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1页
《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2页
《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3页
《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4页
《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万州区九池殡仪服务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PAGEPAGE2 重庆大有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目录15431、概况 135561.1任务由来 1132511.2工程概况 1150251.3勘察目的与任务 127003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 2191541.5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 2297871.6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428222、工程地质条件 6228842.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647632.2气象、水文 6101672.3地质构造与地震 7238232.4地层结构 831280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8229792.6水文地质 927762.7不良地质作用 927164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038373.1岩土分层及试验统计依据 10188813.2岩土试验统计方法 1022873.3岩土试验统计成果及评述 1131206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原则 12257743.5岩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12204113.6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379573.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319093.8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13295024、场地稳定性评价 162194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6103004.2地震效应评价 19115854.3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20105814.4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20118064.5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 2195735、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建议 2173205.1边坡分段评价及建议 2156575.2边坡支挡及施工建议 24270676、地基及基础评价 24220366.1岩土均匀性评价 2492796.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24259276.3岩土层承载力评价 24122926.4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 25135696.5成桩可能性、桩的施工条件、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 2626526.6场地特殊岩土评价 26249626.7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 2625266.8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估 27115377、结论及建议 27157637.1结论 27289077.2建议 27附图目录(附报告内)序号图名图号顺序号图幅大小比例尺数量(张)1总图例//A3/1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01A2加长1:50013工程地质剖面图/2-01~2-17A2、A31:200174钻孔柱状图/3-01~3-30A31:20030附件目录(附报告内)序号名称纸张大小数量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A31份2工程地质勘察纲要A31份3测量成果说明A31份4室内试验报告A41份5勘探点数据一览表A31份《还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PAGE31、概况1.1任务由来1.2工程概况拟建项目“还房工程”位于。勘察区内无建构筑物,高差起伏一般,周边均为已建住宅小区或市政道路,环境较为复杂。工程建设总用地面积9962m2,总建筑面积44728.37m2,两栋高层建筑(24F)及地下车库(3F),各拟建建筑总体呈教规则分布。结构类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将形成基坑边坡,总长约370m,最大高度为15.4m。本工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意图,场地按环境标高整平后将在场地内部形成多段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边坡分布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环境边坡总长约120m,高度0.50~5.00m不等,均为填方边坡,环境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取1.30;场地北侧及东侧形成基坑边坡总长约370.0m,最大高度为15.4m,均为土质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一~二级,安全系数取1.30~1.35。拟建建筑设计情况一览表具体详见表1-1:(其中建筑的参数情况可能存在变动,具体建筑的设计地坪高程、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和基础荷载等参数应以设计实际的设计值为准。)表1-1拟建建筑设计情况一览表名称平面尺寸(m×m)层数设计地坪高程(m)建筑高度(m)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工程安全等级单桩荷载(kN)沉降要求1#楼32.2×31.024F182.1578.65框架-剪力墙嵌岩桩基础一级12000敏感2#楼17.5×39.824F182.1578.65框架-剪力墙嵌岩桩基础一级12000敏感车库141.0×34.03F182.1513.5框架嵌岩桩基础一级2000敏感1.3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我公司与甲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确定本次勘察目的为: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初步的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和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应完成以下具体任务:(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环境条件,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2)查明拟建场区地层岩性、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埋藏条件与分布规律等工程特征。(3)查明拟建场区覆土厚度、岩体风化程度、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岩体完整性等条件,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地水土、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查明拟建场地的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和环境地质的成因、类型、规模、性质、分布规律等,分析评价其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其对拟建物的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整治措施及建议。(5)查明拟建场地与已有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分析评价拟建工程的施工对工程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建议。(6)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及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7)对本次勘察范围内形成的边坡进行稳定评价及支挡措施建议,提供支挡设计所需岩土参数。