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引入: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长大一岁了。今年你们多大了?板书出数据。总结出“整数”。生活中除了碰到这些整数,我们还会碰到——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3、探究小数意义。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

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4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

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2、完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3、完成练一练。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作业设计第5页1-4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测量活动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作业设计第7页练一练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比大小(一)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重点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作业设计练一练第9页2、3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比大小(二)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重点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探索小数的性质1、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2、比较、归纳: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3、举例说明: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二、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三、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作业设计阅读《你知道吗?》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一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重点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1、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二、重点练习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购物小票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重点难点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师: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款后,收款员阿姨会给你什么?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购物小票上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索。1.核对购物小票。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小票(用书上的购物小票),你从上面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对小票上的每一项内容都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购物小票上应收的钱数对不对呢?以小组为单位,核对一下购物小票上找回的钱数对不对,并能用适当的算式表示出来。全班反馈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这是两道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4页“涂一涂”谁知道这两幅图什么意思吗?生:第一幅图表示1.25+2.41=?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第二幅图表示3.66-1.25=?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涂一涂,再和同伴说一说什么意思。(全班交流)生1:第一幅图5个百分之一加1个百分之一是6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6个格;2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是6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一的方格中涂6个格;1+2=3,在3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3.66。生2:第二幅图6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还剩1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1个格;6个十分之一减去2个十分之一还剩4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几的方格中涂4个格;3-1=2,在2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2.41。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对照方格图同学们能不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试一试。(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全班反馈)生1: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各个相同数位都对齐了。生2: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一样了。生3:我们核对结果,购物小票上的应收3.66元对了。3、试一试。师:同学们来计算下面的两道题:7.9+1.715.2-12.5(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同学汇报,交流。生1:7.9+1.7=9.615.2-12.6=2.67.9

15.2+1.7

-12.69.6

2.6

师:计算这两道题时还应注意什么?

生:计算小数加减法除了要小数点对齐外,还要注意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相减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再减。三、实践与应用。

摘帽子。老师身高1.64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1米高处的物体吗?(学生分两派激烈的进行争论,多数同学认为摸不到,少数同学认为摸得到。)(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师:咱们听一听‘摸得到’的同学的意见。生1:因为,老师的身高是1.64米,加上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如果去摸物体,是要伸手去摸得,再加上胳膊的长度,肯定大于0.12米,所以老师能摸到2.41米高处的物体。师:同学们,我的身高正好是1.64米,能否摸到2.41米处的物体,我给你们实际演示一下。生2:老师,不行,你必须脱掉鞋子。(教师脱掉鞋子演示,用米尺进行现场测量。)生3:摸得到。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太棒了,你们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聪明!(伸出大拇指表扬),给自己一些掌声吧!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量体重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难点: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的算理.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口算.0.3+0.4

0.2+0.6

1.4+1.5

0.33+1.25

0.9-0.7

5.8-2.6独立做,交换对答案。2.竖式板算:4.89-2.64

3.61+1.37指名计算,汇报交流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1)自主尝试计算:(2)交流汇报: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4)计算:23.5-16.8(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5.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独立尝试计算。(3)小组内交流。(4)汇报。(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7、尝试做:8.25

7.3+

1.55

-2.25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2)强调:百分位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上加10再减.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三、实际运用,巩固方法(数学大比拼我们玩个闯关游戏,连过四关者将成为年一班的计算大王,闯过三关的成为计算能手,有信心吗?)1、第一关:我是小法官(教材17页第4题)2、第二关我会算.

