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四县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四县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四县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四县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四县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四县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雌性大鼠脑垂体细胞内某蛋白质类激素合成过多时,一部分含该激素的分泌颗粒将与溶酶体融合,来降解过多的该激素。这种溶酶体分解胞内过剩的分泌颗粒的作用称为粒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激素与溶酶体酶的加工都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B.溶酶体与分泌颗粒的融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粒溶作用参与维持体液中该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D.粒溶作用可实现细胞中物质的再利用〖答案〗B〖祥解〗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析】A、由题意可知,该激素为分泌蛋白,与溶酶体酶的合成加工途径相似,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初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A正确;B、溶酶体与分泌颗粒的融合发生在细胞内,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C、由题意可知,相关激素含量过高时发生粒溶,维持体液中该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C正确;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参与该降解过程,分解后的产物—氨基酸可再重新被利用,D正确。故选B。2.小花碱茅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且根、茎等器官的耐盐碱能力有差别。研究发现,小花碱茅根细胞液泡膜上的Na+/H+转运蛋白可将H+顺浓度梯度运出液泡,同时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以抵御环境中过高的Na+,进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茎耐盐碱能力不同是由于细胞中基因组成不同导致的B.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C.Na+/H+转运蛋白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Na+区隔化于液泡中能够提高小花碱茅根细胞的吸水能力〖答案〗D〖祥解〗小花碱茅根细胞液泡膜上的Na+/H+转运蛋白可将H+顺浓度梯度运出液泡,同时将Na+逆浓度运入液泡,H+运出液泡的方式为协助扩散,Na+运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详析】A、小花碱茅根、茎细胞中基因是相同的,二者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差异导致两者的耐盐碱能力不同,A错误;B、小花碱茅根细胞液泡膜上的Na+/H+转运蛋白可将H+顺浓度梯度运出液泡,同时将Na+逆浓度运入液泡,Na+运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能量直接来自H+的浓度梯度,B错误;C、Na+/H+转运蛋白为载体蛋白,转运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C错误;D、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液泡中Na+浓度较高,能够提高小花碱茅根细胞的吸水能力,进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3.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具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ATP和CTP均可与调节亚基结合。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ATP和CTP,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可知,ATP和CTP分别是ATCase的激活剂和抑制剂B.ATCase虽可与ATP和CTP结合,但催化仍具专一性C.底物浓度相同时,加入CTP组比对照组的最终生成物量会减少D.同时加入适量ATP和CTP可能会使CTP对ATCase的作用减弱〖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浓度和ATP/GTP的有无,因变量是反应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CTP和ATP都会影响底物天冬氨酸与该酶的结合,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加入ATP后反应速率加快,加入CTP后反应速率变慢,说明ATP和CTP分别是ATCase的激活剂和抑制剂,A正确;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TCase虽可与ATP和CTP结合,但催化仍具专一性,B正确;C、产物的多少取决于底物量,CTP只是减慢了反应速率,不会改变最终的产生生成量,C错误;D、CTP和ATP都会影响底物天冬氨酸与该酶的结合,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加入ATP后可能增强了酶与底物天冬氨酸的亲和性,使反应进行得更快,加入CTP后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反应速率变慢,CTP可作为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抑制剂发挥作用,若同时加入ATP和CTP,ATP有可能会削弱CTP对该酶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4.研究发现,内质网中蛋白质氧化折叠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H2O2会释放到细胞核中,激活与衰老相关的基因SERPINE1的表达,促进细胞衰老。敲除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的关键酶(PDI)的相关基因,会使细胞延缓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老年人细胞中H2O2的产生量可能比青年人高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会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C.PDI缺失细胞中基因SERPINE1的表达会下调D.阻断H2O2向细胞核的释放可以延缓细胞衰老〖答案〗B〖祥解〗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详析】A、据题意可知,细胞代谢的副产物H2O2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可加速细胞衰老,与青少年相比,老年人体内的细胞普遍衰老,因此老年人的细胞内H2O2的产生量可能较高,A正确;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会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依然会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如与细胞衰老相关的基因,B错误;CD、依据题干信息,PDI激活与衰老相关的基因SERPINE1的表达,促进细胞衰老;PDI缺失会导致内质网向细胞核释放的H2O2量显著减少,进而下调与细胞衰老相关的SERPINE1基因的表达量,故阻断H2O2向细胞核的运输过程,延缓细胞衰老,CD正确。故选B。5.拟南芥在盐胁迫条件下,会发生DNA甲基化和mRNA假尿嘧啶化修饰,产生较稳定的表型改变来应对环境变化。当后代未受到胁迫时部分植株能延续这种改变,该现象称为“胁迫跨代记忆”。