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能源开展报告2015年6月主要内容:一、“十一五”时期能源开展成就二、能源开展“十二五”规划三、煤炭四、石油五、天然气六、核电七、可再生开展能源八、总结一、“十一五”时期能源开展成就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重要物质根底,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平安。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平安、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快速开展,供给能力明显提高,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开展需要,为“十二五”能源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底。专栏1“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成就指
标单
位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率(%)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21.629.76.6其中:煤炭亿吨23.532.46.6
原油亿吨1.82.02.1
天然气亿立方米49394814.0
非化石能源亿吨标准煤1.62.811.8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23.632.56.6电力装机规模亿千瓦5.29.713.3其中:水电亿千瓦1.22.212.9
火电亿千瓦3.97.112.7
核电万千瓦68510829.6
风电万千瓦126310089.8二、能源开展“十二五”规划1、根本原那么——坚持节约优先。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努力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开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坚持立足国内。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开展根底,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藏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平安保障水平。
——坚持多元开展。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科学实施传统能源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坚持保护环境。树立绿色、低碳开展理念,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开展模式。
——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理顺价格机制,构建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开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根底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依托重点能源工程,推动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坚持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和区域能源开展,加强能源根底设施和根本公共效劳能力建设,尽快消除能源贫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用能水平。2、主要目标根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平安、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2015年能源开展的主要目标:专栏2“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类别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属性能源
消费
总量
与
效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32.5404.3%预期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8.611.4〔2.8〕约束性全社会用电量万亿千瓦时4.26.158.0%预期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810.68〔-16%〕约束性火电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333323-0.6%预期性电网综合线损率%6.56.3〔-0.2〕预期性能源能源
生产
与
供应国内一次能源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29.736.64.3%预期性煤炭生产能力亿吨32.4414.8%预期性原油生产能力亿吨220预期性天然气生产能力亿立方米948156510.5%预期性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2.84.710.9%预期性电力发展电力装机容量亿千瓦9.714.99.0%预期性其中:煤电亿千瓦6.69.67.8%预期性
水电亿千瓦2.22.95.7%预期性
核电万千瓦1082400029.9%预期性
天然气发电万千瓦2642560016.2%预期性
风电万千瓦31001000026.4%预期性
太阳能发电万千瓦86210089.5%预期性生态
环境
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约束性煤电二氧化硫排放系数克/千瓦时2.91.5-12.4%约束性煤电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克/千瓦时3.41.5-15.1%约束性民生
改善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38062010.3%预期性绿色能源示范县个10820013.1%预期性使用天然气人口亿1.82.56.8%预期性三、煤炭1、平安高效开发煤炭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展西部的原那么,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重点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整优化产能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煤矿改造升级,实施瓦斯治理、水火灾害防治、应急避险等重大平安工程,推行煤矿平安生产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自动化矿井、无人值守采煤工作面、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全面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保护性开发力度。积极推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先进技术,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开发煤炭共伴生资源,大力开展矿区循环经济。到2015年,煤炭产能到达41亿吨,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以内;采煤机械化程度到达75%以上;平安高效煤矿产量25亿吨,占全国的60%以上,比2010年增加约30个百分点;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矿井水利用率到达75%。2、“十二五”时期能源资源开发重点大型煤炭基地: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等煤炭基地建设,优化开发晋北、晋中、晋东、河南、两淮和云贵煤炭基地资源,控制冀中、鲁西煤炭基地开发规模和强度,到“十二五”末,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3、煤炭数据从2013年主要矿种评审备案报告情况来看,中国勘查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07.5亿吨,居各矿种之首。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首次由年均增加2亿吨降至5000万吨。消费方面,全年消费量达36.1亿吨,增速降至2.6%。库存方面,2013年12月底,煤炭企业存煤约840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约3000万吨,重点煤企存煤8159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进口量方面,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达3.2亿吨,比2012年增加4000万吨左右。
在企业经营方面,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本钱同比增长4.56%,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本钱同比增长21.1%,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8.8%,应收账款3334亿元,同比增长10.44%,环比减少13.69亿元,企业负债率63.05%,同比上升2.9%。4、2014年我国煤炭需求下降的三大原因分析〔1〕经济增长放缓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创下2009年2季度以来新低;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只有16.1%、3.3%和8.5%,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1、4.4和1.1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前三季度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速均显著放缓。数据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4%,较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0.7%,下降5.8个百分点;1-9月份生铁和水泥产量同比仅分别增长0.4%和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5和5.9个百分点。在火电、生铁、水泥等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长急剧放缓甚至是停止增长的情况下,再考虑到落后产能不断被淘汰,行业整体能效不断提高,这些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总体下降根本上是难以防止的。(2)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今年6月份,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并提出5点要求: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给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开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平安。