(竖式计算)

0.93-0.47

8.17+6.948.25+1.55

10-2.453、第三关解决问题我能行(17页3、6题)4、第四关拓展知识四、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歌手大赛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尝试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新知。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用竖式计算62.8+7.4=6-4.5=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出示两位选手的歌唱得分)师: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两位选手的歌唱得分三、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谁还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呢?板书其中一个问题: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板书问题)2、解决问题(1)估一估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师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2)算一算师:5号选手的得分高,到底高多少呢?需要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请你在你的练习本上试一试吧?①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并指名板书不同的解法。②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③全班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和过程。师:第二、三种方法,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强调:第二、三种解决方法的运算顺序。)师:谁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3、课本18页试一试的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师:下面这两道题你会计算吗?师:那么请你们拿出练习本,在练习本上试试看吧。4.6+12.3+5.815-(1.2+3.9)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4、小结:师: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师:谁能来说一说刚才我们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四、实践应用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到的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来解决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1、完成书中19页练一练的1题学生读题,问一问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引导学生理解“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25米”是什么意思?交流时说一说解决的思路。

2、完成书中19页2题的左边的三道题。同桌互相订正,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五、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二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重点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第1题: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第4题: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第6题: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第7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图形分类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重点难点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各种图形。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二、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三、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四、填一填: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图形分类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实践活动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二、生活中的运用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三、练一练: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重点难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分一分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二、按角分类: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按边分类: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五、实践活动: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按边分类: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内角和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重点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二、自主探索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º。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º呢?小组活动探索方法。5、得出结论。三、试一试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º,求出第3个角的度数。四、练一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结论: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重点难点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课前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2、汇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板书设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填一填:结论: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四边形分类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分类活动,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掌握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课前准备各种图形卡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1、出示图形。说一说你认识这些图形吗?2、分一分。(1)小组活动,进行分类,并交流分类的方法。(2)请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和理由。(3)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3、画一画。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33面第1题),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4、填一填。通过动手填一填,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5、动手做。(1)剪下附页2图3中的图形试一试,拼一拼。(2)完成33面的第2、4题。6、说说心理话: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还想知道什么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点。多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从而发现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图案欣赏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重点难点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课前准备收集图案。基本环节集

源个人增减学习过程一、图案欣赏。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三、活动2: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拓展延伸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课后作业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重点难点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

源个人增减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

淘气很喜欢画卡通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几个。可他今天画的画却十分的特别,他还说这叫数学卡通。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那就一起去看看吧!二、数学卡通

1、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7上图),你觉得特别吗?请你说一说。

2、第一幅图中(小猫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呢?

(1)学生单独数一数。

(2)交流结果,并说说数图形的方法。

(3)教师归结,课件展示结果。

为了避免数错,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去数。

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小到大。

3、在第二幅图中(人像图)你能数出多少个正方形?

(1)学生独立去数一数。

(2)班内交流结果。

教师引导:结果不太一致,而且差别较大。这里面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3)小组合作数正方形,教师随机指导。

(4)班内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图形复杂时,为了避免多数或遗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

(5)课件展示结果。

4、刚才的人像中,你能数出多少个长方形?

(1)学生独立去数长方形。

(2)班内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3)课件展示结果。三、你知道吗?

这里还有两幅淘气画的图,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8)

1、你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说一说)

2、第一幅图(教材P38第1题)

(1)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有(

)个三角形

有(

)个平行四边形

有(

)个梯形

(2)课件显示结果。

3、第二幅图(教材P38第2题)

(1)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

(2)课件显示结果。四、考考你

1、图中有多少个带

的平行四边形?(教材P38第3题)

(1)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学生独立去数平行四边形。

(3)课件显示结果。

2、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三角形?与同学交流,并完成下表。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材P38第4题表格)。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结果)

(3)你能接着往下数吗?

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课件出示结果。五、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课后作业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文具店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重点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二、合作探究。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2、小组讨论算法。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三、完成试一试独立列式计算,再用涂色解释。四、练一练: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推想出0.01×1000=10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点搬家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重点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