研究发现,假尿嘧啶化修饰使尿嘧啶核苷酸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假尿嘧啶核苷酸,可提高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胁迫跨代记忆”改变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B.甲基化修饰可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C.含有假尿嘧啶核苷酸的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D.可通过逆境胁迫激发表观遗传修饰来培育新品种〖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胁迫跨代记忆”与DNA甲基化修饰有关,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未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B、由题意可知,甲基化修饰可抑制DNA的转录与翻译过程,不影响DNA的复制,B错误;C、假尿嘧啶化修饰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不容易被核酸酶分解)和翻译速率,故含有假尿嘧啶核苷酸的密码子仍可以编码氨基酸,C错误;D、在逆境下,拟南芥DNA甲基化修饰可对逆境做出应答,产生较稳定的表型改变,因此可通过逆境锻炼激发表观遗传修饰培育新品种,D正确。故选D。6.二倍体的体细胞中,若某对同源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方或母方,称为单亲二体(UPD)。三体细胞(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救”。某一X染色体三体的受精卵发生“三体自救”后,发育成UPD个体甲,其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受精卵发生“三体自救”,形成UPD的概率为1/2B.形成该受精卵的卵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X染色体未分开C.个体甲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高于母亲D.父亲正常,甲也可能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答案〗D〖祥解〗由题意可知,某一X染色体三体的受精卵发生“三体自救”后,发育成UPD个体甲,其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说明只有当丢失的X为来自于父亲时,才能发育为UPD。【详析】A、由题意可知,某一X染色体三体的受精卵发生“三体自救”后,发育成UPD个体甲,其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说明只有当丢失的X为来自于父亲时,才能发育为UPD,即形成UPD的概率为1/3,A错误;B、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说明不是相同的染色体(不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得),则来自母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Ⅰ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B错误;C、个体甲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与母亲的一样,则该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相同,C错误;D、由题意可知,甲丢失的X来自于父亲,所以父亲正常,甲也可能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D。7.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繁殖期颈后部的长羽冠和短羽冠分别由基因G和g控制。现有一对繁殖期表现为短羽冠的雄性和长羽冠的雌性鹌鹑杂交,得到一雄一雌两只子代。对亲子代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电泳结果如图,不考虑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G和g位于常染色体上B.①和③是子代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C.若亲本继续繁殖,子代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D.F1相互交配,子代繁殖期出现雄性长羽冠的概率为3/4〖答案〗D〖祥解〗根据电泳条带分析可知,两个个体为杂合子,两个个体为纯合子,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设繁殖期表现出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ZgZg和一繁殖期表现出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ZGW,子代为ZgZG和ZgW,因子代是一个雌性一个雄性,无法出现两个纯合两个杂合的情况,与题目不符;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GG,子代的基因型Gg,则1和3是子代,2和4是亲代,与题目相符。若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Gg,子代基因型为Gg和gg,与题目不符。【详析】若基因在Z染色体上,繁殖期表现出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ZgZg和一繁殖期表现出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ZGW,子代为ZgZG和ZgW,根据电泳结果,四个个体两个杂合子两个纯合子,且两个纯合子基因型不同,和题目不符;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GG,子代的基因型Gg,则1和3是子代,2和4是亲代,与题目相符。若短羽冠的雄性基因型为gg,长羽冠的雌性鹌鹑基因型为Gg,子代基因型为Gg和gg,与题目不符,故亲本的基因型为gg(雄性)和GG(雌性),子代个体的基因型都是Gg,若亲本继续繁殖,子代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F1的基因型为Gg,相互交配,子代中GG:Gg:gg=1:2:1,无论雌雄都是长羽冠:短羽冠=3:1,所以子代繁殖期出现雄性长羽冠的概率为1/2×3/4=3/8,ABC正确,D错误。故选D。8.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人体鼻腔里的纤毛和粘液、巨噬细胞等能阻挡、消灭致病真菌。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识别某种真菌孢子发生的调节过程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重症肺炎患者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过程中,体内巨噬细胞会出现虚线箭头所示的调节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是抗体B.GC既参与血糖调节,又影响免疫调节C.IκB-a可能引起NF-κB结构发生改变,抑制B基因的表达D.大剂量使用GC会使该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风险升高〖答案〗A〖祥解〗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析】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图中细胞为巨噬细胞,因而该免疫活性物质不是抗体,A错误;B、GC糖皮质激素能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上升,同时也会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影响免疫调节,B正确;C、结合图示可知,IκB-a可能引起NF-κB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抑制B基因的表达,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GC的使用会引起NF-κB结构改变,进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因而无法消除真菌孢子引起的感染,据此推测,大剂量使用GC会使该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风险升高,D正确。