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1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2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3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4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掌握国际分工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对有关理论作出分析。第一节

重商主义一、历史背景二、主要理论观点三、发展阶段四、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评价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衰落于1世纪下半叶。一、历史背景15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自然经济日益衰落,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整个社会形成了对黄金的渴望;但是西欧普遍不盛产黄金,金银货币主要是从流通中获取,尤其是从对外贸易中获得;亚当·斯密称当时的经济思想是“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因而得名“重商主义”。二、主要理论观点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主要由商人、官员、牧师和哲学家等提出和倡导,观点和政策主张虽各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却有共同点。(一)金银货币是一国真正的财富(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三)坚持多卖少买的原则和国家干预三、发展阶段(见表3-1)(一)早期重商主义(二)晚期重商主义表3-1早期晚期时期15-16世纪中叶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末又名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贸易差额论或重工主义政策主张①在多卖少买中主张少买②限制金银货币输出①在多卖少买中主张多卖②反对限制,允许适量货币输出,“诱鸟”论代表人物海尔斯、斯坦福德托马斯·孟四、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评价(略)第二节绝对利益理论一、历史背景二、绝对利益理论的特点三、绝对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四、绝对利益理论的评价一、历史背景:(一)18世纪后期,欧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的主张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积极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国际分工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二)代表人物及著作: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理论的创始者。代表作:《国富论》1776年出版,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果。

二、绝对利益理论特点1.它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范围2.它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3.它肯定了“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和作用三、绝对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观点: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卖价较便宜的产品,从而形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换或贸易,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参加贸易和分工的国家都从中得到利益。(二)分析:假定A国和B国在分工前,同时生产酒和布两种商品,生产一单位布和一单位酒,A国分别需要100人/年和90人/年,而B国分别需要80人/年和100人/年见表3-2表3-2A、B两国的生产成本

单位:人/年

布酒A国10090B国80100上表显示,A国在酒的生产上占有优势,B国在布的生产上占有优势,按绝对利益学说,两国应各自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在分工前,A国生产酒和布各一单位总共需190人/年,而B国生产酒和布各一单位总共需180人/年;分工后(按绝对利益理论分工),则同样的劳动,A国可生产190/90=2.11单位酒,B国可生产180/80=2.25单位的布;显然,同样的劳动,分工后比分工前可生产出更多单位的酒和布。假设两国再按1:1的比例对两种商品进行交换:A国可得到1单位布,并剩下1.11单位酒,比分工前多了0.11单位酒;同样,B国可得到1单位布,并剩下1.25单位的布,比分工前多了0.25单位布;结果,两国都获得了专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三)结论:各国都利用各自生产条件上的绝对优势,生产那些成本低于其它国家的产品,然后去交换本国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这对己对他都有好处,也称“绝对成本理论”。四、绝对利益理论的评价主要贡献:首先,揭示了了分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的重大作用;各国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获益,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利益分配问题。其次,反对重商主义倡导的国家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主张市场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第三节比较利益理论一、比较利益理论的产生背景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证明三、比较利益理论的例外四、比较利益理论的评价一、历史背景比较利益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又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从实践上看,比较利益理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谷物法》的废除)从理论上看,比较利益理论是在绝对利益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绝对利益理论隐含了一个基本假设,即一国必须在某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才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但是,如果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国际贸易是否会发生?如果发生了,贸易双方是否都可以获利?各国是否还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基于上述问题的探讨,比较利益理论应运而生。(一)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二)比较利益理论的证明(三)优点(四)缺点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证明(一)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1.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do1772~1823)英国经济学家2.代表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3.观点:比较利益理论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地位,这两个国家之间仍会进行贸易。只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即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利益。假定分工前,A、B两国的生产成本如表3-3所示:(二)比较利益理论的证明表3-3:

