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土作为决定农耕文化的关键要素,其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黄土高原上的黄土,虽
然它是一种弱度或没有土层分化的新成土,但它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原因是它的“自我加
肥”的作用。黄土地的深度特征较强,且土质均匀。由于土层是经过无数年代的累积而成,
腐烂的植物残体变成肥料,雨后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不断把土壤层中的各种矿物质吸到地面。
在北方辽阔的黄土带,几千年来,农作物几乎不靠人工施肥都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在这类
土壤之上,稠密的人口往往继续生长到它强大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
事物时常存在两面性。黄土的质地疏松,即容易形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大陆型气候特
点下的东亚季风气候,下雨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其不均匀,经过开垦的土壤很容易被雨
水冲刷,造成生态问题。正是这个问题,才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问题的担忧,促成了和谐
共生理念的产生,特别是当人口快速增长之后。
黄土支撑了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前期,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大量
的人口开始向江南转移,为南方带来了人口、财力与技术,将南方过往的沮海之地开发为富
尺之区。到了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至宋代,“苏湖熟,天下尺”的局面已开始显
现,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
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山
地、沼泽等要地。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
了好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如依山势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人们
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山巅有涵养水分的森林,山中有采光充分、自流灌溉的梯
田,山下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森林一村寨一梯田一水系”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
(摘编自徐旺生等《中华和谐农耕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其表征演进》)
材料二:
哈尼梯田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系分界处、云南南部的哀牢山一红河区域,那里山高
谷深,地势险峻。当地哈尼族、彝族等山地民族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特征,建立了独特的自然
一社会一经济一文化复合稻作系统。据推断,哈尼梯田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至今
已有约1400年。
从生命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在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山、水、林、田、湖、
草”一个都不缺,如同一部写在大山上的教科书。以往对红河哈尼梯田的解读主要是“森林
一村寨一梯田一水系”四素同构,但我们认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能够揭示哈尼
梯田的生态文明价值。
首先,哈尼人的命脉在梯田。据民族史考证,现代哈尼人是古代氐羌族系的后裔。哈
尼先民在南迁过程中,通过与百越诸族交流,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逐渐从游牧民族转为
农耕民族。当他们迁徙到红河谷地时,当地那些易于耕种的平坝已有其他民族居住,土地紧
张,同时因为难以适应红河河谷的干热气候,便转而定居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的中海拔山地,
由此开启了开垦梯田的历程。从游牧到农耕,再从农耕到山地稻作的变化,发生了两次巨大
转变。相对游牧方式来说,农耕方式虽然生产力更高,但要保证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更加高
效、可持续地利用土地。与坡耕地相比,梯田保水保土的能力大大增强,水稻等粮食的产量
显著提高,成为山地农业耕作的首选形式,这正所谓“人的命脉在田”。
其次,哈尼梯田的命脉在水。梯田是山地农业的常见形式,哈尼梯田可以作为山地水
田的代表。这里的梯田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水里泡着:夏秋时节栽满禾苗,稻浪翻滚;即使到
了冬天,稻子收割后仍然放水泡田,此时梯田里水平如镜,黑色的田境沿着地势和等高线,
描绘出疏密不等的曲线,因而哈尼梯田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天堂。但是,哈尼梯田的水从
哪里来?
