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含答案_第1页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含答案_第2页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含答案_第3页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含答案_第4页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练案49 精准断开句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49精准断开句读一、专项训练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公子絷反,致命穆公。穆公曰:“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公子絷曰:“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节选自《国语·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君若求置A晋君B而载之C置仁D不亦可乎E君若求置F晋君G以成名H于天下Ⅰ则不如置J不仁以猾其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吾妻)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节选自归有光《世美堂后记》)以余好书A故B家有零落C篇牍D辄E令F里媪访求G遂置书无虑H数千卷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节选自欧阳修《赠杨寘序》)操弦A骤作B忽然C变之D急者E凄然F以促G缓者H舒然I以和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而辞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①而名丑。荆人鬼,越人②,人莫之利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①确石:坚硬的石头。②荆人鬼,越人(jī):楚国人和越国人都迷信鬼神。鬼、,指迷信鬼神的活动。吾则A死矣B王必C封女D女必E让F肥饶之地G而受H沙石之间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0分)材料一(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节选自《墨子·耕柱》)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子A兼爱天下B未云C利也D我E不爱F天下G未云H贼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指不正,与《促织》“唇吻翕辟”中的“辟”词义不同。B.申,指申诫、告诫,与《登泰山记》“戊申晦”中的“申”词义不同。C.非,指非议,否定,与“无可厚非”“惹是生非”中的“非”词义相同。D.和氏之璧,相传由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璞玉雕琢而成,“完璧归赵”的故事与之有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在关于“恒产”与“恒心”的论述中,对“士”与“民”进行了比较,认为“民”无“恒产”就难有“恒心”,这为下文进行推理做好了铺垫。B.孟子主张先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然后进行教化,这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先“足民”后“礼乐”的主张有相似之处。C.巫马子和墨子在争辩该不该“爱天下”时,分别着眼于行动的功效和意图,他们两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墨子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论证劝说巫马子。D.孟子主张应该“制民之产”,墨子则认为要“利民”,两人在关注百姓疾苦这一点上有相同之处,也都提出了具体的施政措施。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2)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9.三段论推理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如: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你是人,所以你的潜能是无限的。又如:牛肉干是动物制品,小刚不吃任何动物制品,所以小刚不吃牛肉干。请从材料二第二段中找出一个三段论推理,并用现代汉语表述。(3分)答案与解析练案49精准断开句读1.答案CEI解析第一个“晋君”是“求置”的宾语,“而”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置晋君”与“载之”是承接关系,衔接紧密,故A、B处不断开。“之”作“载”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需断开。“置仁”是“不亦可乎”的主语,D处无须断开。“置仁不亦可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乎”是句末语气词,E处需断开。第二个“晋君”是“求置”的宾语,F处不能断开。“于天下”是状语后置,H处不能断开。“以成名于天下”是状语后置,表示求置晋君的目的,G处不能断开。“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句子较长,和下文“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构成假设关系,I处需断开。“不仁”是“置”的宾语,J处不能断开。参考译文公子絷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秦穆公说:“他(重耳)只跪拜而不磕头,说明他不贪得后嗣地位。站起来哭泣,那是爱他的父亲。退下后不私自拜访,是不贪图私利。”公子絷说:“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晋君而成就晋国,那么置立一个仁爱的君主不是可以吗?君主如果追求通过置立晋君来成名于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个不仁的晋君以扰乱晋国,这样我们就可进可退改立他人。”所以秦穆公就先扶立公子夷吾为君。2.答案ADG解析此句的主语是“吾妻”。“以余好书”表原因,作状语,“书”后应断开。