(8)分析评价场地地基持力层,并建议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9)收集场地资料;评价场地特殊岩土;分析场地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4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1.4.1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4.2主要执行的技术规范主要规范:(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0)《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11)《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15)《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其它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利用资料:本单位2022年9月完成的本项目初步勘察报告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2016年05月提交《北滨上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12月提交《黄泥包还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初步结论》1.5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1.5.1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定:场地拟建建筑最高为24F,属重要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基坑最大高度约15.4m,为土质基坑,破坏后果很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场地(见工程场地类别划分,表1-2)。因此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2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类别划分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5~20°。√复杂岩层倾角(°)4°√岩体完整性较完整√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含特殊岩土。√土层厚度(m)土层最大厚度24.10m。√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中等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大√1.5.2勘察阶段及范围的判定本项目已由我公司于2022年9月进行了初步勘察,并提交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勘报告主要结论及建议:1、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一~二级,地基为复杂地基,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场地。因此综合确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2、拟建场地地处黄泥包滑坡中部,滑坡已经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现状稳定。项目实施后,对黄泥包滑坡体的影响较小。场区及附近周边地段无断层通过,未见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连续稳定,拟建场地现状稳定。对平场后形成的环境及基坑边坡有效治理后,适于工程建设。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下水位随三峡库区水位升降呈现动态变化。库区低水位运行期间地下水较贫乏,高水位运行期间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对拟建工程建设影响较大,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4、按设计方案对场地进行场平后将形成基坑边坡,部分基坑边坡属于超限边坡,支挡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应根据重庆市建委关于高边坡项目管理(渝建发[2010]166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可行性评估和安全论证。5、拟建场地处于黄泥包滑坡之上,建议应对建筑场地进行整体稳定性的监测。同时,还应加强对滑坡及其已有抗滑支挡结构、拟建项目边坡支挡结构的变形监测工作,确保滑坡和拟建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6、建议拟建工程基础持力层均选择基岩中等风化带,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拟建桩基础的设计、施工,必须避开黄泥包滑坡已建锚索抗滑桩的锚索位置,以确保黄泥包滑坡支挡结构的稳定。7、建议下一步应进行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本工程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件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范围相关判定过程如表1-3、1-4。表1-3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内及周边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勘察区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场地现状稳定。地震时不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现象。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本项目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不属于该类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4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复杂场地;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边坡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内及周边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以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与三峡库区175m岸线外侧水平距离在100米以上。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场地内地下无采空区和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区。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规模小于50万m2。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本工程建筑高度小于200m。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本工程为多层建筑,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隧道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本工程为多层建筑,不属于桥梁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表1-5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勘察范围不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此类基坑。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大于2倍土质基坑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大于2倍岩质基坑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1.6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1.6.1勘察工作的布置本工程勘察方法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测量、地下水观测、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结合本场地特点进行钻孔布置。勘察方案布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要求,结合本场地特点,拟建建筑物地段沿边线、角点及中心位置布置钻孔,钻孔间距10~20m,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60个,由于红线外侧为已建小区,无法钻探基坑边坡孔,因此利用《北滨上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钻孔24个作为基坑边坡孔(编号为ZK)。本项目周边已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及地质资料,拟建建筑采用嵌岩桩基础,基岩分布连续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当地建设经验未对每柱设置勘探点。钻孔布置及编号详见勘察方案平面布置图。钻孔深度控制原则:本次勘察共实施钻孔60个,控制性钻孔24个,一般性钻孔36个,控制性钻孔比例为40%,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控制性钻孔深度进入中风化岩石10~15m,一般性钻孔深度进入中风化岩石8~10m,在边坡及斜坡地带钻孔要求进入边坡潜在破裂面以下的稳定岩层5m以上,同时应满足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取样试数量要求:在本次勘察中取原状土样9组;取岩样20组(均为砂质泥岩)。取样孔占总孔数的1/3以上,满足规范要求。