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1论《新巴塞尔协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缺陷与弥补摘要发生与2007年的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先后席卷美欧与亚洲金融市场,其产生的溢出效应重创全球实体经济,可谓意义深远。主流学派认为,这是一场由自上世纪70年代后所建立的强势美元地位、美国人过度膨胀的消费观与自2001年以来美联储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酿成的金融危机。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银行业的最高标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称“新巴塞尔协议”)在防范此次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面前的无力。同时仔细审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之后,就不难发现,现行的巴塞尔体制与新资本协议中的某些规定,共同造成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上的缺失,甚至是刺激其产生与扩散,如不及时加以修正,则无法保证下一场类似的危机不会重演。本文将以此次金融危机为视角,全面阐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与扩散,并指出巴塞尔体系与新资本协议中的某些弊端,并结合国际社会对于修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动向,启示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拟从以下四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讨论系统性金融风险,本部分旨在为本文提供一个金融学知识背景,通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特征、产生与扩散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并以此次次贷危机为实例,使读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具体的了解,为本文以后展开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讨论巴塞尔体系金融监管的不足与漏洞,本部分将从巴塞尔委员会的非平衡决策机制、资本制度上的缺陷、《新资本协议》实体规则上存在的不足与《新资本协议》的亲周期性上述四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与扩散的无力化。第三部分讨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路径研究,本部分将在前文的基础上,针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暴露出的缺陷,从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金融监管架构应为宏观经济服务、加强金融市场的异质性与各国央行之间紧密合作,建立事前的、系统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四个角度提出改进之策。第四部分讨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本部分将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现状,从政策法规出台、监督制度与队伍建设、建立金融预警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等角度,为我国稳步提高金融市场规模与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出建议与意见,以期保证我国持续的实体经济增长。[关键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Ontheviewof《BaselII》topreventsystemicfinancialriskandmakeupfordeficienciesAbstractTheglobalfinancialcrisiscausedbysubprimemortgagecrisisin2007hasleftaprofoundinfluencebysweepingthefinancialmarketofAmerica,EuropeandAsia,andthespillovereffectisdamagingtheworldrealeconomytoagreatextent.ThemainschoolthinksthatitisafinancialcrisiscausedbythecombinedreasonsofthedominantAmericandollarpositionsince1970s,over-expandedconsumptionconceptsoftheAmericansandwrongmacroeconomicpoliciessetbytheFederalReservesince2001.Butit’snothardforustofindthatthehigheststandardofthebankingindustry—TheBaseliiCapitalAccord(AlsoknownasBaselii)hasfailedtofunctioninpreventingsystematicfinancialriskscausedbythesubprimemortgagecrisis.AftertakingacloselookattheBaselii,itisnothardforonetofindthattheBaselsystem,alongwithsomeregulationsinthenewcapitalaccord,hasledtothefailureinpreventingsystematicfinancialrisks,orevenstimulatedtheexistenceandexpansionoftherisks.Thereisnoguaranteethatsimilarcrisiswon’thappenagainiftheyarenotamended.Thethesiswilltaketheperspectiveofglobalfinancialcrisistobringtolighttherootcausefortheexistenceandexpansionofthesystematicfinancialrisks.ThethesiswillalsopointoutsomedisadvantagesintheBaseliiandnewcapitalaccordtoenlightentheongoingdomesticfinancialregulatorysystemreformbycombininginternationalopinionsofthetrendstomodifyBaselii.Thethesiscanbe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mainlydiscussessystematicfinancialriskswiththepurposeofprovidingafinancial-basedknowledgebackground.Thispartintroducesknowledgerelatedwiththeconcepts,characteristics,existenceandexpansionofsystematicfinancialrisksandenablesthereaderstohaveaconcreteunderstandingofsystematicfinancialrisksbytheexampleofthesubprimemortgagecrisistolaythefoundation.ThesecondpartdescribesthedisadvantagesandshortcomingsoffinancialregulationoftheBaselsystem.Thispartinclude:thenon-balancedecisionsystemoftheBaselCommittee,disadvantagesofthecapitalsystem,shortcomingsoftheconcreterulesoftheNewCapitalAccord,andtheperiodicityoftheNewCapitalAccord,andsystematicallyillustratesthefailureoftheBaselNewCapitalAccordtotheexistenceandexpansionofsystematicfinancialrisks.Thethirdpartelaboratesonthestudyofinternationalregulatorypathofsystematicfinancialrisks.Basedonthepreviouschapters,thisparthasraisedfourimprovementpoliciesforthefouraspectsofreformingtheoldworldeconomicorder,raisingtherightofsayingofdevelopingcountriesandthefunctionoffinancialregulatoryframeworktosereeconomicdevelopment,collaborationofcentralbankofvariouscountries,settingupsystematicinternationalfinancialregulatorysystembeforehandtargetedatthedisadvantagesexposedbytheBaselNewCapitalAccord.ThefourthpartillustratesthereflectionofthemodificationoftheBaselNewCapitalAccordtodomesticfinancialsystemreform.Thispartcombinesthecurrentfinancialsituationofourcountrytopurposesuggestionsandideasfortheimprovementoffinancialmarketandcompetitivenessoffinancialorganizationstoensuresustainablerealeconomicgrowthofourcountrybyofnewpolicies,constructionofsystemandteam,settingupfinancialalertsystem,improvementofmarketentranceandexitsystem,strenthening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etc.Keywords:BaselIISystemicFinancialRiskFinancialRegulation目录导言…………1(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二)现有文献综述1.中文文献综述2.外文文献综述(也可将中文和外文文献综述合并阐述,而不单列)(三)研究方法描述(鼓励采用,但非强制性要求)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提出(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蔓延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二、巴塞尔体系金融监管的漏洞(一)巴塞尔委员会的非平衡决策机制(二)资本制度上的缺陷1.标准法存在的缺陷2.内部评级法存在的缺陷3.第三支柱导致金融市场的同质性(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体规则上存在的不足1.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注不足1.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控制不足(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亲周期性1.亲周期性的概念1.亲周期性催生信贷紧缩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一)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二)金融监管架构应为宏观经济服务,以宏观审慎为原则(三)提高抗周期性 (四)各国央行之间紧密合作,建立事前的、系统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二)建立负责宏观审慎的监管机构,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协同监管(三)改革不可操之过急,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结语参考文献谢辞论《新巴塞尔协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缺陷与弥补导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发生于2008年由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先后席卷欧美与亚洲市场,重创全球经济,可谓意义深远。危机爆发初期,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是自上世纪70年代后所建立的强势美元地位,美国过度膨胀的消费观与自2001年来美联储错误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酿成了这次危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素有银行最高标准之称的《新巴塞尔协议》。众所周知的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2004年6月才基本定稿,最早于2007年在某些国家率先实行,以此次危机拷问新巴塞尔协议,乍看之下,颇有前后错位之感。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新资本协议,将其与金融危机的根源与扩大进行分析,仍不难发现,新资本协议中的某些弊端,造成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缺失,如不及时加以修正,则无法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下一场相似的危机不会发生。本文将以此次金融危机为视角,全面阐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与扩散,并指出巴塞尔体系与新资本协议中的某些弊端,并结合国际社会对于修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动向,启示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二)现有文献综述1.中文文献综述笔者查阅CNKI等国内网站,探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的文章为数众多,然而从更高角度去探讨系统系金融风险防范的文章寥寥无几,相关论著更少,并且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金融学领域内的研究,与法律相结合而进行探讨的文章非常少见。陈颖撰写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路径初探——兼论《新巴塞尔协议》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漏洞与弥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三期)一文,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与扩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存在的缺陷与改革等角度,系统阐述了相关问题,对本文选题有借鉴意义。顾弦、钟伟撰写的《次贷危机背景下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南方金融》2009年第2期)一文,从次贷危机爆发前后对新巴塞尔协议的争议、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对新协议的修正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次贷危机前后新巴塞尔协议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我国银行业未来实施新协议提出了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巴曙松、邢毓静、朱元倩所著的《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版)一书,本书从宏观趋势与监管动态、资本约束与资本计提、风险测度模型的演进与创新、监督审查和市场约束与实施影响和经验借鉴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国际金融监管的相关问题,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2.外文文献综述国外方面,由于相关国际组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所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关注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相关国家的文献。