“故家有零落篇牍”,“故家”意为旧时的书香人家,“有”作谓语,“零落篇牍”作宾语,句意完整,“牍”后应断开。“辄”作状语修饰“令”,“里媪”为兼语,兼作“令”的宾语和“访求”的主语,句意完整,“求”后应断开。参考译文祖宗的祭祀、宾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她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无依的大都来投奔我,四方往来的读书人没有不照管住和吃的。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忧愁事,(我的妻子)最后都默默接受没有怨言。因为我喜爱读书,那时旧时的书香人家有零散的书籍,她就让邻里的老妇人求借,于是购置的书籍大约几千卷。3.答案BDG解析“操弦骤作”,省略了主语,“操弦”“骤”是状语,谓语为“作”,应在“作”后断开,即B处断开;“忽然变之”,省略了主语,句意完整,其后断开,即D处断开;“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结构一致,应在“促”后断开,即G处断开。参考译文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细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降临了大风大雨。有时像失妻的男子、丧夫的女子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4.答案BDG解析“矣”为句末语气词,B处断开;“王必封女”是完整的单句,且下一句的主语也是“女”,故D处断开;“而”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可在“而”前断开,故G处断开。参考译文从前楚庄王已经在河、雍之间战胜了晋国,回国以后准备封赏孙叔敖,孙叔敖推辞而不愿接受。孙叔敖得了恶疮,将要死去,对他的儿子说:“我就要死了,国君必然要封你。你必须让出肥美之地,而接受沙丘乱石那样的荒地。(楚、越之间)有个叫寝丘的,那里石硬地瘠,地名难听。楚国人和越国人都迷信鬼神,人们都认为那里无利可图。”5.答案BDG解析“子兼爱天下”,“子”作主语,“兼爱”作谓语,“天下”作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后面断开,故在B处断开;“未云利也”,“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故在D处断开;“我不爱天下”,“我”作主语,“不爱”作谓语,“天下”作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故在G处断开。故在B、D、G三处断开。6.C解析A项正确。“唇吻翕辟”中的“辟”,开。B项正确。“戊申晦”中的“申”,地支的第九位。C项,“词义相同”错误。“无可厚非”中的“非”,非议,否定。“惹是生非”中的“非”,事端、麻烦。D项正确。7.D解析D项,“也都提出了具体的施政措施”错误。墨子未提出具体的施政措施。8.(1)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现在用义施政于国家,人口一定会增加,刑法政治一定会得到治理,国家一定会安定。9.示例(1)所谓值得珍重的宝物是可以使人得到利益的,和氏璧、隋侯珠、九鼎不能给人以利益,所以它们不是珍重的宝物。(2)宝物值得珍重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得到利益,义可以使人得到利益,所以说义是天下的宝物。参考译文材料二巫马子对墨子说:“你兼爱天下,未见什么利益;我不爱天下,未见有什么贼害。功效都没有达到,你为什么只认为自己对而批评我呢?”墨子说:“现在假如有人在这里放火,一个人捧水准备浇灭它,一个人拨火想使它更旺,功效都没有达到,你认为哪一个可贵呢?”巫马子说:“我认为捧水的人用意是对的,拨火的人用意是不对的。”墨子说:“我也认为我的用意是对的,而认为你的用意不对。”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九鼎,这些都是诸侯们所谓的宝物。这些可以用来使国家富足,人口增加,刑法政治得到治理,国家得到安定吗?答案是不可以。所谓值得珍重的宝物,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得到利益。然而和氏璧、隋侯珠、九鼎,不能给人以利益,所以不是天下的宝物。现在用义施政于国家,人口一定会增加,刑法政治一定会得到治理,国家一定会安定。人们认为宝物值得珍重,是因为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义可以使人得到利益。所以说:义是天下的宝物。”练案50文意理解选择题——化整为零,比对分析一、专项训练1.(2022·全国甲卷,改编)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选项]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2.(2022·全国乙卷,改编)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3.(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节选自蔡襄《答谢景山书》)[选项]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4.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十四年,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非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臣光曰①: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死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注①臣光曰:脱胎于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曰”,司马光的“臣光曰”体现了他的史识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选项]司马光批评韩非以倾覆自己祖国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又认为韩非只是向秦王献策,罪不至死。5.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选项]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①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节选自《韩非子·功名》)注①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人都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著名的大力士。