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设计说明_第1页
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设计说明_第2页
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设计说明_第3页
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设计说明_第4页
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3页.第2页共14页目录TOC\o"1-2"\h\z\u.1工程概况 11.1项目建设背景 11.2工程规模 1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 12.1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 12.2其它文件依据 13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24建设条件 34.1场地现状 34.2进出场条件 34.3材料来源(或供应) 34.4气象与水文 34.5地形地貌 34.6地质构造 34.8水文地质条件 44.9地震效应评价 44.10不良地质现象 4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45.1里程K0+000~K0+045半挖半填道路段 45.2里程K0+0450~K0+326.935挖方道路段 55.3边坡稳定性分析 56技术标准 67岩土力学参数(摘自地勘报告) 68边坡防护设计 68.1设计原侧 68.2分段设计内容 69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试验与检测要求 69.1挖方施工技术要求 69.2填方施工技术要求 79.3护坡施工技术要求 710监测 810.1监测原则和内容 810.2边坡监测规定 810.3边坡监测报警工况 910.4施工险情应急处理 9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 911.1范围 911.2专项施工方案 1111.3现场安全管理 1111.4施工建议 1212施工注意事项 1312.1填方边坡(局部低矮边坡段落) 1312.2挖方边坡(含高边坡) 1312.3其它事项 1313主要工程数量表 141工程概况1.1项目建设背景本次项目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全长326.935m,起点与在建悦港纵一路平交口相接,向东延伸与纵一路平交,终点与在建太山二路和纵二路交叉口平交,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设计车速40km/h,标准路幅宽22m,双向四车道。1.2工程规模边坡名称边坡范围长度最高高度边坡类型安全等级支护形式坡率(m)(m)1#边坡K0+018.904—K0+100左侧28018.2岩土混合、永久挖方二级坡率法+蜂巢格室植草1:1.5分级放坡K0+100—K0+291.381左侧从下至上1:1.0、1:1.5分级放坡K0+230—K0+250左侧1:1.0分级放坡2#边坡K0+018.904—K0+147.3右侧28014.5土质、临时挖方二级坡率法+喷播植草1:1.5K0+147.3—K0+291.381右侧岩土混合、临时挖方1:1.0、1:1.5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1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19)(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17)《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8)《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19)《市政工程边坡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20)《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1351-2019)(2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2)《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2其它文件依据(1)《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1月提供)及审查合格报告(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3)渝建发[2010]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4)《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5)渝建发[2014]16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6)《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7)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规划资料及地形图(8)《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初步设计批复(9)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初步设计轨道交通安全保护专篇专项审查的批复3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高边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执行情况1.补充含地质内容的立面图,并标注轨道工程,分析评价本高边坡对其影响。回复:根据意见,由于坡率法边坡结构简单,立面图结构十分单一,因此采用平面图、剖面图形式表达可满足要求。道路起点段涉轨,经复核道路挖方边坡(坡高<4.6m)对轨道影响极小。2.根据地质横断面图、立面图分段划分边坡类型(土质、岩质、岩土混合),修改完善说明中的“表1边坡支护情况”表内容。回复:根据意见,结合地质横断面、地质纵断面分段划分边坡类型,详见设计说明表1。3.土质和岩体强风化层挖方边坡坡率1:1偏陡,应适当放缓。回复:根据意见,土质和强风化岩层边坡坡率调整为1:1.5,详见剖面设计图,K0+230~K0+250段土层和强风化层较薄,为保护现状航油管线该段坡率采用1:1.0分级放坡,坡面挂网喷砼封闭。4.2-2`断面是斜交断面,其边坡坡率应为视坡率,建议采用正交断面。回复:根据意见,修改2-2`剖面图中坡率表达形式为“正交投影坡率1:1.5”。5.典型支护大样图应取消,施工开挖后若发现裂缝等不良地质,应根据地质专业提供的资料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变更设计。回复:根据意见,取消典型支护大样图。6.起点处为轨道交通6号线,补充涉轨专项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完善本高边坡设计文件。回复:根据意见,补充轨道专篇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补充轨保范围内的边坡开挖要求。3.2初步设计意见及执行情况1.细化地下管线开挖临时沟槽与路堑边坡的空间关系,完善相互影响评价(叠加影响)及边坡支护设计内容。回复:根据意见,细化管线沟槽临时施工设计内容,经复核基坑沟槽均位于中风化岩层中,无不利结构面,沟槽对边坡影响较小,详见YT-02剖面图。2.细化拟建道路对既有地下管线的影响评价,完善保护措施。回复:根据意见,经复核建设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迁改处理,仅有K0+230-K0+250段存在航油管线,采用该段边坡为岩质,采用挂网喷射C25混凝土60mm封闭设计,详见YT-02(四)剖面图。3.明确2#边坡临时边坡工作年限。回复:根据意见,设计文本明确2#临时边坡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4.管线沟槽及生物滞留沟槽开挖深度较大,应考虑对边坡的影响。回复:根据意见,细化管线沟槽临时施工设计内容,经复核基坑沟槽均位于中风化岩层中,无不利结构面,沟槽对边坡影响较小,详见YT-02剖面图。5.