美国财政部于2008年3月公布了题为《BlueprintforaModernizedFinancialRegulatoryStructure》(《现代化金融监管构架蓝图》)的报告,认为美国金融监管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金融创新、风险分散与复杂金融工具的产生,使得投资者难以评估风险;其次是金融机构的杠杆操作与关联交易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此基础上,报告指出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应进行重建,建立以目标为基础监管模式参见余维彬:《美国正在向目标监管体系迈进》,《银行家》2009年第6期,第23页。,并认为这种监管模式能够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体系有效竞争,同时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2009年3月26日,美国财政部又发布了题为《设立新的监管规则,首要关注如何抑制系统性风险》的报告,强调指出,监管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上述两个报告对笔者的写作有指导意义参见余维彬:《美国正在向目标监管体系迈进》,《银行家》2009年第6期,第23页。2009年2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下属的高端委员会向其提交了《拉罗西埃尔报告》(deLarosièrereport)High-levelexpertgrouponfinancialsupervisionintheEU,thedeLarosièrereport,availableathttp://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es/docs/de_larosiere_report_en.pdf,Mar.3,2011.,High-levelexpertgrouponfinancialsupervisionintheEU,thedeLarosièrereport,availableathttp://ec.europa.eu/internal_market/finances/docs/de_larosiere_report_en.pdf,Mar.3,2011.在英国,受财政大臣之请,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主席特纳勋爵LordTurner与2009年3月19日发布了长达120页的《特纳报告》(《TurnerReview》),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检讨,提出了金融监管与规制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并留下一系列有待思考的新问题供国际社会讨论研究。本文对笔者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措施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有启发意义。(三)研究方法描述1.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对以美国与欧洲的金融监管改革目标与方向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在比较研究过程中,笔者避免孤立考察某项制度或规则,而是同时关注相关的配套规则和制度背景,以便更准确和深入地理解其意义和功能。2.文献研究的方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大量参考了金融学与法学的相关书籍与材料,明确解释了相关的金融概念,同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监管意见。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提出(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经济生活中充满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经济界对与风险的定义从来就没有统一过,以下简述几种观点以供参考:风险是金融变量变动引起的未预期结果的分部,正的和负的偏差都可以是风险的来源。菲利普乔瑞著:《VAR:在险价值》,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菲利普乔瑞著:《VAR:在险价值》,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危险是指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编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7页。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编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7页。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和因不确定性引起的不利后果。《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综上所述,总结一下,可以认为风险即是一定条件下与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种结果变动程度,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而学界对于金融风险的定义也尚未统一,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金融风险是指在资金融通和货币的营运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得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量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或者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杨子强著:《金融风险控制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杨子强著:《金融风险控制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金融风险是指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由于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问题,金融政策的失误以及经济主体在从事金融活动时因决策失误,客观条件变化或者其他情况而有可能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等原因,客观上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导致一国国民经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可能行,这种风险又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参见刘毅、杨德勇等编著:《金融业风险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版。参见刘毅、杨德勇等编著:《金融业风险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版。金融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因素随机变化的影响,是金融机构或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以及其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朱忠明朱忠明、张淑艳著:《金融风险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8页。目前,国际金融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尚没有一个规范的、公认的定义,以下简述某些观点: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金融机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资产负债结构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其表现形式是因一个金融机构的倒闭,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几大特征:(1)隐蔽性和累积性由于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不透明性、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错误预期等原因,在没有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投资者很可能无法发现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同时金融机构也存在着刻意演示其金融产品风险的内在驱动,为其评级的信用机构在其自身利益的推动下,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在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将会不断积累。