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_第1页
20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_第2页
20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_第3页
20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_第4页
20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2/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03/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基因编辑:CRISPR/Cas9•创投市场持续火热,重点关注医疗健康与食品•医疗健康:未来仍是合成生物应用最广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05/展望与建议01/合成生物学的概念与内涵n源起和演变02n概念内涵03n产业链03n夯实基础研究与创新策源能力32n聚焦支持生物制造重点领域33n完善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33n建立综合治理与科学传播体系34CONTENT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合成生物学被称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农业技术、生物基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200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TechnologyReview》将合成生物学选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2010年,《Science》杂志将其列为十大科学突破第2名。着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基因组工程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超级计算遗传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新疗法,更是在新冠疫苗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折叠、基因编辑治疗遗传性血液疾病等多项成果被列入“十大科学突破”。在产业格局方面,欧美等国家愈发重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布局,相继发布或更新其相关战略规划与研究路线图等,中国也于2008年前后启动合成生物学及相关产业领域的研究布局,成为该领域一股加速崛起的重要力量。在创投市场方面,2021年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融资达到180亿美元,2022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将合成生物学列为16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之一,也是未来健康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更好了解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背景及行业同时深入挖掘行业增长机会,推动上海合成生物学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上海中创产业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专家顾问,共同编制《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1/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1/合成生物学的概念与内涵合成生物学(SyntheticBiology)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1911年,法国化学家StéphaneLeduc受合成有机化学启发,首次在其所著的《生命的机理》(TheMechanismofLife)一书中首次提出“SyntheticBiology”词汇。指出生物科学研究必然从“描述”到“分析”,再到“合成”的道路。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WalclawSzybalshi基于基因克隆技术,提出“合成生物学”愿景:合成生物学将是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领域,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地去创造,最终,将会有合成的有机生命体出现。2000年,美国斯化学家EricKool在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基础上,在工程科学家成功利用生物元件构建逻辑门线路基础上,引入工程科学“自下而上”基本理念,重新定义“合成生物学”,生物体是单个功能元素的组合,这些元素可以被设计成为有限数目的零件,以新的结构来修饰现有的生物体,或以此来创造新生物。2003年,在大肠杆菌底盘细胞中,采用异源基因元件构建青蒿素前体合成线路的成功,展示了采用合成生物技术提升代谢工程能力的巨大应用前景,至此,具备“合成生物学”领域特征的研究手段和理论基本形成。2004年,关于合成生物学的第一次正式会议(SyntheticBiology1.0)在美国MIT召开,在科学界初步形成学科共识,标志着合成生物学正式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21世纪合成生物学得到蓬勃发展(下图随着MIT于2005年发起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表明合成生物学是多学科交叉、工程化的科学,到2011年三国六院(中国、美国、英国的三个科学院及三个工程院)召开合成生物学研讨会,探讨合成生物学与科学财富、使能技术、为了下一代三个主题,说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学价值和意义,再到近些年世界各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规划和布局,合成生物学不再是一个概念。2021年9月底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指出合成生物学要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生命结构相变与功能涌现的机理,并在揭示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设计合成生命系统的能力。为此,一方面,要在高质量实验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揭示复杂生物系统背后的定量维象理论,并以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迭代研究范式加以验证;另一方面,要在合成生物工程平台上产生的海量标准化生命系统大数据的驱动下,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揭示生命系统的定量规律,两者的会聚整合,就是定量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体系。从国家战略看,过去十几年,美国、英国、欧盟和中国等不断加大顶层布局、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已然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0202合成生物学是指联合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多学科,通过构建生物功能元件、装置和系统,对细胞生命体进行遗传学设计、改造,使其拥有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功能,甚至创造新的生物系统。合成生物学的本质是让细胞为人类工作生产想要的物质,它以“人工设计与编写基因组”为核心,以创建特定结构功能的工程化生命为导向,综合系统、合成、定量、计算与理论科学手段,以“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迭代研究范式认识生命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即以计算机设计、基因/基因组合成及非天然生命功能分子/器件(包括元件、模块、线路、底盘)构建,检测与学习方法等“工具包/使能技术”为核心支撑,以工程化生命构建研究为生命科学内涵,最终通过在医药与健康、化工与材料、农业与食品、环境与安全领域的应用,造福于人类。