1.6.2勘察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本工程勘察方法以工程地质钻探为主,结合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测量、地下水观测、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勘察工作从2022年9月2日—2022年9月18日完成野外作业,出动XY-100型钻机4台,外业共历时近16天,外业全部完成后随即展开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6-1:表1.6-1《万州区黄泥包还房工程》详细勘察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外业工作工作内容单位勘察工作量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018钻孔测量(初、定测)孔60剖面测量(1:200)km/条2.01/17工程地质钻探m/孔2411.93/60利用钻孔m/孔795.63/24简易水文观测孔60内业工作室内试验抗压组20土常规组9图件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张1工程地质剖面图张17钻孔柱状图张841.6.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以1:500现状地形图为底图,结合场地开挖前原始地形图,对勘察范围及邻近场地进行测绘与调查。主要调查拟建场区及周边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组成、结构特征,调查了解基岩露头的岩性、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岩层产状等;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和发展情况;调查地表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的类型、补排、迳流条件。调查与测绘范围及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测量:甲方提供1:5000总平面布置图,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1999年万州区独立坐标系。测量坐标控制点成果及实地控制点位由甲方现场提供,控制点数据(GZ-01、GZ-02,见表1.6-2),采用徕卡GPS500卫星定位测量仪逐一进行钻孔定位及孔口标高测量,勘探点定位及高程实测而得,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引测支点到场区内作为勘探点放样的控制依据,进行坐标定位放孔、收孔和剖面测量。测量定位误差小于0.10m,标高误差小于0.05m,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测量成果经现场自检、互检和专检。测量精度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的要求,满足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测量成果详见附件《测量成果说明》。表1.6-2工程测量控制点情况一览序号编号X(m)Y(m)H(m)1GZ-01412041.83502083.52195.502GZ-02411918.96501998.69179.52钻探工作:工程地质钻探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T87-2012执行,钻进技术参数选择合理。本次勘察采用4台XY-100型钻机钻探施工,开孔孔径Φ130,终孔孔径Φ91。第四系回填土回次进尺小于1.0m,采取率60~70%;第四系粉质粘土回次进尺小于1.5m,采取率不小于90%;基岩回次进尺小于2m,强风化层采取率70~80%,中风化层采取率80~90%,均满足对地层岩性鉴别描述,满足规范要求。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及时填写回次标签并作好原始记录。钻孔完成水位观测后及时回填封闭。钻探施工过程中地质技术员在现场了解钻探揭露情况并及时进行编录,野外资料真实可靠。水位观测:在钻探施工结束后,采用电接触悬垂水尺测量地下水位,并在间隔24小时后量测稳定水位,量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室内试验:本次勘察现场利用钻探取芯采集了9组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常规试验;20组中风化岩样进行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均为砂质泥岩);岩、土样及时封闭包装后送往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以上样品长度满足测试项目要求,运输过程中未见样品破损;上述试验机构均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试验操作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可靠。内业工作:以上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在此基础上将已获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成本报告。绘图软件采用北京理正8.5版,报告采用office2007编制,文图清晰。外业见证: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建设方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勘察工作中甲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外业检查验收,同时委托了具有外业勘察见证资质的中佳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全过程的外业勘察见证进行了全过程的外业勘察见证(外业见证员:伍志贵,见证印章号:YKJZ-2310570-0009),本次勘察工作质量合格。综上所述,本次勘察的野外各项施工作业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各环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较好地完成了勘察任务,完成工作量及质量均能满足详细勘察的要求,达到了预期勘察目的,提交的勘察成果资料经审查通过后可供设计及施工参考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北滨大道旁,场地南侧为北滨熙岸,场地北侧及东侧为北滨上院,场地西侧为北滨一号,汽车可直通现场,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图2.1项目位置图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势总趋势为北高南低。经过多年人工改造。建筑场地内地形总体较为平缓,地表坡角一般5°~20°,局部地段地形有起伏。拟建地段地面高程180.06~196.92m,最大高差16.86m。周边相邻建筑物分布情况:北侧及东侧为分布已建北滨上院小区(32F),南侧为已建北滨熙岸小区(29F),西侧为已建北滨一号小区(2~31F)。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山区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日照偏少,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同时具有春雨较早、夏长多伏旱、多秋雨、冬暖少霜雪、多云雾特点。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8.1℃,最低气温-3.7℃(1983年1月6日),最高气温42.1℃(2006年8月15日),气温垂直分带显著,长江河谷一带较周围气温高出1℃~3℃。根据万州气象站1965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91.3mm,历年最大月降水量711.8mm(1982年7月),最大日降雨量243.3mm(2007年7月16日),最长连续降雨16日(1982年7月6~21日),最大连续降雨量488.7mm。入春以后,降雨量逐渐加强,夏季大雨、暴雨频繁;秋季降雨量与春季接近,但雨日较多而秋雨绵绵,春夏之交多暴雨,日降雨量可达100mm以上。年蒸发量1085.6mm,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别占27%和24%,蒸发量因地而异,一般随高程增加而减少。干燥度0.72,相对湿度81%,以秋季湿度最大、春季相对较干燥、秋季热而闷。区内常年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0.7m/s,最大风速17m/s,多出现在夏季,春季间或出现但历时短暂。附近地段未见大规模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南侧濒临长江。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2001),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汛期(6月中旬~9月底)水库限制水位为145m(吴淞高程),以便洪水来临时拦蓄洪水。若遇上洪水,坝前水位达到147.2m(吴淞高程,5年一遇),20年、100年和1000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分别为157.5m、166.7m和175.0m(吴淞高程)。洪峰过后,水库水位又迅速降低到防洪限制水位145m(吴淞高程),以备可能再次发生洪水。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145~175~145m(吴淞高程,黄海高程对应为143.312m~173.312m~143.312m)之间波动。三峡库区万州长江段最高回水位为175.70m(吴淞高程,黄海高程为174.012m),最低水位为145m(吴淞高程,黄海高程为143.312m)。