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重点难点】重点: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端,汉魏以后礼法结合的重要过程。难点:法治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出现,礼制的发展和乡约的变化知识导航一、夏商西周时期,法治与德治思想出现:1、西周统治者为何会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①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②农耕经济发展,要求爱惜民力二、春秋战国时期,法治与德治思想之争:(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变革、大转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二)春秋战国时期法治与德治之争的表现:1、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①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反映了当时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之争;②意义: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稳定郑国社会秩序;顺应时代潮流,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2、儒家与法家的德、法之争:派别儒家法家理念德治(礼治)、教化法治人性人性善人性恶代表人物及主张孔子: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孟子:仁政,省刑罚、薄税敛;韩非子:①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守法奉令;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保证法令畅通;效果不适应兼并战争和富国强兵需要,难以实行;富国强兵且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认识①是社会改造方案之争(治国主张之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百家争鸣的反映;②儒法之间既有争论,又相互借鉴,儒家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如战国末期儒家荀子主张隆礼重法;三、秦汉以来的法治与教化(一)秦朝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律与令均有法律效力,汉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二)汉代以来法律儒家化:历代王朝统治手段多法律、礼教并用;1、原因:①政治: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②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③思想: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④其他:血缘宗族与宗法传统的影响;2、历程:①开始:汉朝“以经注律”、“引经决狱”(春秋决狱);②发展:魏晋时期,儒家开始系统地修改法律;③完成:唐朝《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也是礼法结合的典范;④唐律的传承:宋代的《宋刑统》,明清时期的《大明律》《大清律例》3、评价:①利于减少严刑峻法的弊端;②利于儒学传播,思想教化,维护统一;③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同罪异罚,削弱法律的权威性;(三)宋代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儒学的生活化、世俗化)1、原因:南宋以来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2、传播方式:①开办书院,授徒,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如朱熹的《家礼》《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行为的规范;②理学家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吕氏乡约》是最早出现的成文乡约;三、秦汉以来的法治与教化(1)宋代以来乡约的教化作用1、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有何变化?①内容上从道德教化逐渐转向宣讲皇帝的圣谕;②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到政府推广,约束力变强,并与法律合流;2、乡约有哪些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①教化职能;②救济职能;③法律职能;3、乡约的积极作用?①传播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质;②利于和睦家庭、宗族,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加强基层治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④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4、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1)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君主始终掌握国家最高立法权,皇帝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皇帝又拥有最高司法权,皇帝可以法外用刑,也可法外施恩,赦免任何罪犯。(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行为人的等级身份和血缘关系成为定罪量刑的必要前提。(3)法律以刑为主。古人刑、法、律三字往往通用,法官通称刑官,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主题。中国古代民事立法偏枯,与刑法畸重形成强烈反差。(4)司法从属于行政。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和司法官,直接控制司法大权。地方的审判权完全归属各级行政长官,中央虽设有专门司法审判机关,但其活动为皇帝(君权)所左右,监察、行政机关也可审理案件,审判机关往往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封建社会并无独立审判权,审判机关只是皇帝及受皇帝控制的行政机关的附庸。9、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①树立宪法权威,增强社会法治意识;达标检测1.西汉初期,受秦律影响,汉律规定妻子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到了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一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开始面向基层渗透 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2.朱元璋颁行的《大诰》由案例、峻令和“训诫”三部分组成,与之前的《大明律》相比,在同一罪名的处罚上要重得多,多有残损人肢体的酷刑。但到明代中叶,《大诰》从“户户皆有一本”、家传人诵的圣书到束之高阁、“人不知诰”。这一变化()A.有利于缓和明代社会矛盾 B.说明了国家治理成效明显C.体现了封建专制集权加强 D.反映了明代法律以民为本3.如表所示为战国晚期两名思想家有关法律与治国的观点。由此可知,二人均认为()思想家观点荀子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韩非好恶者,上(君主)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A.法律高于君主权威 B.法治可与德治并行C.治理乱世当用重刑 D.律法是人治的工具4.唐宪宗时,陕西人梁悦因其父被秦杲所杀,选择复仇杀死了秦杲后主动投案自首。该案件在朝堂引起了分歧,有的大臣援引玄宗时类似案件认为应该处死梁悦,而韩愈则认为梁悦一片孝心应该宽大处理。最终唐宪宗免其死罪,只对其决杖一百,配流至循州。这表明唐代()A.礼法合一彰显儒家仁孝精神 B.血亲复仇受法律肯定和支持C.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 D.朝堂议论决定司法审判结果5.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6.乡约起源于宋代,蓝田四吕以理学思想为核心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明代乡约日益推广,大儒王阳明以《太祖六谕》为蓝本制定《南赣乡约》,并在辖内推行。至清代,雍正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正式宣讲的文本,并在全国范围内宣讲。中国古代乡约的变化()A.反映出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强化 B.体现了儒学社会教化功能逐渐衰退C.折射出乡约与律法合流的趋势 D.表明社会基层政权建设的日益完善7.《秦律·杂抄戍律》载:“遣戍,同居毋并行(家中男丁不同时服役),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诫书》载:“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等曰:当弃市。”这表明秦汉时期()A.儒家伦理道德已渗透至法律中 B.政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C.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维护纲常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买卖双方关于二手挖掘机交易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估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合同(04版)
- 2024年学校食堂厨房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合同
- 04企业总部迁移及员工安置合同
- 2024年建筑排水工程合同
- 2024年度信息系统审计“专业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工业园区食堂承包经营合同
- 2024年大型客机零部件采购合同
- 农场工作制度与农民岗位职责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美打印版】
- 田赛裁判法与规则2
- 社区心肺复苏术普及
- 冬枣植保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课件
-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DR拼接技术及常规摄片注意事项
- 《股票入门》课件
- 《不为人知的间歇泉》课件
- 某购物广场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