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内能 热传递(考点解读)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1页
12.2 内能 热传递(考点解读)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2页
12.2 内能 热传递(考点解读)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3页
12.2 内能 热传递(考点解读)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4页
12.2 内能 热传递(考点解读)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o"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2.2(考点解读)(解析版)1、内能的概念(1)分子有质量,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3)内能的特点: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②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具有多少内能;③内能是可以变化的;④对单个分子或少量分子谈内能是无意义的。2、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①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③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3)热传递的实质:热传递实质上传递的是能量,结果是改变了系统的内能。传递能量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4)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不会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到高温部分。3、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实质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内能)发生了转移.其转移的规则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4、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①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变化,温度保持不变;②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①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②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当物体与外界不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①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②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4)内能和温度是物体本身就具有的,而热量是伴随着热传递存在的,内能和温度都是状态物理量,而热量则是过程物理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三个物理量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注意热量、温度和内能:“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内能不能算”。【考点1内能的概念】【典例1-1】(2023•紫金县校级开学)仔细观察图中(a)、(b)、(c)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b)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c)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b)、(c)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答案】C【分析】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质量)和物质的状态等因素有关。【解答】解:物质的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杯中水的质量大、温度高,所以该杯中水所具有的内能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典例1-2】(2022秋•东莞市期末)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内能最小的是a杯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d杯中的水,无法比较内能大小的是bc两杯中的水。【答案】a;d;bc。【分析】内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在状态和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在质量和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答】解:由题可知,a、b、c、d四杯水中,ab杯内水的质量相同,b杯内水温度高,a杯内水内能小,b杯内水内能大;cd杯内水质量相同,d杯内水温度高,c杯内水内能小,d杯内水内能大;ac杯温度相同,a杯内水质量小,内能小;bd杯温度相同,d杯质量大,内能大;综上分析可知,a杯内水的内能最小,d杯内水的内能最大。bc杯内的水相比,b的温度高,但质量小;c的温度低,但质量大,无法分析内能大小。故答案为:a;d;bc。【变式1-1】(2022秋•曲靖期末)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它们的内能()A.一样大 B.水蒸气的内能最大 C.冰的内能最大 D.水的内能最大【答案】B【分析】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大体现的是温度高;分子势能变化体现的是物态变化。【解答】解: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质量相等温度相等的冰、水和水蒸气,分子动能相等,冰的分子势能最小,水蒸气的分子势能大,所以水蒸气的内能大一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1-2】(2022秋•绵阳期末)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收热量,这说明质量相等的0℃的冰与0℃的水相比,冰的内能比水的小;一定质量的物体的内能,从微观角度看,取决于分子的势能和动能,从宏观角度看,取决于物体的状态和温度。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解答】解:因为0℃的冰变为0℃的水,这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所以是0℃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定质量的物体的内能,从微观角度看,取决于分子的势能和动能,从宏观角度看,取决于物体的状态和温度。物体的温度就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小;势能;状态;高。【考点2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典例2-1】(2023•东台市校级模拟)如图中,大铁块的质量为20kg,温度为30℃;小铁块的质量为1kg,温度为60℃.如果将它们紧靠在一起,那么()A.热量将会从大铁块传递给小铁块 B.热量将会从小铁块传递给大铁块 C.热量不会在大铁块、小铁块之间传递 D.热量将会在大铁块和小铁块之间来回传递【答案】B【分析】热传递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或者物体的两部分之间有温度差。【解答】解:大铁块的质量为20kg,温度为30℃;小铁块的质量为1kg,温度为60℃.如果将它们紧靠在一起,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小铁块传递到温度低的大铁块,故B正确。故选:B。【典例2-2】(2022春•虹口区校级期末)实验表明,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持续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答案】温度差;温度。【分析】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着温度差,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热传递的发生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热传递发生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故答案为:温度差;温度。【变式2-1】(2022秋•广州期末)甲、乙两个铁块在同一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的内能一定大于乙物的内能 B.若甲乙发生扩散,分子一定自发从甲物运动到乙物 C.甲物的机械能一定比乙物的机械能大 D.若甲乙发生热传递,热量一定自发从甲物传递到乙物【答案】B【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都有关系;(2)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3)机械能包括动能与势能,根据其影响因素可做出判断;(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解答】解:A、由于甲铁块的质量大、温度高,故甲铁块的内能大于乙铁块的内能,故A正确;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B错误;C、机械能是与物体宏观运动有关的能量,由于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乙在同一水平面,甲的势能大于乙的势能;甲的速度较大,动能大于乙的动能,故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C正确;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故热量自发的由甲向乙传递,故D正确。故选:B。