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5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适当条件下,amolC2H4跟bmol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了pmolC2H6,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燃烧,并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应是()A.(3a+0.5b)molB.(3a+b)molC.(3a+0.5b+3p)molD.(3a+0.5b-3p)mol2、制取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反应物的顺序是先H2SO4再加乙醇最后加乙酸B.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作用D.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3、使0.5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然后该加成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最多是A.1.5mol B.2.5mol C.2.0mol D.3.0mol4、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用导线连接,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电子由锌沿导线流向铜5、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质量减少,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a>b>c>dB.a>c>d>bC.c>a>b>dD.b>d>c>a6、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7、安徽宣城所产的宣纸、宣笔、徽墨、宣砚举世闻名。做宣笔常用羊、兔等动物的毛,其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 B.纤维素 C.糖类 D.油脂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稀硫酸和铁的反应:2Fe+6H+=2Fe3++3H2↑B.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H++CO32—=H2O+CO2↑C.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D.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Fe+Cu2+=Fe2++Cu9、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A.二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硅是固体B.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高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二氧化硅难溶于水D.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10、溶液中只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貭的量之向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説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含有H+、Mg2+、Al3+,可能含有Fe3+B.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和NO3-,一定含有SO42-C.溶液中C(NH4+)=0.2mol/LD.c(H+):c(Al3+):c(Mg2+)=l:1:111、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将盐酸滴入放有大理石的烧杯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分离乙醇和乙酸将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分液C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分别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D证明KCl中存在离子键熔融状态的KCl是否导电A.A B.B C.C D.D12、短周期W、X、Y、Z四种元素的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无中子,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Z来获得Y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漂白性物质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B.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Z)>r(Y)>r(X)>r(W)C.W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高于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D.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一定呈碱性13、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A.NB.FC.NaD.Al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D2互为同位素B.CH3CH2CH2CH2CH3和CH3CH2CH(CH3)2互为同素异形体C.和为同一物质D.CH3CH2OH和CH2OHCHOHCH2O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15、下列关于浓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存在棕色瓶中B.不易挥发C.与铜不反应D.受热不分解16、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N2 B.醋酸 C.氨气 D.BaSO4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2)反应①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利用该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上层为透明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结束后,振荡试管甲,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应加入________,分离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18、I.A~D是四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1)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的是______(填序号)(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3)D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II.某些有机物的转化如下图所示。已知: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B。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D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4)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反应④中,D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填“C一H”、

“O一H”或“C一O”)(6)实验室由反应④制备E的装置如图所示。烧瓶中依次加入C、浓硫酸、D和碎瓷片,锥形瓶中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实验结束后振荡锥形瓶内液体,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19、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1)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③反应结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甲.加入萃取剂后振荡乙.静置分层丙.分离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3)海水中部分离子的含量如下:成分含量(mg/L)成分含量(mg/L)Na+10560Cl-18980Mg2+1272Br-64Ca2+400SO42-2560若从100L该海水中提取镁,理论上需加入试剂A__________g。2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1)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制气装置,其中b可用于制取O2和______

(写

化学式),其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2)图2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①A中盛放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装置B中盛装的液体试剂为_________。②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编号IIIIII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③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将装置D中的溶液加入装置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呈紫红色,要分离出紫红色溶液,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④报纸报道了多起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21、(1)写出N2的结构式:______。(2)写出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______。(3)写出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和H反应后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则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molC2H4和bmolH2的耗氧量,原混合物中含有C的物质的量为2amol,H的物质的量为4amol+2bmol,根据反应物为CO2和H2O可知1molC消耗1mol氧气,4molH消耗1mol氧气,则乙烯与氢气反应的混合物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amol+(4a+2b)/4mol=(3a+0.5b)mol。答案选A。2、B【解析】