以此次由“两房”引起的次贷危机为例,危机之前,在美国房地场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与美联储利率持续走低的双重作用下,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住房贷款。与此同时,为分散抵押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向,美国的投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按揭贷款打包以债券形式在次级债券市场出售。同时某些信用评级机构,对于违约率这一放贷关键数据,使用的仍是2001-2003年低利率环境下的历史数据。在信用评级机构的帮助下,美国的投行们成功掩盖了次级债券中暗藏的风险,并成功向全球市场出售这一金融产品。(2)扩散性与传染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体系内部各种机构和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市场的联动更加明显,金融机构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更加复杂,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密切联系,关系复杂的网络,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一旦其中一家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则将导致多家金融机构接连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瘫痪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所谓的“扩散性”。而“传染性”是指,一国的金融风险会通过贸易或者金融渠道等“传染”到其他国家,从而加剧被传染国的金融风险,严重的则会引发该国的金融危机。而外部环境的恶化与动荡,又会反过来加剧传染国的金融体系的困境。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2007年3月13日,新世纪金融宣布破产,美国大跌,道指下挫2﹪,标普下跌2.04﹪。6月22日,贝尔斯登出现投资亏损,美股高位回调,道指下跌1.37﹪,标普下跌1.29﹪。7月10日,穆迪标准普尔宣布降级声明,三大洲股市急跌,道指数下跌1.09﹪,Nasdaq指数下跌1.84﹪,日经指数下跌1.11﹪。8月3日,麦格理银行两基金面临亏损,道指数下跌2.19﹪,标普下跌2.7﹪。8月9日,巴黎银行卷入次级债,全球股市下跌,道指数下跌2.03﹪,纽约股市大幅震荡,道指数下挫0.239﹪,标普下跌0.04﹪。恐慌情绪如洪水般在全球金融市场蔓延,摧毁了投资者的信心。(3)周期性周期性是指系统性金融风险受经济循环周期与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呈现规律性与周期性的特点。在货币政策宽松期,社会资金流动规模较大,金融机构利用衍生品与金融杠杆,掩盖货币供求矛盾,金融风险因此较小,反之,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社会各环节的矛盾激化,金融工具去杠杆化,货币供求出现极大缺口,影响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因素逐渐增加,社会经济运行的链条常常发生断裂,金融风险增加。(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蔓延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金融市场的关联性与互动性是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一般而言,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尽管这些市场的功能不同,驱动他们变化的随机因素也各有差异,然而套利机制却将这些金融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某个金融市场发生波动时,投资者可以从波动中获利,并且通过套利将这种波动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形成了金融风险的传导。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金融市场的异质性正在不断降低。所谓异质性,是指市场需要不同市场预期与风险偏好的参与者,只有当买方与卖方达到最大平衡时,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当所有参与者都追逐同一目标的时候,市场便不再具有流动性。金融一体化的加深,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分制,此外金融管理专业化趋势加强,使资本被投资者交由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管理,并通过对资本的证券化加以整合,实现资本的同质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享受金融一体化带来的福利效应之时,其也被绑在了发达国家金融马车之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开放金融市场,将自身暴露在全球风险之下。而对发达国家而言,跨国金融机构将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扩大了一个系统内金融机构多样化投资的范围,提振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与影响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不同地区间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增加了金融传染的可能性,即危机在发达国家产生,向发展中国家蔓延。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市场要远远大于美国以外的金融市场,但是近几年美国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现在美国企业与银行更乐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来募集资金,同时,美国的投资者也经常在国外寻找机会。作为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例证,近年来国际债务市场的一个创新是欧洲债券,他占到目前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权的百分之80以上,并且成长迅速。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蔓延的助力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当人们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或者不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时,便产生效仿、攀比、跟随等心理,认为这样做即使错误也不会损失自己的名誉,并且抱有侥幸心理。而在从众心理传播过程中,极易诱发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一国的货币危机通过投资者心理预期产生作用,诱导公众对同一经济区内经济稳健的另一国货币攻击。当羊群效应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对于社会整体的一个较小的冲击可能会导致人们巨大的行为偏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个人还可能摒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依附于他人的行为。虽然其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显示他们不应附和他人而采取另一种行为,有学者将此成为金融恐惧,即个人不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私有信息而是根据他们的行动进行决策。