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2、炒菜时,加入一些料酒和食醋可使菜变得味香可口,其中的原因是A.有盐类物质生成B.有酯类物质生成C.有醇类物质生成D.有酸类物质生成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ⅤA族,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B.单质的还原性:D>CC.元素A、B、C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相互反应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稀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OH-=H2OB.铜粉与稀硝酸的反应:Cu+2H+=Cu2++H2↑C.液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Br2+I-=Br-+I2D.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CO3-+OH-=H2O+CO32-5、下列元素中,属于惰性气体元素的是A.钠B.氖C.铝D.硅6、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A.石灰石—CaO B.铁红—Fe3O4 C.苛性钠—NaOH D.漂白粉—CaCl27、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能得到钾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8、该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A.R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M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L的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C.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为:L>M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9、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A.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AlB.制硫酸:硫铁矿SO2H2SO3H2SO4C.由NaCl制漂白粉:NaCl(aq)Cl2漂白粉D.合成NH3:NH4Cl和Ca(OH)2固体NH3纯净干燥的氨气10、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解释A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B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C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D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A.A B.B C.C D.D1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B.C.D.12、配制250mL0.1mol/LNaCl溶液,必须用到下列哪种仪器()A. B. C. D.13、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实验室制氢气 C.实验室制氯气 D.实验室过滤操作1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产物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向Na[Al(OH)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B.向KI和KBr溶液中通入足量Cl2C.向Fe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15、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其中一瓶是稀H2SO4溶液,另一瓶是蔗糖溶液。鉴别时,下列选用的试纸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pH试纸 B.KCl溶液 C.BaCl2溶液 D.Na2CO3固体16、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CH4(g)+2O2(g)=CO2(g)+2H2O(1)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压强对2A(g)+2B(g)3C(g)+D(g)的影响,且压强:P甲>P乙C.图丙表示温度对N2(g)+3H2(g)NH3(g)△H<0的影响D.图丁表示N2(g)+3H2(g)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n(N2)/n(H2)的变化,则转化率:αA(H2)=αB(H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图是由A为原料生产某些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2)写出B、C分子中,含氧基团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类型: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②B→CH3C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2)反应①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利用该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上层为透明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结束后,振荡试管甲,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应加入________,分离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19、某课外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条件对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连接好仪器后,开始实验前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探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单位mL/min)的影响。①应测定的实验数据为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测定的气体体积比实际值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组实验,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V/mLc/(mol/L)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①实验数据体现了反应物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浓度及__________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预测反应速率最快的一组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20、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___________;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____________。(4)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21、分子式为C3H6的化合物X具有如下性质:X+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2)X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3)X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合物X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试题分析:①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正确;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尽管压强增大,但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OCl2转化率不变,错误;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OCl2转化率降低,错误;④减压,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正向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所以减压平衡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正确;⑤加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COCl2转化率不变,错误;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容器的体积增大,相当于体系减小压强,所以平衡正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所以答案选B。考点:考查平衡移动的判断,条件对平衡的影响2、B【解析】

根据乙酸与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分析解答。【详解】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这是因为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乙酸乙酯属于酯类。答案选B。3、D【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VA族,该化合物为氨气,可推知A为氢元素、B为N元素;A和C同主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N,则C为Na;D原子序数大于Na,处于第三周期,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D为Al。【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Al>N,故A错误;B.金属性Na>Al,故还原性Na>Al,故B错误;C.H元素、N元素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Na的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硝酸、氢氧化钠反应,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D。4、D【解析】

A项、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A错误;B项、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不能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B错误;C项、液溴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化钾和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I-=2Br-+I2,故C错误;D项、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H2O+CO32-,故D正确;故选D。5、B【解析】试题分析:A.、钠是金属元素,不是稀有气体,A错误;B、氖是稀有气体元素,B正确;C、铝是金属元素,不是稀有气体,C错误;D、硅是非金属元素,不是稀有气体,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稀有气体元素判断6、C【解析】

A项、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是氧化钙,故A错误;B项、铁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是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项、氢氧化钠的俗名为苛性钠或烧碱,故C正确;D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D错误;故选C。7、C【解析】

A.海水中钾元素以K+形式存在,生成钾单质必然发生化学反应,A项错误;B.蒸发制海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Na,C项正确;D.潮汐发电是将海水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答案选C。8、C【解析】

短周期元素,M主要化合价+3,所以M为Al,R主要化合价+6、-2,所以R为S,T主要化合价-2,所以T为O,L和Q主要化合价为+2,是ⅡA族,且Q半径较小,应为Be,L为Mg。【详解】A.根据分析,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A项错误;B.根据分析,由于Mg比Al活泼,所以不能发生铝热反应,B项错误;C.根据分析,金属性:Mg>Al,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Mg>Al,C项正确;D.根据分析,Mg2+和S2-核外电子数不相等,D项错误;答案选C。9、C【解析】

