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1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2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3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4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健康

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关。人类对

健康的认识主要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微观概念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2)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此定义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但

必须注意,虽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活较之

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于舒适,例如使用

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后则会从根本

上破坏人的健康。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此定义虽然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

重要特征,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人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

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而生存。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会在很

大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

与影响。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与上述健康定义相比,此定义

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层面,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

括心理健康。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只从微观

的角度分析了健康,而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

的社会适应性。

2.健康的宏观概念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

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对健康作出

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

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

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

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

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

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良好和道德健康二

WHO的健康概念有许多优点:①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

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将人作为整体看待,克

服了那种将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给护理学理

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②把

健康看作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健康可以有不同的水平;③从关注个

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④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

指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3.不同学科的健康概念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了健康的概念,表达了人类对健康更高水

平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征。

(二)亚健康状态

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

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其健康自然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

响。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

⑴生物性致病因素: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

性疾病。

(2)遗传因素:指由生物遗传因素导致的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

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

2.心理因素(psychologyfactors)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

(1)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水、气候、食物以及卫生设施等。置于大自

然中的人,通过摄取其中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同

时,大自然中也随时存在着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因素。如气温、湿度、

气压、声波、振动、噪音及辐射等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天

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导致中毒,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有些地方性疾

病已经被证明与当地的水质、气候和土壤成分有关。

⑵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职业、社交、

婚姻、家庭及福利等多个方面。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

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人的健康,而消极的社会环境可以直接对人造成伤害导

致人体患病。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包括: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活方式:

5)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1.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2.不良的生活习惯

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不全,过量吸烟、酗酒等都可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3.心理失衡

4.衰老

5.疾病前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

6.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一)与健康有关的指标体系

1.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

2.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

3.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如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二)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

此指标可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指标是与社会人群的群体健

康有关的指标,如卫生政策、经济指标及2

1.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民总产值、15岁以上

文盲率、中小学人学率、人均住房面积、大众传播媒体的覆盖率、就业率、

人均热量等指标。

2.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包括人均卫生费用、每千人卫生人员数、各

种卫生服务利用率等指标。

3.健康状况指标包括死亡率、出生率、生长发育指标、疾病及健康

缺陷指标、行为因素指标等。

4.卫生政策指标包括各种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预防保健网的建立健

全等。

5.心理健康指标包括人格、智力及情感方面的衡量指标,如人格量

表、智力量表等。

四、生存质量

(一)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亦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社会学意

义上的QOL的研究主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宏观层次指研究人

口群体的生存质量,如世界、国家、地区人口的生存质量;微观层次指研

究个体、家庭人口的生存质量。医学领域中,把QOL理论和医学实践结合

起来,形成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它不仅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们的健康状

况,而且能充分体现积极的健康观。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

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

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尽管不同的人对生存质量有不同的认识,但有两点基本上得到了公认:

①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主观

满意度,疾病或与治疗有关的症状的广泛领域,每一个领域又可以进一步

针对研究问题和被研究的特殊人群再分为更详尽的组成部分;②大多数研

究者认为QOL测量必须包括主观健康指标,主观健康也可称为自我评价的

健康,是健康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

(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

生存质量测量方法是一种新的健康测量和评价技术,涉及客观和主观

两方面的综合测量判断标准。生存质量的判断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其生存环境的状况,如经济收入情况、住房情况、

邻里关系、工作情况、卫生服务的普及性、社会服务的利用情况。其测定

的内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躯体状态;②

心理状态;③社会关系;④环境;⑤独立程度;⑥精神/宗教/个人信仰

等。

不同的测量对象,不同的疾病,其所处的状态不同,生存质量测量的

方面和内容也不相同。目前,可将生存质量的测量分为两种类型:一般及

特殊量表。

1.一般量表测量所有人群共同方面所用的一般性量表,包括疾病影

响量表(SicknessimpactProfile,SIP)、健康量表(NottinghamHealthProfile,

NHP)、社会功社36(SocialFunctioning-36,SF-36)等。一般性量表综合范围

广泛,可用于不同人群的比较,但不精确。

2.特殊量表用以测量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所用的特异性量表,如糖

尿病病人生存质量测量量表(DDCT)、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LIC)等。

特殊量表只针对特定病人,内容狭窄,不易于病人组间比较,但灵敏度高。

而用于临床生存质量研究的量表除了应具有一般生存质量共有的方面外,

还应具有反映疾病特异方面的内容。

五、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一)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1.定义是通过护士的努力,使公众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

