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测评(A)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测评(A)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测评(A)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测评(A)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测评(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

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o图中的沙岭沙山

(29.5°N附近)形成于两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

(谷)相间的地形。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b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C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沙山分布于局部小区域范围内,其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主要由风

力沉积作用形成;沙山形成后,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垄槽相间的地形。故C项正确。

2.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

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解析: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属于沉积岩;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为岩层

挤压所致,应为褶皱构造。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

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能够表示灵璧石岩石类型的是()

A.aB.bC.cD.d

4.图中过程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B.@C.③D.④

答案:3.C4.C

解析:第3题,灵璧石属于变质岩,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a为喷出岩,b为侵入

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第4题,变质作用指的是形成变质岩的过程,由图中可以看出

c为变质岩,则③为变质作用。

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搬运作用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D.堆积作用

6.图中I、II所示的演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强弱B.风力作用

C.温度变化D.生物活动

答案:5.C6.C

解析:第5题,在温度、水、大气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到破

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第6题,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部,

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由于常年累月的热胀冷缩使岩石遭到破坏。因此温度的变

化是I、n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

在准嚼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

心地貌,是距今两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

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一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

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第7~8题。

7.推测两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A.起伏和缓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D.平坦广阔

8.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A.岩层性质差异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D.岩层挤压隆起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两亿年前,是砂岩与泥岩形成时期,砂岩和泥岩是河湖在地势低洼区沉积形

成,故C项正确。第8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垄状如龙脊,应为地壳

运动造成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褶皱,其中垄为背斜,其外层岩层受外力作用被侵蚀,中间

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近似于垂直地面的岩层,故D项正确。岩块断裂上升,则会出

现断块山,从形态和出露岩层数量看,可排除B项。砂岩、泥岩为沉积岩,非岩浆岩。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花岗岩

9.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的发生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石灰岩层与页岩层间侵

蚀面的形成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

10.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答案:9.C10.C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灰岩层与页岩层间有一侵蚀面,说明在页岩沉积之前发

生了石灰岩的侵蚀,砂岩、页岩在断层附近外的其他地方都呈水平状态,且页岩在下,说

明页岩较砂岩先沉积;花岗岩在石灰岩、页岩、砂岩中都有侵入,说明花岗岩的侵入发生

在砂岩沉积之后;断层线附近石灰岩、页岩、砂岩、花岗岩岩层都发生了错动,说明断层

出现在岩浆侵入之后。第10题,图中石灰岩、砂岩、页岩均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

中的侵入岩。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根据图

中岩层的错位可知撕层左侧的岩层是相对下降的,右侧的岩层是相对上升的,故该地地

壳并不一定是一直上升隆起的。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所在地区典型交通线形态的是()

AB

答案:1LA12.C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

干流处应为山谷。第1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为

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

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堆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堆积

B.先侵蚀,后堆积

C.持续侵蚀

D.先堆积,后侵蚀

14.推测1992—1997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3.D14.B

解析:第13题,该区域外力以堆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距监测

起始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

中两者在1975—1978年距离变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变小,故该剖面近岸海域先

堆积,后侵蚀。第14题,在1992—1997年,两者距离持续减小,说明该剖面近岸海域沉积

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挟带入海的泥沙减少所致。

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

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第15~16

题。

15.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1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一火山喷发一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一地壳抬升一沉积

C.地壳抬升一沉积一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一火山喷发一风化侵蚀

答案:15.C16.A

解析:第15题,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第

16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出岩。所以该

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即堆积一火山喷发

一风化侵蚀。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

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至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

成第17~18题。

1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1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B.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一沉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一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答案:17.B18.A

解析:第17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再结合文中“千

疮百孔,,,,蜂巢,,可判断为风力侵蚀作用。第1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处先有堆积作用形

成的沉积岩,后岩浆沿沉积岩薄弱地带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处地壳上升,经风力侵蚀

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

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

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

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第19~21题。

m页岩

黄土

19.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

C.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20.图示黄河河床位于()

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

C.向斜槽部

D.板块分界线附近

21.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

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②东侧岩层相对下降③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

侵蚀④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9.D20.B21.B

解析:第19题,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多级阶地则是由于地层间

歇性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第20题,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判断,该地区岩

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

层线附近。第21题,根据上题分析可判断,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①错

误,②正确;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抬升后海拔高,易遭受侵蚀,故③正确;该图为黄河蛇

曲,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地处凸岸,侵蚀作用弱,故④错误。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其形态

特征与新月形沙丘方向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

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第22~23题。

22.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冻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23.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沉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答案:22.B23.D

解析:第22题,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以及

指向标判断,图示抛物线沙丘西侧凹进、东侧凸出,图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第23题,

迎风坡风力强,侵蚀作用强,背风坡因风力减小,以沉积作用为主。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

呈弧形凸出”可判断,位于迎风坡的甲、丁部位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作用,位于背风坡

的乙、丙部位以沉积作用为主。

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

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

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

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

意图,完成第24~25题。

24.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

A.正断层是由于岩层受拉力形成的

B.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

C.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

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

25.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

C.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

D.大洋中脊线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

答案:24.A25.B

解析:第24题,正断层受拉力作用断裂,上盘会沿着断层面下滑,故A项正确;逆断层就是

一个断层,常说的地垒构造则是由两个断层形成的中间上升部分;走滑断层沿水平方向滑

动,不会形成块状山地;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外力没有关系。第25题,

正断层向两侧张裂,岩浆上升形成新的岩石,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逆断层受挤压作

用,岩层容易发生弯曲,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大洋中

脊线附近两个板块张裂运动,多为正断层构造。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图1中Q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

⑴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P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Q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M地是背斜。地壳运动使M地岩层向上拱起。

(2)地壳运动使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

形成山岭。

(3)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

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侵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

消失,形成花岗岩球状景观。

解析:观察图中的地表形态可知,M地为谷地,P地为山地,Q地为岩浆岩出露地表;从图中

岩层的弯曲分布状况可知,M地为背斜,P地为向斜,因此可知,M地为背斜谷,P地为向斜

山。Q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7.(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宁夏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为宁

夏平原和周边区域图以及贺兰山东麓某地堆积地貌及剖面图。

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⑴描述图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3)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4)分析图中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原因。

答案:(1)贺兰山脉位于西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宁夏平原位于中部,南北延伸;鄂尔多斯高原

位于东部;腾格里沙漠位于贺兰山脉以西。

(2)从地质构造上来看,两侧地块相对抬升,中部断裂下陷,经河流(黄河)冲积(或黄河带来

的泥沙沉积)而形成。

(3)A、B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凸出。原因:上游河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

响。

C、D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下游方向凸出。原因:下游河段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4)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

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主要地形区有贺兰山、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

原。根据指向标说明其分布特点。第(2)题,结合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宁夏平原为断层构造,后期经黄河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第(3)题,AB地处河谷之中,等高线

向高处弯曲;CD地处山前洪积扇,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分别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说

明原因。第(4)题,由于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河流流速逐渐减慢,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

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壁立千仞,以奇、险、峻

秀著称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挟带大量

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⑶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

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并堆积,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