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标号()(3分)千钧得船则浮A锱铢B失船则沉C非千钧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技能”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B.“天下一力以共载之”中的“载”与“载笑载言”(《氓》)中的“载”意思相同。C.“虽疾无声”中的“疾”与成语“痛心疾首”中的“疾”意思不同。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作“南面为王”“南面称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阐明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天时、人心、技能和势位。B.文章指出君主处在君位,要建立功业长享声名,需要拥有权势,并得到臣下的配合。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D.“立功者”“亲近者”“成名者”“近者”“远者”若各存在一定的不足,会使君主“名不称实”。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2)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10.君主如何能使“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3分)

答案与解析练案50文意理解选择题——化整为零,比对分析1.【分析】选项误解楚、秦两国之间的施恩与受恩的关系,原文“西德于秦”意为“(楚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而非选项的“(楚国)得到秦国的恩惠”。参考译文张仪去南方见楚王,说:“现在齐国的罪恶,对秦王来说是很严重的,秦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但是贵国跟齐国交好。大王如果能关闭边关跟齐国断绝邦交,我愿意让秦王献上商於方圆六百里土地。如果能这样,楚国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私下里更是获得了商於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的好处,这一计策能使三项利益一起到来。”2.【分析】错解人物观点。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为“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而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办法吗?”即不能靠建造楼台这些方式让百姓安身立命,故选项“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参考译文晋平公在春季修筑亭台,叔向说:“不可以。古代的圣王注重德政并致力施行,宽缓刑罚并催促民时。现在春季修筑亭台,这是耽误农时。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而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办法吗?”晋平公说:“好。”于是停止了修筑亭台的劳役。3.【分析】曲解文意。“不攀附孔、孟圣人”错误,由原文“其称仲尼……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可见,作者并不是要求朋友不攀附孔孟,而是请朋友不要相信前人所说的孔孟也汲汲营营试图自谋仕进的说法,并为孔孟辩解,认为孔孟不过“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并非自谋仕进。参考译文君子对于进退,只看重道义罢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权之人的自我仕进来类比,如果他们的说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权之人,我也不会听从的。您引用孔子之例,说佛肸征召他,他也想要前往,孟子不被鲁侯重用,那么这两个人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上天而等着发挥才能罢了。4.【分析】错解人物评价。“认为韩非只是向秦王献策,罪不至死”错误。对于韩非以倾覆自己祖国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行为,司马光是深恶痛绝的,认为这种人罪过不可饶恕,死有余辜,即“罪固不容死矣”。参考译文秦始皇帝十四年(前233),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献上国君的印玺,请求做秦国的藩国,并派韩非到秦国访问。韩非乘机上书秦王说:“当今秦国的土地方圆数千里,精兵号称上百万,号令严明,赏罚公正,天下独一无二。我冒死请求觐见大王,陈述攻破天下合纵联盟的计谋。大王如果采用了我的计谋,不能一举攻破东方各国的联盟,赵国不投降,韩国不灭亡,楚国和魏国不屈服,齐国和燕国不归顺,秦国霸主的功名不成,四方的邻国不前来朝拜,就请大王杀了我示众,以此来警诫那些为大王谋划不能尽忠的人。”……臣司马光对此评论说:我听说正人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推广到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祖国推广到热爱别人的祖国,所以才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而享受到无限的幸福。现在看来韩非替秦国出谋献策,而首先就想倾覆自己的祖国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他的罪过确实不可饶恕,真是死有余辜!5.【分析】人物相关事件概括错误。“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错误,根据原文“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可知,“其”指“龟兹王白英”,说明班勇借助龟兹王白英的兵力击退匈奴伊蠡王。