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新乐府?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

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日新乐府也。”其收录标准说得明

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但由于郭茂倩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且依据的音乐文

献大多失传,其界定的具体依据,今天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这就给后人造成了困扰,

比如,哪些作品曾经是唐代的新歌曲?《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

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

早在1995年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做出了深

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

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

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

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

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

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

其乐府卷中。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其后,人们纷纷尝试制订更为具体的判定

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

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

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采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

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

结合。

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

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唐代新乐府,这里就给研究者留

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新题乐府的概念。新题乐府侧重于

表达题目的创新,其实和新乐府是一回事。根据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唐人所说的新乐

府很丰富,既包括如元(稹)白(居易)新乐府那样揭露现实、批评政治的作品,也

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至于唐后,历代不乏题为新乐府的作品,都属于诗人的

拟作了。

(摘编自张煜《新乐府相关问题辨析》)

材料二:

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

乐府序》的误解:“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

日新乐府也。”

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认为是“未尝被于声”。如2017年

版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的《乐府诗集》,在其“出版说明”中直说新乐府辞是“辞拟

乐府而未配乐”。有的学者在引用该文献时,也是径直改为“未尝被于声”,如黄耀

望《音乐与讽刺——新乐府考》等。据此理解就导致“唐世之新歌”与“未尝被于声”

互相矛盾,导致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其未诏伶人者,远之若曹陆依拟古题之

乐府,近之若唐人自撰新题之乐府,皆当归之于诗,不宜与乐府淆溷也”(黄侃《文

心雕龙札记》)。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张煜《新乐府辞研究》指出,“声”与“歌”在文献出现的

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郭茂倩对新乐府辞的界定是有其标准的,而“新乐府辞是当时

已经入乐演唱的或是清唱的乐府歌辞”。2017年,乐府学研究用力最深的吴相洲先生

又对这段话重新进行解读,并在《文学遗产》发表《论郭茂倩新乐府含义、范围及人

乐问题》,该文认为“'唐世之新歌',意为唐代乐府新歌辞,名称来自《乐府新歌》

等歌录;'辞实乐府’,是说其乐府性质确切无疑;'未常被于声’,意为不经常表

演,而非从不表演”。这就解决了郭茂倩关于新乐府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

从现存文献来看,《乐府诗集》所录新乐府,部分确有入乐的记载。如李崎《汾阴行》,

孟荣《本事诗》所载,云:“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

唱李崎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

雁飞。'……不终曲而起,日:'李崎真才子也。'”其他如刘禹锡的《泰娘歌》《捣

衣曲》等。

因此,新乐府是以歌辞性质被收录于《乐府诗集》的,这些歌辞虽不常配乐演奏,但

仍有被采入乐府机构演唱的机会,从而实现乐府诗的相应功能,实现创作者的心理期

待。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正反复表达了这种被采诗的愿望。

(摘编自万紫燕《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茂倩对新乐府的界定标准是正确的,但他所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因此按

照郭茂倩的标准很难界定新乐府。

B.尽管葛晓音对如何界定新乐府进行了深人的探讨,且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但这一标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C.对新乐府的界定始于郭茂倩,其后人们不断尝试制订新的界定标准,但都不尽如

人意,仍需进一步开拓研究。

D.对“未常被于声”中“常”字的不同解读导致人们对郭茂倩的新乐府界定的不同

理解,直到吴相洲确定为“尝”后,这一问题才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人们对郭茂倩新乐府的界定有误读,但材料一并没有对此

给出自己的解读。

B.有些唐代诗歌标题中虽然有“歌”“行”等标志,但仍不属于新乐府,因此新乐

府的标准仍然有待完善。

C.按照《乐府诗集》“出版说明”对“未常被于声”的解读来界定乐府,可能会使

乐府与诗的边界不清晰。

D.材料二认为,新乐府作品有的己人乐,有的未人乐,但创作者们还是有被采诗入

乐的心理期待。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论证新乐府具有歌辞性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B.“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任华《寄杜拾遗》)

C.“文人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自为诗者矣。”(冯班《钝吟杂录》)

D.“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李贺传》)

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归入新乐府的理由。

(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弧上的舞者•钳工王(节选)梁晓声

全权代表年轻得很,才三十一二岁。风度翩翩,踌躇满志。对他所表现出的客气,是

那种矜持的客气。矜持中有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儿。比对方年长近二十岁的章华勋,