土和强风化层坡比1:1建议放缓(6-6、7-7剖面左侧)。回复:经复核,此处土层约0.8m,岩层为切向坡,为保护航油管线,此处坡率采用1:1加坡面挂网喷混封闭,防止坡面风化掉块。4建设条件4.1场地现状拟建道路位于水土园区,临近道路由在建的横二路和纵二路,拟建道路场地无限制线控制条件,本段道路均为挖方边坡,根据地质资料揭示场地挖方边坡为泥岩,局部砂泥岩互层。4.2进出场条件拟建道路周边交通便利,环境简单,施工进场和材料运输十分方便,整个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无陡崖等不利于施工进场的区域。4.3材料来源(或供应)本项目为道路路基施工,项目所在区工程建设项目众多,拟需材料来源充足,材料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要求。4.4气象与水文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暖而多雾的特点。据重庆市气象站气象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2°C,极端最低气温-3.7°C,最高气温38.2°C,相对湿度8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4.5mm,其中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勘察期间未见地表水体。4.5地形地貌项目周边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主要由冲沟、斜坡组成,项目地块中部、南部基本为原始地貌。线路最高处高程约291m,位于桩号K0+240;最低处高程约262m,相对高差约29m。现状平场外地形多为农田、林地,谷坡见零星基岩露头,砂岩露头抗风化能力较强,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泥岩露头表面风化严重,风化岩块脱离母体,呈散落状。4.6地质构造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悦来场向斜南东翼。拟建场区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土层(Q4el+dl),人工填土(Q4m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地层。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4°∠19°,层面张开度1~1.5mm,表面平直,无胶结,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据现场踏勘调查,场地发育两组裂隙:①200°∠78°,裂面平整,微张开,少量泥质充填,可见延伸2~5m,间距一般0.5~1.5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②130°∠80°,裂面平整,微张开,少量泥质充填,可见延伸约4~7m,间距1~2.0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本次勘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地质构造简单。4.8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少部分填土,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层厚度小,填土孔隙率较大,透水性较强。勘查区位于斜坡地带,场地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场区地表水汇集于地表坡面,最终向低处排泄,场地南侧边坡顶部斜坡地表水主要为坡面汇水遇连续大雨暴雨,水量将明显增大,土层遇水软化易发生溜滑。边坡开挖后,应加强对斜坡地表汇水的截排工作,防止汇水对边坡上部土体稳定性构成不利影响。2、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拟建场地内的土层主要由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表层,松散至稍密,透水性强,由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排泄。该层分布虽广,但厚度总体较小,勘探过程中揭示该层无水。(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及中等风化带构造裂隙中,因受地形、岩性、构造的控制,岩层表面又被弱透水的土层覆盖,同时由于场地西侧斜坡地形,致使地下水补给渗入条件差,有利于地表水顺坡径流和排泄,因此,尽管区内降雨充沛,但雨后多形成地表径流排泄,场地基岩主要为隔水性较好的泥岩组成,涌入补给地下水水量总体甚微,致使基岩富水性较弱。4.9地震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区内抗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抗震分组第一组。拟建场地无滑坡、崩塌体分布,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可不进行抗震稳定性验算,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问题。4.10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5.1里程K0+000~K0+045半挖半填道路段(来源勘察资料)该段道路位拟建路起始段,道路起点与悦港纵一路终点平交,路段长45m(代表性剖面:1-1′),左侧为挖方边坡,右侧为填方边坡边坡,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厚1~12.3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层厚3.2~4.10m。该段道路持力层为素填土,按设计路面高程施工整平后,左侧最大挖方高度12.5m,右侧最大填方高度0.4m。道路左侧,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左侧挖方边坡高0~12.5m,为岩土质边坡,坡顶部为粉质粘土,厚约0~1.70m,下部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厚约1~2.50m,由于边坡基岩面角度(一般1~3°)平缓,且土层薄,边坡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移;中、下部由强、中风化泥岩及砂岩组成,设计拟采用边两级放坡处理,坡坡率第一级为1:1,第二级为1:1.5,边坡8m一级,每一级设置2m宽马道。根据裂隙结构面与边坡组合关系的赤平投影图1可知,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道路右侧,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填方边坡高0~0.4m,横向与纵向地形平缓,不存在大的挖填。5.2里程K0+0450~K0+326.935挖方道路段(来源勘察资料)该路段主要位于原始斜坡地貌区,坡角3~15°。经地面调查,未发现斜坡有变形、滑移等现象,据钻探揭露,斜坡覆盖薄层粉质黏土,土层厚度0.5~4.5m,局部可见基岩出露。该段道路持力层为基岩,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泥岩、砂岩。道路左侧,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左侧挖方边坡高5.3~12.1m,为岩土质边坡。边坡上部为素填土或粉质粘土,厚约0.5~1.7m,由于边坡基岩面角度(一般1~5°)平缓,且大多数土层薄,边坡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移;根据赤平投影图2可知,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道路右侧,按设计标高整平道路后,右侧挖方边坡高度3.7~11.3m,为岩土质边坡。边坡上部为素填土或粉质粘土,厚约0.5~4.2m,由于边坡基岩面角度(一般1~5°)平缓,边坡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移;根据赤平投影图3可知,为切向坡,无不利外倾结构面。5.3边坡稳定性分析本道路修建主要形成的高边坡为岩质挖方边坡(1#边坡、2#边坡),根据前述(5.1、5.2节)分析可知,道路两侧岩质边坡稳定性不受不利外倾结构面控制,原始地面土层较薄,土岩界面平缓。