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目前发掘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大超出同时代中国古城遗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学者推算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若以每天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1人计,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由此推测,良渚文化()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 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 D.建筑技艺高超领先于世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内城面积“大大超出同时代中国古城遗址”,“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可知良渚古城的建设规模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耗时较长,能够建成说明当时良渚文化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B项正确;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阶级,不能推断出良渚文化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排除C项;材料没有把良渚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2.商人认为天命神祇决定现实的一切,他们要做的就是对神灵进行丰厚的献祭。周人则认为天命赐予是有选择的,文王之所以能受天命,主要是勤政节俭、礼贤下士、与民同乐。商周天命观的变化反映出周人()A.摒弃天命权威 B.实施儒家仁政 C.提出隆礼重法 D.重视以人为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商周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商周重视天命,但周人强调天命受君王的品行的制约,这一变化反映了周人重视以人为本。D项正确;周人仍然重视天命,排除A项;儒家仁政思想、隆礼重法思想产生在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3.春秋时期,晋国内部出现大小宗之争,曲沃小宗历经三代,历时六七十年,最终灭掉晋国嫡系大宗,并通过“尊王”争取到周僖王之册封,位列诸侯,史称“曲沃代晋”。“曲沃代晋”反映了A.血缘宗法关系遭到冲击 B.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C.诸侯坐大蔑视天子威权 D.尊王攘夷成为各国共识〖答案〗A〖解析〗晋国的小宗经过斗争灭掉了嫡系大宗,并最终获得周王的认可,这是对原有宗法制度的破坏,这一事件说明当时的血缘宗法关系遭到冲击,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晋国内部的大小宗执政,不能体现诸侯争霸,排除B;曲沃小宗最终还是要得到周王的认可,因此并不是蔑视周王的权威,排除C;“成为各国共识”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4.《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佛陀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孟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A.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B.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C.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D.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答案〗B〖解析〗据材料“《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佛陀弟子目连救母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孟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并结合所学可知,佛陀弟子目连救母符合儒家的“孝”,且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因此盂兰盆斋节能够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而应是外来文化契合传统伦理,A错误;C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盂兰盆斋节能够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而不是强调佛教的传播,D错误。5.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 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 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答案〗C〖解析〗汉代郡国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家思想加强国家管理的统治策略,故〖答案〗选C项;汉代尚未形成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A项错误;汉武帝继承了景帝时期的这一政策,其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非简单的继承,B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6.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宋到明清的时候传进来的基本上叫“番”。这个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贸易线路的改变,叫“胡”的是走西域的陆路传进来的,叫“番”的是走海路传进来的,可以看到一个海权逐渐替代路权的过程,其中暗含着贸易轨迹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小农经济无关,排除A项;胡或番的称谓不能反映民间接受态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物种的传播及称谓的变化与西方殖民侵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以儒为核心,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中国艺术虽然有不同门类,但书画同源,诗画表里,乐舞一体,乐画相通;中国文化的思维特征是注重直觉体悟,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这体现出中国文化的()A.延续性 B.本土性 C.多元性 D.整体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形成以儒为核心,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结构”,“注重直觉体悟,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文化的各种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以儒学为核心,相互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艺术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影响,不是纵向的继承,排除A项;佛教属于外来文化,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部分结构,材料未突出本土性,排除B项;作为有机的文化整体,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但是材料强调的是互补性、统一性和整体性,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呈现了蔡元培的主要事迹。这说明他()时间活动1892年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904年组织建立光复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A.用民主科学改造封建思想 B.革命活动受阶级立场制约C.以教育救国作为毕生追求 D.报国方式受国内时势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早期受传统教育和文化的影响,投身科举,期望通过清政府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当清政府已变为洋人工具后,建立光复会,从事武装反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职教育总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面对尊孔复古逆流,出任北大校长,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由此可见,其报效国家的方式随时势变化而变化,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考中进士不属于民主科学改造封建思想的方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或者妥协性,不能说明受到阶级立场制约,排除B项;材料表明蔡元培也投身革命活动,不只教育救国,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东南亚地区)活动(官事、经商、打工、迁徙),历史上称之为“下南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下南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这一时期的“下南洋”()A.开启了中华文明对南洋的影响 B.开始改变了东南亚的人口结构C.根源于国内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 D.顺应了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潮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和东南亚)。据材料“出现了以华人劳工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掠夺和诱骗了大量华工出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下南洋”顺应了世界市场发展的历史潮流,D项正确;在中国古代,中华文明就已经对“南洋”产生了一定影响,排除A项;“下南洋”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并非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改变”说法错误,排除B项;此时“下南洋”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国内战乱不是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0.