还是感到自尊心被什么尖锐又细长的东西深深刺了一下。

他怔了几秒钟,一笑,不置可否地说:“非常感谢贵方的信赖。我想提醒对方,难道

就不需要对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察了么?……”

对方说早了解过了。对他在工人中的群众基础和威信,对他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丝毫

也不怀疑的。

“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现在就可以由我向您颁发委任证书!”但他并没接证书。他

说:“可我是有二十余年党龄的党员……”

对方又一笑:“章先生不必多虑了!只要不影响企业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党员

退党。”

他仍犹豫着不接证书。一想到将有半数以上工人失业,他内心里矛盾极了。仿佛接了

证书,就等于从道义上背叛了那些工人似的。

“章先生有什么条件,尽管讲出来。您儿子大学毕业后,可以入厂,还会得到重用……”

他双手不由自主地接过了证书。章华勋又想到那些工人的失业问题,心里很不自在,

很别扭,很不是滋味。

他陪对方四处视察厂区时,几次欲提出修改合同上那两个关于失业工人安置的百分数

的建议,但对方不断地问这问那,使他根本没机会提出。

一些工人们正在厂区挖沟,抢修暖气管道。管道四处射水,“细雨”蒙蒙,那几名工

人的衣服全湿了,脸也全湿了。在十二月的寒冷之下,一个个冻得双唇发紫,浑身哆

嗦。

全权代表大发感慨:“在这样的厂里,拿差不多是世界上最低的工资,造出差不多是

世界上一流的步枪,这个厂的工人们都很可敬啊!”

他也感慨起来:“您说得对极了!我们厂的工人,个个都是好工人!绝非一半素质好,

一半素质不好。这一点我可以很负责地向您打保票!……”

全权代表看了他们一眼,用手朝沟下一指低声说:“你替我记住他们的名字。像他们

这样的人都可免除考核成为厂里的工人!我们很需要他们这样的管道工……”

章华勋听了,心中亦喜亦忧。替那几名可免除考核的年轻工人喜,替“钳工王”等一

批老工人的命运如何而忧。他们年轻时都曾是国营厂里的骨干工人。十之八九曾是各

级“劳模”。“钳工王”还曾是章华勋的师傅……

回到会客室,章华勋终于有机会说他早想说的话了。

“我们现在谈谈合同好么?”

“谈谈……合同?合同不是早签定了么?”

对方将刚端起的茶杯,缓缓地又放下了。他的话使对方感到了几分意外,也感到了几

分麻烦。

“是啊,但不是我签的,是我的前任……”

“不管是谁签的,都已经是既成事实。我的责任和权限,只不过是来履行一下接收这

个厂的程序罢了。”

对方不给他留有一点儿余地。

“可……我现在不还是这个厂的厂长么?所以我认为那合”

因为明明知道从对方到达那一天起,便意味着这个厂已经正式易主了,便意味着自己

这位厂长已经被取消资格了。章华勋有点儿理直气壮不起来。

“你已不是什么'三二三'厂的厂长了。'三二三'厂已成为历史了。你已是我们将

定名为'绅士服装厂’的副经理了。你的立场应该彻底转变到和我相一致的立场上来!”

对方的口吻中,已经带有训导的意味了。

“即使我以'绅士服装厂'副经理的头脑思考,我也还是认为那合同……”

“章副经理,我再强调一次,我不愿,不想,也没有半点儿义务跟你谈合同!”

对水沉下了脸,口吻已经变得有点盛气凌人了。

章华勋怔愣住了。而对方重又端起茶杯,缓和气氛地笑笑:“咱们君子协定,说不谈

合同就不谈合同!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

章华勋突然大光其火,挥了下胳膊,放开嗓门嚷道:“谈!必须谈!非谈不可!你竖

起耳朵给我听明白了!……”

对方没料到他会突然发作,被他的嗓门惊得手一抖,洒了一身茶。于是轮到对方愣住

了。

他从桌上拿起了那委任证书,一大步跨到对方跟前:“你以为就这么个玩意儿,就能

使我一点儿都不替工人们的利益着想啦?就能使我彻底地站在你们的立场上啦?没

门儿!...”