上述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哈尼水的命脉在山。”从大地理尺度来说,哈尼梯田
所在的云南哀牢山一红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低海拔谷地一
路北上,在迎风坡的高海拔地带形成降雨。从小地理尺度来说,哈尼梯田下面的红河河谷属
于干热河谷,高温促使河水大量蒸发,但是这些水蒸气在高山峡谷中不会很快消散,而是跟
随热气团、顺着山坡上升,在哀牢山高海拔地带遭遇冷气团,形成浓雾,进而形成降雨。丰
沛的降雨被哀牢山上茂密的森林所吸纳,形成数量众多的山泉和溪流,即使在旱季也能源源
不断地流淌。
最后,哈尼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草和树。对哈尼梯田这样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
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水土流失。当土地裸露时,雨水或溪水就会直接冲刷土壤,造成
侵蚀。坡度越陡或坡面越长,地表径流的流速就越快,流量就越多,对土壤的侵蚀力也就越
强。哈尼梯田地势陡峭,坡度常常达30度,海拔相差可达1000多米。但相关研究发现,哈
试卷第2页,共12页
尼梯田形成了一个精妙的系统,恰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即使偶然遭受暴雨袭击,也
不会大面积崩溃。
(摘编自耿宇鹏《红河哈尼梯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地理环境来看,北方黄土带人口稠密,黄土的“自我加肥”性能是关键要素。
B.南方农业文明的兴起离不开人口转移;山地梯田等的开发与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C.哈尼人的生活方式经历了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变,梯田耕作的发展发挥了“命脉”般的作
用。
D.哈尼山降水量丰沛、地势陡长,梯田开垦裸露土地,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土土质既适合农业发展,又容易造成生态问题;黄土带生态问题突出,又促成和
谐共生理念的产生,这些恰是“事物存在两面性”的有力例证。
B.“如同一部写在大山上的教科书”,作者以生动贴切的比喻充分肯定了哈尼梯田所处的
生态系统体现出古人的劳动智慧。
C.哈尼先民开启山地稻作的转变,客观上是因为红河谷地的平坝土地资源紧张,主观
上是因为自身难以适应红河河谷的气候。
D.哈尼梯田属于复合稻作系统,是山地水田的代表,与坡耕地相比,保水保土的能力
更强,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和谐共生理念”观点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主张优先发展农业;很多王侯实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兴修水利的政策。
B.《孟子・梁惠王上》主张“数罟不入涔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则“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
可胜用”。
C.汉代,出现了“人工肥力观”,认为对肥沃土壤只用不养,就会沦为贫瘠之地,故提倡
“用养结合”。
D.宋太祖建隆二年二月下诏:“属阳春在候,品汇咸亨,鸟兽虫鱼,俾各安于物性,置
栗罗网,宜不出于国门,庶无胎卵之伤,用助阴阳之气。”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哈尼柯HH四家同构图
A.该图无法完全诠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关系。
B.从地理尺度来说,①处形成降雨的水汽有的来自④处。
C.③处初始阶段,南方水田农业已支撑起人口增长重任。
D.在自然气候上,④处或比②处更为干热、降水更少。
5.全国两会上,某位代表提出要更加重视对哈尼梯田文化的宣传与保护。这有何意义?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制琴记
阿占
话说那天下午,胡三背着琴,像侠客佩剑一样,行于当街,去琴行与韩五见面。胡三
亮出了琴-----把手作小提琴。琴体的造型和构造比照了欧洲制琴巨匠鼎盛时期的风格,整
体弧度圆润。雕工很有自信。琴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
支撑,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均匀,不太硬也不太软。琴箱内部处理得同样细致,没有留
下任何工具的痕迹真是一把有样貌的手作琴,韩五心中暗暗叫绝。
“爷们儿,你代理的那些机械琴不利于天才琴童形成个人风格,机械琴看上去就像一
个模子里出来的饰物,手工琴却是艺术品。我有匠人手艺,你有音乐资本,不如我们一起做
琴吧。”
是年,胡三五十初叩天命,韩五三十恰逢而立。
胡三看上去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头顶是谢的,常见油光,一张凡夫黑脸。胡
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四十九岁那年,首届国际小提琴
节在家门口举办,胡三走了进去,结果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镇住了。太美了!他魔怔了一路,
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那年春节,他用两瓶茅台换回来两摞小提琴图纸,大年初
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满地,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开凌梭鱼上市的时候,
试卷第4页,共12页
胡三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梯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间,
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终于,樱花盛开的时候,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
当然,第一把琴的音色不均、不圆、不润,自然也就不美。胡三很不服气,他决心一把一把
地做下去,于是便有了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到了第五把,胡三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个搭
档了,于是想起了韩五,也就有了开头的那段当街背琴疾行。
与野生的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不高,偏瘦,食草动物的眼神,
一介书生的白面。大学毕了业却没脱下满身的学生气,韩五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韩五
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知道如何顺着琴的性子捋。没几年,琴行就有了口碑。乐器行当里,
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性格孤僻,音乐学养却是极高的,侍弄乐器很有道道儿。知音难逢,
大多数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直到胡三的闯入,让他预感到,一些期待已久的事情就要
发生了。
就这样,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德式老房子中,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
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
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做一把琴至少需要三十五天,而每做完一把琴,胡三都会给自己
一个彻底的放松通常是休息整整二十天,望天、听海、穿风,各种出神。
只有一次,胡三做完琴之后没有休息。韩五去上海参观国际名琴展了,琴作坊里一下
子没有了敲打木头的声音,胡三感到很寂寞,便把北墙上的老琴取了下来。这是一把被虫蛀
了的老琴,千疮百孔,声音已经喑哑,一直被韩五当镇店之宝供着。
刚修了两天,韩五回来了。
“胡三,你疯了!你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你不应该自作主张去修它,你应该先
问问我。因为你不了解这把琴对一个家族意味着什么,它是我祖父用命换来的。1914年秋
天,日军占领青岛,祖父护送一个叫希姆森的德国建筑师一家乘船返回德国。希姆森将小提
琴托祖父保管好,说是家传之物,日后来取。20世纪中期以后,祖父的苦难日子就没有间
断过。祖母自缢,父亲和两个伯父因为家庭成分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参军。祖父把能烧的书都
烧了,琴总是藏得很好。最后一次,他从抄家人手中夺过这把琴,跳下二楼的阳台,摔成了
残疾。”
“为了一把琴,去跳楼?”