综合分析该段边坡,土层中不可能产生圆弧破坏、高切坡沿土岩界面产生折线破坏的可能性极小,无不利外倾层面,岩层直线滑动可能性也较小。路基开挖可能会形成局部掉块,施工期间需要注意及时清除坡面松动石块,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施工要求见下文。6技术标准6.1设计工作年限:临时性边坡2年,永久性边50年。6.2边坡安全系数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永久性边坡安全系数临时性边坡安全系数一般工况地震工况一级1.11.351.151.25二级1.01.31.101.20三级1.01.251.051.156.3坡顶设计荷载10Kpa,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7岩土力学参数(摘自地勘报告)场地内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值根据本工程地勘报告选取如下表:表2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8边坡防护设计8.1设计原侧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措施设计符合场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严格遵守“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边坡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时应设置监测系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设计进行修改。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和勘察设计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以便调整设计。8.2分段设计内容本工程中边坡土岩界面平缓,临近本工程地块无限制地形和建构筑物,因此边坡采用坡率法放坡(现状燃气管线将全部迁改,设计可不考虑现状管线因素)。1#、2#挖边坡按照1:1.0、1:1.5自下至上分级刷坡,每级边坡高8m,每级设计碎落台宽度2.0m,1#坡面采用蜂巢格室护坡(分为岩质防护和土质防护),2#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9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试验与检测要求9.1挖方施工技术要求(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坡体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并对坡顶地表未在开挖范围内的裂隙进行封闭处理,之后才可进行坡体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坡体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3)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边坡附近(一倍边坡高度)的土石方开挖施工严禁放炮,应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方式。(5)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6)应及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及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坡顶安全防护措施。(7)场地中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的基岩,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封闭。(8)边坡土石方开挖须严格按照逆作法施工,边坡开挖临近设计坡面时应采用人工修坡平整,减小扰动,并及时支护。9.2填方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保持基底干燥,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避免积水软化地基。(2)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耕土、淤泥等,当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按坡面图所示开挖成台阶状,台阶通过参建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上部回填。(3)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的岩体,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块石粒径不应大于200mm,压实系数大于0.94。压实填土天然重度不小于20KN/m3,天然内摩擦角不小于30°,内聚力不小于12Kpa;压实填土饱和重度不小于21KN/m3,内摩擦角不小于27°,内聚力不小于9Kpa。(4)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5)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为0.3m,每层填土压实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下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1)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设置不少于一个检查点。2)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9.3护坡施工技术要求9.3.1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9.3.2绿化草籽护坡草籽种类及含量以景观专业施工图为准,若建设方对草籽种类另有要求,以满足业主要求确定。9.3.3格室生态植草护坡基材混合物由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植被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绿化基材由有机质、土壤结构改良剂等材料制成,应针对项目区具体特点进行标准试验,选定配合比。植壤土应选用工程地原有的地表土或附近农田土粉碎风干过8mm筛,风干过筛后的植壤土应采取防水措施,含水量≤20%;纤维可就地取秸秆、树枝等粉碎成10~15mm长,含水应采取防水措施,含水量≤20%。基材混合物的配比为(体积比):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20%:40%:40%。草种应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含草种的绿化基材混合物各成分含量宜根据野外工程试验综合确定。考虑喷射物的压缩变形,实际喷射用量应乘以约1.5的系数。在坡面上喷播符合要求的基材和草籽后,用30g/m2的无纺布覆盖好。喷播后应加强管理,适时适度喷水。当幼苗植株长到5cm~6cm或2~3片叶时,揭去无纺布。9.3.4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1#边坡K0+230-K0+250段)(1)喷射混凝土封面60mm厚度,配置单层双向钢筋网,钢筋规格为HPB300级钢筋,直径8mm,钢筋网片间距200mm,搭接长度≥200mm,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300mm,混凝土面层应完全覆盖钢筋网。(2)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2mm;喷射混凝土1d龄期抗压强度不应低于5MPa。(3)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宜保持0.8~1.5m的距离。(4)喷射作业施工区段按水平分区或垂直分区,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5)坡面上应设泄水孔,泄水孔呈矩阵型布置,横向竖向间距均为2.0m,孔径Φ=100mm,外倾5%。