参考译文皇帝又任命班勇做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到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朝廷,朝廷特加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用开导他,白英就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庭,把匈奴伊蠡王赶跑了,于是前部才又开通了。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都臣服于汉朝。6.答案ACF解析“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是并举成分,应在中间断开,即A处断开;“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是对前面两个并举成分的原因分析,应在“非”前断开,即C处断开;“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是判断句,句末语气词“也”表判断,故应在“也”后断开,即F处断开。7.B解析A项正确。“因”的意思是“依靠,借助”。B项,“意思相同”错误。拥戴/助词,无实义。C项正确。快速、迅疾/痛苦。D项正确。8.C解析C项,“来表明君主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可知,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时画两种不同图形为例,来表明人臣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9.(1)所以掌握了天时,不努力庄稼也会自行生长;获得了人心,就算不督促民众也会自我勉励。(2)尧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10.①处于君位,有权势;②得到臣下的配合。参考译文英明的君主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项: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不顺应天时,即使十个尧也不能使冬天里结出一个穗子;违背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不能逼迫人使出全部的力气。所以掌握了天时,不努力庄稼也会自行生长;获得了人心,就算不督促民众也会自我勉励;依靠技能,就算不着急也会很快成功;有了威势和地位,即使不追求也会建立功名。事情就像水自然向下流,就像船浮在水面上。遵守自然的规律,推行畅通无阻的法令,所以叫作英明的君主。只有才能没有势位,即使是贤德的人也不能制服无德无才的人。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上,那么它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不是木材长高了,是它处的地位很高。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权势重;尧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千钧的重物有船载就能浮起来,很轻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下沉,不是千钧的东西轻,很轻的东西重,而是因为有船这个“势”和没有船这个“势”(是不一样的)。所以短的东西因为地位高而俯视千仞,无德无才的人因为权势可以控制贤德的人。君主,全天下的人合力来拥戴他,所以地位巩固;大众同心且共同拥立他,所以他尊贵。臣子坚守自己的所长,尽自己的所能,因此叫作忠。以尊贵的君主驱使忠臣,那么君主就可以长久安乐地生活,而功名也可建立。名和实相互依赖而形成,形和影相互对应而出现,所以臣子和君主目标一致而使命不同。君主的忧患在于没有人响应他,所以说,一只手独拍,虽然迅疾却没有响声。人臣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守一职,所以说,右手画圆形,左手画方形,不能同时画成两种图形。所以说: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君主就好比鼓槌,臣子就好比鼓,技能就好比车子,政事就好比马。因此人有多余的力量就容易响应君主的号召,而有了超人的技能就容易办成事。想为君主立功的人力量不够,和君主亲近的人诚信不够,要拥戴君主成名的人没有权势,贴身的人不贴心,而关系远的人不来结交,那么君主的名声和实际就不相符了。圣明的人的道德如同尧、舜,而行为如同伯夷,但他的地位不被世人所拥戴,就不能立功,也不能成名。所以古代能功成名就的人,大家都来帮他出力,贴身的人用真心来和他结交,关系远的人用好名声来称誉他,地位尊贵的人用权势来拥戴他。像这样的话,那么像泰山一样的丰功伟绩就会长期树立在国家之中,像太阳月亮一样的光辉名声就会永久地著于天地之间。这就是尧处在君位上能够保住名声,舜处在臣位上能够做出功绩的原因。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一、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梁元帝为帝子时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2.(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节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概括汪容甫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捶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节选自《南齐书》)注①考:特指已故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当时的少数民族。4.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3分)5.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三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3分)6.萧承之作为战将,军功显著。文中是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综合训练(2023·广东河源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材料一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故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生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理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3分)夫谋小仁者A大仁B之贼C故D我有天下E已来F绝不G放H赦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耻,指感到耻辱,“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指感到诧异,两者用法相同。