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四校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四校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四校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四校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四校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四校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A. B. C. D.2.如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B.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C.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D.甲、乙两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3.1958年,美国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竟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此繁育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复制D.染色体变异4.一个家庭中,母亲的表现型正常,父亲是色觉正常但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C.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5.如图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6.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雄性动物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则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正在发生中心体复制B.该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形成的子细胞将变形成精子D.该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变化,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图甲中B细胞含有____条染色体,图甲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填字母)(2)图乙中a表示_______,图甲中F与图乙中____细胞类型相对应。(3)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是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型是_______。8.(10分)蚕豆病是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地区一段时间内共发现31例蚕豆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4例。请回答问题:(1)初步判断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2)G6PD缺乏者平时不患病,但食用蚕豆后有可能发生溶血,出现疲倦、发热、头晕和腹痛等症状,说明引起蚕豆病的因素是______。(3)研究人员对正常人和患者进行基因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下图所示。①据图分析,患者a的DNA序列上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该变异属于______,最终导致G6PD酶的______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G6PD酶活性降低。②比较正常人与3位患者的基因序列,说明该变异具有______的特点。(4)科研人员发现,某女患者一条X上控制G6PD的基因第1388位碱基对G/C→A/T,另一条X上控制G6PD的基因第77位碱基对G/C→A/T(箭头代表突变)。推测以上变异的来源可能是______。a.均来自父方b.均来自母方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d.均来自女患者自身的变异e.来自女患者自身的变异及父母双方之一欲确定以上变异的真正来源,还需要对______进行基因测序。9.(10分)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中没有的碱基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过程;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过程;图中3表示遗传物质___________的过程;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过程。(3)上述三类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必须在__________内进行。(4)图中1、8需要解旋酶和______________酶,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7需要__________酶,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1)基因是指____________。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如图中所示,形成的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基因能通过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1.(15分)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①是来自于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一个体细胞,则形成该植株的亲本属于______倍体生物.(2)细胞②是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若其一个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同时产生AB和ab卵子的概率是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3)细胞③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________,在产生此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可形成_____个四分体.(4)图2柱形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和结构的数量变化.①图中a、b分别表示_______.②图中既可处于有丝分裂,又可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时期有________.③在图中的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_______,细胞分裂图①-③中处于时期Ⅱ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详解】根据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A、B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D【解析】

分析题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酶1和酶2为DNA聚合酶;丙中含有U,说明乙进行的是转录过程,其中酶3为RNA聚合酶,据此分析。【详解】A.甲为DNA的复制过程,乙为转录过程,这两个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错误;B.催化图甲过程的酶1、酶2是DNA聚合酶,而催化乙过程的酶3是RNA聚合酶,B错误;C.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C错误;D.甲为DNA的复制过程,乙为转录过程,这两个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D正确。3、A【解析】无性繁殖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形成的。答案是A。【考点定位】细胞的全能性【名师点睛】技巧点拨:1.“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1)DNA分子内的变异一看基因种类:即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则为基因突变,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所致。二看基因位置:若基因种类和基因数目未变,但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或“倒位”。三看基因数目:若基因的种类和位置均未改变,但基因的数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2)DNA分子间的变异一看染色体数目:若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可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确定是染色体数目的“整倍变异”还是“非整倍变异”。二看基因位置:若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数目均未改变,但基因所处的染色体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应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三看基因数目: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变,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2.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方法(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即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改变则能遗传给后代,环境引起性状改变,但遗传物质未改变,则不能遗传给后代;故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实验假设的切入点,新性状能否遗传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2)若是染色体变异,可直接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结构是否改变。(3)与原来类型在相同环境下种植,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为可遗传变异;反之,则为不可遗传变异。(4)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4、C【解析】