一般情况下,每年5月初至5月底,水位从175.70m降至155m,每天下降不大于1m,平均0.67m/天;6月1日至6月10日,水位从155m降至145m,平均1.0m/天。本次勘察期间,实测长江水位148.2m。场地场平后,地下室底面最低标高180.65m,高于三峡库区万州长江段最高回水位为175.70m(吴淞高程,黄海高程为174.012m),结构设计时不用进行抗浮设计。2.3地质构造与地震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东北端的万县向斜北西翼近轴部,北靠铁峰山背斜,南临方斗山背斜,属川东典型的隔挡式分布区。未见断层通过,场地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图2.2勘察区构造纲要图本区域内岩层产状:140°∠4°,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连续稳定,结合一般,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性由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产出。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拟建场地地表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厚度整体较大,根据本次钻探,场地内未见断层构造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场地附近基岩出露部位进行调查和实测,场地岩体中发育以下两组裂隙:裂隙LX1:产状142°∠65°,可见延伸长度约3m,发育间距1.0~2.0m。裂面较平直、多闭合,贯通性差,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裂隙LX2:产状60°∠68°,裂面较平直,半充填,延伸5~10m,发育间距1.0~2.0m,贯通性差,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岩层结构面:产状:140°∠4°,层间未见软弱夹层及其它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经本次勘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据记载,以万州区为中心的50km范围内历史上没有震级Ms≥4.5级的地震和4级以上有感地震记载,工程区属弱震区,构造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长江委1995年对三峡地区地震烈度的复核成果,万州城区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为5.7度,对应的加速度峰值为49gal;50年1%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为6.5度,对应的加速度峰值为115gal。2.4地层结构据钻探揭示及地表地质调查,场地地层结构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及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J2s-Sm)、粉砂岩(J2s-St)。2.4.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人工填土(Q4ml):杂色;不均匀,土体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泥岩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多成散块状,硬质物含量约5~20%,粒径4~15cm;为周边场地平场及附近修建道路形成,回填约5年。部分钻孔含有混凝土块、砖块、卵石(ZY55~ZY56)、砂岩堡坎条石(ZY57~ZY60)等。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存在较大的厚度差异,钻探揭露0.60m(ZY1)~10.80m(ZY54)不等。2.4.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el+dl):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状,粘性较强,可搓成条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土质均匀性一般,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部分钻孔局部含20~45%左右的砂岩及泥岩块碎石,粒径一般2~25cm,分布不均,多强~中风化。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层厚较大,钻探揭露厚度8.40m(ZY18)~18.90m(ZY12)不等。~~~~~~~不整合~~~~~~~~~2.4.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层(J2s)砂质泥岩(J2S-Sm):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质较重,部分地段分布有泥质砂岩夹层或透镜体。场区内分布广泛,为场区主要岩层。粉砂岩(J2S-St):灰色、灰白色,主要由长石、云母及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度差。岩体较完整,节长5~30cm,但岩质较软,遇水易软化,软硬不均,部分区段手捏易碎,均匀性较差。为场地次要岩层,分布零星,多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砂质泥岩之中。钻探揭示厚度1.40m(ZY1)~6.35m(ZY54)不等。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范围内基岩高程埋深于156.20~174.71m之下,地层时代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为内陆湖泊相沉积。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2.5.1基岩面特征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岩层产状140°∠4°,场地地形为剥蚀浅丘地貌;拟建场地高差起伏一般,本次场地范围内下伏基岩面埋深起伏一般,基岩埋深在10.9~24.1m,倾角一般在3°~8°。2.5.2基岩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岩体: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仅少量为短柱状或粉状,岩质极软,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手捏岩芯易碎散,钻探揭示厚度0.5~4.40m,岩体极破碎。中风化带岩体:裂隙总体上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长柱状,节长一般8~30cm。2.6水文地质2.6.1地下水拟建场区地形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经斜坡地表迳流,由北至南向长江排泄。根据场地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分布在覆盖层内,其含水介质由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粉质粘土中块碎石含量较大地段透水性较好,含量较小地段粉质粘土透水性较差,富水性不均。场地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层孔隙中,主要以接受地表降雨入渗补给,并与长江江水具有水力联系。三峡库区低水位运行期间,仅有少量上层滞水,含水量弱,无统一地下水位。库区高水位运行期间,场地接受江水的侧向补给,由于补给源迳流途径短,因此水量丰富。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砂质泥岩为隔水层,粉砂岩为含水层。基岩裂隙水赋存在强风化带及粉砂岩层间裂隙中。由于地处斜坡地带,表层又被弱透水的粉质粘土覆盖,致使地表水入渗条件差,场地基岩裂隙水贫乏。勘察施工期间,在各钻孔施工结束时,对所有钻孔均进行了水位观测,发现将钻探用水抽干后,孔内水位恢复缓慢。说明勘察期间该地段地下水较贫乏。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填土的渗透系数建议取5~20m/d,属强透水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下水水位随着江水位升降动态起伏。建议场平及基础施工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排水降水措施,合理选择基础施工工艺,避开三峡库区高水位运行期间施工。建筑基础施工,会存在水下浇筑混凝土问题,建议设计、施工单位应做好相应预案。勘察施工过程中,在各钻孔施工结束时,对所有钻孔的残留水抽干后进行了水位观测,未见孔内水位有恢复迹象,说明场地地下水较贫乏。但在雨季施工时,地表水易沿着第四系土体孔隙和岩体裂隙渗入,故在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地表水的排水防渗工作,并采取集水井等措施进行基础施工。2.6.2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周边无污染水源存在,附近无污染源流经或渗入场区,场地岩土未受污染,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0.1场地环境类别划为Ⅲ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第12.1条和当地经验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及土体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水、土的腐蚀性防护应按现行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进行防护。