习总书记提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论不难理解,就是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就是要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给体系;就是要通过能源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来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建立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提供保障。〔3〕自然因素今年1-9月份水电发电量同比大增20.8%,其中7、8、9月份同比增幅分别到达29%、37.2%和42.7%。水电出力之所以大幅增长,除了水电装机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之外,今年汛期水电装机主要分布地雨量充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6%,但水电装机分布较多的贵州、云南局部地区降水偏多2成至1倍;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水电分布较多的西南地区北部及东部、江南大部以及华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9月(9月1-28日)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5%,水电分布较多的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正因为雨量较多,水电机组利用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7-9月份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1293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185小时,增长16.7%。据此测算,雨量较多带动7-9月份水电出力增加近500亿千瓦时。以发电用煤平均热值4500大卡计算,雨量较多使发电用煤需求较去年同期减少超过2300万吨。四、石油1、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展南方、开拓海域的原那么,围绕新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和老油气田采收率提高两条主线,鼓励低品位资源开发,推进原油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开展。挖掘东部潜力,加强老区精细勘探,拓展外围盆地资源;加快西部重点盆地勘探开发,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加大南方海相区域勘探开发力度,创新地质理论,突破关键勘探开发技术。推进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等陆上油气生产基地稳产或增产。加快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坚持储近用远原那么,重点提高深水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到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65亿吨以上,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产量超过1300亿立方米。2、“十二五”时期强化战略通道和骨干网络建设〔石油〕加快西北〔中哈〕、东北〔中俄〕和西南〔中缅〕三大陆路原油进口通道建设,加强配套干线管道建设;适应海运原油进口需要,加强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及陆上配套管道建设。加强西北、东北成品油外输管道建设,完善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等主要消费地区的区域管网。“十二五”时期,新增原油管道8400公里,新增成品油管道2.1万公里,成品油年输送能力新增1.9亿吨。3、“十二五”时期原油输送通道建设重点原
油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缅原油管道、独山子-乌鲁木齐、兰州-成都、大庆-铁岭、瑞丽-昆明等干线管道4、中国石油2013年回忆与2014年展望2013年我国石油需求低速增长,带动石油供给低速增长。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14亿吨,较上年增长2.8%;原油产量为2.08亿吨,同比增长1.7%;原油加工量为4.79亿吨,同比增长3.3%。各石油产品需求增速延续上年明显分化的态势,汽油和煤油分别增长7.8%和11.3%,分别到达9364.6万吨和2260.9万吨;柴油那么罕见地下降0.6%,到达17021.3万吨。石油净进口量突破3亿吨,对外依存度到达59.5%,比上年上升0.7%。汽、煤、柴油继续全面净出口,且净出口量大幅增加。预计2014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增长,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到达5.34亿吨和5.0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8%和4%;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到达2.1亿吨和4.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和4%;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98亿吨,同比增长4.2%。预计2014年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3.24亿吨和2.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6.3%,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到达60.7%和58.7%。
五、天然气1、大力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根据资源前景和开展根底,重点加大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继续推进河北、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加快开展新疆低阶煤盆地、中部地区低渗透性煤层和西南高应力区煤层气勘查与开发评价。加快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优选一批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目标区。突破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点加快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山西等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建设长宁、威远、昭通、富顺-永川、鄂西渝东、川西-阆中、川东北、延安等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初步实现规模化商业生产,为页岩气快速开展奠定坚实根底。到2015年,煤层气、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增加1万亿和6000亿立方米,商品量分别到达200亿和65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天然气供给的重要增长极。2、“十二五”时期能源开发重点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区块:建成沁水盆地寺河、潘河、成庄、潘庄、赵庄和鄂尔多斯盆地柳林、韩城-合阳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推进山西、辽宁、安徽、河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重点矿区煤层气井下规模化抽采。建成长宁、威远、富顺-永川、昭通、鄂西渝东等21个页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区。3、“十二五”时期能源输送通道建设重点〔天然气〕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和D线,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及香港支线,西气东输三线、四线、五线,中缅天然气管道;陕京四线、鄂尔多斯-安平输气管线、东北天然气管网、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青藏天然气管道〔适时建设〕、冀宁联络线复线、宁鲁联络线;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适时启动新疆煤制气外输管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萨哈林天然气管道4、天然气消费情况2014年1~6月,全国消费天然气8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其中6月份消费天然气1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环比下降7.8%。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认为,由于气温有所升高,6月份日均用气绝对量较5月份微幅下降,增速有所回落,总体处于较低水平。7月份及以后,气温进入炎热阶段,预计天然气绝对消费量将增加,累计增速将有所提升。5、天然气生产和进口情况
2014年1~6月,全国生产天然气6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我们判断,短期用气增速回落,产量增速也有所回落,总体而言,国产天然气累计产量平稳较慢增长。6、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气占比情况各类气源占比方面,2014年1~6月,国内生产天然气占比71.0%,较2013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进口气态天然气占比15.1%,较2013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进口液化天然气占比13.9%,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中长期来看,我们预计,非常规气大规模生产和国产常规气大幅增产均有难度,而目前进口气工程纷纷落地,进口气占比逐年提升的趋势并未改变;另外,如果未来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生产放量,将重新带动国产气占比提升。六、核电1、平安高效开展核电