总而言之,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博采众长、因“用”制宜,结合了多领域、多技术的一门实用型学科,现已被普遍认为将带来继分子生物学革命和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具有重大的科学、技术价值与应用潜力。根据合成的不同级,合成生物学可以分为分子级、亚细胞级别、细胞级别、组织乃至以上级别。其中,分子机合成是改造一切生物体的基础;亚细胞层面主要开展的是关于人造细胞的研究,比如人工合成染色体以实现特定功能;细胞级别,通过改造细胞来构建特殊功能,为发酵、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直接提供原料;组织以上级别的合成,合成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打印技术、依托支架形成人工组织等。从合成生物学到合成生物产业,也就是合成生物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产品开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细胞构建阶段;二是生产规模扩大阶段。具体环节包括五个方面:菌种改造、代谢调控、分离纯化、聚合工艺和应用开发,利用糖、淀粉、纤维素,甚至二氧化碳等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进行化学品、药品、食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物质的加工与合成。从产业链看,合成生物学产业链由工具层、软硬件层及应用层构成,产业生态覆盖面庞大,不同技术和产业落地方向多元。产业链上游是技术层,主要开发使能技术,包括DNA/RNA合成、测序与组学,以及提供与数据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中游是平台层,主要提供技术赋能,负责生物体构建和自动化,通过合成生物底层软件技术、硬件设备以及相应解决方案,是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产业链下游是应用层,主要涉及实际应用和产品的落地,渗透到健康和保健、食品和农业、化学品和日用品等众多领域。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创新治疗疗法(细胞免疫疗法、RNA药物、微生态疗法、基因编辑相关应用)、体外检测、医疗耗材、药物成分生产和制药用酶等方向。0303产业发趋势-应用发道势02/02/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合成生物的过程会充分运用到基因测序合成生物的过程会充分运用到基因测序、DNA合成、基因编辑、蛋白质设计、细胞设计、高通量筛选等多项技术中。而近年间此类底层使能技术的进步对于合成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DNA合成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指通过化学合成和酶促合成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其中化学合成法又以应用不同的固相载体可分为柱式寡核苷酸合成技术和芯片DNA合成技术。总体来看,DNA合成技术已历经柱式合成技术、芯片合成技术、超高通量合成技术以及酶促合成技术等四个阶段的迭代更新。其中,柱式合成法最为成熟,但需要使用较为危险的试剂和溶剂,且效率低、通量低、成本高。基于芯片的DNA合成技术较传统方法成本低、通量高,尤其是第三代超高通量合成技一次可合成十万余条寡核苷酸,成本仅为柱式合成技术的1/10000-1/100,已成为未来DNA合成领域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酶促合成技术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已实现长链DNA合成POC,正在进行商业化尝试。表DNA合成技术比较技术类别技术原理重点企业技术优势限制因素法0505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2/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2/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基因测序技术也称作DNA测序技术,即获得目的DNA片段碱基排列顺序的技术,该技术是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改造的基础。自1977年英国生化学家桑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序仪(即第一代测序技术)之后,人类便由此开始获得了探索生命遗传本质的能力,生命科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基因组学的时代。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已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三代测序技术,其测序通量和单条序列长度都实现了明显进步。但就市场应用来看,虽然第二代测序技术读长相对较短,但其仍是主流测序技术,第三代在实验层面已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受到准确率限制。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生物的基因组图谱绘制、环境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多样性、转录水平动态响应及其调控机制,疾病相关基因的确定和诊断、表观遗传学和考古学、物种进化演替过程等等。此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也离不开其成本的显著下降。早期只有第一代测序技术之时,人类基因组计划耗资30亿美元才获得了大部分的人类基因组信息,而2019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降至1000美元以下,未来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还可能会降到100美元以下。未来,基因测序技术将朝着更快捷的序列获取速度、更准确的碱基识别方式、更长的单条序列长度、更轻便的仪器平台、更简便的操作方法以及更低廉的测序成本等方向继续突破。表基因测序技术比较技术类别优势劣势相关企业第一代Sanger测序测序的准确度远高于二代和三代测序,测序长度可以达到700—1000bp,优于二代测序。一个反应只能得到一条序列,因此测序通量很低。获得大量测序的成本高。泓迅生物第二代Roche454测序一次能够同时得到大量的序列数据,单条序列成本非常低廉。序列读长较短,11lumina平台读取长度为250—300bp,454平台为500bp。由于建库中使用了PCR富集序列,可能会出现序列丢失,以及发生错配碱基。Roche、IIIumina、大智造、擎科、金斯瑞、生工、泓迅生物第三代pacbioSMRT测序基因测序读长较长,可以减少拼接成本。不需要PCR富集序列,减少错误引入。可用于RNA测序和甲基化DNA测序。单读长的错误率偏高,需要重复测序纠正增加了测序成本。受DNA聚合酶的活性影响较大。PacificBiosciences、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真迈生物、诺禾致源。0606基因编辑技术是合成生物学新兴技术之一,可对基因序列进行编辑“改正或修正”,具体来讲就是使用特异性蛋白将剪切工具带到特定位点,实现敲入、敲除或改写。目前,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锌指核酸酶ZFN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以及CRISPR/Cas9技术。其中,CRISPR/Cas9技术自2012年首次出现后,短短几年内便风靡全球,成为现有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里面效率最高、最简便、成本最低、最容易上手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利用RNA-DNA识别模式,切割位点广泛,基因编辑效率超过30%,且可以应用在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抑制、基因激活、多重编辑、功能基因组筛选等多个领域,正在逐步替代前两项技术。表基因编辑技术比较技术类别时间识别模式识别长度识别序列特点识别精度剪切效率构建难易细胞毒性技术难度脱靶效应ZFN蛋白质-DNAx3x2bp以3bp为单位一般低难度大大高TALEN2009蛋白质-DNA20)x2bp5’前一位为T一般一般较容易较小较容易低CRISPR/Cas92012RNA-DNA20bp3’序列为NGC高高容易小非常容易低070702/02/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2000年以后,合成生物学发展迅猛,2011年以来,相关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快速上涨,2015年以来相关产业投融资明显增多。