参见张志英著:《金融风险传导机理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3页。二、巴塞尔体系金融监管的漏洞国际金融监管的主要任务在于,制定适宜的金融规则和公共政策,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持续繁荣,尽可能避免外部效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回顾过往,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此次次贷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其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蔓延或多或少源于监管当局的失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规则总是滞后于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步伐。尽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某些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作出尝试,但以此次危机来看,努力远远不够。(一)巴塞尔委员会的非平衡决策机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BIS,是由10大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于1974年共同成立的。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正式机构,以各国中央银行官员和银行监管当局为其代表,总部在瑞士巴塞尔。巴塞尔委员会本身不具有法定的跨国监督权力,所作出的结论和监管标准与指导原则在只对十国集团有法律效果,但因该委员会成员来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国际金融发展影响深远,一般各国均会采取立法和其他措施,并结合本国情况,逐步实施其所制定的监管标准与指导原则或是相关事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各种监管举措实质上是某些发达国家监管措施的翻版,是发达国际意志的集中体现,缺乏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结构不合理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等关键问题的关注。因此,巴塞尔协议的某些规则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很难展开。即使是勉强适用,发展中国家也会因此丧失面对危机的自我调整与防范能力,将自己被迫与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捆绑在一起。在此次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中,这一情况尤为明显。为尽早加入欧盟,享受金融一体化带来的福利,希腊政府在高盛等机构的粉饰下,大肆举债,短期债务数额飙升,最终导致其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而由于希腊央行的权限已经收归欧盟,政府无法通过汇率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刺激出口、改善国内困境,只能向其他欧元区国家乞求帮助。此外,巴塞尔委员会的决策过程中,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而由此产生的协议发展中国家又不得不接受,极为不公平。巴塞尔协议中,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他们只是被迫融入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国际金融监管的游戏规则之中。(二)资本制度上的缺陷于2004年6月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三大支柱所构成的框架体系: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是市场约束。新协议的本质是通过提高监管资本对银行风险的敏感性,并利用内部激励,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三种力量促使银行加强风险监管。然而,这些规定仍无法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蔓延。1.标准法存在的缺陷首先,在资本管制的问题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银行提供了测算信用风险的两种选择。一是与前《巴塞尔协议》标准并行的“以一应全”的标准化方法,标准法是指根据外部评级机构的结果,以标准化处理方式计算信用风险,银行可以采用那个本国监管当局认定的合格外部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确定风险权重。标准法的弊端在于外部评级机构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错误评级或是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在此次次贷危机中,错误的数据假设、迟缓的信用级别更新导致了误差巨大的评级结果。许多评级机构对于违约率这一放贷关键数据,使用的还是2001年-2003年低利率环境下的历史数据。而某些评级机构被市场行为所操纵,对评级对象的收费,高评级收费是低评级的2倍。2.内部评级法存在的缺陷其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机制,称之为信用风险的IRB法。在满足某些最低条件和披露要求的前提下,有资格采IRB法的银行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要素的估计值决定特定暴露的资本要求。该内部评级模式要求全面考察构成风险的各种要素,并以此建立风险权重函数,然后测算必须满足的最低资本要求,因此具有更高的风险敏感度。而内部评级制的问题在于,个别公司标准过于灵活,使得监管当局在监管时束手无策。同时内部评级法在指导性原则缺失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监管套利。监管套利是指利用资本监管制度的差异性以及内部制度的不协调行,运用某种手段,再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资本监管的要求。“资产证券化”是监管套利的主要手段,而过度的证券化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监管资本,另一方面为华尔街高级金融分析师通过复杂的模型设计各种金融衍生品提供了工具与便利。为防范监管资本逃离,最重要的是是监管资本要求真正体现对风险的衡量,从根本上杜绝监管资本逃离的动机,最终到达监管资本和经济需要统一。3.第三支柱导致金融市场的同质性其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机制,称之为信用风险的IRB法。在满足某些最低条件和披露要求的前提下,有资格采IRB法的银行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要素的估计值决定特定暴露的资本要求。该内部评级模式要求全面考察构成风险的各种要素,并以此建立风险权重函数,然后测算必须满足的最低资本要求,因此具有更高的风险敏感度。而内部评级制的问题在于,个别公司标准过于灵活,使得监管当局在监管时束手无策。同时内部评级法在指导性原则缺失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监管套利。监管套利是指利用资本监管制度的差异性以及内部制度的不协调行,运用某种手段,再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资本监管的要求。“资产证券化”是监管套利的主要手段,而过度的证券化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监管资本,另一方面为华尔街高级金融分析师通过复杂的模型设计各种金融衍生品提供了工具与便利。为防范监管资本逃离,最重要的是是监管资本要求真正体现对风险的衡量,从根本上杜绝监管资本逃离的动机,最终到达监管资本和经济需要统一。(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体规则上存在的不足1.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注不足新协议与1988年协议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对风险的认识更加全面。1988年协议主要针对信用风险而言,而新资本协议中有关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各种因素,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然而,其对系统性风险控制方面却存在局限性。