故选A。9.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在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引起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发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Ach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在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肌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a2+和Na+内流的动力只来自于膜两侧浓度差B.Ca2+通道和Na+通道开放的激活因素相同C.Ach的水解产物可被神经细胞再吸收D.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直接引起肌肉收缩〖答案〗C〖祥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析】A、Ca2+和Na+内流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其动力主要来自于膜两侧浓度差,A错误;B、Ca2+通道开放是由于电信号的刺激,而Na+通道开放是由于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导致的,可见两种通道被激活的因素不同,B错误;C、Ach起作用之后会被分解,其水解产物可被神经细胞再吸收利用,C正确;D、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的,而肌肉收缩是由于神经递质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使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进而引起肌肉收缩,D错误。故选C。10.喜阳植物若受到周围其他竞争者的遮阴,会表现出茎、叶柄快速伸长的现象,称为避阴反应。玉米和大豆间作时,玉米对大豆具有遮阴作用,严重时会引发大豆的避阴反应。此时大豆光敏色素可感知红光/远红光的变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产物使生长素、赤霉素合成增多,促进茎秆伸长,以此响应阴蔽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参与信息传递时,其结构会发生改变B.在调控避阴反应过程中,生长素和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植物生长发育是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阴蔽胁迫引发的茎秆伸长有利于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答案〗C〖祥解〗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光照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不同的光照条件→光敏色素被激活,(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表达)→转录形成RNA→蛋白质→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析】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光敏色素参与信息传递时,光敏色素被激活,(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A正确;B、由题可知,在调控避阴反应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合成增多,均促进茎秆伸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C、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环境因素不仅影响激素调节,还会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同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也需要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实现,C错误;D、阴蔽胁迫引发的茎秆伸长有利于大豆吸收阳光,有利于植物适应环境变化,D正确。故选C。11.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祥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由番茄单作转为番茄玫瑰邻作,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烟粉虱成虫数量,降低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同时增大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指数。【详析】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增加了玫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12.传统发酵技术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对微生物的运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米酒制作:发酵液中的气泡来源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果醋制作: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糖或酒精转化为乙酸C.腐乳制作:发酵温度为15~18℃,可抑制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D.酸奶制作: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奶具有特别风味〖答案〗A〖祥解〗1、醇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能以多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等。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2、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3、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4、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18℃环境条件下,因为毛霉属需氧型微生物,因而放置在空气中即可;豆腐乳的后期制作温度控制在30℃条件下,且要放入坛中密封坛口。【详析】A、米酒制作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开始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发酵液中的气泡来源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B、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但是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正确;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控制在15℃~18℃环境条件下,因此发酵温度为15~18℃,可抑制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C正确;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奶具有特别风味,D正确。故选A。13.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为食的特点,科研人员发展了“稻—蟹—泥鳅”农田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泥鳅粪肥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蟹和泥鳅的存在,有利于水稻生长B.