【变式2-2】(2021秋•新沂市月考)有甲、乙两个物体,若两物体的内能相同,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若将两个物体接触时,能(填能或不能)发生热传递,将两个物体接触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两个物体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温度。【答案】能;温度。【分析】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解答】解: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若将两个物体接触时,能发生热传递,内能由甲传递到乙。将两个物体接触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两个物体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温度,因为接触足够长时间后,热传递结束,温度达到相同。故答案为:能;温度。【考点3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典例3-1】(2023•铜梁区校级二模)重庆小面是重庆四大特色之一,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煮小面前,锅中已沸腾的水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煮小面时,锅里冒出的腾腾“白气”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C.煮小面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小面的内能 D.拌好佐料的小面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分析】A、水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到达沸点,二是不断吸收热量,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B、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D、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煮小面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小面的内能,故C错误;D、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典例3-2】(2023•南充模拟)热熔胶是一种先用热熔胶枪加热使其熔化,再凝固来粘合物体。如图,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大热熔胶内能,同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答案】热传递;扩散。【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2)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解答】解:(1)热熔胶枪通电后会产生热量,再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固体胶棒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热传递;扩散。【变式3-1】(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花馍是陕西地区一绝,是用特殊的技法和工具将发面塑造成各种造型,蒸熟后再上色点彩。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是弹性形变 B.蒸熟的花馍粘住了蒸笼底部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蒸笼上方冒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蒸”是利用了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使花馍的温度升高【答案】B【分析】(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撤去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4)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答】解:A、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不能够恢复原状,是塑性形变,故A错误;B、蒸熟的花馍粘住了蒸笼底部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C、蒸笼上方冒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蒸”是利用了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使花馍的温度升高,故D错误。故选:B。【变式3-2】(2023•开福区校级二模)(多选)周末青青跟爸爸去长沙铜官窑古镇体验了一把制作陶瓷器,制陶的主要过程分为捏胚、上釉、烧制、打磨等。如图为小明制作的最终成品陶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捏胚过程中,力改变了陶泥的形状 B.在窑炉烧制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陶器的内能 C.若将图中平底空陶瓶倒放在桌面上,瓶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D.小明将陶瓶装满水,水对瓶底的压力大小等于水的重力大小【答案】AC【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若将图中平底空陶瓶倒放在桌面上,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根据p=分析压强的变化;(4)上下粗细一样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解答】解:A、捏胚过程中,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力改变了陶泥的形状,故A正确;B、在窑炉烧制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陶器的内能,故B错误;C、若将图中平底空陶瓶倒放在桌面上,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根据p=得到瓶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C正确;D、陶瓶上下粗细不同,将陶瓶装满水,水对瓶底的压力大小不等于水的重力大小,故D错误。故选:AC。【变式3-3】(2023•崆峒区校级三模)坐进新汽车里,我们常常会闻到股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于各种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这是扩散现象。汽车在烈日的暴晒下,这种运动会加剧(选填“加剧”或“减缓”),在太阳暴晒过程中,车内空气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答案】扩散;加剧;热传递。【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1)坐进新汽车里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内有害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汽车在烈日的暴晒下,温度升高,有害物质的分子运动会加剧;(2)在太阳暴晒过程中,车内空气吸热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空气内能增加的。故答案为:扩散;加剧;热传递。【考点4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典例4-1】(2023•根河市校级模拟)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温度为0℃的物体,内能为零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分析】(1)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以及种类有关;(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3)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解答】解:A.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以及种类有关,温度相等的物体,质量未知,内能的大小未知,故A错误;B.温度为0℃的物体,物体内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可以不变,比如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物体温度升高,说明是同一个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故选:D。【典例4-2】(2023•内乡县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为马投涧小米,以其营养素含量丰富,享有“米中之王”之称。在用高压锅将小米粥煮熟的过程中锅内小米粥的内能变大。煮好粥后,发现锅内的水变少了,这是因为锅内的水发生了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刚煮好的小米粥不能直接大口喝,是因为粥的温度较高。【答案】变大;汽化;温度【分析】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解答】解:在用高压锅将小米粥煮熟的过程中,锅内小米粥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煮好粥后,发现锅内的水变少了,这是因为锅内的水变为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刚煮好的小米粥不能直接大口喝,是因为粥的温度较高。故答案为:变大;汽化;温度。【变式4-1】(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婷婷在家做的色香味美的蛋炒饭,其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炒鸡蛋时会产生油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热蛋炒饭放凉后分子热运动速度变快 C.凉蛋炒饭被加热,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D.