此外,新资本协议仍沿用传统的微观审慎视角,金融规制与监管的重点是防止单个金融机构的倒闭,尤其是防止大型商业银行倒闭。2.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控制不足此外,新资本协议同样对于衍生产品带来的衍生风险关注不足。衍生产品与基础资产相分离,使交易者难以了解基础资产的状况,一旦基础资产的质量发生问题,交易者更容易采取拒绝所有同类产品的方法自我保护,市场也更易丧失流动性。衍生产品并未减少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并且衍生资产的杠杆作用将风险放大。银行通过证券化将资产负债表风险转移出去,然后又作为结构性产品让投资者承担这些新产品的风险,从而导致系统内总体风险的上升。对于这些问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亲周期性1.亲周期性的概念亲周期效应,也称亲经济周期效应,是指监管标准具有放大经济周期起伏的效果。在经济周期上行或下行阶段,新资本协议下资本监管制度所引发的银行对于信贷行为的调整,将会加剧经济波动的效果。具体而言,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间,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应该提取更高的呆账准备金,同时配置更多的经济资本以满足监管的要求。这样就从两方面收缩了银行的贷款功能,产生了所谓的信贷紧缩效应。2.亲周期性催生信贷紧缩所谓的信贷紧缩效应,即太严格的资本监管会导致银行降低信用供给,从而降低生产性投资。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银行的资产质量提升,按照资本充足监管的要求,银行会主动降低对经济资本的配置,这样就会双重放大银行贷款扩张的能力。巴塞尔监管体系之所以会产生“亲周期效应”,其原因有三:首先,银行的杠杆比率依赖于资本市场价值,如果资本市场价值不能准确反映未来的现金流,亲经济周期的行为就会产生。其次,银行风险度量是时点性的,而非出于对整个经济周期的考量。最后,利润评价体系促使银行偏好短期风险,故银行不可能针对整个经济周期来平衡风险。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一)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应当看到,此次金融危机仍然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体现,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日益增大,所产生的金融创新与监管失衡祸及全球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因此必须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打破与重建巴塞尔委员会的非平衡决策架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2009年9月25日,G20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并且发表了《领导人声明》,尽管达成的具体成果较少,但声明首次明确了G20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在IMF的代表权高于其经济实力的国家必须让出部分表决权给新兴国家;强调全球经济再平衡等一系列内容,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二)金融监管架构应为宏观经济服务,以宏观审慎为原则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正是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失调,即过分关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目标,而忽视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注。鉴于此,为方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再次发生,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与国际机构在所提出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都强调了宏观审慎的重要性。宏观审慎是指为维护金融业的整体稳健与实体经济不受溢出效应的损害,以防范系统风险为目标,系统和全面的构建涵盖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的规制和监管模式。其主要理念有:宏观审慎下的金融规制与监管应注重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与宏观经济政策指定机构的沟通协调,双方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并形成持续的互动;金融监管与规制应注重对所有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关注,将金融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三)提高抗周期性 新资本协议通过对资本要求与风险资产相匹配,造成了规制资本水平随着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产生“火上浇油”或是“雪上加霜”的助周期性效果。国际社会在反思这一问题时,主要提出了下列改革建议与举措:(1)调整新资本协议的资本规则及其适用,以解决助周期性的问题。首选方法是采用以整个经济周期为基础的风险计量模型,此外应要求所有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在经济上行期持有充足的高质量资本,以应对经济下行期的最低资本要求。(2)建立独立的抗周期缓冲资本。此项措施基于新资本协议的第二支柱,即监管审查为基础,其赋予监管机关要求银行持有高于基于第一支柱计算的资本数量的权利。目前较为可行的是西班牙的动态损失准备方法,其允许投资组合的损失在还没有成为现实的情况下确立损失准备。(3)改革现有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现存的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存在明显的助周期性,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国际社会纷纷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协会改进金融工具的估价准则、降级金融工具会计的复杂性,达成一个明确、普遍、透明的会计准则。(4)强调金融机构管理层的薪酬应与股东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价值相协调,防止薪酬激励机制的短期行为性,成为推动助周期性的因素。(四)各国央行之间紧密合作,建立事前的、系统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美国次贷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做出国际监管反应的需求。没有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监管的协调努力,必将为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滋生埋下伏笔。国内金融监管者只能做到单独的、小范围内的应对,改变不了大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会导致问题恶化,因为每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利益,在国家逐利本性指导下的应对措施通常具有负外部性。2009年4月2日,G20峰会在伦敦召开,决定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StabilityForum)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StabilityForum),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StabilityForum),这是一个在97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后由七大工业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及意大利)于1999年4月成立的组织,以评估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问题以及研究和监管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需要采取的行动。