9.3.6边坡施工工序格室护坡工序:清平边坡坡面——施工锚钉——挂蜂巢格室(含平台)——施工坡顶锚钉——格室内填20cm种植土——格室表面喷10cm营养土+草籽——养护。挖方边坡施工工序要求:自上而下、横向分层、纵向分段施工。截、排水沟工序:定位放线——基槽开挖——截排水沟施工——勾缝。10监测10.1监测原则和内容为了保证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对工程进行安全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表10.1-1边坡监测原则及测点布置位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位置一级边坡二级边坡二级边坡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应测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选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和墙面及整体倾斜应测应测选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选测锚杆(索)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可不测10.2边坡监测规定(1)施工过程中业主应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施工监测,永久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小于两个水文年。临时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同临时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但需考虑临近地块开发时间因素。(2)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3)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4)当边坡变形曲线出现异常时,应加密测点和监测频率,必要时加强围护措施。(5)当边坡变形值突变时,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待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6)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10.3边坡监测报警工况(1)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或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2)土质边坡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已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允许值的80%,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变化速度已连续3d每天大于0.00008;(3)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4)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5)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7)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已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10.4施工险情应急处理10.4.1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状况采用下列应急处理措施:(1)坡底被动区临时压重;(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应严格控制卸载程序;(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临时加固支护结构;(5)加强险情区段监测;(6)立即向勘察、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及时按施工现状开展勘察及设计资料复审工作。10.4.2边坡施工出现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汇编等工作。10.4.3边坡施工出现险情后,施工单位应会同相关单位查清险情原因,并应按边坡排危抢险方案的原则制定施工抢险方案。10.4.4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抢险方案及时开展边坡工程抢险工作。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11.1范围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本工程主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下表,本工程中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为边坡土石方开挖等工程。附表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基坑工程(一)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进行专项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周边环境等资料。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支模设计时应考虑上部荷载分布、施工工序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支撑方案,确保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三)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工程(一)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三)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四)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五)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六)异型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拆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暗挖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他(三)人工挖孔桩工程。根据重庆市住房与城乡建委"渝建发[2012]162号",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专家充分论证通过后,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四)水下作业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注:(1)表中“√”涉及;“○”根据施工工艺可能涉及;“×”不涉及。(2)由于施工工艺不确定,本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需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并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质〔2018〕31号”相关要求。(3)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有补充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执行其具体要求。