该农田模式可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C.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泥鳅吃残饵、蟹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C〖祥解〗题意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泥鳅吃蟹粪,泥鳅粪肥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了能量。该人工生态系统中,河蟹为水稻除虫、除草,有利于减轻农业污染,减少农药的使用;动物的粪便肥田,减少化肥的使用,故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详析】A、蟹和泥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能促进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因而有利于水稻生长,A正确;B、蟹吃饵料、有机碎屑、杂草、昆虫等,因此该农田模式可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B正确;C、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以及添加的饵料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错误;D、泥鳅吃残饵、蟹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因而能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C。14.草莓在进行无性繁殖过程中,感染的病毒会在体内逐年积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下图是培育高品质草莓的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SMYELV-CP是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抗性基因。A.甲需经灭菌处理后才能用于无病毒苗的培育B.选取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甲进行30s消毒处理C.A、C过程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调节密切相关D.两种培育方法的效果可通过病毒接种实验进行检测〖答案〗C〖祥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详析】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甲需经消毒处理后才能用于无病毒苗的培育,A错误;B、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对甲进行消毒,保证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B错误;C、A、C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都需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形成根、芽,最终发育成植株,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调节密切相关,C正确;D、无病毒苗应根据植株性状检测,不抗病毒,不需要接种病毒;抗病毒苗需要通过病毒接种的方式来判断选育方法的效果,因此只有方法二需要通过病毒接种实验,D错误。故选C。15.青霉素是产黄青霉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菌药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产黄青霉菌菌种进行选育并计数B.判别产黄青霉菌是否混入乳酸菌,应在无氧环境中培养稀释涂布的平板C.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还需pH小于7D.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与沉淀的方法获得青霉素〖答案〗D〖祥解〗1、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值得注意的是,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详析】A、分离微生物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但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来计数,因为该接种方法中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可根据菌落数确定菌体的数目,A正确;B、由于乳酸菌属于厌氧菌,而产黄青霉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判别产黄青霉菌是否混入乳酸菌,应在无氧环境中培养稀释涂布的平板,观察培养基上有无菌落产生,B正确;C、因为产黄青霉菌是需氧型微生物,且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存,因此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还需pH小于7,C正确;D、发酵结束后,发酵产生的青霉素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可以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与沉淀的方法获得,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乳酸脱氢酶(LDH)能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其催化方向取决于细胞中NADH/NAD+的值。在人体肌细胞中产生的乳酸可以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组织内,重新转变成丙酮酸,转化为葡萄糖后,再次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在肌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经LDH催化产生乳酸B.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可能会影响乳酸脱氢酶的活性C.LDH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可以释放能量合成ATPD.与骨骼肌细胞相比,肝脏细胞中NADH/NAD+的值相对较低〖答案〗CD〖祥解〗骨骼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能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该反应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析】A、丙酮酸经LDH催化产生乳酸,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B、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会降低细胞中的pH,可能会影响乳酸脱氢酶的活性,B正确;C、LDH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D、在人体肌细胞中产生的乳酸可以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组织内,重新转变成丙酮酸,该过程还会产生NADH,所以与骨骼肌细胞相比,肝脏细胞中NADH/NAD+的值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CD。17.野生型小麦产量很低,易患白粉病,感病(抗病)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科研人员获得了三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隐性突变的抗病小麦突变体,产量正常。研究发现野生型小麦和突变体中均存在小麦增产基因TMT,但B/b基因特定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可抑制基因TMT的表达。