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4页
《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下面我首先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是键盘学习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计算机,基本学会了用鼠标来操作电脑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文字录入、编辑word文档、设计演示文稿等打下基础了,所以学生对键盘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的输入设备——键盘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重要手段,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了解键盘的类型,知道键盘的5个分区以及每个分区中常用的键。②知道主键盘区的9种类型的键的位置、名称及用法。③掌握主键盘区26个字母键的位置,熟记键盘字母歌。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键盘操作计算机。②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整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键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三)说教学重难点本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自编键盘字母歌,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26个字母键的排列规律及位置。2.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每个分区当中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位置、及用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三年级学生。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熟悉了鼠标操作,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枯燥的键盘指法训练不感兴趣,再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已很熟悉,有的则是初次接触计算机。因此,教学中应考虑尊重学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允分考虑了这部分学生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班级其他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以达到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目的。三、说教法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自己对键盘基础知识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实物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比较抽象的知识知,我主要采用图片和键盘实物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图片在键盘上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目标。2.活动探究法: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数一数键盘上有多少个键,怎样数最方便,引导学生说出键盘的分区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整理能力。3.集体讨论法:如在教学键盘26个字母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26个字母在键盘上排列有什么规律?看哪一个小组最先找到规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三、说教法:本节课知识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太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打字练习感到很枯燥。因此在教法上我从学生兴趣入手,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自我探究相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键盘的分区及其功能。在教学生认识主键盘区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给学生编成顺口溜,寓教于乐,学生在快乐中儿歌中学习新知,同时为了巩固学习的记忆,我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来拼键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课堂中主要采用引导法、讲授法、活动体验法、媒体演示实践法,交流讨论法,以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让学生了解了键盘之后,充分发挥《金山打字通》练字软件的作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共同感受键盘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四、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知道键盘的排列规律,归纳整理出键盘的分区知识。2.让学生亲自经历,结合图片,观察键盘的字母键的排列规律,此时教师再出示键盘字母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快速准确记忆26个字母键的位置。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如,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字母卡片摆键盘,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键盘是重要的输入设备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二)讲授新课(30分种)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把抽象的知识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实物键盘,理论联系实际,用多种教学手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如教学主键盘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主键盘区的9种键,先让学生观察主键盘区都有哪些键?然后我再出示大屏幕分类让学生了解:1、数字键;2、字母键;3、符号键;4、空格键;5、换挡键;6、大小写字母转换键;7、回车键;8、退格键;9、控制键。边演示边讲解一些特殊键的功能和用法。再比如再教学26个字母排列顺序时,由于计算机键盘字母排列杂乱无章,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住26个字母的位置,给学生自编了顺口溜:七碗鹅肉汤,已有一卧铺。爱上豆腐歌,回家快乐分。自行车,未帮你买。此外再认识状态指示灯区时,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体验3个指示类的功能,感爱快乐。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三)实践求知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主键盘区各个键的位置,我事先安排了学生准备了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键盘游戏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拼的又对又快。第二个活动是安排学生在写字板中输入指定的英文字母,培养学生对键盘的应用能力。通过拼键盘活动,让学生快速记忆字母键所在的位置,为今后学习汉字录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让学生在写字板中输入指定的英文句子,旨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四)课堂小结(2分钟)首先师生共同归纳和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尽快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键盘,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成功,增强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为下节课十指分工作了一个铺垫。(五)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认识我的新朋友——计算机》说课:关于《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的说课①功能键盘区(16个)②主键盘区(26个字母键+21个双字符键+13个功能键)③编辑键区(10个)共103个键④小键盘区(17个)⑤状态指示灯区。六、说教学反思首先我认为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最得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教学形象、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主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我们与计算机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用它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然而键盘上的键数目较多,排列比较混乱,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数键盘上有多少个键,接着老师给学生介绍目前键盘的种类有101键、104键,107键,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又让学生明白,键盘上这么多的键,根据它们的功能和特点,要对它们分类,从而引出分区概念。知识的过渡自然,让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2、巧用顺口溜,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认识主键盘区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忆26个字母键所在的位置,我把26个字母形象地编成了顺口溜:①键盘上的第一排字母是:QWERT、YUIOP我编成(七碗鹅肉汤,已有一卧铺。)②键盘上的第二排字母是:ASDFGHJKL我编成(爱上豆腐歌,回家快乐分。)③键盘上的第三排字母是:ZXCVBNM我编成(自行车,未帮你买。)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符合学生特点,学习起来又轻松又快乐。3、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本节课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呈现都是由学生自主探究而来,而不是老师强加给的。如:在教学shift的用法时,我让学生用小指按住shift不放,再敲击数字键1、2、3,发现了什么?请继续按住shift键不放,再敲击字母键A,你又有什么新发现?通过这两个小小的活动,学生很轻松的总结出shift键的用法:按下shift键不放,再按下双字符键,可以输入上档字符,若按住shift键不放,再敲击字母键,可以临时改变字母的大小写状态。4、让学生在玩中学。为了强化26个字母位置的记忆,在教学中我事先安排学生准备键盘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拼出键盘。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兴趣十足,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一举两得。总之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实践,各环节步步为营,水到渠成,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豉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让一些原本很枯燥很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驾驭计算机,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以上是我对《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这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键盘各键的排列规律,并让孩子们找规律,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的说果完毕,谢谢!2、《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青岛版68——70页。