CBInsights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2024预计可达到189亿美元,较2019年5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增长约2.6倍,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8.8%。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食品饮料和农业领域,CAGR超过60%。麦肯锡分析报告显示,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物质投入中的60%可以通过生物制造方式生产;在未来十年(2030-2040年预计每年可带来1.8至3.6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引用CBInsights、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相关数据]。从下游行业应用来看,医疗健康、科研和工业化工产品为2021年的三大应用行业;BCG预计,到2026年,2021年的三大应用方向将继续领跑,三大应用方向的全球市场规模都将超过60亿美元;食品饮料、农业和消费产品将迎来大幅提升,并且CAGR将远超过医疗健康、科研和工业化工,迎来超过40%的高增长率。Synbiobet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获得融资总和达78亿美元,约为上一峰值2018年的两倍。2021年更是合成生物学全面爆发的一年。这一年全球融资总额约180亿美元,几乎是2009年以来该行业融资的总和,并集中上市了5家核心公司,即便是在一级市场相当低迷的2022年,合成生物学的投资热度也始终居高不下。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共完成54起融资,是医疗板块融资次数最多的细分领域之一。从细分赛道来看,2021年医疗健康和食品营养是投资热门领域,2021年195个融资事件中,上述两个领域分别发生77个和41个融资事件。从地域分布来看,北美地区仍是全球合成生物领域投融资市场最活跃的地区,2021年占全球市场的41.13%。根据CBInsights的统计,全球范围内,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出手最为频繁的投资方有SOSV、KhoslaVentures、ARCHVenturePartners等,投资了包括Muufri、PerfectDay、Geltor、Amyris、LanzaTech、TwistBioscience等在内的企业;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高频出手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注资了包括蓝晶微生物、恩和生物、柯泰亚等在内的企业。根据创业邦研究报告分析,未来合成生物领域投融资热度将会只增不减,北美仍是最活跃地区,亚太地区有望成为第二。同时,在饮食消费强大的需求带动下,医疗健康和食品消费将持续火热。短期内,医疗健康与化工能源将会是两大主流应用领域;中长期来看,农业和食品的经济度贡献和市场影响力将会逐渐增大。从CBInsights的统计数中发现,从2015年开始,全球大批合成生物学相关公司相继成立。目前产业链的上游聚集了一批开发使能技术的公司,为行业提供关键的产品,如DNA测序、合成、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或细胞培养基产品,包括ThermoFisher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等公司。产业链中游主要有Amyris(阿米瑞斯)等生物元件和集成系统的平台型公司。其中Amyris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企业,同时也是平台型公司的鼻祖和典型代表,经过长期的产业探索,已成为颇有影响力的法尼烯和长链碳氢化合物生产商。产品导向型的公司市场领域多种多样,分布也比较分散,主要包括工业化学品、医疗保健、食品和饮料、农业、消费品以及化妆品和皮肤护理等,聚集了包括Moderna(莫德纳)等公司。2020年12月,EBInsights[EngineeringBiologyInsights,即工程生物产业数据分析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战略发展办公室、《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以及生命科学产业领先媒体「生辉」共同打造,旨在深度分析工程生物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价值。]着眼全球范围,发布了“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家合成生物学企业”,其中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共计9家(BotaBiosciences恩和生物、博雅辑因、合生基因、泓迅科技、凯赛生物、蓝晶微生物、传奇生物、森瑞斯、鑫飞生物等彼时入选的企业既有已上市的凯赛生物,也有新生力量森瑞斯,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在2020年已经彰显出逐步壮大的趋势。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809080902/02/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业内普遍认为,合成生物技术在未来数年中将持续在科研、医疗、化学品、环境监测、农业、食品和饮料等诸多领域形成广泛应用、产生重要影响。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2022年2月的预测,预计到本世纪末,合成生物学手段将广泛应用在占全球产出1/3以上的制造业,创造30万亿美元价值。合成生物学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RNA药物和疫苗合成、基因治疗、细胞免疫疗法、微生物疗法、药物生产和发现、器官异种移植等等多个方面。如利用mRNA技术合成疫苗,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遗传疾病等。较为前沿的应用为器官异种移植,202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完成全球首例猪心脏基因编辑移植手术。麦肯锡预测,在未来10-20年内,合成生物学相关应用预计可缓解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3%,每年在医药健康方面潜在影响涉及0.5至1.2万亿美元,最终可解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45%。得益于其原料可持续、环境友好两大特点,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化工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主要包括生物基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基化学品、生物能源、美容护肤等多个应用方向。众多国际知名化工能源企业(如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均在不断加大生物科技投入,并逐渐向生物基材料、美容护肤品等领域布局。麦肯锡预测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预计每年可对化工能源等领域带来1600-27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一方面,合成生物学正在颠覆现有的食品生产和加工方式,目前在肉类和乳制品、饮品、调味剂和添加剂等多个产品方向均有应用。未来,合成生物技术若想在食品行业实现大规模产业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和成本把控。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有望成为推动农业实现持续量产的重要力量。通过改良作物基因,实现作物增产、防治虫害等效果。合成生物等生物科技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合成生物学跨学科应用的一次成功尝试。DNA存储具有存储密度高的核心优势,目前其基础原理已基本发展成熟,后续需要继续突破工程技术问题。美国微软研究院开发出一款分析控制器,可将DNA存储写入速度提高100倍,同时有望推动相似设备价格下调。