科研人员利用两种小麦进行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F2感病个体中纯合子占7/63B.d基因是D基因部分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C.图2中突变体未得到b扩增产物的原因是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D.b基因破坏其表观遗传修饰使TMT表达增强〖答案〗C〖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图1F2感病个体中纯合子占7/63(1AABBDD、1AABBdd、1AAbbDD、1AAbbdd、1aaBBDD、1aaBBdd、1aabbDD),A正确;B、分析图2可知,d基因是D基因部分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B正确;C、据图可知,突变体与野生型在基因组成上的区别在于突变体的B基因缺失,未扩增到B(b)基因片段,C错误;D、分析题意,B/b基因特定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可抑制基因TMT的表达,由此可知,b基因破坏其表观遗传修饰使TMT表达增强,D正确。故选C。18.烟酰胺腺嘌呤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2(NMNAT2)是沿轴突持续向末梢方向运输的活性因子,可将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合成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无菌α和Toll白介素受体基序蛋白1(SARM1)在正常神经元中处于自抑制状态,NMN/NAD+比值升高时被激活,可将NAD+切割成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和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ADPR与cADPR均可提高钙库膜上钙释放通道的活性,使胞内钙离子增多,导致轴突坏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MNAT2的持续运输可限制SARM1活性B.增加神经元中NMN的量会激活SARM1活性C.SARM1过表达会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D.将SARM1基因敲除可抑制外伤性脑损伤造成的轴突变性〖答案〗ACD〖祥解〗题意分析,NMNAT2可将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合成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MN/NAD+比值升高时会激活SARM1,将NAD+切割成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和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ADPR与cADPR均可提高钙库膜上钙释放通道的活性,使胞内钙离子增多,导致轴突坏死。【详析】A、NMNAT2可将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合成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SARM1在正常神经元中处于自抑制状态,NMN/NAD+比值升高时被激活,因此,NMNAT2的持续运输可限制SARM1活性,A正确;B、增加神经元中NMN的量,会增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量,进而NMN/NAD+比值下降,因而会抑制SARM1的活性,B错误;C、SARM1过表达会将NAD+切割成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和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ADPR与cADPR均可提高钙库膜上钙释放通道的活性,使胞内钙离子增多,导致轴突坏死,增加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C正确;D、题意显示,SARM1被激活可将NAD+切割成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和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ADPR与cADPR均可提高钙库膜上钙释放通道的活性,使胞内钙离子增多,导致轴突坏死,据此推测将SARM1基因敲除可抑制外伤性脑损伤造成的轴突变性,D正确。故选ACD。19.绣线菊蚜是苹果园的一种主要害虫,下图为某果园中绣线菊蚜种群消长动态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6月中旬绣线菊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B.宜在6月13日前后,对绣线菊蚜进行防治C.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对绣线菊蚜数量有直接反馈作用D.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绣线菊蚜交配使其种群密度下降,属于化学防治〖答案〗BCD〖祥解〗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详析】A、6月中旬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A正确;B、6月13日前后,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在6月13日前,越早越好,对绣线菊蚜进行防治效果最佳,B错误;C、非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无反馈作用,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C错误;D、用特殊化学物质扰乱绣线菊蚜交配使其种群密度下降,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BCD。20.下图是制备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①和②过程可获得多种杂交瘤细胞B.若②过程采用电融合技术,能击穿核膜促使核的融合C.③过程中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进行呼吸作用D.若④过程抗体检测得结果为阴性,则应重新制备杂交瘤细胞〖答案〗AD〖祥解〗题图分析:图示是生产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其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②表示细胞融合,③表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表示专一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详析】A、过程①是通过注射抗原或抗原蛋白使小鼠发生免疫反应,获得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再经过②过程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A正确;B、若过程②是促进细胞融合的过程,其中电融合技术是用低压电流击穿细胞膜促使细胞融合,B错误;C、③过程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C错误;D、④过程若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特定的抗体,则应重新制备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科研人员为研究遮阴条件对黄瓜苗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了75%遮阴处理和自然条件下黄瓜苗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叶面积(cm2)总叶绿素(mg·g-1FW)胞间CO2浓度(μmol·mol-1)净光合速率(μmol·m-2·s-1)自然条件28561.4117814.0575%遮阴37151.672974.47(1)通常采用_________(试剂)对黄瓜苗绿叶中光合色素进行提取。在新鲜叶片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提取液色素浓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75%遮阴处理后,黄瓜苗叶绿素含量增加,这对植物适应弱光环境的意义是_________。