2.促进健康的行为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

人健康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3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的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的睡眠、积极锻炼

等。

(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

持自身健康的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有害环境包括有害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污染)和

有害的生活环境(如紧张的生活环境)。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包括调适、主

动回避、积极应付等。

3.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内容个人和群体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有赖

于有效的促进健康护理活动的实施。概括起来,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包括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和医疗保健手段更好地

控制、干预和预测人的健康问题,诱导和激励公众的健康行为,去除或减

少不健康行为。

(二)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包括:

1.生理领域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首先必须做好生活护理,避

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有良好的生理舒适感。具体内容包括:

(1)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与不适,如保持病人舒适的

体位、按医嘱适时应用止痛剂、松弛疗法、适量运动等。

(2)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使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3)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帮助满足饮食、饮水、排泄等方面的需

要。

2.心理领域护士应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病人

宣泄,帮助服务对象从对死亡的不安中解脱出来,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

正确、豁达的生死观。通过正确引导,使病人能面对现实,利用生的欲望

调动潜在的力量,使余生更充实。

3.社会领域鼓励病人家属及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病人,给予

病人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感。

第二节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的疾病观

1.疾病是鬼神附体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疾病观。

2.疾病是机体阴阳的失衡这是以原始朴素的自然观来认识疾病。

(二)近代疾病观

1.疾病是由医生治疗的、不符合人类需要的一种状态这是近代医学

对疾病较为早期的认识,也是在人群中广为流行的一种通俗的疾病观。

2.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此观点建立在考虑疾病症状的基础上,

注重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仅反映疾病某一方面的特征,因而较片面。

3.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这是疾病的社会学定

义,其特点不是从疾病本身固有的本质特点出发,而是以疾病的社会后果

为判断依据。

4.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这是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

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疾病定义,是疾病认识史上人类长期追求对疾病本质

的认识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5.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破坏这是在整体观指导下对疾病所作的解

释,认为所有生命都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为目的,体内生理过程都是维持

内环境的平衡,而疾病过程是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紊乱。

4

6.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子作用的反应这是从哲学观点对疾病的定义。

任何疾病,当生物、心理、社会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引起

一定的损伤,而此时机体内的健康因子就必然会抵抗损伤因子,而疾病正

是损伤因子与抗损伤因子的斗争过程。

可见,人类对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上述几种学说

相互补充,使人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渐趋深入和成熟。

(三)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

1.患病(illness)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

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一

般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某些障碍所造成的某种痛苦或哀伤定义为患病。

2.疾病状态(sick)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

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

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疾病状态大多是医生通过问诊或各种检查对病人

患病后的种种状态所作的表述,当然也包括病人的主诉内容。

3.疾病(disease)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

论对疾病状态所作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四)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纵观各种现代疾病观,可以归纳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是生命

现象中与健康相对立的一种特殊征象。现代医学已经充分揭示,人体是一

个包括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在内的多层次的统一体,在各层次之间都

存在着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机能、代谢、形态结

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和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由于疾病是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干扰和破坏,因而必然会使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产生某种变化。

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调,是内

外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注意到疾病过程的内外环境的变

化,把疾病放在生态系统的大背景中来认识。

4.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完整的疾病过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综上所述,疾病比较科学的定义为: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

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

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

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

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

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

(一)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

1.疾病的严重程度

如果所患疾病严重影响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可能会立即求医并服从

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或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相反,如果疾病较轻,则

可能不去就医。

2.年龄及性别

5

3.感情和精神因素

4.疾病本身的特点

5.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

6.社会心理因素

7.过去的患病经验

8.社会经济状况

9.病人的社交团体

10.医疗设备情况

(二)患病后的行为反应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感受到不舒服时,通常可能会出现下列的行为反