教学目标:a类:能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b类: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c类: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游丝每人2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海边的孩子也喜欢小鸟。让我们一起到海边看一看,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问题吗?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1、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先猜一猜有几只?到底谁猜的`对呢?怎样才能数出准确的数呢?(学生说方法)教师说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板书:11)你猜对了吗?恭喜你。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呢?(学生汇报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5根5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评价学生摆的方法,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反馈和引导。如果认为自己摆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继续摆其他的20以内的两位数,在摆的过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几个十?还有几根?大家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教师演示10根捆成一捆)说明:1就是1一个一。11里面有一个十和1个一。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板书:一个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图)1个一(1根小棒图)2、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小棒。数一数,你摆了几根?你摆的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还剩3根)教师边巡视边反馈。问: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我们就说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板书:131个十3个一)3、解决:礁石上有几只海鸥?边数边摆。摆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有没有剩下的?2捆是几个十?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02个十)4、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没用老师教就知道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两个十就是20。我们认识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内我们还有哪些数没有学?5、数数正数、倒数11——20。6、填数练习:有的数字喜欢捉迷藏,悄悄藏了起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7、学习数位同学们,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拨11。(一个一个地拨,满10个后说明在计数器上10个可以进到十位上拨1,个位上是0,继续在个位上拨1)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写的时候,十位上是1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也是1,我们对着个位写1。拨13。拨20。说明:20的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写0。师生互动,拨数。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0到10十一个数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0个新朋友。哪10个?(学生齐数,教师板书课题)你了解它们吗?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1、圈“10”练习。2、写一写,画一画。3、填空。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11——到20十个新朋友。以后我们经常和它们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们相处啊!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十位个位111捆1根202个十3、《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有趣游戏——图形与位置信息窗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的过程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教学难点: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游戏王国里有很多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看的最仔细。教师和一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师: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词都是反义词。师:说的很好。上对应下,前对应后,左对应右。谁还发现什么了?生: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时有两个小朋友,而做“左左右右”时就一个小朋友了。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个小姑娘不知道左右,去问她的小伙伴了。看来我们要想把这个游戏玩的更好,必须会区分左右才行。二、探索新知1.区分左右师:那么你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吗?生:写字的那个手是右手,不写字的那个手是左手。生:吃饭时,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扶碗的那个手是左手。师:同学们说的很棒。通常,我们写字和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现在用右手给老师打个招呼。同桌检查一下。师:现在听老师口令。用右手摸摸你的头发(同桌检查),用左手摸摸你的鼻子(同桌检查),用右手拍拍你的胸脯(同桌检查)。师:好,非常棒。我们把右手边称作右,左手边称作左。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以自己身体的“左右”去判断物体的“左右”。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着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的事情。2.找一找师: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同桌互相说,师再指名说)师:刚才同学们从自己身上找出那么多,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有左右之分师:对,左右是一对好朋友。3.小游戏、进一步感知左右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师示范,然后学生独立做一次。4、体验左右相对性师:请一名同学上台跟老师合作,同时伸出右手,让学生观察,两人的手在同一侧,然后慢慢转身,面对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像老师刚才一样伸出你的右手,身子不要动,先用你的眼睛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是不是在同一边?两位两人慢慢转身面对面,说说有什么发现?小结:当你们方向一致时,左右是一致的;当你们面对面时,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左右是相反的。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出示上、下楼梯的情景)师:上楼的小朋友和下楼的小朋友都是靠他们的右边走的吗?你有什么发现?师: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以走路人为标准,所以就出现了图画中的情况,虽然他们都是靠右走可有的小朋友上楼梯,有的小朋友下楼梯。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靠右行?不管上下楼梯,还是过马路,都要礼让右行,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三、认识上下、前后师:刚才的游戏中,除了左右,还有哪些表示物体方位的词?生:上下,前后。师:现在同桌相互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师巡视,一会儿指名说。)教师通过两个练习加以巩固。四、上下、前后、左右的综合运用1.同桌相互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师再指名说。2.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表示物体位置的方向?生:上下,前后,左右。(师板书,揭示课题:认识位置)3.同桌合作,利用桌上的物品摆一摆、说一说。摆一摆:在书桌上摆一本数学书,在数学书的左面摆一块橡皮,在数学书的右面摆一把尺子,再在数学书的上面摆一个文具盒(笔袋)。说一说:1.摆在最左面的是()。2.摆在最右面的是()。3.数学书的位置在()下面,()上面,()左面,()右面。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好的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5O4、《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生到黑板上指角。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生再次指角。(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平角、周角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师提要求:(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3、汇报交流、分类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生1:直角生2:钝角生3:锐角生4:平角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4、认识平角。(1)质疑: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生回答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2)画平角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生动手试着画角。(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生1:转动的办法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生1:箭头……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生:动手修改。5、认识周角。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生自己画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三、回归生活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生汇报交流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生1:角有很多用处生2:生活离不开角生3:角的作用很大……四、回顾整理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5、《认识我的新朋友——键盘》教学设计一等奖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6、《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我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7、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理解知识——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理解知识——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理解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8、《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内容就是我上完课后的一些感受:1、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