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多指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色觉正常且患有多指的父亲(A_XBY)与表现型正常的母亲(aaXBX_)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该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进而推知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详解】A、仅就红绿色盲(设相关的基因为B、b)而言,由题意“父母正常而孩子患红绿色盲”可推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b,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XbY,可见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而母亲的色盲基因则来自孩子的外祖父或外祖母,A错误;B、仅就红绿色盲而言,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再生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XbY,B错误;C、已知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A基因控制多指,则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知: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进而推知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是杂合子,C正确;D、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XB∶aXB∶AY∶aY=1∶1∶1∶1,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XB、aY,占1/2,D错误。故选C。【点睛】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人类红绿色盲及多指的遗传方式、掌握各种遗传病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依据题干呈现的信息判断出子代的基因型、进而推知父母的基因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5、A【解析】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突触,①突触小泡与③突触前膜突触融合,将神经递质②释放到④突触间隙的过程需ATP供能,A正确。⑥突触后膜受体与②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传递相关信息,神经递质回到有突触间隙后分解,没有将神经递质运进细胞,BC错。兴奋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形式到达⑤突触后膜转化为膜电流形式,在⑤处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考点定位】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关于兴奋传递的3个易错点(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6、C【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生物是二倍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的细胞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也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膜开始凹陷综合说明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形成精细胞会经过变形成为精子,C正确。中心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错误。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该细胞的基因型应是Ab或ab,D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初级卵母细胞8A、D、F染色体Ⅰ②aB【解析】

图甲中,B细胞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F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乙中b“时有时无”,代表染色单体,a与c的比值为1∶1或1∶2,则a表示染色体,c代表DNA。图丁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详解】(1)该动物为雌性,图甲D细胞中四分体排在细胞中央,则D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图甲B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图甲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ADF。(2)根据分析可知,a表示染色体,图甲中F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与图乙中Ⅰ细胞类型相对应。(3)根据分析可知,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②细胞,细胞IV和②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型是aB。【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方式8、X基因和环境G/C→A/T基因突变空间多方向性cde父亲和母亲【解析】

(1)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1)31例蚕豆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4例,患病有男有女,且男女比例不等,则初步推测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表达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G6PD缺乏者平时不患病,但食用蚕豆后有可能发生溶血,出现疲倦、发热、头晕和腹痛等症状,说明引起蚕豆病的因素包括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3)①患者a与正常人的碱基序列比对,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种变异叫做基因突变。结构决定功能,G6PD基因突变最终导致G6PD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G6PD酶活性降低。②三位患者都与正常人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但替换的位点不同,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4)女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分别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X染色体上的G6PD的基因均发生突变,可能原因是父亲遗传过来,也可能是母亲遗传过来,也能是患者自身后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基因突变。由此可得该患者的变异的来源可能是cde,欲最终确定变异的真正来源,需要对父亲和母亲的G6PD基因进行测序作进一步的筛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变异有关知识,借助热点问题来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9、T转录翻译DNA复制逆转录活细胞RNA聚合核糖核苷酸逆转录脱氧核苷酸【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病毒是DNA病毒,1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2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3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形成子代DNA的过程;乙病毒是RNA病毒,4和6是RNA的复制过程,5是翻译过程;病毒丙是具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7是逆转录过程,8是转录过程,9是翻译过程,10是DNA复制过程。【详解】(1)乙是RNA的复制和翻译过程,所以在五种碱基A、T、C、G、U中,没有DNA的特有碱基T,所以乙中没有碱基T。(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2、5、9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3表示遗传物质DNA复制的过程;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逆转录过程。(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脱离宿主独立生存,因此三种病毒的增殖要在含有活细胞内进行。(4)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所以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图7为逆转录过程,必须在逆转录酶作用下才能进行,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点睛】易错点:结合甲、乙、丙3种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解判断其传递形式,甲中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乙中包括RNA的复制和翻译过程;丙中逆转录、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10、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碱基对排列顺序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控制蛋白质的结构酶代谢过程【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据图分析,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是由于CFTR解题缺失三个碱基,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功能异常。(1)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由图可知,形成的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的原因是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2)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分析,获取基因控制该病的途径属于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11、二0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染色体、DNAⅠ、ⅡⅡ、Ⅲ②【解析】

分析题图1:图①: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②: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③: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