2.7不良地质作用根据《重庆市万州区黄泥包还房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的资料,场地位于黄泥包滑坡中部(详见拟建场区与滑坡位置关系图),该滑坡为枇杷坪滑坡西侧前缘的局部变形体。拟建场区与黄泥包滑坡位置关系图黄泥包滑坡位于万州城区枇杷坪古滑坡西侧,其周界北起新修公路(城区—枇杷坪)外侧,南至一马路临江陡坎,西起飞亚公司后门、药材公路仓库一带,东至电池厂。滑坡体后缘边界为基岩,现新公路切割通过,高程207~225m,滑坡前缘为一马路横穿,高程132m。滑坡区地形北高南低,分布高程132~225m,东西宽约500m,南北长650m,面积32×104m2,滑坡体最大厚度35m,平均厚约18m,体积约600×104m3,为大型松散堆积层滑坡。该滑坡原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已采用“地表排水工程+支挡工程(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工程)及桩间土防护工程”综合措施进行了治理。经监测表明其治理效果良好,滑坡现状处于稳定状态。且在滑坡治理之后滑坡前缘修建了堤坝和滨江路,滨江路工程在黄泥包滑坡前缘大量回填反压,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安全储备。此外,场地及其附近范围内未见断层、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分层及试验统计依据本次勘察岩土分层以现场岩性鉴别、结合室内试验成果作为划分依据。素填土:该层在整个场地范围内局部广泛,根据地质经验分析,场地的素填土层结构为松散,主要根据岩芯鉴定进行分层。粉质粘土:场地内局部分布,本层呈可塑状。主要根据现场岩芯鉴定,并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及地区经验进行综合分层。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取样困难,主要以现场岩芯鉴定进行分层;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室内试验成果进行综合分层。3.2岩土试验统计方法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1~10.2.8条相关公式进行,主要应用了以下公式: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岩土参数的标本数;——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本工程取0.025),式中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当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号;——岩土参数标准值。3.3岩土试验统计成果及评述3.3.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素填土在勘察区内分布广泛,本次勘察在3个钻孔内作了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根据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统计成果,本场地素填土击数平均值6.8~7.66,标准差1.21~1.5,变异系数0.16~0.22,变异性低~中等,说明素填土的均匀性较差,厚度加权平均值7.2,密实程度为松散~稍密,统计见表3-1。本场地填土成分较为复杂,本次选取了3个钻孔6.5m长度进行测试,测试段含硬质物平均粒径小于50mm,最大粒径小于100mm,故选用了重力触探。表3-1素填土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统计孔号触探深度(m)平均值(击)变异系数标准差厚度加权平均值(击)ZY171.20~3.106.81.50.227.2ZY280.80~2.707.271.250.17ZY421.40~2.807.661.210.163.3.2土常规试验粉质粘土:本次勘察在现场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压入法采取9组原状粉质粘土,样品等级为Ⅰ级,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根据试验统计成果,土的液性指数在0.26~0.33之间,塑性指数在13.60~14.70之间,属可塑状粉质粘土。压缩系数为0.26MPa-1,属中压缩性土。统计成果见表3-2。3.3.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砂质泥岩:本次勘察采集20组中风化砂质泥岩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别得到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数据各60个。根据统计结果,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3,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21,变异性中等;天然标准值(μk)=4.96MPa,饱和标准值(μk)=3.04MPa。统计结果见表3-3:表3-3中风化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序号岩样编号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饱和(MPa)1ZY25.244.85.23.23.033.142ZY33.33.43.42.152.132.053ZY43.75.24.83.243.12.214ZY97.75.46.53.984.043.835ZY107.17.47.04.324.444.346ZY115.43.84.42.552.832.727ZY134.66.55.63.513.573.258ZY204.55.65.13.182.712.999ZY244.46.65.52.833.443.910ZY277.78.67.34.754.914.8811ZY334.45.14.43.143.062.4312ZY356.67.06.34.013.894.1613ZY385.45.35.03.073.133.1214ZY405.23.94.32.92.592.8915ZY443.54.43.82.762.771.9916ZY47-14.74.64.62.932.92.9117ZY47-25.64.15.12.83.093.1618ZY494.35.14.82.972.822.9719ZY514.85.85.53.062.973.6620ZY525.33.94.82.432.942.97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样本数n60.060.0最大值max8.64.9最小值min3.32.0平均值μ05.223.20标准差σ1.190.68变异系数δ0.2290.213修正系数ψa0.950.95标准值μk4.963.04根据室内试验统计,中风化砂质泥岩为软岩,软化系数为0.614(kR<0.75),属易软化的岩石。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原则3.4.1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人工素填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岩芯鉴定,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岩芯鉴定,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由于土层中含硬质物成分,试验成果使用时应综合考虑硬质物含量的影响。3.4.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1)当试验数据达不到统计要求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以该试验数据为基础,并参照地区经验综合取值。(2)岩石的重度平均值可视为标准值,岩石的重度标准值可视为岩体重度标准值。(3)岩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及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确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90;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及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确定,本场地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30。(4)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由岩石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及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确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40。(5)岩体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由岩石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乘以折减系数确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70。(6)岩石的泊松比视为岩体的泊松比。注:场地岩石、岩体指标折减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第10.2.1~10.2.10条取值。3.5岩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人工填土:后期压实填土须经过严格压实处理并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应根据现场荷载试验测定。