B.发,指打开,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意思不相同。C.危笃,指非常危险,多就疾病而言,与现代汉语中的“病危”意思相同。D.入道,指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古人认为度人入道会有福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酒醉后丢失了帽子,三天不上朝,管仲建议他通过处理好政事来洗雪耻辱。齐桓公非常赞同,于是赏赐贫穷的百姓,赦免轻罪的囚徒。B.有人认为,如果齐桓公的行为合乎道义,那么他以前不做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情,偏要等到丢失了帽子后才来做,他实行道义的动机就有问题。C.蜀国先主常听陈元方、郑康成讲说治乱之道,但未听他们说到赦免。诸葛亮赞同先主之见,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D.长孙皇后患病,医药未能治好,皇太子准备请求皇帝赦免囚徒,并度人入道,来为皇后祈福。皇后认为死生自有天命,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2)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11.齐桓公和唐太宗对赦免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与解析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1.①病痛折磨;②环境干扰;③无师传授。参考译文梁元帝曾经对我说:“从前在会稽郡的时候,我才十二岁,就已经喜欢学习了。当时我身患疥疮,手不能握拳,膝不能弯曲。我在闲斋中挂上葛布制成的帷帐,以避开苍蝇独坐,身边的银盆内装着山阴的甜酒,不时喝上几口,以此减轻自己的疼痛。这时我就随意读一些史书,一天读二十卷,既然没有老师传授,有时不认识某字,有时不理解某句话,就需要自己反复思考,不知道厌倦。”梁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贵身份,在孩童闲逸之时,尚且能够如此用功学习,何况那些出身普通,希望通过学习以求仕途显达的人呢?2.参考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解析回答第一问,需联系原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意思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需要联系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来进行理解。参考译文臣司马光认为:古人有句话说:“君主清明,臣下正直。”裴矩对隋朝奸佞却对唐朝忠贞,不是他的生性有了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目测日影的表,臣子如同日影,表一动影子就跟随移动了。3.参考答案①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②为文:取法于古,自成一家。解析通过阅读锁定相关信息:治学方面,根据“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可概括出治学特点;为文方面,根据“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可概括出为文特点。参考译文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的学问,没有不通览的。于是广泛地查考夏、商、周三代的典礼制度,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方面,也给它们撰文论述,写了《述学》内外篇。又深入研究《春秋》,著有《春秋述义》,见解、议论超出常人,看过的人认为自唐朝以来没有赶得上的。他写文章源于经、史,受汉、魏的熏陶,不沿袭欧、曾、王、苏的流派,而取法古人,所以卓越自成一家。4.①能够知己知彼。②懂得虚虚实实的军事思想。③胆大果敢。5.①奉命前进,冒险深入,抵抗时日长,艰苦战斗。②面对敌情,果断采取应对措施。6.①元嘉七年,率数百人击退胡人进攻,保全了济南城。②在梁州刺史弃城逃走的情况下,萧承之率军多次战胜氐族军队,平定了梁州。参考译文太祖的父亲名承之,字嗣伯。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才智勇力超乎常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器重他。任建威府参军,善于安抚。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胡人乘胜攻占青州所属各郡国,偏帅安平公进犯济南,太祖的父亲率数百人阻击,打退敌兵。胡人集结大批兵力,太祖的父亲命令按兵不动,打开城门。众人进谏说:“敌众我寡,为什么这样轻敌!”太祖的父亲说:“如今孤立无援地守卫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事情已经很危险紧急了,如果再表示软弱,一定被他们屠杀,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了。”胡人怀疑有伏兵,就撤走了。宋文帝认为太祖的父亲有保全济南城的功劳,亲笔写信给都督长沙王义欣说:“承之在管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现在拟让他做兖州刺史,檀征南具体安排。”太祖的父亲与檀道济平素没有什么交情,这事也就作罢了。氐族统帅杨难当进犯汉川,梁州刺史弃城逃跑,太祖的父亲率兵轻装前进,在黄金山向氐族伪魏兴太守薛健进攻。薛健部队溃散之后,太祖的父亲就占领了黄金山。氐族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是占据州城,后听说太祖的父亲到了,退而据守小城,薛健后退到下桃城驻守,设立营寨。太祖的父亲率领军队与他们对垒,相距二里。薛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战,太祖的父亲大败敌军,薛健等关闭营门自守不敢出战。杨难当又派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援助赵温,逼近太祖的父亲。太祖的父亲抵御敌人四十多天。贼兵都披着犀牛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