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03/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自合成生物学诞生以后,全球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理论研究和产业化落地,多个国家/地区争相制定发展路线图和相关支持政策,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500多个机构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目前合成生物学市场主要由北美主导,其次是欧洲,亚太是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因为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生物制造能力,呈现加速崛起的态势。关国从全球范围来讲,美国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先驱者。美国农业部于2006年开始支持合成生物学研究,随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能源部、国防部等也开始支持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研发中心的建立,包括“合成生物学之父”文特尔所创立的基因组研究所在内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顶尖的科创资源,奠定了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主导地位。截至2021年,美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专利家族数量占全球总量的59%,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最主要的技术来源国家。关国产业发展方面,Golden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600余家合成生物学企业中有415家来自美国,其中,Amyris、Zymergen以及GinkgoBioworks成为这一领域内知名度最高的三家公司,2021年美国在全球合成生物领域的市场份额将近42%,是合成生物学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近年,美国持续推进跨学科布局,2019-2021年间,美国工程生物学研究联盟接连发布若干份研究路线图,提出了工程生物学、材料科学以及微生物组工程在未来10-20年内的关键技术领域,指明了跨学科创新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3/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欧洲是最早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宏观战略部署的地区,可追溯至2005年,由欧盟委员会成立的高级别专家组建议制定欧洲合成生物学战略和路线图,并从第六研究框架计划开始,欧盟便长期投资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研发。英国于2012年出台《英国合成生物学路线图》,是全球首个在国家层面通过路线图方式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国家;2014年,欧盟发布《欧洲合成生物学下一步行动》,就16个成员国如何协同发展合成生物学展开研究。目前,欧洲合成生物领域的专利约占全球的8%,英国在复合蛋白质和DNA技术疗法领域全球领先,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占整个欧洲是最早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宏观战略部署的地区,可追溯至2005年,由欧盟委员会成立的高级别专家组建议制定欧洲合成生物学战略和路线图,并从第六研究框架计划开始,欧盟便长期投资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研发。英国于2012年出台《英国合成生物学路线图》,是全球首个在国家层面通过路线图方式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国家;2014年,欧盟发布《欧洲合成生物学下一步行动》,就16个成员国如何协同发展合成生物学展开研究。目前,欧洲合成生物领域的专利约占全球的8%,英国在复合蛋白质和DNA技术疗法领域全球领先,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占整个欧洲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的一半以上;德国在核苷核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等研究方面仅次于美国,欧洲在制造业、工业、制药业和农业领域大量应用合成生物学,形成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欧得益于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工业体系,合成生物学迅猛发展。从早期的医疗领域,到现如今的化工能源,中国无论是在技术平台还是在终端产品应用,都已走上快车道。据睿兽平台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广义)有925家,其中技术层和应用层企业居多,分别占总量的47.68%和46.48%,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格局。由CBInsightsChina等联合打造的工程生物产业数据分析平台,于2020年发布“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家合成生物学企业”榜单,中国企业占据9席,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深圳等地。新加坡属于第三梯队国家中相对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新加坡更加侧重于合成生物技术的转化应用,2017年决定将超过1900万美元专门用于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2018年其国立研究基金会宣布在未来五年聚焦大麻素、稀有脂肪酸和微生物菌株的开发合成,累计投入2500万新元。日本2019年制定《生物战略2019》,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合成生物学的经济发展前景加以强调;之后新加坡属于第三梯队国家中相对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新加坡更加侧重于合成生物技术的转化应用,2017年决定将超过1900万美元专门用于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2018年其国立研究基金会宣布在未来五年聚焦大麻素、稀有脂肪酸和微生物菌株的开发合成,累计投入2500万新元。日本2019年制定《生物战略2019》,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合成生物学的经济发展前景加以强调;之后,各方政府部门逐渐将目光转移到这一领域,以植物高附加值产物生产、药物研发、基因治疗等领域为切入口进行投资布局。印度刚刚起步,由生物技术部牵头,通过政产学研结合、支持相关人才培养建设、发起竞赛等方式,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进行布局。亚本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3/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天津是合成生物起步较早的城市,天津大学是国内最早建立合成生物学本科专业、硕博学位点、最先编写合成生物学本科教材的高校院所,并在2013年和2018年分别获批合成生物技术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和教育部“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2019年发起国际合成生物设施联盟(GBA天津同时也拥有海河实验室、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资源,致力于打造全球合成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以及合成生物产业的战略高地。深圳近年持续发力合成生物,2022年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中,合成生物位列8大未来产业之首;深圳拥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同时,也在建设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设备总投资近10亿元;2020年合成所联合Deeptech成立国内首只合成生物产业基金;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将设立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学院,以培养从本科到博士的合成生物专业人才。