粉质粘土:根据粉质粘土表3.3-2中统计结果,土体e=0.61,IL=0.29,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4.3-3条进行查表取值,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580.0kPa,类比邻近场地勘察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综合,修正后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400kPa。砂质泥岩属于黏性岩,由于场地基岩位于库水位线以下,场地距离库岸较近,使用期间易遭水浸泡,因此建议取饱和值。根据试验统计成果,中风化砂质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4MPa。将砂质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20)确定:计算得:中风化砂质泥岩fuk=3.04MPa×1.20=3.648MPa。3.6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中第4.2.6条的公式计算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粉质粘土取400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土质地基取0.50)。计算得: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0.50=200kPa,考虑施工扰动和地表水影响,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70kPa。(2)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岩芯观察,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及有关规范,建议强风化砂质泥岩取300kPa、粉砂岩取260kPa。(3)中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中公式计算及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砂质泥岩取3.648M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质地基取0.33)。计算得:中风化砂质泥岩fak=3.648MPa×0.33=1200kPa。3.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岩石坚硬程度根据岩石抗压试验成果统计表3-3,中风化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3.04MPa,软化系数0.614,为易软化的极软岩。2、岩体完整程度钻孔钻入强风化岩体岩心破碎,呈碎块状,裂隙发育,裂隙呈网状分布,杂乱不规则,强风化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中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采取率>80%,少量呈块状;岩体裂隙较发育,主要为2组,裂隙间距为0.4~0.9m,裂隙呈X型,较规则,多为密闭,部分为微张开,少有填充;岩体为多韵律的薄层及中厚层状沉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完整性,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3.1.7条判定,场地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强风化基岩为Ⅴ级;中风化砂质泥岩为易软化的极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3.8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根据野外鉴别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资料,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详见表3-4。表3-2粉质粘土试验成果统计表序号样品编号物理性质界限含水率固结试验天然抗剪强度饱和抗剪强度天然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土粒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WoWΡ0ρGseSrWLWLILIPav0.1-0.2Es0.1-0.2cφcφ%%g/cm3%%MPa-1MPakPa(°)kPa(°)1ZY319.9021.652.052.082.730.6037.3791.0429.280.3113.600.256.3124.616.816.212.32ZY1119.1020.842.052.082.720.5836.7289.5328.970.2913.900.246.4625.717.217.212.63ZY1218.5020.232.062.092.720.5636.0989.1228.800.2814.300.227.1825.118.316.413.34ZY1620.3022.692.012.052.730.6338.8087.4231.180.2614.700.276.0326.617.217.712.75ZY2321.3023.732.002.042.720.6539.3889.1831.450.2814.100.285.9625.515.516.811.46ZY3219.7021.462.042.072.710.5937.1190.4729.360.3013.800.275.8123.315.915.812.07ZY3419.3021.052.052.082.730.5937.0689.5029.670.2914.600.256.3326.617.617.612.98ZY4020.5022.292.022.052.720.6238.3789.5630.580.2814.000.276.0325.216.115.411.89ZY4822.6024.442.002.032.730.6740.2491.6132.250.3314.400.305.5823.915.316.510.9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样本数n99999999999999999极大值max18.5020.232.002.032.710.5636.0987.4228.800.2613.600.225.5823.2815.3515.4310.93极小值min22.6024.442.062.092.730.6740.2491.6132.250.3314.700.307.1826.6118.3117.7013.27平均值μ020.1322.042.032.062.720.6137.9089.7130.170.2914.160.266.1925.1716.6516.6312.21标准差σ1.241.380.020.020.010.041.371.221.230.020.370.020.461.131.020.790.75变异系数δ0.060.060.010.010.000.060.040.010.040.070.030.090.070.040.060.050.06修正系数ψa0.970.960.970.96标准值μk24.4716.0216.1311.74表3-4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kPa)变性模量(MPa)弹形模量(MPa)泊松比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石水平抗力系数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边坡临时坡率值(无外倾结构面时)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8(土质边坡)素填土20.0*20.5*028*(综合)023*(综合)////6MN/m4//现场检测确定1:1.501:1.75//粉质粘土20.320.624.4716.0216.1311.74////14MN/m4//1701:1.251:1.50/0.25*强风化砂质泥岩23.0*23.5*042*(综合)//////40MN/m4//300*1:0.751:1.00100*0.35*强风化粉砂岩23.8*24.0*040*(综合)//////35MN/m4//260*1:0.751:1.00110*0.40*中风化砂质泥岩25.0*25.5*260*30*//931574759520.2350MN/m34.963.0412001:0.501:0.60350*0.45*中风化粉砂岩25.0*/200*26*//////40MN/m34.0*2.8*900*1:0.601:0.75200*0.40*L1////50*18*////////////L2////50*18*////////////层面L3////40*15*////////////注:1、表中带*的为经验值。2、场地砂质泥岩岩体强度破裂角取值为60°。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揭示及地表调查,结合《重重庆市万州区黄泥包还房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的资料,场地位于黄泥包滑坡中部。4.1.1黄泥包滑坡的概况(1)滑坡基本特征黄泥包滑坡位于万州城区枇杷坪古滑坡西侧,其周界北起公路(城区—枇杷坪)外侧,南至一马路临江陡坎,西起飞亚公司后门、药材公路仓库一带,东至电池厂。滑坡体后缘边界为基岩,现公路切割通过,高程207~225m,滑坡前缘为一马路横穿,高程132m。滑坡区地形北高南低,分布高程132~225m,东西宽约500m,南北长650m,面积32×104m2,滑坡体最大厚度35m,平均厚约18m,体积约600×104m3,为大型松散堆积层滑坡。该滑坡原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采用“地表排水工程+支挡工程(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工程)及桩间土防护工程”,经工程治理后,效果治理监测表明其治理效果良好,则其现状处于稳定状态。且在滑坡治理之后滑坡前缘进行了修建了堤坝和滨江路,滨江路工程在黄泥包滑坡前缘大量回填反压,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安全储备。