源个人增减预习导航学习过程一、复习:我会说285()()倍是285001300()()倍是13046()()倍是46000082000()()倍是82090000()()倍是90二、情境导入观看情境图:说说餐馆会为什么吸引顾客?小数点的搬家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出示课题:小数点搬家三、自主探究揭示规律(一) 讨论:前后三次标价的小数点在什么位置?小数表示的价格是多少?板书:4.00元=4元0.40元=4角0.04元=4分(二)利用学具探究用学具摆一摆,观察小数点向左搬家后,引起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独立运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2、汇报:操作。提问:小数点移动几位?这个数缩小到多少?为什么?因为4.00元=4元0.40元=4角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还有别的发现吗?讲题。3、举生活例子(三)小结归纳: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倍。练习讲。(四)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四、小结小数点无论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都用0补足。练讲: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小数点无论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都用0补足。五、练习提高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2.8528500.02850.00285为什么?讲题。小结。2、0.09×10=0.09×100=0.09×1000=53.8÷10=53.8÷100=53.8÷1000=3、选择:把4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C.缩小到原来的D.缩小到原来的把0.06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C.缩小到原来的D.缩小到原来的把4.08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A.缩小到原来的B.缩小到原来的C.扩大到原来的10倍D.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六、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小数点搬家有什么规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拓展延伸课后作业练一练3。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街心广场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2、经历探索小数乘法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在比较中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广场、花坛和地砖的长和宽)二、引导探索1、思考:(1)你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宽之间各有什么关系?(2)现在要求它们的面积,该怎样列式呢?广场面积:30×20=600(米2)花坛面积:3×2=6(米2)地砖面积:0.3×0.2=?(米2)2、探索:0.3×0.2=?(米2)3、讨论:0.3×0.2为什么0.06?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4、交流:【方法一】0.3米=3分米,0.2米=2分米,3×2=6(分米2),6分米2=0.06米2【方法二】广场面积:30×20=600(米2)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花坛面积:3×2=6(米2)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地砖面积:0.3×0.2=0.06(米2)【方法三】竖式:0.3×0.20.065、归纳: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三、运用巩固1、试一试.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做一做下面两组题。(1)4×3=(2)13×2=4×0.3=0.13×2=0.4×0.3=0.13×0.2=2、填一填:即P43填表。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教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包装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世界人口”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多少人?2、引导学生根据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3、小结竖式计算方法。第5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第6题: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第7题:放手让学生提出摆放方案。在与同学交流摆放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图。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人”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二、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然后通过第(2)、(3)得出具体人口数。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板书设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2.6--------一位小数×0.8-------一位小数2.08--------两位小数教学反思重点强调,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讲解解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作业设计教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2、理解小数乘法整数和整数乘法相同。3、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导入谈话。师:你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该信息十分有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所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1: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呈现已知信息,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2)估算。要求学生先估估2.1×2.15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学生可能出现:把2.1估成2,把2.15估成2,所以结果是4米。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是大于4米还是小于4米?这样学生就知道每分大约爬行4米。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这个问题。(3)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师配合板书:

2.1×2.15=4.515(米)

2.1

5

×

2.