北京以高校院所云集奠定合成生物研发创新基础,尤其重点在海淀自贸区创新片区谋划合成生物产业发展,2018-2022年合成生物融资事件中北京达到200余个,位列全国第一(不过融资额上海第一,深圳第三合成生物上市企业10家位列全国第二(上海16家,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第三)。其他省市如江苏、山西、安徽和山东等地也在积极布局,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合成生物企业在融资市场也有不俗表现。0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从全国范围来讲从全国范围来讲,上海合成生物布局较早,优势明显,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体系,也为生物制造布局提供了良好土壤,目前正向世界级合成生物学创新产业集群迈进。上海是我国最早发展合成生物学的地区之一,诞生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多项“第一”。•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在上海岳阳路320号诞生。•2008年,中科院在上海召开了以合成生物学为主题的东方科技论坛;•同年,首个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上海成立,是国内首个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9年,华东师大成立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2020年,凯赛生物成功进入科创板,成为国内首家合成生物上市企业;•2021年,上海弈柯莱生物和通化东宝合作的中国首个使用生物合成技术的西格列汀仿制药获批;•2018-2022年间,合成生物企业上市融资额达到316.67亿元,位列全国第一;这一期间的上市企业为16家,位列全国第一。•上海合成生物领域多项“首个”或“第一”0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上海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拥有一个科研院所和领军人才。•上海拥有上海交大科院分子酶学与合成生物实验室、上海农业科学院农业合成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已形成多位院士领衔、数十位领军人物和青年精英组成的研究群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过去十余年间,上海在合成生物领域承担过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2011-2015年,上海科学家牵头3项“973”计划合成生物学项目(共10项,数量仅次于北京);•2018-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中,上海单位牵头项目18项。除牛胰岛素;•世界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也于2018年在上海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诞生,并入选科技部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此外,上海在DNA硫修饰与生物诊疗、超级分子催化机器、合成基因线路与精准治疗、智能细胞药物工厂、光遗传学与疾病治疗等领域也涌现一批研究成果,极大推动了我国合成生物学科学探索和产业应用的发展。表上海合成生物领域重点科创资源(部分)序号机构名称机构介绍1是国内第一家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22019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宣布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具有非常好的综合优势,部分研3分子酶学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在国际上系统地率先提出了“代谢科学”的理念,组建了“上海合上海已落地集聚了一批合成生物优质企业。•依托众多园区载体,上海合成生物领域企业发展迅速,随着理论研究和底层技术不断进步,上海已落地集聚了一批合成生物优质企业,在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持续进展,其中合成生物学上市企业市值TOP10中,上海有2家,数量国内第一。•从产业链看,上海是国内外生物合成产品下游客户最为集聚的城市,下游应用端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位置。其中凯赛生物聚酰胺系列产品具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在中下游涉及不同应用领域,如医药领域花沐医疗科技、贻如生物科技、康希诺生物科技、珲达生物、若弋生物等,食品领域昌进生物科技、CellX食未科技等,化学领域凯赛生物、弈柯莱生物科技等,其中复星凯特、药明巨诺CAR-T细胞治疗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此外,上海还孵化了弈柯莱生物、锐康生物、康码生物、迪赢生物、位育合物、交弘生物等一批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并引进了一批细分赛道核心企业。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2021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表上海合成生物学代表性企业介绍序号企业名称企业简介所在区域1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目前,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金乡、乌苏和太原。目前业务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其产品包括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单体原料——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以及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相关产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香料、汽车、电子电器、日用消费品等多个领域。浦东新区2蓝晶微生物蓝晶微生物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其中包括生物可降解材料PHA、再生医学材料、美妆新功能成分、新型食品添加剂、工程益生菌等,从而帮助消费品、食品、医疗、农业和工业等众多行业的B端客户在行业内开展差异化竞争。截止2022年1月,蓝晶微生物先后完成了总额近超15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多家知名机构。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和江苏盐城均设有研发中心和办公室,客户和合作伙伴包括多家来自食品、消费品行业的世界500强企业。虹口区3弈柯莱生物是一家拥有先进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生物智造企业,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方法的研发,并致力于将其应用于规模化生产。目前弈柯莱生物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生物资源工程库平台,在生物合成、高性能细胞工厂设计创制以及产品规模化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弈柯莱生物已经成功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是目前国际上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进展最快的企业之一。闵行区4君实生物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致力于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凭借卓越的创新药物发现能力、先进的生物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大规模生产技术和极具市场潜力的在研药品组合,君实生物在肿瘤免疫疗法,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类疾病等治疗方面极富潜力。