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有一定私心,想成一家言论,其叙述主观色彩过于浓厚B.希罗多德更注重历史中因果关系的辨析,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C.两位历史学家追求客观真实,都以叙事为中心贯通撰写历史D.两位历史学家都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都有宏大的历史使命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知两位历史学家都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都有宏大的历史使命感,D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中对两位学者的阐述,排除;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叙事为中心贯通撰写历史,排除C项。故选D项。11.希腊航海活动中学习到西亚和埃及文化,亚历山大征服亚洲的同时将希腊文化传入亚非,丝绸之路将华夏文明传往异域,同时异域文化、物种也传入华夏,中国与朝、日、越的交流中对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近代列强殖民扩张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工商文明。这表明文明交流()A.具有单向性,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 B.具有双向性,同等水平文明相互借鉴C.主观意愿具有随意性,毫无规律可言 D.方式内容具有多样性,是历史的必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许可,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扩大范围,当两种文明相遇时,便会产生种种碰撞和交流,所以不管何种方式都会在主观或客观上起到文明交流的作用,D项正确;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性,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互影响,排除A项;文明的交流并非全部属于同等文明,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排除B项;文明的交流具有一定规律性,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具体的原因,而不是随意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历史时期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公元5—6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民族迁徙决定东西历史走向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历史发展存在相似性和特殊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古罗马和古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相似之处,如都有外族入侵、国家分裂和统一等,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如罗马帝国首都东迁、东西分裂,这些在中国都没有对应的事件,这说明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D项正确;治乱循环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出治乱循环,排除A项;“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西对比,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不能概括中国的国情,排除C项。故选D项。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古城马丘比丘,观察了用于记事的结绳,收集了帝国如何管理四大政区的资料。该文明()A.有目前所知最早史诗 B.发明了“浮动园地”C.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D.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古城马丘比丘,观察了用于记事的结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在安迪斯山脉上建造了古城马丘比丘,用绳结记事,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C项正确;目前所知最早产生的史诗是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排除B项;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所示三个区域(阴影部分)均系沟通两大洋的“海上生命线”咽喉所在地。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这三个区域的共性在于()A.拥有产生过本土象形文字的古代文明 B.留下过航海家哥伦布的行迹C.殖民主义的影响导致多元文化的并存 D.拉丁语在当地的影响力有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三个区域(阴影部分)均系沟通两大洋的‘海上生命线’咽喉所在地”和所学可知,这三个区域分别是巴拿马运河所在的中南美洲、苏伊士运河所在的埃及和马六甲海峡,西班牙殖民入侵中南美洲,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文化;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马六甲海峡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侵略,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故殖民主义的影响导致多元文化的并存,C项正确。古埃及有象形文字,其他二个区域没有,排除A项;哥伦布没有到达埃及和马六甲海峡,排除B项;中南美洲以拉丁语族的西班牙为主要语言,排除D项。故选C项。15.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在亚非许多地区传教、进行各种“慈善”事业,如医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新闻、广播、出版方面,美国教会也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信义会在东非建造电台,用数十种语言进行广播。据此可知()A.全球文化的趋同性 B.美国文化的多样性C.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D.文化殖民的隐蔽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初期(美国)。据材料“美国传教士在亚非许多地区传教、进行各种慈善事业……”,可知,美国在19世纪初期,美国利用传教士,在亚非地区进行“慈善”事业,实则是借慈善行为,输出本国的文化,体现出文化殖民的隐蔽性,D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全球文化的趋同性,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美国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并不是强调美国文化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在突出美国文化自身的特点,而是在强调文化殖民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为某一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八批)类型数量及占比。据表中信息推测,这一时期最可能是()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总计44(27.67%)30(18.87%)7(4.4%)78(49.06%)159A.先秦 B.秦汉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八批)类型数量及占比”,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石窟寺及石刻的数量及占比最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佛教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符合这一特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正确;先秦时期,佛教还未传入中国,排除A项;秦汉时期,石窟寺及石刻的数量及占比会较少,排除B项;明清时期,思想上是程朱理学占据着主导地位,石窟寺及石刻的数量及占比也不会这么高,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虽“罕言利”,但他不排斥“利”,且表明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导致纷乱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强调“所谓财富,如其所有者不是公正、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在财富分配的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公有制”的原则。在理想国中,国民谁也不能拥有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哲学家和武士“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能够拥有“金和银以及凡希望幸福的人们常有的一切”。柏拉图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摘编自朱晨蕾《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论之比较分析》(1)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财富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2)据材料比较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观的异同,说明他们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答案〗(1)财富观:义重于利;可以追求合理财富;以义制利,反对唯利是图;平均分配财富。背景:政治上,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发展。(2)同:都强调道德在获取财富中的重要性;都主张精神富足。异:孔子强调平均分配财富;柏拉图主张实行“公有制”。