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183-2023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1页
GB∕T 43183-2023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2页
GB∕T 43183-2023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3页
GB∕T 43183-2023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4页
GB∕T 43183-2023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2023-09-07发布2023-09-07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吉林森工泉阳林业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1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林下栽培程序,规定了北细辛林下栽培的栽培条本文件适用于北细辛的林下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技术流程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流程见图1。育出(见第6章)育出(见第6章)栽植(见第7章)口间管理(见第8章)主要病虫害防治(见第9章)采收和采后处理(见第10章)图1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流程图25栽培条件5.1气候条件具有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积温3246.0℃~3559.8℃,年平均气温2.0℃~6.5℃,年平均降水量504.0mm~947.0mm,无霜期95d~140d。1月平均气温—14.5℃~—20.0℃,7月平均气温18.1℃~23.6℃,极端最低气温-36.2℃~—40.5℃,极端最高气温32.5℃~37.6℃。5.2林分要求天然或人工乔木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红松林和落叶松林,中龄林以上林分,郁闭度0.3~0.7。5.3立地条件远离居民区、公路和其他污染源的地块。坡度20°以下,山坡中部以下的阴坡或半阴坡为宜。土壤为较肥沃的暗棕壤,pH5.5~pH7.0,土壤重金属含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符合GB3095的要求。5.5水源质量符合GB5084的要求。6育苗宜选择阔叶次生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林分的林地、采伐迹地或参后地。要求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清理灌木、杂草,剔除石块及杂物。翻耕15cm,打碎土块,施腐熟有机肥35000kg/hm²,将有机肥1%恶霉灵粉剂4.5g/m²,或50%多菌灵20g/m²,或70%敌克松20g/m²拌入作床土中,进行土壤消毒。床宽1.2m、高0.2m、长10m~30m为宜,床间作业道宽0.8m。顺山坡或稍与山坡倾斜做床,不宜横山做床。6.2种子育苗宜选择5a~6a生、长势良好的植株采种。6月中下旬,果皮由紫红色变为粉白色,果肉变软时采3果实采收后在阴凉处放置2d~3d,待果皮变软开裂,果肉成粉状时搓去果皮、果肉,用清水将种子北细辛种子分级见表1。表1北细辛种子分级质量指标I级Ⅲ级湿种子千粒重/g9.33~10.998.10~9.32含水率/%59.00~62.3356.43~58.9993.57~99.1989.10~93.56生活力/%86.62~97.3583.57~86.61发芽率/%87.55~94.5782.28~87.546.2.4种子消毒和催芽50%多菌灵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消毒4h后,按种子与湿细沙1:5体积比拌匀,放于温度低于20℃的地点待播种。播种按以下方法执行:——宜选用I级和Ⅱ级种子;——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用条播、撒播或点播进行播种;——播种前再次对种子消毒,用50%黑灰净750倍液浸种4h;——点播、撒播种子用量为120g/m²~150g/m²,条播种子用量为100g/m²~120g/m²;——播种后覆土1cm。6.2.6覆盖与苗床消毒播种后苗床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播种后至翌春出苗前,床面覆盖松针或稻草1cm~3cm,覆盖物摆放均匀,床面不露土;——翌年4月中上旬,将床面覆盖物于出苗前撤出1/2~2/3;——翌年4月中下旬,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苗床进行消毒。6.2.7遮阴与防旱排涝采伐迹地和参后地育苗,出苗后应及时搭设遮阴棚。旱时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46.3根茎育苗宜选取6a生及以上,有180枚以上丛生叶子的植株的根茎,选择的根茎无病斑、无损伤、外观色泽在秋季生长休眠后,春季生长萌动前,将母株根从土里全部挖出。将带有芽和须根的根茎,剪成3cm~6cm的根茎段,每段带有2个~3个芽苞、6条~12条须根。6.3.4根茎段栽植在床面上按株行距10cm×15cm开栽植穴,穴深10cm,每穴栽植6个根茎段。根茎段栽植后,立6.4组织培养育苗6.4.1培养材料选择宜选择6a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剪取带芽的粗壮根茎做培养材料。采用MS+GA33.0mg/L+NAA0.1mg/L,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6.4.3芽增殖培养采用MS+6-BA1.5mg/L+NAA0.2mg/L,进行不定芽增殖培养。采用1/2MS+IBA1.0mg/L,进行生根诱导培养。6.4.5培养间炼苗组培苗高生长至2.0cm以上时,在培养间内将培养瓶封口打开1/3左右,使幼苗与空气接触。6.4.6生根苗温室炼苗组培苗培养间炼苗3d~5d后,将幼苗移入温室培养钵炼苗。6.4.7组织培养育苗操作方法按附录A执行。生根苗在温室炼苗15d左右,移入田间育苗床培养。56.5苗期管理及时除草。土壤结冻前,在床面铺盖1cm~2cm厚腐熟有机肥。1a~2a生种子苗、根茎苗、及栽植田间的组织培养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枯萎后重新覆盖松针或稻草2cm。经过2a~3a培育的幼苗,可于秋季或早春未萌动前或芽出土后移栽。I别栽植,不应混栽。北细辛苗栽分级见表2。表2北细辛苗栽分级苗龄/a质量指标I级Ⅲ级2须根长/cm须根粗/mm须根数/根单根重/g3须根长/cm须根粗/mm须根数/根单根重/g7.1栽植床准备深翻、平整好土地后,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0kg/hm²~45000kg/hm²。做栽植床高25cm~35cm,宽1.2m~1.5m,做床时进行土壤消毒。7.2栽植时间春季栽植,在芽苞未萌动之前进行。秋季栽植,在九月下旬至土壤结冻前进行。7.3栽植方式和密度栽植密度宜选择:——穴栽:行距15cm~20cm,每行7穴~10穴栽植;——单行移栽:行距15cm~20cm,每行20株~30株栽植;——双行移栽:按大行30cm,小行10cm,每行15株栽植。