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_第1页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_第2页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_第3页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_第4页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考题精练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A.东汉、北宋、南宋 B.汉、唐、元C.东汉、唐、元 D.东汉、五代、宋2.“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3.元朝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A.行政区划制度在两代发生变革 B.中书省对国家的稳定没有作用C.六部的地位在元朝得到了提升 D.元代和明代都加强了中央集权4.“1561年4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一杆‘戚’字旗树起。随即,一声号令‘布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中华军事五千年》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三元里人民抗英5.“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A.有利于南洋开发 B.巩固了边疆海防 C.造成了人口问题 D.拓展了明朝疆域6.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7.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A.功能具有多样性 B.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象征着皇权至上 D.技术先进质量优异8.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 B.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C.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 D.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9.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10.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A.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国力由强盛走向减弱C.明朝的皇权不断强化 D.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11.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逼退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多尔袭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A.尊崇明朝皇室和官僚 B.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C.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 D.瓦解农民军抵抗意志12.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②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③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④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3.康熙皇帝具有多重文化形象。面对旗人时,他是八旗共主;面对蒙古诸部时,他是受敬仰的博格达汗;面对汉族时,他是崇儒重道的王朝天子。康熙皇帝此举在于A.实行文化专制 B.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 C.发展文学艺术 D.维护西北地区的稳定14.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册封达赖、班禅④收复台湾,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A.B.C.D.15.史学著作《三国志》陈寿原文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指曹操)击琼等。”《三国演义》第30回将这一情节发挥成将近1000字的故事。据此可以推断A.许攸降曹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因素B.《三国演义》的内容真实可信C.史书记载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来源D.《三国志》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佳材料16.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17.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18.“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19.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除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二、非选择题(共2题)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14分)(1)请你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8分)(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6分)2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朝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分)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看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后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9世纪开发西部,以致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6分)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的朝代是元,C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故选C。2.B【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阁权强大时负责票拟奏章,但内阁始终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都由皇帝决定,内阁制度的建立使皇权进一步强化,B是正确的选项;题目内容没有体现中央机构完善、文学日趋繁荣、文臣地位提高,排除AC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3.D【解析】根据材料,元朝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对权力进行制约与制衡。明朝废除了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其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所以元代和明代都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明朝在地方也实行行省制度,所以,行政区划制度在明朝没有发生变革,排除A项;从元朝的统治来看,虽然后期中书省权力过大,但是对于国家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六部的地位在明朝得到了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4.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561年、倭寇、台州、‘戚’字旗‘鸳鸯阵’”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A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雅克萨之战是1685、1686年,排除C;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1841年,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5.A【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根据材料“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可知,郑和下西洋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故A正确。B.郑和下西洋与边疆海防无关,排除B。C.郑和下西洋与人口问题无关,排除C。D.郑和下西洋并未拓展明朝的疆域,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故D符合题意;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的是郑成功,排除A;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的是文天祥,排除B;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英雄是岳飞,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相关史实。7.A【分析】本题考查明长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可知,这说明明长城既有军事防御功能,又兼顾农业和贸易,反映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不是强调长城旨在抵御外来侵略,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不能体现长城象征着皇权至上、技术先进质量优异,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长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体现长城功能具有多样性。8.D【解析】根据“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西洋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记述。”可得出郑和的记录使人们对亚非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D项正确;东西方并没有处于隔绝状态,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要道,排除B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并不能增强国力,排除C项。故选D项。9.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B项正确;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郑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C项;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B项。10.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显示了明朝的国力强盛,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占据澳门等事件,说明明朝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B项正确;闭关并不是导致中外冲突加剧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皇权强化与明朝中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是外部原因,并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C【解析】根据题干“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逼退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多尔衮大肆渲染地为明朝的皇帝和皇后发丧,并盛词赞扬那些在动乱中丧身的明朝官员。他声称满洲人是前来灭流寇安天下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赢得汉人的拥护和信任,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C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多尔衮表面的做法,不是主要意图,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缓和阶级矛盾的内容,排除B项;多尔衮“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是为了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与“瓦解军民抵抗意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是唐朝时期,①正确;公元960年到公元1127年是北宋时期,②正确;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是明朝时期,③正确;④是清朝时期,而郑和下西洋发生是明朝,故④错误。综上故选B;排除ACD。13.B【解析】据题意可知,康熙帝面对不同的对象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形象,他此举是为了团结不同的部族和群体,从而构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康熙帝此举并不是为了实行文化专制和发展文学艺术,也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西北地区的稳定,排除ACD项。故选B项。14.B【解析】中俄雅克萨之战发生在东北、噶尔丹叛乱发生在西北新疆地区、西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台湾在东南地区,所以答案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15.C【解析】根据材料“《三国演义》第30回将这一情节发挥成将近1000字的故事。”说明《三国志》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反映了史书记载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来源,C项正确;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利用袁绍的自大轻敌,烧了袁绍的粮草,取得胜利,这是战术问题,排除A项;《三国演义》是小说,内容具有主观性,排除B项;《三国志》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佳材料从材料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16.C【解析】根据“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是纪念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C项正确;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与明朝灭亡无关,排除A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这一女真族政权,与明朝灭亡不符,排除B项;清军入关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17.B【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加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解答】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大批冤狱,人称“文字狱”。分析选项可知,“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是清朝徐述夔的作品,清廷认为“壶儿”即“胡儿”的谐音,“搁半边”指推翻清朝,所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B是正确的选项;A体现了开元盛世,排除;C是唐朝朝诗人王建的作品,排除;D出自唐诗人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的文字狱,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18.D【分析】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可知指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经商活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D是正确的选项;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宽刑薄赋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排除A;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处理民族关系,排除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臣,压制武职,排除C。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闭关锁国政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答案。19.B【分析】本题考查清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属于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B.据材料“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除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及所学可知,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从而产生了迎合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作品,故B正确。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属于政治领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属于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清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0.(1)《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治未病”理论、麻沸散、外科手术、五禽戏等。(2)示例一:第二章艺术的辉煌灿烂第一节绘画艺术的兴盛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第二节书法艺术的精进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示例二: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节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二节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第二章艺术的辉煌灿烂第一节绘画艺术的兴盛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