A、B两国的生产成本单位:人/年

布酒A国120100B国8090很明显,B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比A国占优势:生产布的优势是A国的1.5倍(120/80=1.5),生产酒的优势是A国的1.1倍(100/90=1.1)。按比较利益学说,B国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布,A国应集中生产劣势相对小的酒。分工后,A国用分工前生产一单位布和一单位酒的劳动,可生产(120+100)/100=2.2单位的酒;B国用分工前生产一单位布和一单位酒的劳动,可生产(80+90)/80=2.125单位的布;可见,同样的劳动,按比较利益分工后,比分工前可生产更多产品。

假设两国按1:1比例交换酒和布,则A国可得到1单位布,并剩下1.2单位酒,比分工前多出0.2单位酒;B国可得到1单位酒,并剩下1.125单位布,比分工前多出0.125单位酒。(三)优点: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以其简单易懂而又严谨的分析方法透彻地阐明了国际分工的利益,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从事国际贸易,使自由贸易的主张在英国首先取得胜利。(四)缺点:李嘉图的模型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两种商品、两个国家和一种生产要素的假设(2×2×1模型),与现实情况相距甚远其二,李嘉图未能解决国际分工后,两国商品交换比率的问题其三,比较利益学说是一种静态分析的理论,容易使人忽略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是不利的。三、比较利益理论的例外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时,则两国之间不会产生分工和互惠贸易。四、比较利益理论的评价(略)

第四节新古典比较利益理论一、引进的新概念:(一)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和机会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s):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或者说,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2.边际机会成本

(MarginalOpportunityCost):是指追加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哈勃勒将机会成本引入国际贸易理论,在比较利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的中心观点:机会成本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专门生产该商品并出口部分该商品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高的商品,这样通过分工和交换各国均可获益。(二)相对商品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例如,商品X相对于商品Y的价格为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即PX/PY。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相等,则X的机会成本等于X的相对价格(PX/PY)

。(三)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是微观经济学用来研究消费者实现收入有效配置问题的工具,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不同组合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只有先后次序的问题,没有满足程度大小的问题,不存在满足程度大小的问题;(见图3-1)设在图中的A、B两点,消费者消费8单位Y商品和3单位X商品,与消费3单位Y和7单位X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或效用相同,即无差异。图3-1无差异曲线I0I1I2XY37O83AB由图3-1可见,无差异曲线有如下特点:1.无差异曲线表明,两种能互相代替的商品,可以有无限数量的不同组合,且每种组合都带来同等满足;2.无差异曲线的数量是无限的;在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都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充满整个坐标的空间,这表明消费者对满足水平的偏好是无限的。

3.横轴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纵横两轴所形成的A-B平面,叫做商品面;商品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因为其他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各个不相同的满足水平。

4.无差异无限不可能相互交叉;5.无差异曲线在A-B平面上,由左上方逐渐向右下方倾斜,即曲线的斜率为负数。6.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它上面的每一点的切线都在曲线的下方;这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边际替代率,其经济含义是指在维持消费者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而需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

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vePossibilityCurve):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可能性的产量组合线图。

2.转换率:一种商品转换为另一种商品的比例关系;边际转换率: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商品A,所必须减少的商品B的数量。

设MTRAB表示A、B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个点,既然投入既定,则两种相互转换的商品生产的投入总量应该相等,即两种商品各自的变量与其边际成本之积应该相等。设A商品的边际成本为MCA,B商品的边际成本为MCB,

A商品的增量为∆A,B商品的减量为-∆B,则:公式(3-1)即: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处于均衡状态时,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产品价格。设A商品的价格为PA,B产品的价格为PB,边际转换率的公式表示为:

公式(3-2)公式(3-2)表明,一个厂商以一定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若想保持最优的生产状态,按既定的价格获得利润,则两种产品价格的比率必须与两种产品边际成本的比率相等。若不相等,厂商必须减少边际成本较高的产品的生产,将其节约的资源用于生产边际成本较低的产品,以便增加利润。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①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直线②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凹向原点的曲线③边际机会成本递减——凸向原点的曲线①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直线ABO图3-2③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凹向