黄瓜苗产生的适应弱光环境的变化还有_________。(3)据表分析,与自然条件下相比,75%遮阴处理胞间CO2浓度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4)研究表明,弱光能间接影响光合产物在植物各器官间的运输和分配。由此可推测,75%遮阴处理黄瓜苗的平均株高高于自然条件下的原因是_________。〖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加二氧化硅、加碳酸钙、减少乙醇用量(2)①.有利于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②.叶面积增大(3)光照强度弱,净光合速率较低,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消耗CO2较少,导致胞间CO2浓度较高(4)在弱光条件下,植株光合作用产物向茎分配的比例增多所致〖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小问1详析】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对黄瓜苗绿叶中光合色素进行提取。加二氧化硅、加碳酸钙、减少乙醇用量可提高提取液色素浓度。【小问2详析】据表分析,与自然条件相比,75%遮荫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大,这些变化均有利于提升光能利用率。【小问3详析】自然条件下胞间CO2浓度更低,75%遮阴处理胞间CO2浓度较高,这是因为75%遮阴处理光照强度弱,净光合速率较低,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消耗CO2较少,导致胞间CO2浓度较高。【小问4详析】在弱光条件下,植株光合作用产物向茎分配的比例增多,导致75%遮阴处理黄瓜苗的平均株高高于自然条件下的株高。22.心肌肥厚是心脏为了满足心力衰竭应激需要而激活的一种保护机制,但长期的心肌肥厚会诱发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心脏长期处于醛固酮(ALD)过高的环境,会引发心衰。Spir.(ALD拮抗剂)对降低心衰引起的死亡有一定作用。为探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ALD诱导型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人员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先进行喂养1周,再颈背部皮下注射ALD,联合高盐饮水处理8周(处理方法如下表),8周后,解剖小鼠取心脏进行检测。时段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喂养等量蒸馏水等量蒸馏水CVB-D0.5mg/kgCVB-D1mg/kgSpir20mg/kgALD处理①ALD+高盐饮水ALD+高盐饮水ALD+高盐饮水ALD+高盐饮水(1)正常人体中ALD的作用是_________。(2)第8天时,①的处理是__________。阳性药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3)心功能指标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数值与心功能正常程度呈正相关。对剖取心脏的检测结果如图1,据图推测CVB-D对ALD诱导的心肌肥厚具有_________(填“缓解”或“促进”)作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4)有研究表明Sirt3(一种去乙酰化酶)可通过调控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来改善心肌功能。研究人员另取刚出生三天大鼠的心肌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心肌细胞中Sirt3和PPARY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CVB-D对ALD诱导的心肌肥厚作用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1)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2)①.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正常饮水②.作为对照,来确定CVB—D作用与Spir.是否相同及效果强弱(3)①.缓解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VEF和LVFS数值均高于模型组而低于正常组(4)CVB-D可能通过上调Sirt3和PPARγ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改善ALD诱导的心肌肥厚〖祥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小问1详析】题意显示,心脏长期处于醛固酮(ALD)过高的环境,会引发心衰。正常人体中ALD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进而促进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小问2详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ALD诱导型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环维黄杨的是否使用和浓度,实验前先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ALD,联合高盐饮水处理8周获得模型鼠,此后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因此对照组中①的处理是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正常饮水获得模型鼠对照组的相关数据。阳性药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来确定CVB—D作用与Spir.是否相同及效果强弱,进而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小问3详析】心功能指标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数值与心功能正常程度呈正相关。对剖取心脏的检测结果如图1,根据图示结果可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的数据与模型组相比均上升,但都低于正常组,说明CVB-D对ALD诱导的心肌肥厚具有“缓解”作用,因为相关数据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VEF和LVFS数值均高于模型组而低于正常组,且略高于阳性药组,说明CVB-D比药物的缓解作用稍好。【小问4详析】有研究表明Sirt3可通过调控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来改善心肌功能。研究人员另取刚出生三天大鼠的心肌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心肌细胞中Sirt3和PPARY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图中数据显示,使用CVB-D后,心肌细胞中Sirt3和PPARY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说明CVB-D可能通过上调Sirt3和PPARγ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改善ALD诱导的心肌肥厚,进而起到缓解作用。23.地下茎是许多植物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对地下茎的研究是解决一年生水稻实现多年生长的关键。我国科研人员展开了培育多年生水稻的相关研究,以节约劳动力、种子等生产成本。(1)将无地下茎的优质籼稻RD23品系与具有地下茎的近缘种野生稻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1,F1自交,获得的F2中有地下茎的122株,无地下茎的106株,性状分离比约为9:7。根据F1、F2的表型及比例可以做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2)研究者找到了相关基因,验证了上述判断,但对F2个体的检测发现有少数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个体,研究者提出了下面两种假设。