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加入药品时,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故A错误;B.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故C错误;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故D错误;故选B。3、B【解析】分析: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1mol双键加成需要1mol的氯气;有机物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最多消耗的氯气为这两部分之和,据此解答。详解:C2H4+Cl2→CH2ClCH2Cl,所以0.5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0.5mol;CH2ClCH2Cl+4Cl2→CCl3CCl3+4HCl,所以0.5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2mol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0.5mol+2mol=2.5mol;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的本质特征,明确化学反应中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注意加成反应有进无出,取代反应有出有进。4、C【解析】A.①中能产生气体,说明锌能和稀硫酸反应,②中不产生气体,说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同时说明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故A正确;B.③中锌、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生成气泡的速率加快,说明原电池能加快作负极金属被腐蚀,故B正确;C.③中铜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而不是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D.实验④说明有电流产生,易失电子的金属作负极,所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D正确;故选C。5、B【解析】分析:原电池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还可以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及电极反应现象判断正负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若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a>b;c、d相连时电流由d→c,说明c是负极,则活动性顺序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是正极,则活动性顺序a>c;b、d相连时d极质量减少,说明d是负极,b是正极,则活动性顺序d>b,故活动性顺序是a>c>d>b。答案选B。6、C【解析】

A.根据电池总反应,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Fe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Fe为负极,Ni2O3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Ni2O3为正极,A正确;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e-+2OH-=Fe(OH)2,B正确;C.电池充电时的反应为Fe(OH)2+2Ni(OH)2=Fe+Ni2O3+3H2O,阴极电极反应为Fe(OH)2+2e-=Fe+2OH-,阴极附近碱性增强,pH增大,C错误;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D正确;答案选C。【点睛】二次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为电解原理。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7、A【解析】

羊、兔等动物的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故合理选项是A。8、D【解析】分析:A.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分;C.漏写生成氢氧化铜的离子反应;D.反应生成硫酸亚铁、Cu,遵循电子、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详解:稀硫酸和铁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A错误;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分,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HCO3—=H2O+CO2↑,B错误;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2++SO42-+Ba2++2OH-=BaSO4↓+Cu(OH)2↓,C错;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的离子反应为Fe+Cu2+=Fe2++Cu,D正确;正确选项D。9、D【解析】

要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可以用强酸制取弱酸来判断即可,据此答题。【详解】A.二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硅是固体,与其对应酸的强弱无关,所以不能证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A不选;B.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高,与其对应酸的强弱无关,所以不能证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B不选;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与其对应酸的强弱无关,所以不能证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C不选;D.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则碳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强酸制取弱酸,所以能说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D选。故选D。10、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反应图像识别以及离子反应有关计算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注意把握图像中各个阶段发生的反应。详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铁离子,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有镁离子和铝离子,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还存在铵根离子,由于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硫酸根离子。由图像可知,第一阶段为氢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0.1mol,则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1mol,第三阶段为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0.7-0.5=0.2mol,则铵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2mol,最后阶段为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0.8-0.7=0.1mol,则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第二阶段为氢氧化钠沉淀镁离子、铝离子,共消耗氢氧化钠为0.5-0.1=0.4mol,则镁离子物质的量为(0.4-0.1×3)÷2=0.05mol。A.由上述分析,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有氢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铵根离子,故错误;B.由上述分析,溶液中有镁离子和铝离子和氢离子,所以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因为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不含硝酸根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因为没有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故错误;D.根据计算,c(H+):

c(Al3+):

c(Mg2+)=0.1:0.1:0.05=2:2:1,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一定分清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顺序。若溶液中存在氢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铵根离子等,加入氢氧化钠,氢离子先反应,然后为镁离子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然后铵根离子,然后是氢氧化铝溶解。11、D【解析】