附表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基坑工程(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进行专项基坑支护设计,必要时进行专家论证。重庆市范围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应执行重庆市住房与城乡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及以上。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脚手架工程(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二)提升高度在150m及以上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或附着式升降操作平台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三)分段架体搭设高度20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拆除工程(一)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二)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影响范围内的拆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暗挖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其他(三)开挖深度16m及以上的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四)水下作业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注:(1)表中“√”涉及;“○”根据施工工艺可能涉及;“×”不涉及。(2)由于施工工艺不确定,本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需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并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质〔2018〕31号”相关要求。(3)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有补充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执行其具体要求。11.2专项施工方案(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核对线路资料,核实基坑标高、坡率并进行现场核对,仔细研究本基坑的地质情况,做好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核实地形、地物,必要时设置观察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2)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3)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4)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5)专家论证会后,应当形成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提出通过、修改后通过或者不通过的一致意见。专家对论证报告负责并签字确认。11.3现场安全管理(1)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3)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专项施工方案。(4)施工单位应当对危大工程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施工现场履职。(5)监理单位应当结合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并对危大工程施工实施专项巡视检查。(6)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要求其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7)对于按照规定需要进行第三方监测的危大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8)对于按照规定需要验收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9)危大工程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施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开展应急抢险工作。(10)危大工程应急抢险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制定工程恢复方案,并对应急抢险工作进行后评估。(11)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档案。11.4施工建议(1)承包商进场后应对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复勘,若发现与工程地质详勘不符,应及时同业主、设计、监理及地勘单位以确定进一步解决方案。(2)边坡工程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地勘、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在建轨道构筑物、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现状地形地层的保护,确保支护工程不对已建、拟建工程产生安全影响。(4)基坑支护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勘察、设计、监理、业主通报,根据险情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5)施工中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防止基坑纵向滑坡: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必要时设置临时挡护结构物进行基槽加固,同时禁止坡顶堆载。(6)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该层土中降水效果;暴雨来临前所有的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坡脚位置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坑,并排专人值守,必要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混凝土处理;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开挖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工作面。(7)基坑雨季施工时,应准备充足的排水设备,以便大雨时及雨后及时抽排基坑积水,避免基坑浸泡;同时加强对周边支护结构的监控量测及现场巡查。确保工程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8)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戴好安全帽,基槽开挖时,禁止站在基槽边上和槽底靠近槽壁处,边上应有其他人监督安全。(9)在建构筑物附近3m区域应该采取人工开挖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返挖区进行处理、回填。(10)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11)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12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