假设一:地下茎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假设二:有其它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对F2中基因型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的个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该类个体中来自优质籼稻RD23品系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此数据更支持假设___________(填“一”或“二”)。请选择优质籼稻RD23品系、野生稻和F1中部分或全部水稻作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此假设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3)为了进一步分析地下茎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检测了亲本P1和P2,F1和F2群体的某种遗传标记(特定片段长度代表遗传标记所在的位点的遗传物质来源),部分植株检测结果如下。若F2中①、②和③三种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可判断某遗传标记所在位点附近的基因不影响地下茎性状的出现。(4)请根据上述已有材料,设计育种方案,通过多代杂交和筛选,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多年生优质籼稻RD23品系。简要写出育种方案__________。〖答案〗(1)地下茎的有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2)①.二②.实验思路: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优质籼稻RD23品系与F1中部分水稻杂交,统计分析子代中有地下茎和无地下茎水稻的比例。预期结果:子代中有地下茎和无地下茎水稻的比例小于1:3。(3)1:4:1(4)取F1与优质籼稻RD23品系杂交,筛选子代中有地下茎的个体,继续与优质籼稻RD23品系杂交,经过多代相同操作后,获得的杂合的有地下茎优质籼稻RD23品系连续自交,选择有地下茎性状不分离的个体。〖祥解〗F2性状分离比约为9:7是9:3:3:1的变形,可知有地下茎和无地下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小问1详析】根据F1自交后获得的F2性状分离比约为9:7可知:地下茎的有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则有地下茎的基因型为A_B_,无地下茎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小问2详析】研究者对F2代个体的检测发现部分个体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不符(基因型上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如果地下茎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型与表现型不符的个体应该是随机的,但调查结果发现这样的个体中来自RD23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此数据更支持假设二,还有其他来自RD23的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因此,可以选择用RD23品系(aabb)和F1水稻有地下茎的部分水稻(AaBb)杂交,下一代中比例应为有地上茎:无地上茎=1:3,但由于还有其他来自RD23的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导致部分个体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不符(基因型上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使得该比例远远小于1:3,则证明假设二是正确的。【小问3详析】结合上述分析,可大致推知:若亲本P1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P2基因型应为aabb,F1为AaBb,F2代中基因型分别为①AABB、②AaBb和③aabb,F2代中①、②和③三种类型的分离比1:4:1,说明某遗传标记所在位点附近的基因不影响了地下茎性状出现,否则说明遗传标记所在位点附近的基因影响了地下茎性状出现。【小问4详析】通过多代杂交和筛选,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多年生优质籼稻RD23品系的方案为:取F1(AaBb)与优质籼稻RD23品系杂交,筛选子代中有地下茎的个体,继续与优质籼稻RD23品系杂交,经过多代相同操作后,获得的杂合的有地下茎优质籼稻RD23品系连续自交,选择有地下茎性状不分离的个体。24.马先蒿是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为保护和利用草原植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对马先蒿入侵某草原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1)陆地群落依据___________可分为不同类型。马先蒿作为入侵植物,可能与其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有关(答出2点即可)。(2)物种重要值是用于衡量不同物种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的指标,也是确定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依据。为确定马先蒿是否已入侵为某草原群落的优势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数据如表。物种重要值/%未入侵低度入侵中度入侵高度入侵马先蒿-6.7416.7527.31二裂委陵菜7.043.931.492.32多裂委陵菜5.038.068.5310.28鹅绒委陵菜8.138.297.377.69①调查上述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每种入侵程度样地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②物种重要值越大,表明其在群落中的影响越大,据此推测马先蒿___________(填“已成为”或“未成为”)低度入侵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依据是___________。(3)“新生态位假说”认为入侵种可以更好地占据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新生态位,进而实现入侵。据此推测,若在该草原过度放牧,会导致马先蒿易入侵的机制是___________。〖答案〗(1)①.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②.花期长、结实率高、繁殖能力强,常以集群分布方式出现,可迅速蔓延,缺少天敌等(2)①.随机取样②.未成为③.低度入侵时,马先蒿的物种重要值低于鹅绒委陵菜、多裂委陵菜(3)过度放牧改变了草原的环境条件,使部分当地物种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新生态位,马先蒿凭借自身优势可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占领这些新生态位而成功入侵〖祥解〗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小问1详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即陆地群落依据群落的物种组成可分为不同类型。马先蒿作为入侵植物,可能与其具有花期长、结实率高、繁殖能力强,常以集群分布方式出现,可迅速蔓延,缺少天敌等特征有关,因为该特征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小问2详析】①调查上述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每种入侵程度样地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扰。②物种重要值越大,表明其在群落中的影响越大,据此推测马先蒿未成为低度入侵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因为表中显示低度入侵时,马先蒿的物种重要值低于鹅绒委陵菜、多裂委陵菜,因而马先蒿没有成为入侵物种。【小问3详析】“新生态位假说”认为入侵种可以更好地占据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