刚炒熟的蛋炒饭冒“白气”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答案】C【分析】(1)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一般肉眼分辨不出来,油烟不属于分子;(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4)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描述热量不能用含有,可以用吸收和放出。【解答】解:A、油烟不是分子,炒鸡蛋时会产生油烟,这是油烟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蛋炒饭放凉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速度变慢,故B错误;C、凉蛋炒饭被加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C正确;D、刚炒熟的蛋炒饭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故选:C。【变式4-2】(2023•怀集县二模)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高;“两手相互摩擦发热”的“热”是指内能;“物体受热,体积膨胀”中的“热”表示热量。(所有空均选填“内能”“热量”或“温度”)【答案】温度;内能;热量。【分析】“热”有不同含义,有“温度”“内能”“热量”等多种含义,根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进行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或做功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解答】解:温度是反映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温度很高;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所以“摩擦发热”中的“热”指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物体受热,体积膨胀,是指物体吸收热量,这个“热”是热量。故答案为:温度;内能;热量。【变式4-3】(2023•镇平县二模)如图所示,开封的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人”,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再慢慢晾干变硬。把糖加热,糖会熔化变成流体状态,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糖的内能增加。【答案】熔化;吸收;增加。【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解答】解: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糖的内能增加。故答案为:熔化;吸收;增加。一、选择题。1.(2022秋•北辰区期末)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就是机械能 B.0℃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大小与其温度有关 D.物体内能大小与其运动速度有关【答案】C【分析】(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俗称为热能;(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3)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慢,内能减少。【解答】解:A、内能与机械能无关,故A错误;B、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C、物体内能大小与其温度有关,故C正确;D、内能是构成物体分子的热运动,与机械运动速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C。2.(2022秋•南关区校级期末)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雪内能小 B.岩浆内能大 C.白雪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分子热运动剧烈【答案】D【分析】分子有质量,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不管温度高低,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快慢不同。【解答】解:A、B、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内能不一定小,故AB错误;C、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热运动永不停息,白雪温度低,但分子热运动没有停止,故C错误;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故D正确。故选:D。3.(2023•靖江市模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C.碘蒸气在凝华过程中内能减小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答案】C【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二者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效的;(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以及状态有关;(4)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的温度不相等,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解答】解:A、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B、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B错误;C、一定质量的碘蒸气在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正确;D、两个物体之间能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不相等,所以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故D错误。故选:C。4.(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农历五月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如图所示,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食品,包粽子、煮粽子过程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C.粽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对锅底的压强不变 D.煮粽子时能闻到浓浓香味,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答案】D【分析】(1)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4)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的温度很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多,故A错误;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B错误;C、粽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深变化、水对锅底的压强变化,故C错误;D、煮粽子时能闻到浓浓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D正确。故选:D。5.(2023•凉山州)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缸穿裙,大雨淋”:是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水缸表面形成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桃花看起来是红色的原因是吸收了红光 D.“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由于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答案】D【分析】(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物质液化时会放出热量;(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缸穿裙,大雨淋”: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错误;C.桃花看起来是红色的原因是桃花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故C错误;D.春天温度升高,水温也会随之升高,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的物体,所以“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由于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故D正确。故选:D。6.(2023•连云港)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古人钻木取火 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答案】C【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解答】解:A、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A错误;B、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手会发热,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故B错误;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即热水放出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正确;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C。7.