(2)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带土以褐黄色夹灰白色可塑状粘土为主,其间含泥岩角砾,砾径为10~30mm,具搓揉磨光现象,所见滑面平直,镜面光滑,擦痕清晰,部分滑面上有灰白色粘膜,滑带土厚度0.30~1.00m。滑床是由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第三段砂、泥岩组成,滑床前段为巨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后段为紫红色泥岩。滑床形态是后陡(倾角20°~35°)﹑中缓(平均倾角10°)﹑前缘平坦并微具反倾坡内的特点,后缘高程220m,原剪出口高程132m。4.1.2滑坡防治工程概况(1)勘察黄泥包滑坡勘察由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队编制勘察报告,滑坡整体(a-A滑面)各工况处于稳定状态,次级滑面(b-B)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滑坡勘查稳定性及稳定状态如表4.1.2-1。表4.1.2-1黄泥包滑坡稳定性及稳定状态统计表(雨季,原地形线)滑面编号现状160m三峡水库蓄水位175m三峡水库蓄水位175-145三峡水库蓄水位稳定系数稳定状态稳定系数稳定状态稳定系数稳定状态稳定系数稳定状态滑坡整体(a-A)1.661稳定1.569稳定1.871稳定1.431稳定次级剪出(a-B)1.31稳定1.301稳定1.433稳定1.237稳定次级剪出(b-B)1.039基本稳定0.998不稳定1.113稳定0.943不稳定(2)施工图设计及治理方案2001年12月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黄泥包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2002年9月后勤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其进行审查并出具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万州区黄泥包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审查报告》。该滑坡治理工程为Ⅰ级防护工程。依据黄泥包滑坡的现状,以及库水位在175m至145m之间的变动时滑坡体的稳定影响分析,确定整治方案为地表排水工程、支挡工程(抗滑桩、锚索抗滑桩工程)及桩间土防护工程。(3)施工及验收情况黄泥包滑坡属于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02年3月~2003年4月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完成了黄泥包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并于2003年5月22日通过市级工程质量初步验收,于2005年11月24日通过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的最终验收。2003年6月~2006年5月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对该滑坡治理工程实施了效果监测,并编制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测报告》。4.1.3拟建设工程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滑坡治理之后前缘修建了滨江路及防洪堤坝,并在黄泥包滑坡前缘大量回填反压,滑坡前缘现已修建北滨熙岸等小区,进一步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安全储备。根据初步计算,滑面及力学参数均采用《勘查报告》、《施工图设计》推荐值,以工况三(自重+建筑荷载+回水位175m降至145m+20年一遇暴雨)计算,原地形下滑坡整体(a-A滑面)稳定性系数为1.431,经过前缘大量回填反压,不考虑抗滑桩作用,稳定系数变为1.794。因此,前缘回填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安全储备,滑坡现状稳定。拟建场地位于黄泥包滑坡中部拟建工程附近,拟建筑物主要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深入滑面以下,选择滑床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结合滑坡治理工程情况,本项目中的拟建建筑物1#楼跨越抗滑桩(16~20#桩),桩基位置处于锚索的下方,桩基施工中有可能会破坏既有锚索,经过沟通,设计拟优化桩基结构形式,尽量避开已建治理工程。拟建工程位于黄泥包滑坡范围内,涉及到整个黄泥包滑坡治理范围的2个纵剖面,即黄泥包滑坡施工图设计中的Ⅲ—Ⅲ′,Ⅳ—Ⅳ′剖面,计算以Ⅲ—Ⅲ′为例。4.1.3.1稳定性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1)稳定性计算方法与《勘查报告》、《施工图设计》一致,采用传递系数法来评价滑坡的稳定性和计算滑坡推力,截取滑坡单位宽度(1m)进行稳定系数和推力计算,采用稳定性系数(K)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折线滑动法(传递系数法)计算图形如下图(图5.1):图5.1计算图形说明图根据剩余推力法,在考虑重力、静(动)水压力的情况下,稳定性系数为:式中:Ti──第i条块下滑力(kN/m);Di──第i条块的动水压力(kN/m);Di=γwlihwcosαisinβiγw──水的重度,取10kN/m3hw──第i条块在水位面以下、库水位面以上范围内的高度(m);Wi──第i条块有效重量(kN/m),水位线以上取天然重,水位线以下取浮重。Ri──第i条块的抗滑力(kN/m);li──第i条块滑面长度(m)ci──第i条块的滑面粘聚力(kPa)ψi──第i条块剩余下滑力传递至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时);(j=i时)αi──第i条块滑面倾角(°);βi──第i计算条块地下水位线平均倾角(°),一般情况下取浸润线倾角与滑面倾角平均值(°),反倾时取负值;Fs──滑坡稳定性系数;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式中:Pi、Pi-1──分别为第Pi条块、第Pi-1条块的剩余下滑力(kN/m),如果Pi-1<0,则计算Pi时式中Pi-1取0。Fst──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安全系数。(2)计算参数稳定性计算参数按《勘查报告》和《施工图设计》选取:天然土容重:γ天然=22.60kN/m3饱和土容重:γ饱和=22.84kN/m3,水容重:γ水=10kN/m3老滑面天然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基覆界面剪出):φ=13.5°,C=21.15kN/m²;老滑面饱和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基覆界面剪出):φ=9.72°,C=13.49kN/m²;次生滑面天然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滑体内部剪出):φ=17.63°,C=39.13kN/m²;次生滑面饱和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滑体内部剪出):φ=13.08°,C=18.4kN/m²。4.1.3.2滑坡稳定性计算工况该拟建工程地处万州区黄泥包滑坡范围中,根据《勘查报告》、《施工图设计》:黄泥包滑坡前缘现已修建北滨熙岸和北滨壹号两个小区,中后缘修建了北滨上院1个小区,还新建了滨江路和堤坝。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表2-1,综合判定黄泥包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Ⅰ级。按照《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选定如下的三种工况方案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注:计算式不考虑抗滑桩的作用)。工况一:自重+地表荷载+175m水位,Fs=1.25;工况二:自重+地表荷载+175m水位+20年一遇暴雨,Fs=1.25;工况三:自重+地表荷载+水位从175m降至145m+20年一遇暴雨,Fs=1.20。4.1.3.3稳定性计算结果及评价通过利用以上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结合《勘查报告》提供的原始地形、现状地形和黄泥包滑坡施工图设计资料,按选定的滑面在上述三种工况下地下车库开挖至车库底板滑坡稳定性(以Ⅲ-Ⅲ′为例)。表4.1.3-1a-A滑面(滑坡整体)稳定系数工况开挖状态工况1工况2工况3FS稳定状态FS稳定状态稳定状态FS至车库底板2.755稳定1.869稳定1.802稳定表4.1.3-2a-C滑面(次级剪出)稳定系数工况开挖状态工况1工况2工况3FS稳定状态FS稳定状态稳定状态FS至车库底板2.862稳定1.918稳定1.596稳定表4.1.3-3b-C滑面(次级剪出)稳定系数工况开挖状态工况1工况2工况3FS稳定状态FS稳定状态稳定状态FS至车库底板3.483稳定2.258稳定1.819稳定从以上两个表计算可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不考虑抗滑桩的作用力,滑坡稳定系数已大于设计安全系数1.25和1.20,处于稳定状态,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小。说明黄泥包滑坡由于前缘大量回填反压,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安全储备。拟建工程地下室开挖对滑坡起削方减载作用,有利于提高滑坡整体稳定系数及安全储备。综上,本项目的实施对滑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4.1.4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项目主要位于黄泥包滑坡中部。黄泥包滑坡已进行了有效治理。根据监测结果,滑坡现状稳定。经复核,拟建工程实施后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小。