应:

1.不采取求医行动或延迟求医

当人们感觉症状不太严重,对日常生活和心理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时;

往往不会采取求医行为或者推迟求医的时间。

2.采取求医行动以寻求亲友或医务人员的帮助

当疾病症状开始明显,甚至给病人带来一些不便和威胁时,病人可能

会和亲人或朋友谈论自身所感受的症状和不适。有些人可能会根据既往的

患病经验以及从各种信息渠道所获得的知识来进行自我诊断及治疗,而有

些人则会去医院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以诊治疾病。

3.踌躇徘徊

有些人可能在求医和不寻求诊治之间徘徊,一方面希望能尽早解除身

体的不适;但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心理

冲击和躯体痛苦。

4.采取对抗行为

对抗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人即使症状很明显,但是可能

拒不去医院就医,而是以疯狂工作或增加自己的活动以否认自己患病的客

观现实;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可能到处求医,但其动机是试图证明自己并

未患病。

(三)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

1.焦虑及恐惧

2.依赖性增强

3.自尊心增强

4.猜疑心加重

5.主观感觉异常

6.情绪易激动

7.孤独感

8.习惯性心理

9.害羞和罪恶感

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

四、角色与病人角色

(一)角色与病人角色的概念

6

1.角色的概念

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的术语,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

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也

可以说,角色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准则。每个

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一切行为

都与各自特定的角色相联系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须履行自己的角色功能,否

则就会出现异常。

2.病人角色

当一个人患病时,不管是否从医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个人就获得了病

人的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便部分或全部被病人角色所代替,以病人的

行为来表现自己。病人角色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脱离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

(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

(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

(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

(二)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病人不能正常地行使其权利和义务。就会产生角色适应不良。许多社

会心理因素都会导致病人的角色适应不良,一般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及主

要的心理原因如下:

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3.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

5.病人角色行为消退

(三)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作用

为了使病人尽快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以促进疾

病的早日康复,护士有责任在病人的角色适应中起指导作用。指导的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指导

指在病人初次入院时,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注意事项

等,同时做自我介绍,介绍有关的医务人员和同室的病友,以消除病人的

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起病人在医院环境中充当病人角色的自信心。

2.随时指导

当病人住院后出现一些新情况,如即将面临痛苦的检查等,多数病人

表现出焦虑、恐惧和不安时,护士应观察并掌握准确的信息,及时进行指

导。

3.情感指导

一些长期住院、伤残或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甚

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会出现角色缺如或角色?肖退现象。有些病人在疾病

的恢复期出现病人角色强化现象,护士应经常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感

情及情绪变化并给以适当的帮助使其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

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一)疾病对个体的影响

1.正性影响

7

2.负性影响

(1)身体方面的影响:患病后,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病

人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呼吸困难、心慌、肢体活动障

碍等,使病人产生不适感,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甚至影响病人的正常

生活和工作。

(2)心理方面的影响:患病后,病人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反应,

使病人的身体心像发生改变。

身体心像(bodyimage)

(二)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1.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2.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

3.家庭成员情绪的变化

(三)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1.降低社会生产力

2.浪费或消耗社会医疗资源

3.造成传染

六、预防疾病的措施

预防意味着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加以防治,或尽早发现问题以降低

其可能造成的伤残。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应实施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

施。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

即“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

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

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

残,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第三节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一、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当时世界

卫生状况和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卫生系统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而制

定的。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一)概念及意义

1.概念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PHC)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

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康复服务。

(二)特点

1.普及性

2.综合性

3.整体性

8

4.参与性

5.持续性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以公平、可获得性、充能、文化的感受性和自我

决策性为基本原则。

1.公平(equity)

2.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

3.充能(empowerment)

“充能”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当人们感受到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之后,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动员必需的资源以加强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问

题,最终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充能包括增加个人及社区的控制、

政策的效率、改善社区的生存质量及社会的公平性。

4.文化感受性(culturalsensitivity)

5.自我决策(self-determin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