抽检时使做无硅脂润滑下线腐耗率试验。线磨耗率由试验前后试屏重量费小计算确定。B.4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