A项、应根据最高价氧化为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验证Cl的非金属性比C强,不能用盐酸,应用高氯酸,故A错误;B项、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B错误;C项、要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性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物硫酸的性质改变,故C错误;D项、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破坏离子键,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不能破坏共价键,不能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则熔融状态的KCl能导电证明KCl中存在离子键,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物质性质及实验技能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操作性分析,注意反应原理和实验实验原理的分析是解答关键。12、C【解析】短周期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无中子,则W为H元素;X、Y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则X为O元素,Y为Na元素;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NaCl来获得Na的单质,则Z为Cl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A.X、Y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漂白性物质为Na2O2,此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Na)>r(Cl)>r(O)>r(H),即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Y)>r(Z)>r(X)>r(W),故B错误;C.H2O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Cl分子间没有,只有分子间作用力,H2O熔沸点高于HCl,故C正确;D.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O4,其水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答案为C。点睛:正确推断元素名称是解题关键,注意根据原子半径确定元素的方法,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短周期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无中子,则W为H元素;X、Y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则X为O元素,Y为Na元素;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NaCl来获得Na的单质,则Z为Cl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分析。13、A【解析】N原子序数为7,F原子序数为9,属于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N的原子半径较大;Na原子序数为11,Al原子序数为13,属于第三周期。综上,选A。14、C【解析】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D.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详解:A.H2、D2均表示氢气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A错误;B.CH3CH2CH2CH2CH3和CH3CH2CH(CH3)2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C.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完全相同,所以和为同一物质,C正确;D.CH3CH2OH和CH2OHCHOHCH2O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羟基个数不同,不能互为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C。15、A【解析】A、浓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且避光保存,故A正确;B、硝酸易挥发,故B错误;C、铜和浓硝酸发生Cu+4HNO3=Cu(NO3)2+2NO2↑+2H2O,故C错误;D、4HNO34NO2↑+O2↑+2H2O,故D错误。16、C【解析】

A.氮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氨气在溶液中能够导电,但导电离子不是氨气电离的,氨气为非电解质,故C正确;D.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发生电离。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H2=CH2羧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8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以及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1)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即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反应①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反应③是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因此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2)根据(1)的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④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假设生成1mol乙酸乙酯,则乙酸乙酯的质量为88g,产物的总质量为(88+18)g,因此原子利用率为88/(88+18)×100%=83%;(4)①试管甲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从试管中挥发出来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有2CH3COOH+Na2CO3=2CH2COONa+CO2↑+H2O;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同时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因此分离时主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18、BDB羟基氧化反应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C一O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分液【解析】分析I.主要考察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A表示的是甲烷,正四面体;B表示的是乙烯,平面型分子;C表示正丁烷,碳链在空间呈锯齿状;D表示的是苯分子,平面型分子。II.主要考察简单的有机推断,本题的突破口为A是营养物质之一,米饭、馒头中富含,则A为淀粉;C是白酒的主要成分,则C是乙醇。乙醇经过氧化反应生成D乙酸,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详解:I(1))B是乙烯和D是苯,两者都是平面型分子,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2)碳碳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为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因此B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方程式为。II.(4)由推断可知,C是乙醇,其中含有羟基;乙醇经过氧化反应生成D乙酸,所以③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5)酯化反应中乙酸中脱去-OH,乙醇中脱去-H,因此D断裂的化学键是C-O键;(6)上述酯化反应中产物中混有部分乙酸,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可发生反应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产生气泡;因为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所以可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乙酸乙酯。点睛:本题为一道就简单的有机推断题。Ⅰ重点考察了几种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乙炔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Ⅱ重点考察乙酸乙酯的制备及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酯化反应中乙酸中脱去-OH,乙醇中脱去-H。19、Ca(OH)2Mg(OH)2+2H+=Mg2++H2OMgCl2(熔融)Mg+Cl2↑坩埚2H++H2O2+2I-=I2+2H2O丙392.2g【解析】

(1)①工业上用可溶性碱与镁离子反应生成Mg(OH)2,所以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Ca(OH)2,氢氧化镁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镁盐和水,则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Mg2++H2O;②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熔融)Mg+Cl2↑;(2)①坩埚可以加强热,所以灼烧固体用坩埚;②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H2O2+2I-=I2+2H2O;③在萃取、分液操作中,分液时,先把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