1

—————

2

1

5

4

3

0

____________

4

5

1

5直接用小数列竖式,然后重点解决小数的位数问题,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有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1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有3位小数。2、师提问: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呈现已知信息: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2.1×60(2)估算。只要学生能估算出每时大约爬行120米就可。(3)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时,教师要突出0的处理。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最后结果可以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3、课堂不结。师: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你有什么体会?生:可以按整数计算方式列竖式。生: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生: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然后点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三、课堂活动1、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1题。(1)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检查。(2)全班反馈。2、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3题。(1)让生直接说出积的小数点的位置。(2)让生说一说你的根据。3、完成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2题。四、巩固学习(1)完成课本47页“练一练”的第4题。(2)完成课本47页“练一练”的第5题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手拉手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二、尝试解决问题(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汇报做题的方法。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能简算的进行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最后,进行集体订正。四、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第2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可以用来净化环境,使学生在练习小数乘法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手拉手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简便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体会至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重点难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口算0.4×3=0.02×8=0.12×4=1.5×2=1.8×3=0.4×0.3=0.25×4=12.5×8=2、整数运算定律(1)填一填(a+b)×c=a×b×c=(2)算一算26×34+26×2625×13×4125×7×8(10+4)×25二、探索新知1、导入谈话以上复习的内容是整数的简便计算,猜一猜,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2、尝试练习(1)4.7×2.5×41)学生独立解决,尝试探索简便计算。2)同伴交流。3)全班反馈。3、课堂小结三、课堂练习课本48页“试一试”49页“练一练”,让学生板演。四、布置作业: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三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3、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算一算。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2、竖式计算。3.8×4=48×0.15=0.85×1.2=0.86×1.2=12×0.16=70×0.45=二、解决问题。第1题:结合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计算飞船在太空大约运行的时间,一方面练习了小数的乘法,另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2题:体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明确,用本期的读数减去上期的读数就是实际的用量。三、估一估,算一算。第3题: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计算一年能节约水多少立方米,不仅练习了小数乘法,同时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第4题: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小数的乘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任意选一行、一列或斜行,找一找、算一算。第5题:鼓励学生先自己估算,交流估算的方法,再看懂书上的估算方法。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练习课,你有何收获?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你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二、想一想: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三、练一练:1、第一单元练习: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习题作出讲解。2、第二单元练习: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有关第二单元的其他知识。3、第三单元练习:第3、4、6、8、9题,学生独立完成。四、数学探索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第2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五、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节日礼物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能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加深学生对空间观念的把握。重点难点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让学生想像、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课前准备实物彩笔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56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57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天安门广场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课前准备实物(如:笔盒、茶杯等)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新课准备1、情境导入师将讲桌摆在讲台正前方,同时摆上一粉笔盒与一茶杯,引导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所摆物体,说一说你看到的情景。(1)独立观察,交流体会。(2)反馈上报,指名说说。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到的情景交流:(1)、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2)、观察周围的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3)、从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的画面和在地面上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1、课件出示58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这是哪儿?(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编号。想象一下,如果你分别站在天安门广场的①②③④号四个不同的位置,拍摄到的照片会是什么图像?想好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2、课件出示58页下半部图片,这是拍摄到的天安门广场的四幅照片,要拍摄到这样的照片,应该站在哪个位置拍摄?请你仔细观察,想一想,把拍摄位置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你们都填好了吗?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汇报: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出相应位置的参照物帮助辨认位置。)

都是在天安门广场,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到的画面会怎样?

小结: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同。三、课堂练习:

在生活中,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吗?1、打开课本第59页,完成试一试第1题,(1)、第一小题:这幅照片是在空中看到的宁宁的家,房子周围有一棵大树、一个石凳,门前还有一条小路。谁来说说房子、大树、石凳、小路分别在哪里?除此之外,图中还标出了4个拍摄点。下面四个画面,分别是站在这四个的哪个位置看到的?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再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如:大树在房子的右边,石登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等,用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也可以。A、先独立观察、分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B、同学之间相互交流;C、全班反馈:应为③-①-④-②;(2)、第二小题:你是怎么想的?(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出相应位置的参照物帮助辨认位置)。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做题时应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比较醒目的标志,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再按一定方向排序,

你能在图上标出房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下面两个画面是从房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反馈:谁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一说?还有谁想说?左图是从房子的东面看到的;右图是从房子的南面看到的。2、完成课本第60页试一试第2题,这是小明在一次乘船游览的景点,游船是从哪儿往哪儿航行?你是怎么判断的?

下面四幅图片是小明先后看到岸边景物的一组图片,请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小明看到的图片进行排序。

创设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连续观察:请你用课本、铅笔盒和橡皮擦分别表示图中从高到低的三个建筑物。它们的位置应该怎样摆?请你从A点出发,顺着“河道”一路“航行”,看一看你在“河”上“航行”时所看到的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是与上面填写的顺序一致。

反馈(略)。最后得出顺序是:b-c-d-a小结: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四、作业课后观察学校,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同学间相互交流五、自我问答