原点的曲线ABO图3-4②边际机会成本递减——凸向

原点的曲线ABO图3-3二、两种情况下的比较利益模型(一)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模型;(二)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模型;(一)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模型1.绝对利益理论模型(图3-5)布(C)小麦(W)O图3-5(a)A国OEGI0I15025PC:PW=1:1布(C)小麦(W)O图3-5(b)B国OFHI'0I'180PC:PW=1:140如图(3-5):两国未开展贸易时,A、B两国的生产点分别为E点和F点,都达到生产和消费的均衡。此时,A国的国内比价为PC:PW=2:1,消费水平为I0。B国的国内比价为PC:PW=1:2,消费水平为I’0。

两国开展贸易后,根据绝对利益理论,两国各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放弃生产无优势的产品,即A国生产小麦,B国生产布,产量QA=50单位,QB=80单位;

假定交换比价为PC:PW=1:1,如图所示,经过交换,A国的消费点为G点,B国的消费点为H点,消费水平分别为I1和I'1,均比原来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可见,分工和贸易给A、B两国带来利益。(2)比较利益理论模型(图3-6)布(C)小麦(W)O图3-6OS020A国6030S1.2:1C.布(C)小麦(W)O图3-6OS'0B国8060S'1C'2:11201.5:1..如图(3-6)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国内的生产与国内的消费是相等的),A国用单位劳动时间可生产20单位的小麦,或60单位的布,这两个端点间的连线为A国国内比价线,倾斜度为3/1,即PW:PC=3:1;B国用单位劳动时间可生产60单位的小麦,或80单位的布,这两个端点间的连线为A国国内比价线,倾斜度为4/3,即PW:PC=4:3;为满足国内需求,假定A国生产30单位布和15单位小麦,生产点为S0,B国则生产45单位小麦和20单位布,那么,在图中该生产点为S'0点,其消费与生产相一致。如上述图形3-6所示:A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B国在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采用比较利益理论进行分析;依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TA=TB=T)PWA:PCA=3:1,PWB:PCB=4:3PCA:PCB

=

QCA/T:QCB/T=80/T:60/T=4:3PWA:

PWB

=QWA/T:QWB/T=60/T:20/T=3:1

很明显,B国小麦的价格是A国的1/3,布的价格是A国的3/4,所以B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具有优势;同理可证得,A国在布的生产上更具有优势。或者说,A国在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比B国高,机会成本比B国低,卖价便宜;

B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比A国高,机会成本比A国低,卖价便宜,从而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A国专业化生产布,B国专业化生产小麦,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交换,可使两国都获得利益。由上可知:第一,国际分工取决于机会成本;第二,国际分工以贸易利益作为自己的稳定条件。

只有给两国都带来利益的国际贸易,才能使国际分工保持下去,即两国开展贸易后,国际比价应处于A、B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假定国际比价2:1符合这一条件,A国自己消费30单位的布,按照2:1的国际比价,用余下的30单位的布换回15单位的小麦,以满足国内对小麦的需求,图中的C点是贸易后,A国的消费组合点;B国消费45单位的小麦,按照2:1的国际比价,用剩余的15单位小麦换来30单位的布,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图中C'表示贸易后,B国的消费组合点。在A、B两国贸易后,其消费点都比贸易前高,这就是国际贸易给参加国带来的利益;因此,在一国生产两种产品上都处于优势,而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两国仍然可以通过分工和交换获得贸易利益。(二)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模型1.图3-7所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其生产与交换是如何实现的:YXO图3-7(a)OA国CAⅠ