该论坛由发达国家货币、财政和金融监管当局与重要国际金融组织的代表组成,是国际金融体系重要的决策协调和咨询机构。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社会修改新巴塞尔协议的动向和行动,在相当程度上吸取了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体现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规律和客观需要,因此十分需要对国际社会的上述规制和监管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跟踪研究,并进行有益的吸收和借鉴。(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内的法律体系,理顺银行业和证券业、信托业的法律边界,明确不同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分清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特征,对于有关法律中的金融各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与肯定性规定进行统一,并与各行业的法规保持协调。同时,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探索建立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银监会可在现有监管部门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商业银行人员,充实自身的监管队伍,从多方面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督素质。(二)建立负责宏观审慎的监管机构,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协同监管建立和完善国内财政、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加强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管联席制度和风险联合处置制度,避免出现美国的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叠现象。建立和完善监管部门内部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强化监管的组织领导和系统化管理,明确各级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各监管岗位的责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保证监管系统的高效运作。(三)改革不可操之过急,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我们应该看到,单方面的提高规制资本质量和数量,影响着全球金融业的公平价值和游戏规则。如果我国率先单方面的严格对金融资本的监管,而没有其他经济体跟进,那么将会有大量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流出我国市场,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而在规制与监管较为宽松的经济体内产生的金融风险,又会由于金融一体化的传导效应,冲击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我国在遭受金融业残酷竞争的同时,又不能幸免于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同时,即使要提高规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我国也应斟酌把握合适的时机,目前,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去,盲目严格监管,只能带来更可怕的助周期性,拖累我国经济的发展。 结语时至今日,危机的阴云尚未完全消失,全球经济仍在阵痛中缓慢复苏。在写作之中,巴塞尔委员会针对此次危机,酝酿推出《巴塞尔协议III》。同以往巴塞尔协议相比,《巴塞尔协议III》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资本充足率的大幅度提高。协议规定,全球各商业银行5年内必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从现行要求的4%上调至6%,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2015年达6%。会议还决定各家银行最迟在2017年底完全接受最新的针对一级资本的定义。其次,是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新协议规定,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对资本充足率加资本缓冲要求在2019年以前从现在的8%逐步升至10.5%。最低普通股比例加资本留存缓冲比例在2019年以前由目前的3.5%逐步升至7%。最后,是过渡期时间充裕。根据新协议,所有成员国执行期将从2013年1月1日开始,且须在该日期前将协议规则转化为国家法律规范。新协议的各个要求将于不同的过渡期分阶段执行,这也有助于确保全球银行业能在满足更高要求的同时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并进行融资,同时也为面临再次衰退压力的全球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最终达成一致的落实期各项规则虽有所不同,但最晚至2019年1月1日。其中,资本留存缓冲的过渡期最长,将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底期间逐步实施,于2019年1月1日实现。可见,巴塞尔协议III确实对一些现行规定做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是新规在是否能够防止危机再次发生方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是继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通过之后,对金融业监管的又一里程碑事件。面对巴塞尔新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境遇迥异。目前,中国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已超过《巴塞尔协议III》所规定的下限。中国走在了《巴塞尔协议III》之前,新规对中国银行业影响不大。在一些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由于监管改革启动较早,银行已经增加了大量的资本,因此这些国家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拥有更多缓冲资本。据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花旗集团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为9.1%;截至2010年二季度,摩根大通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年底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为8.8%;2010年二季度美国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则达到10.67%,均远远超过《巴塞尔协议III》所规定的标准。而欧洲银行在经历了欧债危机之后,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宣传用品租赁终止合同
- 无人驾驶技术董事长招聘合同
- 印刷计量管理规定
- 电子产品招投标流程与合同定价
- 进入高三励志演讲稿简短(10篇)
- 热能工程顾问聘用协议
- 软件测试与项目管理服务协议
- 志愿者的教育工作者心得体会(14篇)
- 无人机巡线技术服务合同
- 教学设备租赁担保合同
- 暖通工程师面试试题(含答案)
-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手册
- 最新患者用药情况监测
- 试桩施工方案 (完整版)
- ESTIC-AU40使用说明书(中文100版)(共138页)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中工商计算公式汇总.doc
- 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标准(第三版)200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 176033山西《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