“人人都说祖父傻,为了一把琴赔了后半生。”
胡三发誓一定要修好这把琴。前前后后修了一年,果然,重生后的琴音绮丽饱满,也
沧桑沉郁。韩五感激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来。
琴作坊开业的第七年,十一岁的小满来了。买不起手作琴的小满经常偷偷跑到琴作坊,
只为看一眼漂亮的琴。一天,小满又来了,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
止符。忽然,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有好几把琴等着你试呢。"小满很难把泪水一
下子咽回去,可他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即便是难
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地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
张。
“小满,你进步太快了!”
“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拉这个曲子。妈妈外表坚强,其实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瘦得很厉害。教琴的老师说这首曲子经常被心理学家用来给病人解除痛苦,我就不停地拉,
希望对妈妈有用……”
“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
琴作坊开到第八年,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爱挑剔的毛病却越来越厉害——挑
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挑剔琴主的品性。
琴作坊开到第九年,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
为了声音更好听。
秋天,月亮升了起来。城里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说:“十把手作琴的订单,
加拿大的朋友拜托我把这件事办好。请两位老师配合一下。价格翻番儿,时间紧。”
胡三接了一句:“做不了,情绪上不来。”
这两个怪人,一个抬头看着月亮,痴痴地、傻傻地、呆呆地不动。另一个笑了,伸出
手指,弹了一下月光,那铮铮鸣响,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银般流散了。他们似乎同时
想起了那个孩子卜满,还有北墙上的老琴。
“小满应该可以参加维尼亚大斯基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
“他需要一把好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三的手作琴制艺精良,他主动找上韩五合作,看重了可以通过韩五的琴行卖琴。
B.胡三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制作出“有样貌的手作琴”,可见天赋决定人生成败。
C.“为了一把琴,去跳楼?”胡三的疑问表明不理解韩五祖父的行为,这成为两人间的隔
阂。
D.胡三、韩五面对“价格翻番”也不为所动,这种“挑剔”“矫情”,有如陶渊明般的气节。
试卷第6页,共12页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琴”为线,内涵丰富,既体现出胡三、韩五二人的知音之情,又体现出胡三、
韩五、韩五祖父、小满的人性之美。
B.小说人物描写生动细致,如第四段将胡三的外貌与连续动作形成反差,突出他外表
粗糙、内心细腻、手艺高超的特点。
C.小说情节安排巧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都善于运用人物对话和环境描
写推动故事情节有序向前发展。
D.小说叙述中融入关于音乐的精妙表达,如“那铮铮鸣响,不觉间,把人世的一切都水
银般流散了”,构成了小说散文化的审美维度。
8.小满收到胡三、韩五为他量身定做的琴,并向他们写了一封信。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
从小满的角度,将下面的信补充完整。
敬爱的胡三叔、韩五叔:真心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如果不是你们的善良,我无
法仍站在琴声悠悠的舞台上,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至今。
除了无私的善良,你们身上各种闪闪光亮,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那一把老琴,是恪
守诺言的可贵品质;……
我想,这些不仅是我茁壮禾苗所需要的营养,更是当下,很多人都需要的立世良方。
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幸运的小满
9.本文是如何传达出“古典审美追求”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日:“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之军相当,两军相望,众寡强弱相等,
未敢先举。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太公日:
“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
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武王日:“敌
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
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太公日:“单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
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
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
敌人必走。”武王日:“善哉!”