今天大家的收获都不小,请跟同桌说说你的收获吧!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精打细算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重点难点1、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课前准备图片,纸卡。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出示图片: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1.引入小数除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先让学生独立看懂图的意思,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求出11.5÷5和12.9÷6的得数。指名汇报。(1)估算。(2)积的小数位数是一位小数()×2=11.5(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4)商不变的规律。讨论:问题一: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问题二:除不尽怎么办?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引导学生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1.5元=115角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与应用:第1题:注意商中间有0;第2题:要注意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补0后再继续除;补充习题:13.8÷15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要写0占位。四、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参观博物馆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结合具体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4、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利用小数除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难点:当被除数小于除数,个位不够商1时,就商0。这里的0起占位作用,不能省略课前准备基本环节个人增减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3.2×2=1.5×3=240÷30=7×1.5=81÷3=123÷3=30×6=2.5×4=2、列竖式计算23.5÷5=46.8÷8=3、指名让学生表述上节课学习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2)商的小数点必须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我们国家现在许多城市都免费开放博物馆。星期天,有四位同学相约去参观博物馆。门票加来回车费共花去26元。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平均每人要花多少钱?2、(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26÷4)(2)估计一下:每人大约要花多少钱?(3)指名列竖式:提问:现在怎么办?(添0继续除)(4)这里的20是20个十分之一,商就要写在十分位。虽然被除数里没有看到小数点,实际上小数点隐藏在个位的右下角,所以在商6的后面还要点上小数点。(5)我们算出的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的商接近吗?3、他们几人在博物馆又买了16个恐龙模型,共用了12元,每个恐龙模型要多少钱?(1)列式:12÷16(2)观察,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小数除以大数)(3)列竖式:整数部分不够除怎么办?(在12后面添0,写成12.0继续除)依据是什么?(小数的基本性质)(4)个位不够商一怎么办?(在个位商0)强调:0在这里起占位作用,不能省略。(5)除到小数末尾有余数怎么办?(添0继续除)三、巩固练习1、学生板演:77÷355÷252、判断:四、总结1、整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一样,商的小数点仍旧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注意:别看被除数是整数就错误地认为它没有小数点。实际上它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所以在计算整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时,个位上的数除过以后还有余数时,要先在商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2、整数除以整数,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并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添0继续除。(强调:这里的0不能省略,起占位作用。)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知道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重点难点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课前准备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下面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有什么变化?0.187.53.2312、计算:1.5÷5=15÷50=150÷500=(你发现了什么?)3、大胆猜测:0.15÷0.5=?4、揭示课题:这道除法算式与前两节课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索的内容。(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P64情境图。2、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问题: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板书课题)4、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先求两人打电话的时间,再进行比较。小红:8.54÷0.7=小华:45÷7.2=5、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到小数除法,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6、自学课本P64页。7、汇报交流。把你们的好方法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1)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2)8.54元=85.4角,0.7元=7角,85.4÷7=12.2(分)比较哪一种简单。(3)运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学生展示后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规范计算过程)8、小结: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9、计算小华打电话的时间,并比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0、讨论、交流:计算37.1÷0.53时,被除数和除数应该同时扩大100倍,还是10倍?为什么?你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多少倍,是由谁决定的?11、小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多少倍,是由除数决定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补0。所得商的小数点一定要和移动以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巩固练习。作业设计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人民币兑换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钱币,你们都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与这些外币兑换。(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激趣明标教师呈现中国银行9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1.04元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10.07元100泰国铢兑换人民币19.67元学生独立阅读。发现数学信息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三、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美国的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故事书6.70美元)2.组织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8.09×6.7=54.203(元)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600÷8.09≈74.17(美元)四、反馈矫正,落实双基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4,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11×1.04≈11.44(元),不到12元人民币,因此11元港币不够。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泰国铢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19.67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10.07=5.350(元)不需要近似值。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五、总结评价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1.79×1.25.998

教后记小学四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谁爬得快”(循环小数)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循环小数的意义观察发现规律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基本环节集体资源个人增减教学过程一、揭示新课。师:喜欢听故事吗?先听我讲一段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师: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指名继续讲故事。师:怎么不讲了?(这个故事讲不完)师: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这几句话总是循环出现)(教师板书:不断地重复)师:说得真好,那如果老师让他不断地重复,一直讲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他要讲多少遍?(要讲无数遍)师:像这样讲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无限的)师:那刚才他讲得遍数呢?(是有限的)师:是的,我们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有顺序地说四句话,“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然后不断地重复。这样,又可以叫“依次不断地重复”。(板书:依次)师: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象这个故事里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它叫(循环小数)

二、认识循环小数。⑴什么叫循环小数。〖出示情境图〗师:请看大屏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