意义: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解析〗(1)财富观:根据“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得出义重于利;可以追求合理财富;根据“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导致纷乱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得出以义制利,反对唯利是图;平均分配财富。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政治上上是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上则是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发展。(2)同:根据“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可知他们都强调道德在获取财富中的重要性;都主张精神富足。不同之处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孔子强调平均分配财富;柏拉图主张实行“公有制”。孔子和柏拉图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来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8世纪大西洋两岸人口的转移材料二2004年8月,公安部和外交部联合颁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外国人,可以依法申请永久居留。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以上级别职务,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应连续任职满四年,并且有累计不少于三年良好的纳税记录的外国人可以申请永久居留。符合条件的任职单位当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所属的机构、重点高等学校、执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者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移民条件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满18周岁的未婚子女,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永久居留资格。2011年年底,共有4752人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1735人。——摘编自2004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8世纪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主要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21世纪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渠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的积极作用。〖答案〗(1)路线:欧洲大量移民迁移到美洲;非洲大量黑人被迫成为奴隶被贩卖到非洲。

背景: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爆发。(2)渠道:通过在中国投资、任职以及符合移民条件人员的配偶和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可以获得在华定居权。

作用: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和高技术人才;有助于引进高新技术;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世界)。路线: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16—18世纪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主要路线是从欧洲迁移到美洲,以及贩卖非洲奴隶到美洲。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爆发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中国)。渠道:根据“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外国人,可以依法申请永久居留。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以上级别职务,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应连续任职满四年,并且有累计不少于三年良好的纳税记录的外国人可以申请永久居留”、“符合移民条件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满18周岁的未婚子女,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永久居留资格”可知,21世纪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在华投资、任职或者是符合移民条件人员的配偶和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可以获得在华定居权。作用:国出台《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的积极作用,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和高技术人才;有助于引进高新技术;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9.法国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中法之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材料一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机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材料二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茶文化在法国社会铺开后,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19世纪的法国,餐饮场所已广泛供应茶水。现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的法国印象画派大师雷诺阿的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就借用日常生活情趣的主题,展现了社会餐馆中的茶饮场面。——摘编自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和《中国茶与法国酒:杯中文明的交融》(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结合所学,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简析拿破仑“最终他不得不失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一句话概括19世纪世界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茶”文化交流的意义。〖答案〗(1)运动:1807年普鲁士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原因:传播了自由平等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在反抗法国政府的过程中,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民族独立要求运动不断高涨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2)特点:商品的全球流动,推动文化国际化交流。意义: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传播了(中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的)中国茶文化;形成了根据法国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文化在相互借鉴中融合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法国、德国)。运动:根据材料“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侵略战争的打击,以及农民的骚动,国内资产阶级的不满的影响,使普鲁士政权处于危机之中,为巩固统治,普鲁士统治者在1807年进行自上而下的土地改革,即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原因:根据材料“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机锁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播了自由平等启蒙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根据材料“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反抗法国政府的过程中,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民族独立要求运动不断高涨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法国)。特点:根据材料“茶是中国先民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茶文化在法国社会铺开后,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联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商品的全球流动,同时也推动文化国际化交流。意义:根据材料“19世纪的法国,餐饮场所已广泛供应茶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传播了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的中国茶文化;根据材料“茶文化在法国社会铺开后,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借用日常生活情趣的主题,展现了社会餐馆中的茶饮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根据法国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文化在相互借鉴中融合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2)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3)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220年~581年);(4)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581年~907年);(5)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