他将大红的委任证书抛在了对方脚旁。

对方弯腰捡起证书,掏出手绢擦了擦沾上的水迹,不言不语地笑望他。那意思是,你

说吧,我洗耳恭听。

于是章华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合同中的两个百分数,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有删改)

文本二:

梁晓声被称为“平民作家”。梁晓声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中篇力作,证明他始终恪

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直面现实,歌颂正义,充满正能量他曾形容自己是“置

身弧上的写作者”,他以“弧”比喻文学的人文品质和人文立场。故我们也用他自己

曾写过的文字作为他这一套中篇小说集的总名——《弧上的舞者》。在我们看来,这

一位作家,仍不倦地睽注着现实,仍不倦地舞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述了全权代表的状态及章华勋的感受,呈现出强烈的反差,从而吸引

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

B.“难道就不需要对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察了么?”章华勋用反问的语气表

达了对对方信任的感激。

C.“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一句全权代表表面说天气,其实是为了

缓和与章华勋谈话的气氛,故意岔开话题。

D.全权代表对章华勋想就合同中数据进行商量一事,根本不予理睬,最后见章华勋

态度强硬,才表示愿意洗耳恭听。

7.关于文中画横线处所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里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年轻工人冒着寒冷抢修供暖管道。

B.“双唇发紫,浑身哆嗦”等细节间接地表现了工人们务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C.“细雨'蒙蒙”“十二月的寒冷”等表明了工人们抢修中工作环境的恶劣。

D.引发了全权代表的感慨与章华勋对“钳工王”等其他工人命运的担忧。

8.请简要概括章华勋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9.文本二中提到了梁晓声曾形容自己是“置身弧上的写作者”。请简要分析文本一

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诳诸

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

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

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

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

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

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付

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

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

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腾》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

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

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

固辞不受;令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更欲A受之B非欲C复D以为荣E欲F以G为外援H为万安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B.“绝宾客往来之望”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字的意义不

同。

C.“迁”指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可平转,为区分常在其前加一字,如左迁,指降级。

D.诚,意为“确实”,与《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字意义相

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年纪轻轻就被举荐为孝廉,想要建立自己的名誉,因此在济南任职时革除弊

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

B.曹操回乡后本想过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但这个愿望落空了,于是下定决心,用

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

C.曹操本可借讨伐董卓之名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担心重新引起祸端,所以常常裁

减士兵,不愿扩充军队。

D.曹操担心人们私下议论他有夺取帝位的野心,于是学周公著《金滕》之书写了这

篇文章,表明自己真实想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4分)

(2)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4分)

14.文中曹操是如何解释自己不放弃兵权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李清照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3还解辟寒无?

[注]遗犀:亦作“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髻子伤春懒更梳”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了诗词的主旨,“伤春”一词统摄全词。

B.上阕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用晚风、落梅、淡云和疏月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氛围。

C.下阕从室外转到室内,玉鸭、熏炉、瑞脑、朱樱、斗帐等词语写出了室内的华美。

D.结尾一句词人假借向犀角梳的发问,进一步刻画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16.请从情感方面谈谈这首词与词人南渡后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有何异

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两句是“,

,,

(2)《荀子•劝学》中在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后,接着以“,

"两句为例,从反面进行了论证。

(3)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后世不少诗文对这些英杰

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

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无疑是耐盐碱的强者。它们①。根据这三种本

领,我们可以将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分为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拒盐植物三类。

聚盐植物的茎和叶常肉质化,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并聚集在体内,但自

身不会受到伤害。代表性植物有盐角草等。泌盐植物则通过由根部或其他部位排出体

内过多盐分,这种特性有效地减缓了植物体内过多盐分的负担。代表性的植物有补血

草等。拒盐植物一般生长在盐碱化程度较轻的地区,根部细胞对于盐分的渗透性小,

使得植物吸收的盐分很少。代表性的植物有盐地风毛菊等。

借助种植合适的植物治理盐碱地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良方法。我国盐碱地

分布面积广,②。因此在利用植物修复盐碱地时应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

理技术。首先,③。根据盐碱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耐盐碱植物种植,

确保选择的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相应的盐碱环境下生存和生长。其次,

要进行土壤改良。在种植之前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通过添加腐熟的有机物、石膏等

措施,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和pH值,为植物成功建植和幼苗后续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就在此时,雪鹑悠然而来。它驻足在桦木杆上,昂首挺立,神色淡定,像一个目无下

