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_第1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_第2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_第3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_第4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传递热的方式往往都独立存在的B.太阳在中午光照最强,热辐射传递的热量最多C.烤箱传递热量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2.发生地震逃生时要(

),到空旷的广场。A.乘电梯B.从窗户或阳台跳下C.走安全通道3.下列关于热辐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热辐射是从温度低的地方传向温度高的地方B.热辐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进行传播C.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4.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人眼→准星→靶标B.人眼→准星→靶标C.人眼→靶标→准星D.靶标→准星→人眼5.有A、B、C、D四位同学在玩“快速抓尺子”游戏时,测量抓到尺子下端的平均长度分别记录如下,(

)反应速度最快。A.1.2㎝B.1.7㎝C.2.9㎝D.3.5㎝6.做饭冒出的“白气”是(

)。A.小水滴B.水蒸气C.空气7.在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B.太阳C.玻璃幕墙D.彩虹8.达尔文在(

)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A.《物种起源》B.《生物的进化》C.《用进废退》D.《贝格尔号》9.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菊石化石,我们能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以前是(

)。A.海洋B.陆地C.高山10.北方居民住宅的外墙都会加一层保温板,这是因为(

)。A.保温板吸热能力好B.保温板自身能发热C.保温板是热的不良导体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小孔成像”的现象说明光沿着(

)传播。2.成人脑的质量约为(

)克,其中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质量的(

)%。3.地球上的水在自然界中是(

)流动的。4.(

)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

),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5.温度、(

)、(

)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6.在人的神经系统中,(

)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

)和周围神经。7.(

)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8.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

)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

),就形成了(

)。9.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直射到月球上,月球再把太阳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10.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太阳光可以用三棱镜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2.火山根据活动状态,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类型。(

)3.观察地球大陆板块示意图,发现今天的地球和两亿年前完全相同。(

)4.喷发过的火山就不会再喷发了。(

)5.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6.节气“霜降”这一天一定会出现霜。(

)7.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8.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9.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

)10.太阳、月亮、星星自己都会发光,所以它们是光源。(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将下列地表形态与其对应的形成原因连起来。破碎的岩石

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岩石女王头像

由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导致海蚀拱桥

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海边沙丘

海浪不断冲刷侵蚀成海蚀石五.简答题(共6题,共24分)1.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来自哪里?2.哪些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3.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4.对比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三种传热方式,请你找出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5.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6.你有没有注意到学校的老师有的喜欢用不锈钢水杯,有的喜欢用塑料杯子,那么,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快?这是什么原因?六.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完成“模拟大自然中水的循环”的实验记录。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实验步骤: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①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罩子内有____________,小池内壁也有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2.根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写出对应的名称。

3.下雪后鹤鹤同学发现工人们会在道路积雪上撒盐。咨询老师后她知道了:水的凝固点是零度,加入盐凝固点降低为零下十度左右。加盐后雪会融化吸收热量,让周围的温度降低。她想利用这个原理进行露和霜形成的模拟实验。她准备了下面的实验材料:湿毛巾、冷冻的半瓶冰水、温度计、盐、勺子等等。1.她取出冷冻的半瓶冰水放到桌子上,用温度计测量。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外面有水珠出现,这模拟了自然界中_______的形成。2.如果想让水珠出现的更快、更多,你会建议她怎么做?3.鹤鹤想要进一步模拟霜的形成,你认为该如何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C4.D5.D6.A7.B8.A9.A10.C二.填空题1.直线2.1400;803.循环4.耳朵;大脑5.风;水6.脊髓;脑组织7.脊髓8.挤压;能量;地震9.√10.反射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雨和雪降落到地面上后,渗透到地下或流入河、海中,再通过蒸发作用转化为水蒸气进入空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水的蒸发和雪或冰的升华。2.砍伐森林、城市扩张、排放废气、石油泄漏3.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热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热传递:是由于温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4.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不同之处:1、热传导:①需要直接接触;②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较强,气体中最弱。2、热对流:①循环流动传递热;②只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3、热辐射:①从热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