(节选自《六韬》)
材料二: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我志,一则挫敌威。法日:“兵无
选锋日北。”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操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塞外道绝不
通。乃堑山埋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
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干与虏遇,众甚盛。操辐
重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惧。操登高而望,见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
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节选自《百战奇略》)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此者A先战B五日C发D我E远候F往G视H其动静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文中指发动进攻,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的“举”意思相同。
B.微,文中指微妙、精妙,与《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微”意思不同。
C.北,文中指失败,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北”意思不同。
D.卒,文中指突然,与《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认为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设埋伏兵,多备旌旗、金鼓,交战时擂鼓呐喊同
时进攻,使敌人恐惧而自乱,进而打败敌人。
B.在不具备设伏条件且敌人已发觉我方行动企图的情况下,太公认为在探明敌情后,
要静待时机,避免与敌人发生任何对抗。
C.曹操出征既要追击袁尚、袁熙,又要讨伐屡次在边塞作乱的乌桓军队。七月洪水泛
滥,无路可走,他率军开凿山峰,填平深谷。
试卷第8页,共12页
D.曹操在遭遇突发情况时沉稳不惊。敌强我弱时,他仔细观察,选派能征善战的张辽
作为先锋,最终大败敌军,斩杀敌军首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2)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
14.两则材料都讲述了作战的战术策略,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①即事
程颗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②莫忘归。
[注]①郊行:清明节到郊外游行。②游衍:恣意游逛,纵情游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景象,整体氛围清新明朗,“碧”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媲美。
B.“恣行”写出诗人随性轻松的心境,与“兴逐乱红”“困临流水”之事相照应。
C.“十分劝”虽显“将进酒,杯莫停”的潇洒,但其实暗含人生困境中的消愁之意。
D.本诗以“碧四围”起始,以“莫忘归”作结,关注自然变化的同时,不忘关注心灵。
1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都关注“落花”这一物象,但构成的意趣却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交代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
所住的地方现在也成了“,”,突出了前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观点。
(2)古代文人常以“影”表达孤独之感,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的心酸
画面。
(3)汪老师鼓励大家说:向上攀登的路一定辛苦,但只有忍受了攀登的苦,方可行
至更高处,得见“,”的动人美景。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多梅雨。①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
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适逢梅子成熟,由此便有了“梅
雨”之名。②
③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转眼下起雨来,待你连跑带颠
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国子、、
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
④因“梅长”而“长霉”,令人心生抵触。但是,“梅雨”也有可爱之处,不仅因为它有一
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
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18.“黄梅天,十八变。”这句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
为什么要这样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精神性药物,®,反而还使一大批人成为它的拥鱼。可乐、茶叶、咖啡、药品、
巧克力、各式能量饮料,层出不穷的产品早已沁入我们的生活。
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让人们逐渐了解咖啡因的作用机制。原来,人的脑内中枢有着
专门负责反馈疲劳的腺菩与腺菩受体。当人体体能消耗殆尽,只有腺首与腺普受体结合,把
身体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才能感受到疲劳,并发出需要睡眠的信号。而瘦小的咖啡因能
试卷第10页,共12页
轻松挤过脑血屏障,凭着和腺苜近似的结构,鬼鬼祟祟地和腺苜受体结合,腺苜的信息则无
法传达给大脑,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另外,咖啡因还会通过更为复杂的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
水平,让使用者感到才思敏捷、精神兴奋。
但人体的疲惫感只是被咖啡因遮蔽,实际上疲惫感还在累加,腺普积累也越来越多。
待到咖啡因的功效密去,远超常量的腺首与腺首受体结合,②,这便是“咖啡因崩溃”。
不过还有更糟糕的:咖啡因虽然能缓解睡眠不足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但只对简单枯
燥的加班工作有帮助。在需要更多判断和思考的工作上,咖啡因已经无法掩盖睡眠不足带来
的风险认知偏差。
所以说咖啡因对人的帮助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可以选择的话,③。
20.下列句子中的“过去”与文中加点的“过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王对校门口的保安说:“我过去是这里的学生。”
B.他过去了!很惨!日本兵完全用刺刀弄死的。
C.“追黄蝶”的童年过去了,但记忆是不会忘却它的。
D.别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能过去就行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
22.简述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
过6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共商国是。
某位代表发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为民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问道:“太湖好一点了吗?”“没有蓝藻了吧?”