浦东新区5锐康生物成立于2020年,是科伦集团下的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采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辅以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生物铸造设备,来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公司拥有优质的底盘菌种,包括大肠杆菌、酵母、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等。研发产品主要聚焦在高附加值天然保健品原料和化妆品原料、生物农药、分子砌块、医美原料及动保类产品等板块。已打造出糖苷类化合物、氨基酸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抗生素中间体以及萜类等化合物平台,可延伸出100+化合物。公司还拥有700万+的自主IP酶库、2000+实体酶工具箱、虚拟筛选以及全尺度模拟,运用多种代谢推动力推动产物合成。浦东新区6柯泰亚柯泰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国际先进合成生物技术平台,专注开发生物制造工艺用于生产各种化学品的高科技公司。由合成生物学公司Amyris的前研发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赵立山博士创办,公司汇聚了多名国内外知名生物制造企业的前研发负责人及技术精英,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公司将合成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数据科学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原材料进行生物制造。研发实验室总面积超800平方米,分为高通量筛选平台,菌株开发平台,发酵筛选平台以及分析检测平台。公司团队氛围和谐,研发理念先进,设施设备齐全。浦东新区22220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序号企业名称企业简介所在区域7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首家、全球领先开展mRNA创新疫苗研发生产及纳米脂质体包裹递送技术服务的平台型创新药企,同时是国内唯一掌握mRNA核酸设计、合成与修饰技术,脂质体包裹技术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以及实现生产相关设备自主设计与研发的创新疫苗研发企业。其中,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老挝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个性化肿瘤疫苗在澳大利亚已开展I期临床。浦东新区8蓝鹊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新药研发公司,专注于mRNA药物早期创新研究,开发了从mRNA合成、新靶标的早期发现到快速扩展的产品线一步式的mRNA药物开发平台。公司专注于mRNA疫苗和基于mRNA药物的疗法用于严重疾病的治疗。创始人团队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蓝鹊生物在上海江湾、美国休斯顿均设有实验室。宝山区9羽冠生物致力于运用合成生物学及基因编辑工具来拓展医药边界,为世界医疗健康问题提供更换的解决方案。团队核心人员来自哈佛、伯克利、港大、厦大、中科院等一线院校,是中国首届“BIInnovationPrize”获得者,由勃林格殷格翰风险基金(BIVF)和IDG、真格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背书。公司将合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疫苗学相结合,从而开发针对耐药细菌的合成生物学疫苗。还将合成生物学技术与肿瘤免疫学糅合,开发靶向肿瘤的溶瘤细菌。公司的合成生物学和抗原发现平台能够对病原菌进行理性化设计和再编程,从而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浦东新区复星凯特复星凯特通过从美国Kite引进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细胞药物Yescarta(AxicabtageneCiloleucel)进行技术转移,并获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其新药上市申请于2020年3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2021年6月22日阿基仑赛注射液(商品名:奕凯达®)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细胞治疗类产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浦东新区药明巨诺一家独立的、创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并致力于以创新为先导,成为细胞免疫治疗引领者。创建于2016年,药明巨诺已成功打造了国际领先的细胞免疫治疗的综合性产品开发平台,以及涵盖血液肿瘤、实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管线。药明巨诺致力于以突破性、高品质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给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引领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2021年9月3日,中国第二款、也是中国首款1类生物制品的CAR-T产品正式获批。浦东新区科济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首家专注于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创新型企业,也是全球知名的实体肿瘤CAR-T细胞治疗研发企业。公司拥有包括第四代CAR-T技术在内的八十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自主构建了研发肿瘤靶向抗体的的全人抗体库与人源化抗体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能够覆盖大部分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的高效特异性CAR-T等候选产品。公司开展了针对GPC3、EGFR/EGFRVIII、Claudin18.2等靶点的全球首创的实体瘤CAR-T临床试验,多个项目获得了新药创制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支持。徐汇区2323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序号企业名称企业简介所在区域序号企业名称企业简介所在区域恒润达生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突破性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主要聚焦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等治疗领域。公司以自主研发CAR-T细胞治疗产品为先导,同步布局CAR-NK等国际前沿技术的产品开发管线,旨在开发安全、有效、成本可控、惠及更多患者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是国内首批按1类创新型生物制品获得CAR-T注册临床批件的企业。目前,恒润达生布局了全面且差异化的包括CAR-T、CAR-NK等技术在内的数十个在研管线。浦东新区优卡迪优卡迪专注以解决临床CAR-T痛点为策略,采用自主创新技术打造新一代独特免疫细胞和基因治疗精品。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基于其独创性的技术平台,包括SMART赋能技术平台、MADDS创新技术平台、6H生产质量控制平台,成功研制了独特的CAR-T产品,产品管线布局广泛。2020年9月,优卡迪成功获得了全球首款安全型CAR-T产品ssCART-19注射液的临床试验许可。浦东新区信念医药信念医药是一家集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高新生物技术公司。公司主要致力于通过AAV(腺相关)载体为单基因遗传病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产品线包括但不限于粘多糖贮积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遗传性血管水肿、嗜血细胞综合征、法布里疾病等罕见病。公司已经参与了数十例罕见病临床试验应用案例,并取得显著效果;自主开发的悬浮293细胞无血清AAV生产和纯化工艺,AAVcapsid靶向临床应用等技术,获得了多家国际药厂的专利授权和开发邀约。徐汇区康码生物成立于2015年。