A.铝土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应提纯后再电解,电解氧化铝制备Al,故A错误;B.硫铁矿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应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然后与水反应生成生成硫酸,故B错误;C.电解氯化钠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漂白粉,故C正确;D.工业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工业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0、D【解析】

A.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的碘单质时淀粉变蓝,不是显色反应;B.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不会生成氢气。D.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详解】A.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I-被铁离子氧化成I2单质,从而使溶液变蓝,但Fe3+不与淀粉反应,A错误;B.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左盘的小烧杯中称量,不能放在纸上,B错误;C.少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NO气体和水,不会生成氢气,C错误;D.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铁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11、D【解析】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判断。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B、C都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都是原电池;D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选D。12、B【解析】

配制250mL0.10mo1•L-1NaCl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或者称量)、稀释(或者溶解)、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如果用固体配置,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如果用浓溶液配置,一般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所以一定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答案选B。13、B【解析】分析:A.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根据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分析;C.缺少加热装置;D.过滤时漏斗颈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详解:A.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但需要长口进、短口出,A错误;B.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C错误;D.过滤时要利用玻璃棒引流,但漏斗颈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D错误。答案选B。14、B【解析】A、最终生成物中有氯化钠和氧化铝,不符合;B、最终得到氯化钾,符合;C、最终得到硫酸钠和氧化铁,不符合;D、最终得到碳酸钠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正确理解反应产物,分析反应后产物是否分解及是否有挥发性,灼烧后是否以固体形式存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B【解析】

A.硫酸可使pH试纸变红色,蔗糖不能,可鉴别,A正确;B.二者与氯化钾都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C.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蔗糖不能,能鉴别,C正确;D.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蔗糖不能,可鉴别,D正确,答案选B。16、C【解析】分析:A、CH4(g)+2O2(g)=CO2(g)+2H2O(1)是放热反应;B、对应反应速率越大,压强越大。C、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增加反应物中一种物质的含量,可使得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加。详解:A、CH4(g)+2O2(g)=CO2(g)+2H2O(1)是放热反应,图甲表示为吸反应,故A错误;B、图乙表示压强对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速率大,对应压强大,P甲<P乙,故B错误;C、N2(g)+3H2(g)NH3(g)△H<0是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氮气的体积分数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D、n(N2)/n(H2)越大,氮气的体积分数越大,氢气的转化率越大,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H2=CH2羟基羧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B→CH3CHO: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解析】气体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A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B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CH2OH被氧化生成CH3CHO,CH3CHO被氧化生成C为CH3COOH,CH3CH2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为CH3COOCH2CH3。(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2)B为CH3CH2OH,含氧官能团为羟基;C为CH3COOH,含氧官能团为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3)反应①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③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4)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是氧化反应,反应③为CH3CH2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涉及烯烃、醇、醛、羧酸、酯之间的转化,明确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性质即可解答,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反应类型。18、CH2=CH2羧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8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以及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1)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即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反应①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反应③是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因此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2)根据(1)的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④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假设生成1mol乙酸乙酯,则乙酸乙酯的质量为88g,产物的总质量为(88+18)g,因此原子利用率为88/(88+18)×100%=83%;(4)①试管甲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从试管中挥发出来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有2CH3COOH+Na2CO3=2CH2COONa+CO2↑+H2O;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同时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因此分离时主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19、S2O32—+2H+=S↓+SO2↑+H2O检验装置气密性相同时间产生气体体积(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SO2易溶于水(或其他合理答案)Na2S2O3温度D【解析】分析: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反应中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可以利用检测生成二氧化硫的体积来测定反应速率,因此此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保证产生的气体能完全收集;但是二氧化硫可溶于水,因此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比实际值偏小。详解:(1)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2)实验需要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硫的体积,因此实验前必须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3)①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相同时间内二氧化硫的体积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②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导致测量的二氧化硫的体积偏小;(4)①探究反应物浓度影响因素时,要控制变量为浓度,其他条件完全相同,A和B除稀硫酸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A和C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A和C两个实验室为了对比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②D实验的温度高,稀硫酸的浓度大,因此推测此试验的反应速率最快。20、出去装置内CO2、H2O关闭b,打开a,通空气碱石灰CaCl2(或CuSO4)碱石灰偏低不变偏低【解析】

将混合物加热会产生H2O(g)、CO2等气体,应在C、D中分别吸收,其中应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即C中的干燥剂吸水后不能吸收CO2;由D的增重(NaHCO3分解产生的CO2的质量)可求出NaHCO3质量。由C的增重(Na2CO3•10H2O分解产生的H2O及已经知道的NaHCO3分解产生的H2O的质量)可求出Na2CO3•10H2O的质量,从而求出NaCl的质量;故应在实验前想法赶出装置中的空气,关键操作应是赶B中的空气,所以关闭b,打开a就成为操作的关键,缓缓通入则是为了赶出效果更好;E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2O(g)、CO2进入装置D影响实验效果,据此解答。【详解】(1)本实验中需要分别测定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所以实验前必须将装置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