老师在作文课上向大家分享了以上发生在两会的“微镜头”,并提出了以下三个任务:
(1)苏子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们的家乡环境,也在
时代发展中发生着变化。请陈述你的观察发现,在此基础上,谈一谈保护家乡环境的有效措
施。
(2)自古以来,自然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寄托他们的情致,而诗人也以笔墨赋予自
然无限生机。行走在山水草木之间,你又有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记叙或抒情散文。
(3)两会上,代表与总书记的偶然对话,恰恰体现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自
然”之间的深刻互动。你对“生活咱然•发展”有何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议论文。
请选定一个任务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D2.B3.A4.C5.①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
然的伟大创举,彰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②哈尼梯田系统构成
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对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启示意义。③哈尼梯田立
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对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④哈
尼梯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耕方式,自身具有优势,对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调和人地矛盾、探
索农业发展等有现实意义。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梯田开垦裸露土地,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峻”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这里的梯田
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水里泡着:夏秋时节栽满禾苗,稻浪翻滚;即使到了冬天,稻子收割后仍
然放水泡田”,第六段“哈尼梯田形成了一个精妙的系统,恰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可
知,梯田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水里泡着,没有裸露土地,形成一个精妙系统,能最大限度避免
水土流失。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肯定了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体现出古人的劳动智慧”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从生
命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在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山、水、林、田、湖、草’一个都不
缺,如同一部写在大山上的教科书”可知,作者肯定的是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体现出“生
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价值。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的是重农思想和政策。不符合和谐共生理念。
B:“数罟不入湾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贝丫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体现的是可持续发
展理念。符合和谐共生理念。
C.“用养结合”体现的是既用地也养地,既利用也保护,通过循环农业的办法解决耕地质量问
题。符合和谐共生理念。
D.“属阳春在候,品汇咸亨,鸟兽虫鱼,俾各安于物性,置栗罗网,宜不出于国门,庶无胎
卵之伤,用助阴阳之气”指设置狩猎用的网,不出国门,使动物幼虫不受到伤害,意在使人
们形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满足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符合和谐共生理念。
答案第1页,共12页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南方水田农业已支撑起人口增长重任”错误。该图表是“哈尼梯田四素同构图”,根据原文
可知①处为森林,②处为村寨,③处为梯田,④处为河流水系。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哈尼梯
田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可知③处初始阶段为隋唐时代;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黄土
支撑了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前期……到了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至宋代,‘苏湖熟,
天下足'的局面已开始显现,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可知,是在宋代,
南方水田农业开始担起支撑人口增长的重任。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从文化层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哈尼梯田的开垦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至今已有约1400
年”,材料一第四段“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智慧的中国人民发
明了坪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如依山势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人
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已有约1400年,历史悠久,是人
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彰显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从生态层面。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森林一村寨一梯田一水系'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材料二第二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能够揭示哈尼
梯田的生态文明价值”,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系统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体现出生态文明价值。
从经济层面。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哈尼族、彝族等山地民族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特征,建立了
独特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一文化复合稻作系统”,第四段“此时梯田里水平如镜,黑色的田填
沿着地势和等高线,描绘出疏密不等的曲线,因而哈尼梯田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天堂”,
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充分利用地理环境特征,梯田沿着地势和等高线描绘出疏密不等的曲