该公司拥有来自全球制药公司和研发机构的专业人员的高科技核心,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Kangma发明了世界级的DNA到蛋白质(D2P)技术,该技术将彻底改变生物研究,医学应用和制药行业。公司致力于开发无蛋白细胞合成技术,疾病诊断微芯片,人类健康评估产品,拥有世界前列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服务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康码的科学技术专注于全球范围内的迫切全球需求,开发在工业规模上进行高质量无细胞蛋白质生产的实用手段,开发新技术,推进预诊断,准确监测,改善疾病的治疗和全球人类的生活质量。闵行区昌进生物昌进生物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聚焦在微生物合成蛋白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微生物合成蛋白是人类社会继动物、植物后获取能量和营养的全新渠道,是当今食品与营养革命的热点。它主要依靠定向进化及基因编辑等方法,通过发酵、分离纯化等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昌进生物依托在生命科学及食品工程等领域的积累及多学科交叉、跨产业工艺协同获得优势。公司研发平台,由原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倡议发起和进行指导,由资深科学家团队担纲。依托张江科学城的国际化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公司先后完成微生物合成蛋白项目的小试和中试,首条大产线计划于2022年投入使用。浦东新区食未生物2020年成立,一家位于上海的细胞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于运用先进的生命科学与食品科学交叉创新技术,重新定义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人类向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转变。公司专注于以细胞培养肉为核心的细胞农业产品开发,已建立起40余人的顶尖研发团队,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领先企业达成合作,并先后获得由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基金主导的3轮融资,A轮融资近亿元。浦东新区序号企业名称企业简介所在区域宝济药业上海宝济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拥有规模化哺乳动物工程细胞、重组酵母细胞和重组大肠杆菌生物技术平台的创新药研发和制造企业。宝山区20新镁(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镁(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以产品研发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以自主开发为主,产学研长期战略合作为辅的企业。宝山区21依赛洛森生物医药上海依赛洛森生物医药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类器官培养企业,致力于在动物和人的原代细胞、组织及其周边产品上进行技术提升与创新。宝山区22聚维元创生物聚维元创以秸秆为原料开发普适性、高品质的葡萄糖碳源,再经合成生物学途径,合成目标产品,以革新现有的石油基化学合成和粮食基生物合成路径,突破了丁二酸、法尼烯、丁二胺等大宗产品及高经济价值产品的关键生产瓶颈。该技术体系还可广泛用于生物基材料、精细化学品、动物营养品、工业酶等各类生物产品的制备。宝山区23迪赢生物迪赢生物(DynegeneTechnologies)于2018年在中国上海成立,是一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合成生物学创新型高科技公司,也是国内能商业化完成超高通量新一代DNA合成的企业。迪赢已获得超亿元A+轮融资,外部股东均为战略资源和资金实力雄厚的知名投资人。公司致力于新一代核酸合成,为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原料和生物医药工具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迪赢生物成功开发出了3D喷墨打印超高通量原位DNA合成平台,实现了国内该领域的零突破。迪赢生物产品的通量、正确率和长度等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目前高质量的产品已经获得了众多分子诊断企业、抗体药物筛选、新型生物制造和核酸药物等客户的青睐认可。青浦区24嘉和生物药业嘉和生物药业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目前已拥有强大的产品管线,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以及血液肿瘤。嘉和生物搭建早期发现全球首创/差异化、免疫肿瘤双/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通过位于中国上海业界领先的,在大分子药物开发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CMC(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开发能力、临床前及临床用药生产能力,强大完善的分析检测能力和完备的质量体系。浦东新区25吉凯基因吉凯基因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基础研究到新药发现与开发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基因研究、靶标发现、靶点验证、新药开发、新药评价等阶段,持续致力于赋能CGT领域的源头创新和药物的稳健开发。吉凯基因是上海肿瘤药物基因靶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数万名临床医生建立合作关系,在上海市科创办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开发了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靶标发现体系。同时,吉凯基因是上海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基因治疗技术创新中心,持续致力于帮助客户开发CGT产品。浦东新区24252425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序号企业名称企业简介所在区域26和誉生物成立于2016年,一家研发驱动、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与开发创新且差异化的小分子肿瘤疗法。自成立以来,公司立足于优秀的发现团队及多维发现平台,建立起强大的内部研发引擎。凭借强大研发能力,已战略性地设计与开发由十多个专注于精确肿瘤学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组成的综合管线,五项处于临床阶段。公司以成为一家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发现与开发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新型、差异化疗法,从而满足中国及全球患者未获满足的迫切需求。战略方面,公司专注于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及其联合疗法的研究。浦东新区27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峪生科成立于2021年4月,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蛋白结构设计商,借助蛋白理论、数据、AI、实验,致力于将高精度蛋白结构预测/设计应用于靶点发现、药物设计、酶工程、生物合成催化等应用领域(是一家AI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商,致力于通过AI赋能合成生物学DBTL加放大工艺各个流程,拓宽合成生物学的应用与选品范围,并达到的降本增效,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选品难、生产难"痛点)。2023年5月,智峪生科宣布完成了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青岛清池创投基金领投,惠每资本、宏沣投资和钱塘创投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强研发及推动公司合成生物学管线建设。智峪生科在本轮融资后,将从技术、平台、管线、团队四大维度进一步深耕"AI+合成生物学"。闵行区28天境生物天境生物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国际生物科技公司,聚焦肿瘤免疫和自体免疫领域创新或高度差异化生物药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2022年获得年度“最受尊崇公司”等六项殊荣机构投资者。