严格实施核电平安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开展规划〔调整〕,把“平安第一”方针落实到核电规划、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及所有相关产业。在做好平安检查的根底上,持续开展在役在建核电机组平安改造。全面加强核电平安管理,提高核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在核电建设方面,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技术路线,以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为主,积极开展高温气冷堆、商业快堆和小型堆等新技术;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布局工程,对新建厂址进行全面复核,“十二五”时期只安排沿海厂址;提高技术准入门槛,新建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平安标准。同步完善核燃料供给体系,满足核电长远开展需要。利用有限时间、依托有限工程完成装备自主化任务,全面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核电产业体系,打造核电强国。到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到达4000万千瓦,在建规模1800万千瓦。2、核电具有特有优势和开展前景〔1〕国内:以“核”解忧最正确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开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到达4000万千瓦,届时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4%左右,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6%。也就是说,在十几年间,将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电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和电力行业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全国总装机容量中,火电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环境本钱,给社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相比之下,核电是清洁的,在核电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皆为零排放。对于备受关注的核辐射问题,有关专家认为,核电站的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仅为4%左右,只要不发生核泄漏,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2〕技术:引进加上自主在沿海及经济兴旺的地区,核电已显示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经过多年来的核电开展建设,在新型技术自主研发、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和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根本具备“中外结合,以我为主,开展核电”的能力。通过以往核电工程的建设,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第二代及改进型核电技术并具备批量化建设百万千瓦核电站的能力。在当前开工建设的第二代核电工程,要进一步加大自主化力度和设备国产化率,在完成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设时,实现从核电站设计施工、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营管理等全面掌握第二代及改进型核电技术的目标,同时要积极着眼于为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奠定坚实的根底。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实现共赢”的方针。我国已经决定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全面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中长期开展目标,要以浙江三门、山东海阳核电示范工程为依托,重视并加快第三代核电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自主创新建设根底平台并与国际接轨,通过一批国家重点核电工程的建设,使第三代核电在我国取得技术突破,率先实现批量生产及商业化应用,逐步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主流技术,同时要瞄准并争取步入国际市场。〔3〕平安:悲剧不会重演针对于核能发电平安性的置疑,有专家表示:“在中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悲剧)那样的事故绝不会发生。”核电专家凭什么给出如此肯定的答复?凭的是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和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二者一体,形成“纵深防御体系”,从而将核泄漏概率降至最低。据了解,中国核电站有4道平安屏障。第1道,核电站的燃料是二氧化铀的陶瓷体芯块,能把绝大局部的裂变产物自留在芯块内;第2道,性能相当好的锆合金包壳管把芯块密封在管里;第3道,压力容器及一回路压力边界;第4道,平安壳。当4道屏障同时失效,放射性物质才有可能泄漏,但这个概率是极低的。另一方面,自1984年中国建造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国家对核平安的重视就从未松懈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核平安监督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核平安监管机构;建立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核平安法规标准体系;对所有核电站实施平安许可证制度,平安许可证发放后,继续对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行实施全程平安监督;中国核平安局在中国的四个地区建有监督站,对所有运行或在建的核电站实行24小时现场监督……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从主管部门到电站业主,其设计、运行、维护的经验不断增加,这也是核平安得到保障的重要根底。七、可再生能源1、加快开展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利用并举,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优化风电开发布局,有序推进华北、东北和西北等资源丰富地区风电建设,加快风能资源的分散开发利用。协调配套电网与风电开发建设,合理布局储能设施,建立保障风电并网运行的电力调度体系。积极开展海上风电工程示范,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展。加快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推进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和优化升级,大力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提高分布式利用规模,立足就地消纳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积极开展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加快开展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应用,鼓励太阳能发电、采暖和制冷、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应用。有序开发生物质能,以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重点,加快开展生物液体燃料。鼓励利用城市垃圾、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建设沼气或发电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开展生物质发电、气化和固体成型燃料。稳步推进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到2015年,风能发电装机规模到达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到达21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到达1300万千瓦,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到达300万千瓦。2、“十二五”时期分布式能源开展重点和目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展重点: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以民用建筑为重点,在城市推广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垃圾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应用;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企业等能源消费中心,积极开展分布式风能、太阳能发电、地热能等资源综合利用;在条件适宜地区,大力推动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在重要风景名胜区周边、林区、遥远和农村地区,合理布局离网式风电、太阳能发电、小水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开展目标:到2015年,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到达1000万千瓦,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3、“十二五”时期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重点工程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公司改革3篇
- 企业展览服务合同(10篇)
- 初三英语教师工作总结(17篇)
- 物业工程领班年终工作总结范文(4篇)
- 空运出口运输协议(5篇)
- 中职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2篇)
- 高中毕业生自我鉴定怎么写(5篇)
- 学习标兵事迹材料(15篇)
- 2025学生军训开营仪式发言稿范文(16篇)
- 销售专员个人工作总结(10篇)
- 连云港2025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事业单位招聘3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食堂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 生物学(含解析)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考语文《教材字音、字形》梳理
- 2024年上半年教资科目一试题
- 施工员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 毽球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