线,成为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天堂,形成独有的农业景观,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从现实层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当地那些易于耕种的平坝已有其他民族居住,土地紧
张”“相对游牧方式来说,农耕方式虽然生产力更高”“要保证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更加高效、
可持续地利用土地。与坡耕地相比,梯田保水保土的能力大大增强,水稻等粮食的产量显著
提高,成为山地农业耕作的首选形式”,可以概括出,哈尼梯田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选择
了新的农耕方式,生产力更高,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为人们提供
答案第2页,共12页
了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6.D7.C8.那一身本领,是“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坚持;那日日夜夜的雕琢,是专
注品质、精益求精的匠心;那种挑剔与矫情,是对理想的热爱与坚守,是对抗物欲世俗的初
心。9.①从故事内容上:小说以“琴”这一传统意象为线索贯穿全文,其中对琴、制琴、
琴声等的描述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质。
②从人物形象上:胡三、韩五对制琴精益求精的匠心,诚挚帮助小满的善心,甘愿摒弃名利,
一心为热爱和理想偃仰啸歌的价值追求,极具古典精神风范。
③从语言风格上:行文多用四字短语,文白间杂,语言凝练典雅,呈现出浓厚的古典笔致韵
味。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看重了可以通过韩五的琴行卖琴”错误,理解有误。原文中胡三、韩五是知音关系,寻求
合作主要是因为志趣相投。
B.“可见天赋决定人生成败”错误。原文是“胡三木匠出身,十六岁学徒,三十岁上练成了一
等一的高手。四十九岁那年……”可见胡三制琴成功,并非完全依靠天赋异禀,十几年苦练
匠艺更为其提供了坚实基础。
C.“胡三的疑问表明不理解韩五祖父的行为,这成为两人间的隔阂”错误。原文是“胡三发誓
一定要修好这把琴。前前后后修了一年,果然,重生后的琴音绮丽饱满,也沧桑沉郁。韩五
感激胡三,胡三倒不好意思起来”,可见胡三的疑问只是出自本能的震惊,他能理解认同韩
五祖父恪守诺言的可贵品质,没有“隔阂”之说。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运用……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有序向前发展”错误。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并未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情境补写的能力。
补写内容是胡三叔、韩五身上的“各种闪闪光亮”,是“茁壮禾苗所需要的营养”“是当下,很
多人都需要的立世良方“,根据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仿照前一句“那一把老琴,是恪守诺言
的可贵品质”的格式,进行补写。
琴行开了已近十年,“做一把琴至少需要三十五天,而每做完一把琴,胡三都会给自己一个
答案第3页,共12页
彻底的放松一通常是休息整整二十天,望天、听海、穿风,各种出神”,每做一把琴,周
期将近两个月,他们一直坚持着,据此可整合出:那一身本领,是“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坚持;
做琴过程中,“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棒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
工具之间,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
化学,开始做琴”,他们琢磨、完善,据此可整合出:那日日夜夜的雕琢,是专注品质、精
益求精的匠心;
“胡三、韩五爱挑剔的毛病却越来越厉害一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挑剔琴主的品性”“胡
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为了物得其主,
为了有更好地音质,为了音乐的特爱,他们“挑剔”“矫情”,据此可整合出:那种挑剔与矫情,
是对理想的热爱与坚守,是对抗物欲世俗的初心。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审美取向的能力。
把握作品的审美取向,一般可以从具体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作品主旨等方面考虑。
从故事内容上:小说题目“制琴记”统率全篇,内容上“琴”这一传统意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琴
腰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位置不偏不倚。琴表油漆
均匀,不太硬也不太软。琴箱内”,这是以介绍琴开篇;“取料、晒料、刨料,继而打眼、锯
桦头、组装,把自己放在半成品、木屑和工具之间,一边琢磨一边敲打,不分昼夜”“运用数
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这是制琴;最后写到琴声。这
些描述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质。
从人物形象上:将近两个月的制琴周期,推掉价格翻番儿的订单,却要为即将参赛的小满制
琴……胡三、韩五制琴具有精益求精的匠心,有诚挚帮助小满的善心,他二人甘愿摒弃名利,
一心为热爱和理想,这种价值追求极具古典精神风范。
从语言风格上:常见油光、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不分昼夜、性格孤僻、知音难逢,一老一
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各种出神、千疮百孔……行文多用四字短语,文白间
杂,语言凝练典雅,呈现出浓厚的古典笔致,韵味悠长。
10.ACF11.A12.B13.(1)我要使敌军队列不能稳固,后队士兵想逃跑,
我军擂鼓呐喊,乘势进攻敌人,(迫使)敌人溃败逃走,这该怎么办?
(2)袁尚、袁熙兵败逃往上谷郡,引领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作乱。14.①材料一强调
谋略的重要性,要审视实际情况制定伏兵、佯攻、诱敌等不同策略;
②材料二强调了将领的重要作用,善于选拔勇将担任先锋,鼓舞士气,挫杀敌人威风。
答案第4页,共12页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像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
“如此者”作句子的状语,“者”用于句中,表停顿,其后断句,即在A后断开;
“先战五日”作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在C处断句;
“发我远候”为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其后停顿,即在F处停顿;
“往视其动静”为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中间不断句。
故应在ACF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意思相同”错误。发动进攻/被攻占。句意: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戍边的士卒一声呼
喊,函谷关被攻占。
B.正确。微妙、精妙/古代极细小的计算单位。句意:真是精妙深奥啊!/人生中的祸患常常
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
C.正确。失败/败逃的军队。句意: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必然要遭到失败。/追
逐败逃的军队。
D.正确。突然/最终。句意:突然与敌人遭遇。/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
或减少。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避免与敌人发生任何对抗”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
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可知要与敌人相遇对抗,
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行陈”,行军队列;“走”,逃跑;“奈何”,怎么办?