目前已设立9处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包括全新的美国圣迭戈研发中心和天境杭州公司。浦东新区29药明明码明码是药明康德集团下属子公司,由药明康德基因组学中心和基因组数据分析领头羊—NextCODEHealth公司整合而成。明码立志成为全球精准医学的领导者,依托药明康德十余年药物研发、临床测试及诊断的深厚经验和卓越能力,充分发挥基因组大数据的作用,提供整合解决方案,帮助临床医生、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人员更好地理解、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明码能实现快速高效的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查询、管理、存储和共享,为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最顶尖的测序能力和最直观的数据分析结果—从项目设计、能力构建,到测序服务、数据分析、生物学注释,直至临床测试和伴随诊断。明码在中国上海市、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以及冰岛雷克雅未克市汇集了世界顶尖的测序、基因组分析和生物信息学专家,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最优质服务。主营业务及产品包括:1、NextCODE临床序列分析工具CSA临床序列分析工具(CSA)提供易用的界面,帮助用户快速分析数据。系统基于GOR架构,可处理千兆字节(Pegabytes)规模的数据,提供大规模并行自查询和分析能力。2、NextCODEPlatform明码的分析平台是迄今存储和处理最多人全基因组数据的分析系统,可提供从序列数据存储、高级分析到基因组注释全流程的优质快速服务,面对多样化的科研需求,让您总是拥有最佳选择。利用明码的分析平台已经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最优结果,我们可以对客户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和变异检测;进一步利用我们对人类基因组可变区域的深刻了解,对有疑问的检测结果进行标记或者过滤。浦东新区2626一核即张江,两翼分别是宝山和金山,另外闵行、奉贤、徐汇等区也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进行了相应布局。作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已涌现出昌进生物、若弋生物等一批聚焦医药研发应用的合成生物学新锐企业,是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布局的核心。以“上海湾区以“上海湾区”为城市发展品牌的上海金山,拥有化工产业的规模优势、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优势以及食品产业的基础优势,当前正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原料药、现代中药、CAR-T免疫细胞治疗等合成生物学创新产业,全力推进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消费品等领域的应用,聚集了巴斯夫、美国亨斯迈、日本三井化学、花王等国际企业,助力合成生物学产品开拓下游应用市场。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布局最早的区域,上海市合成生物产业布局最早的区域,2021年8月南大地区挂牌了全市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构建综合性总部研发基地,已注册落地合成生物企业20多家,布局产业链前端;依托宝山现有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厂与生物合成技术等平台企业,布局产业链中端;围绕生命健康、化学品、材料、能源等领域,加快合成生物技术在宝山全域涉及生命健康、食品与农业、材料与能源、美妆个护、化工品替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研究,实现合成生物技术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落地,布局产业链后端,力争打造首批先导区中的合成生物领域“示范样本”。另外,闵行、徐汇、奉贤等区,也在积极布局合成生物。2022年开新一代综合韧性产业社区——“闵虹·智造源”开园启用,聚焦合成生物,引入了博腾股份小分子事业部总部暨上海研发中心、安迪生物、康宁医疗、康码生物等多家高端医疗器械和国内外合成生物领域的行业头部企业。前文提到的合成生物实验室便设在徐汇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奉贤东方美谷则聚焦医疗美妆领域,积极引进合成生物下游应用企业。2727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白皮书04/上海合成生物产业基础与主要进展上海积极搭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生态,搭建各界整合交流平台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成立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于201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共同倡议、上海地区合成生物学实力研究单位共同发起,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拥有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实验仪器平台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支撑平台,并以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等单位,以“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搭建起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促进“科研-技术-产业”上下游衔接,合力攻关并致力于开展合成生物学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解决生物产业瓶颈技术,为新型微生物药物等高端生物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近年来,联盟突破一系列科学技术壁垒,在医药健康等国家重要战略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支撑了国内生物产业的结构优化。二是启动上海市合成生物创新联合体2023年4月在合成生物产业高峰论坛上,成立上海合成生物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将整合科研、产业、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优势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协同联动,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圈,推动合成生物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形成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2828“十四五”以来,上海在多个市级相关规划中提及发展合成生物,2022年10月上海又明确将合成生物纳入重点布局的未来赛道,同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合成生物的行动方案,从顶层规划设计方面引领产业发展。•《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中均有对合成生物学的相关布局。•在2021年6月23日发布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基因编辑、拼装、重组技术以及人工组织器官构建等合成生物学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先导产业。•2021年9月29日出台的《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突破人工生物合成系统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科学问题,形成生物制造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学国际竞争力。•2022年9月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