尘的巡视大员。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鹑,不由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它身长70厘米左右,羽毛灰白

相间,花纹简约,一双翅膀婀娜而刚健。作为唯一白天活动的鹉鹃科猫头鹰,雪鹑生

就一张圆圆的娃娃脸,眼睛像透明的琥珀珠,根据朝向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眼球

不会转动,却可以看清一公里之内的各种猎物。它的超级武器是脖子和耳朵。它的脖

子可以旋转270度,耳朵隐藏在眼睛后面,靠鼻翼上浓厚的绒羽传导各种声音,甚至

土层下极细微的声音也不会忽略。雪鹃的五官独具表情功能,有时喜悦,有时甜美,

有时严肃,有时呆萌。人们看到它,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婴儿,身体中会悄然分泌慈

爱的多巴胺,直想把它抱在怀里爱抚。

此刻,雪鹃在我置身的无形蛋壳里划过,忽而像巨大的蝴蝶,忽而像逆浪的飞鱼,忽

而像长臂的银鸥,忽而像强悍的鹰隼,看着它的翅尖,我找回了天和地的边界。

20.下列句子中的“作为”和“作为唯一白天活动的鹏鹃科猫头鹰”中的“作为”,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

病单元中。

B.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长者食堂要良性持久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惠民利民便民之效。

C.轻型战机不仅在国土防空领域有所作为,还可与重型战机能力互补、轻重搭配。

D.评论一个人,不但要根据他的谈吐,还要根据他的作为。

2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超级武器”的具体含义。(3分)

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写道:“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

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

荒而去。”“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

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袁隆平在对待“真理”与“权威”上的态度与做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

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项,“郭茂倩对新乐府的界定标准是正确的”说法不当,根据材料可知,郭

茂倩的界定标准可以说是“明确”的,但未必是“正确”的;C项,“始于郭茂倩”

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但不

代表郭茂倩是第一个界定的人;D项,“直到吴相洲确定为尝后”理解不当,文中说

的是吴相洲确定为“常”)

2.A(“都认为人们对郭茂倩新乐府的界定有误读”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人们

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但没有说是误读)

3.C(C项将新乐府仅仅归于“诗”,认为“不谐钟吕”,否定新乐府的歌辞性质)

4.①先驳后立。文章首先指出人们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读,并加

以批驳,最后提出观点;②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列举有关学者的观

点例子,同时引用有关文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②诗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以“行”为新题歌诗;

③诗歌内容上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表达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

自身失意的感慨,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酌情给分)

6.B(“章华勋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对方信任的感激”理解不当,从语境来看,章

华勋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找到谈判的平等感)

7.D(“章华勋对钳工王,等其他工人命运的担忧”分析错误。根据“一想到将有半

数以上工人失业,他内心里矛盾极了”“几次欲提出修改合同上那两个关于失业工人

安置的百分数的建议”可知,“对钳工王等其他工人命运的担忧”应是事先就有的,

而不是看到工人们抢修供暖管道之后才有的)

8.①技艺精湛。②不受利益的诱惑。③为工人利益着想。④立场坚定。(每点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文本一以改革开放初期,国营大厂被兼并为写作背景,体现了作者关注现实的

文学主张。②文本一批判了全权代表之类人物的不良行径,表达了对处于社会变革时

期身处困境中的下层百姓的同情,体现了作者直面现实、歌颂正义的立场。③文本一

讴歌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对为人民着想的章华勋这样的平民英雄进行赞美,作品

充满正能量,具有文学的人文品质和人文立场。(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酌情给分)

10.BEH[(原文标点)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11.A(科举事务不属于郡守掌管)

12.B(“于是下定决心,用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说法错误,文中意思是说“等

过二十年后天下安定太平,自己也不过是与现在五十岁始举者同岁罢了”)

13.(1)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得分

点:“忿”“致”“故”各1分,句意1分)

(2)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

(得分点:“孤”“若”“无讳”各1分,句意1分)

14.①怕会遭到别人的谋害。②为子孙打算。③担心国家有倾覆的危险。(每点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开始被举为孝廉,年纪较较,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担心被天

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

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

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

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

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

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年纪相当罢了。所以我返回家乡,在谯县

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

土地,想老于荒野,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被调任为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

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

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

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

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

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

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

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

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是因为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