移栽后立即浇透水。68田间管理8.1施肥土壤解冻后,展叶前进行第一次追肥,在行间开沟追施尿素225kg/hm²,或加磷酸二铵225kg/hm²,或加过磷酸钙225kg/hm²;也可追施与化肥等当量氮、磷、钾的有机肥。第二次追肥于采种后喷施生物制剂叶面肥,使用浓度按照使用说明进行。8.2水分管理床面土壤含水量下降到40%以下时,及时浇水,无灌溉条件的宜适当加厚床面覆盖物。园地周围及低洼处设置排水沟,防止积水。8.3林分管理栽植第1年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5,栽植第2年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4,栽植第3年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3以下。4月至9月,采取人工除草,行间松土深2cm~3cm,根际1cm~2cm,其中松针覆盖床面不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小苗枯萎后覆盖松针或稻草3cm~5cm。翌年4月中上旬,将覆盖松针于出苗前撤出。8.6去花疏果生产田现蕾期剪去花蕾,并清理出床面。留种田除去病弱果实和过密的小果实。9主要病虫害防治9.1主要病害防治方法见附录B。9.2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C。10采收和采后处理4a~6a采收。以根入药采收时间为春季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以全草入药采收时期为8月下旬。用四齿叉子将北细辛从田间挖出根或全株,抖净泥土。7将采收的根或全株用清洁水冲洗干净,装盘置于室外晾至表面无浮水,再进阴干棚阴干或烘干室低温烘干至含水率为35%。11档案管理间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及采收时间、采收方法和初加工情况等。对产地空气、灌溉水、土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保留检测报告。保存时间不少于24个月。宜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管理相关记录和档案,以便于栽培信息追溯。8(规范性)北细辛组织培养操作方法北细辛组织培养操作方法见表A.1。表A.1北细辛组织培养操作方法培养阶段操作方法外植体处理将选取的带芽北细辛根茎外植体材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流水冲洗20min。脱脂棉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裁剪成长3cm的根茎段,用1%漂白粉溶液浸泡2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将经过高温灭菌的烧杯放在超净工作台上,放入根茎段,倒入70%酒精溶液浸泡20s,倒出酒精溶液后,倒入0.1%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5次,升汞消毒和冲洗重复2次初代培养将根茎段外植体培养材料接种到MS+GA33.0mg/L+NAA0.1mg/L添加3%蔗糖、pH5.8的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10001x~15001x,每天光照时间16h芽增殖培养初代培养20d后,根茎段上芽萌动长出新芽,新芽基部膨大产生愈伤组织,待愈伤组织出现不定芽生长点时,将新芽带愈伤组织剪下,接种在MS+6—BA1.5mg/L+NAA0.2mg/L上进行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芽增殖培养使新芽周围的愈伤组织生长出较多的不定芽,当不定芽高生长达到2cm以上时,将增殖的不定芽从基部剪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MS+IBA1.0mg/L上,进行生根诱导培养。生根培养基1/2MS+IBA1.0mg/L,再加入0.25%活性炭。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约25d,有80%以上的幼苗生根9(资料性)北细辛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北细辛主要病害防治方法见表B.1。表B.1北细辛主要病害防治方法病害种类防治方法叶枯病发病初期,采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5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75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倍~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等与植物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混合喷施,7d~10d喷1次黑斑病展叶初期开始喷药防治。可选用3%多抗霉素水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等与植物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混合喷施,7d~10d喷1次锈病发病开始,喷施15%三唑酮750倍液,或25%乙嘧酚750倍液与植物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混合,7d~10d喷1次疫病用药液对病区及周围植株进行浇灌。选生石灰或0.5%~1%的高锰酸钾溶液、68%精甲霜灵锰锌3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4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68%精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600倍液与植物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混合喷施,7d~10d喷1次菌核病用生石灰封闭病穴消毒,周围植株喷灌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铲除病区周围土壤中的病菌。发病前叶面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进行保护或发病初期进行药剂浇灌防治;可采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75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与植物细胞膜稳态剂600倍液混合使用(资料性)北细辛主要虫害防治方法北细辛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见表C.1。表C.1北细辛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虫害种类防治方法黑毛虫虫害发生时期,用2.5%敌百虫粉每亩1.0kg~1.5kg撒施床面,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晶体敌百虫800倍~1000倍液喷雾,杀死幼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