(2)“奔”,逃亡;“引”,引领;“数”,多次。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
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
走”,材料一中太公建议武王要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军,要奔驰到敌军前方与敌人相对抗,
要不停地击锣发出退兵的命令(诱敌深入),材料一主要强调谋略的重要性,要审视实际情况
答案第5页,共12页
制定伏兵、佯攻、诱敌等不同策略。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我志,一则挫敌威”,材料二强调了将领
的重要作用,善于选拔勇将担任先锋,鼓舞士气,挫杀敌人威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他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相对观望,众寡强弱相
等,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我要使敌军队列不能稳固,后队士兵想逃跑,我军擂鼓呐喊,
乘势进攻敌人,迫使敌人溃败逃走,这该怎么办?”太公答道:”要做到这样,就须派遣部
队到距离敌军十里的地方,在敌军两侧埋伏起来,另派遣车骑在敌军百里处前后奔驰,多树
旌旗,增设金鼓。两军交战后,我军擂鼓呐喊,各路部队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敌军将帅必
然恐惧,士兵必然惊骇,以致大小部队互相不能救援,官兵不能照应,敌军就必然失败。”
武王问道:“假如敌方所处地势不便我军在其两旁设伏,我军车骑又无法在敌阵前后奔驰,
同时敌人又发觉了我军行动企图,预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军士气沮丧,将帅心怀恐惧,与
敌交战也无法取胜,这该怎么办?”太公答道:“君王所问的问题真是精妙深奥啊!像这种
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弄清敌人前
来进攻的情况,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军。一定在险要的地方同敌军相遇,疏散开我军旌旗,
拉开我军行列的距离,奔驰到敌军前方与敌人相对抗。刚一交战立即撤退,不停地击锣发出
退兵的命令,(诱敌深入),超过我军设伏处三里的地方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
抄袭敌军两翼,或攻击敌军前后。只要全军迅猛出击,敌人必败而逃。”武王说:“说得好
啊!”
材料二:
凡是跟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让他们担任先锋,一方面能够鼓舞我军士气,一
方面可以挫杀敌人的威风。兵法说:“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必然要遭到失败。”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兵败逃往上谷郡,引领乌桓兵多次进入边
塞作乱。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队到达无终;秋季七月,洪水泛滥,沿海道路不
能通行。田畴请求担任向导,曹操同意了,率领军队出卢龙塞,雨水泛滥成灾,塞外道路断
绝不畅通。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经过白檀,越过平冈,路过鲜卑部落领地,向东奔赴柳
城。当距柳城快二百里时,敌人才发觉。于是,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率领几
万骑兵前来堵击。八月,(曹操)率军登上白狼山时,突然与敌人遭遇,而且敌军兵力众多。
曹军的军备物资在后方,披挂铠甲的士兵很少,所以曹操身边的人都很恐慌。曹操登上高处
答案第6页,共12页
观察敌情,发现敌军阵势紊乱不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猛将张辽担任先锋。(结果)大败敌
军,斩杀蹋顿及有名号的首领以下多人,收降胡、汉军民二十多万人。
15.C16.颔联以“乱红”借代“落花”,乱红纷纷,色彩明丽,与碧野之景、兴逐等事相
衬,渲染游春的闲情逸致。颈联忧心风吹花落,飞散不见,突出花败凋零之景,自然表达出
美好时光易逝,应珍惜当下的劝勉。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暗含人生困境中的消愁之意”错误,过度解读。本诗为诗人清明郊外游春之作,前两联写
在郊外的美景、游兴,后两联写春游所得的感想,并无“困境”“消愁”之意。
故选Co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颔联意思是,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穿过柳丝飘摇小巷的落花;感到困倦时,就坐在溪
水边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本诗写作于清明节到郊外游行之时,天气晴朗、“芳原绿野”,
一片绿意盎然之景。诗句中的“乱红”采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落花”,乱红纷纷,色彩明丽,
与碧野之景、兴逐等事相衬,展现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渲染游春的闲情逸致。
颈联意思是: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
散了。“风花”即风吹落花,突出了花败凋零之景。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人想到了时间的
珍贵,想到美好时光易逝,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他认为美好时光会像风吹花落一样逝去,
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鹫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
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包含着珍惜当下的劝勉之意。