另外,根据钻探揭露和地质测绘,场区及附近周边地段无断层通过,未发现危岩崩塌、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局部夹粉砂岩,基岩连续稳定。场内已有挡墙未见变形迹象,现状稳定。对平场形成的环境及基坑边坡有效治理后,适宜本项目的工程建设。由于场区位于滑坡体上,对本工程建设有如下限制性要求:1、本项目桩基础的设计施工必须避开黄泥包滑坡已建锚索抗滑桩的锚索位置;2、严格限制施工荷载;3、拟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在场地内形成环境及基坑边坡。边坡治理应先进行支护设计,并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边坡支护设计应充分考虑基坑上部滑坡滑体土稳定性,基坑边坡需在新建工程实施前处理。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支护工作,以保护滑坡及相邻已有建、构筑物的安全。4、拟建工程不得破坏现有地表排水系统的排水功能,拟建工程修建期间以及建成后,均不得向滑坡体上排水,使其工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均排向滑坡范围外,并新建截排水沟;5、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滑坡的监测,保证施工的安全。6、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不能堆放于滑体之上;建筑物若采用桩基础,桩底应进入稳定基岩一定深度,桩基将上部附加荷载(含结构荷载、建筑荷载、人车荷载及其他荷载)全部传递至滑面以下,不得直接对滑坡进行加载,建议对桩身与土体之间采取隔离措施(如涂刷隔离剂或设置套筒等)。4.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钻探过程中,选取2个钻孔进行了岩土体的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见《万州区黄泥包还房工程波速测井报告》,测试成果见表4.2-1。剪切波测试结果表表4.2-1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土的类型ZY20素填土0.0~2.7133133软弱土粉质粘土2.7~14.5149~175163中软土砂质泥岩14.5~18.0672672软质岩石ZY38素填土0.0~3.1137137软弱土粉质粘土3.1~17.6152~178165中软土砂质泥岩17.6~21.0674674软质岩石根据测试成果,素填土剪切波速值133~137m/s,平均值135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范围值149~178m/s,平均值163.5m/s,属中软土。砂质泥岩剪切波速范围值672~674m/s,平均值673m/s,属软质岩石。后期填土剪切波速值暂按现状填土取值,属软弱土,但完成场平后应复测。根据钻探揭露,本次计算选取最不利地段进行计算。根据设计方案,场地按设计标高场平后,按基坑与主体建筑结构脱开考虑。拟建建筑物上覆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第4.1.5条计算公式:υse=d0/tt=υ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υ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计算成果,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中的有关规定,考虑本次车库与拟建建筑的竖向关系特征,本次地震效应评价中基坑与上部结构脱开考虑,各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1。表4-1平场后建筑物地震效应评价表建筑名称最大厚度计算厚度各覆盖层厚度(m)平均剪切波速(m/s)等效剪切波速(m/s)计算钻孔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地段类别填土粉质粘土填土粉质粘土1#楼22.220.09.310.7135163.5148.9ZY43Ⅲ类0.45不利地段2#楼13.213.2-13.2135163.5163.5ZY50Ⅱ类0.35一般地段车库22.220.09.310.7135163.5148.9ZY43Ⅲ类0.45不利地段在工程设计时对于抗震不利地段建筑需要采取有限的抗震措施。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范》(GB50223-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次勘察范围内拟建建筑物均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其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4.3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及初步设计方案,平场后地基覆盖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而场地内查明地下水较贫乏,加之拟建场地为6度区,场地内不存在有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因此可不必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但场地内局部地段土层覆盖厚度较大,人工素填土未经严格压实处理,填土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应分层压实。此外,平场后将在场地内形成多段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易失稳垮塌,应进行有效治理。4.4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经调查场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地表土体未见变形开裂迹象;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岩层产状较平缓,连续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场地内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对场地内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场地整体是稳定的,适宜工程的建设。4.5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勘察区为建设单位征地范围,现阶段场地基本为原始地形,无既有建筑分布。本场地设计标高均低于现状标高,本工程的建设对拟建建筑区北侧及东侧的北滨上院(为新近修建小区,均采用嵌岩桩基础)存在较大影响。场地西侧及南侧均为已建市政道路,场平后于市政道路齐平,建设对其影响较小。在场平施工之前应对场地地表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变形监测工作,避免对已建建筑及道路交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5、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建议5.1边坡分段评价及建议根据设计方案及平面分析,场地多以挖方为主,拟建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多段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环境边坡破坏危害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边坡安全系数取1.30。基坑边坡破坏危害严重、很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一级,基坑边坡安全系数取1.30、1.35;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分段评价及治理措施建议详见表5-1,对于场地内高度不大于1.5m的基坑边坡未单独进行评价,其破坏模式均为岩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地下室侧墙支挡;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号及轮廓示意图如下:表5-1环境边坡及基坑边坡分段评价及治理措施建议表边坡编号边坡分段边坡位置及代表性剖面边坡概况边坡岩性边坡等级典型剖面稳定性分析评价治理措施建议环境边坡AB段环境边坡1#楼北侧(7、8、9剖面)填方边坡高:3.3~6.3m长:44.1m坡向:326°坡角:90°填方边坡:边坡多由后期填土组成。二级填方边坡:现状地面平缓,基岩埋深大,边坡直立回填易产生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对AB段环境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挡墙以压实填土或基岩为持力层,设计参数参照表3-4。BC段环境边坡场地北侧(10、11、12剖面)填方边坡高:1.0~3.0m长:42.3m坡向:0°、330°坡角:90°填方边坡:边坡多由后期填土组成。二级填方边坡:现状地面平缓,基岩埋深大,边坡直立回填易产生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对BC段环境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挡墙以压实填土或基岩为持力层,设计参数参照表3-4。DE段环境边坡场地东侧(2、3剖面)填方边坡高:1.8~3.5m长:24.0m坡向:60°坡角:90°填方边坡:边坡多由后期填土组成。二级填方边坡:现状地面平缓,基岩埋深大,边坡直立回填易产生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建议对DE段环境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挡墙以压实填土或基岩为持力层,设计参数参照表3-4。FG段环境边坡-土质边坡高:1.5~5.8m长:11.4m坡向:150°坡角:90°土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