(2023•蚌山区三模)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质量减少,内能一定减少 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物态发生变化,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对外做功的同时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答案】D【分析】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ABC、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其它因素若同时发生改变,内能不一定减少,故ABC错误;D、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减小,放出热量是内能减小,所以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故选:D。8.(2023•江南区模拟)春节期间,学校开展了“寻根同源,记住年味”的活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饺子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B.年粽入嘴时很烫,说明粽子含有的热量高 C.写春联时闻到墨香,说明墨香分子在运动 D.煮汤圆时温度升高,汤圆的内能不一定增加【答案】C【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4)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解答】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饺子香气四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C、练毛笔字时能闻到“墨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则规运动,故C正确;D、煮汤圆时,汤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C。9.(2023春•雁塔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B.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答案】D【分析】(1)分子间有间隙;(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错误;B、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C错误;D、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D正确。故选:D。10.(2023•高阳县校级模拟)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将酒精倒入水中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会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答案】D【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子的概念及各种现象的本质。【解答】解: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故A错误;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故B错误;C.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错误;D.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故D正确。故选:D。11.(2023春•丹阳市期中)下列实验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 C.油在水面扩散,但油膜面积不能无限扩大 D.两个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答案】A【分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解答】解:A、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故A正确;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油在水面扩散,但油膜面积不能无限扩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而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A。12.(2023•柳州三模)2022年11月29日,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载人飞船加速升空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的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B.飞船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小 C.飞船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燃料燃烧后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飞船的机械能【答案】D【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2)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燃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ABC.载人飞船加速升空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增大,不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BC错误;D.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飞船的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D。13.(2023•东城区二模)(多选)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关于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高压锅煮粽子熟得快,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B.煮粽子时,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C.粽子的香味飘满整个房间,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手,是由于粽子含有的热量多【答案】ABC【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2)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解答】解:A、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液体的沸点也会升高,故A正确;B、煮粽子时,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故B正确;C、粽子的香味飘满整个房间,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热量是过程量,可以说吸收、放出,但不能说含有,故D错误。故选:ABC。二、填空题。14.(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小潘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这个过程中,碘的内能变大(变大/不变/变小),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答案】变大;升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分析】(1)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2)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这个过程中,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要不停吸热,故内能增加;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故答案是:变大;升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水沸腾以后,温度不再上升,达不到碘的沸点。15.(2023•武陟县三模)自今年3月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凭烧烤破圈,它不仅保留着露天、小碳桌、自己动手等怀旧特色,当地的公交还设有烧烤专线,如图所示是炭火烤制的羊肉在滋滋冒油,香味飘的老远了,闻到羊肉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烤制羊肉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羊肉的内能。【答案】扩散;热传递。【分析】(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解答】解:(1)闻到羊肉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2)烤制羊肉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转移,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羊肉的内能。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16.(2022秋•射洪市期末)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在妈妈的帮助下制作的“拔丝红薯”。制作的“拔丝红薯”闻起来甜香浓郁,这是扩散现象;在制作过程中,红薯的内能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夹起一块红薯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扩散;增大;引力。【分析】(1)相互接触的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2)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改变内能大小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1)“拔丝红薯”闻起来甜香浓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