1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巷陌、茕、孑、须臾、采、眦。
18.C19.①前三个分句只用量词,说明这样的古镇、园子、巷子,在江南很普遍;②
后面四个数量词连用,让伞、桥、路、书等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四个“一”更侧重个体体验过
程,让读者感受真切;语气更舒缓,跟江南温婉的意境吻合;③量词和数量词的灵活使用,
使语言表达灵动,富有变化。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答案第7页,共12页
“黄梅天,十八变”突出黄梅时节一时晴,一时雨,阴晴不定的特点。与③处“梅雨期间,天
气往往阴晴不定……”紧密衔接。
①处单独成段总起下文,②处介绍“梅雨”命名的由来,④处表现梅雨时节之长带来的恼人之
感。都与梅雨时节天气多变没有关系。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鉴赏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这三个句子没有使用具体的数词,
只用了量词“片”“座”“条”,说明这样的古镇、园子、巷子,在江南很普遍,强调了普遍性,
更能突出江南的特点。
“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四个句子中数量词连用,“一把”“一座”“一
段’,“一本,,,使伞、桥、路、书等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具有画面感;且四个“一”更能强调这
是个体的独特经历,使读者感受更真切;在语言表达上,数量词的使用使句子语气更加舒缓,
与上文“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相呼应,符合江南温婉的意境。
画波浪线的句子,量词与数量词在使用上比较灵活,避免了僵化固定的表达方式,语言灵动,
富有变化。
20.C21.①咖啡因不但没被排斥
②就会感到极度疲惫
③还是睡一觉来休息吧(还是少摄入咖啡因吧)22.示例一:因为咖啡因能和腺昔受体
结合阻止疲劳信息反馈,以及通过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水平,让人精神兴奋,所以相关产品
广受欢迎。
示例二:因为咖啡因能通过和腺昔受体结合及复杂的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的方式遮蔽人体的
疲惫感,所以相关产品能沁入我们的生活。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C项和文中加点的“过去”都表示某个时间、状态已经消逝。
A.以前的时期;
B.去世;
D.应付、对付。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答案第8页,共12页
①根据整个材料信息可知,“精神性药物”指的是“咖啡因”。“反而”一词表明,上下文形成对
比,本空可以用关联词“不但”或“不仅”;内容上与“使一大批人成为它的拥建”表意相反,本
空要表达的是咖啡因没有被排斥,可写成“咖啡因不但没被排斥”。
②承接上句“咖啡因的功效过去”,本空应该是此刻人体的感受,而且应该照应“疲惫感还在
累加”,表明此刻人体的感受应该是更加疲惫;后文的“这”与“咖啡因崩溃”也说明是这个意
思,可填“就会感到极度疲惫”;
③根据上文“在需要更多判断和思考的工作上,咖啡因已经无法掩盖睡眠不足带来的风险认
知偏差”可知,咖啡因并不是万能的,睡眠不足有风险。“可以选择的话",这是一种假设情
况,作者意在表明,如果条件允许,睡眠或休息是最合理的方式。此处应补写“还是睡一觉
来休息吧(还是少摄入咖啡因吧)
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及句式变换的能力。
第一段是说咖啡因相关产品“一大批人成为它的拥建“,也就是咖啡因相关产品广受欢迎;或
者说咖啡因相关产品“早已沁入我们的生活”。这是“果”。
第二段分析了咖啡因的作用机制,先分析了人体感到疲劳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咖啡因为何能
够阻止人体感到疲劳,由“瘦小的咖啡因能轻松挤过脑血屏障,凭着和腺背近似的结构,鬼
鬼祟祟地和腺昔受体结合,腺背的信息则无法传达给大脑”可概括出“咖啡因能和腺普受体结
合阻止疲劳信息反馈”;由“咖啡因还会通过更复杂的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水平,让使用者感
到才思敏捷、精神兴奋”,可概括为“通过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水平,让人精神兴奋”;也可
以把以上两个原因整合为“咖啡因能通过和腺昔受体结合及复杂的神经机制提高多巴胺的方
式遮蔽人体的疲惫感”。这是“因”。
然后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连接,整合答案为:
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土地租赁合同范本含环境保护责任3篇
- 青赔合同范例
- 鱼塘推土施工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编制合同3篇
- 2024版二手车车辆购销与二手车鉴定估价合同3篇
- 2024年度武汉二手房交易合同3篇
- 2024年度企业内部培训师培养与认证合同3篇
- 2024年度家用电器线上线下销售代理合同规范3篇
- 驾校附属人合同范例
- 委托培训合同模板 农业
- 高铁接触网案例 更换平腕臂绝缘子
- 2023年Cable开发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年规划
-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无纸笔测试题
- 项目总监简历模板
- 机场行李自动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护理中断事件(演示文稿)
- 地基与基础工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 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论文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 GB/T 29465-2023浮头式热交换器用法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