ⅡⅢPPCATAYXO图3-7(b)OB国CBⅠ

ⅡⅢPPCBTB如图所示,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PPCA

和PPCB;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表示各国所能达到的最大生产量X产品与Y产品的组合;由于仅有供给因素(用PPC线表示),无法确定究竟选择曲线上哪一点来组织生产,需要引进需求因素(由无差异曲线表示)。每个国家的消费无差异曲线(图中Ⅰ、Ⅱ、Ⅲ曲线),是一族无限多的曲线,其中必然有一条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消费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点称为切点,该切点为封闭条件下一国经济均衡点,它表示资源配置的优化及有效利用,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如图所示:A、B两国切点分别为A、B点,A、B两点的切线分别为TA和TB;它们的斜率表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商品的相对价格。(2)图3-8所示,A、B两国在贸易条件下,其生产与交换是如何实现的:YTWO图3-8(a)ODAC

PPFATAⅡⅠA国进口出口A'YTWO图3-8(b)OBC

PPFBTBⅡⅠB国出口进口B'FE

比较A、B两国国内相对价格,

B国在B点的,小于A

国在A点的;这说明,A国在生产Y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而B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两国按照各自的相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即A国放弃部分X产品的生产,将让出来的资源扩大Y产品的生产,在图3-8中表现为A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而B国相反,其生产点沿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移。3、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当A国生产从A点移向A‘点,B国生产从B点移向B’点时,A、B两国生产Y和X产品的机会成本逐渐增高;分别在A'和B'点时,A、B两国国内相对价格相等,形成TW的统一交换价格。作为A国,因专业化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它用Y产品去交换X产品,出口DC的Y产品,进口A'D的X产品,交换使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消费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给定的界限;作为B国,则出口EF的X产品,进口FB'的Y产品,消费点E也超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限定,福利水平高于实行分工前的情况。4.结论:

图3-8是(2×2)模式,在A、B两国构成的世界中,A国的出口即是B国的进口,反之亦然;图中,EF=A'D,DC=FB’,即△A'DC≌△EFB'

。这表明,在边际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异,就可以进行分工和贸易,对两国都有利;同时还表明,在边际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国际分工不会导致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因为,随着成本的增长,进一步专业化会丧失原来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第五节相互需求理论针对李嘉图解释国际交换条件时存在的局限性,英国经济学家穆勒(

JohnStuartMill)提出相互需求理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J•

S•

Mill)

1806~1873

年1820年留学法国,与圣西门交往曾任东印度公司职员《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经济学原理》研究特点:把需求引进国际贸易理论,即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以补充比较利益理论之不足。他认为,李嘉图仅从供给方面解析分工模式及贸易利益,是不全面的,因而无法确定国际贸易的商品交换率。主要论点:(一)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二)国际交换条件(交换比例)国际需要方程式

1.国际交换比例以国内交换比例为界限;

2.国际交换比例由国际需求方程式所决定;即国际交换比价必须等于两国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1.贡献:相互需求理论从相互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确定,丰富且深化了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理论贡献与缺陷:2.缺陷:穆勒把劳动耗费和成本高低对交换比例的决定作用放到次要地位,以两国进出口价值平衡时的供求一致作为决定交换比例的依据,背离了劳动价值论;因而,相互需求学说不可能真正解释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问题。4、小结:①供给产生需求,需求产生供给,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的;②两国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商品的强度相等,即两国相互需求对方商品总量之比相等;③因此,两国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贸易条件和贸易利得的变化;若一国单方面对另一国商品需求强烈(增加),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贸易利得愈小;反之,相反。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一)提供曲线(二)提供曲线的意义(一)提供曲线(OfferCurve)

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英国经济学家,他用几何图解为穆勒的“国际价值”决定原理作出进一步系统的说明。其所运用的工具是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和供给曲线(ReciprocalDemandandSupplyCurves)提供曲线的含义: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VX毛呢酒OPM图3-9AY100:20•fX毛呢酒Od图3-9BYabce英国提供曲线Bf'X毛呢酒Od'图3-10Yabce'

图3-9中,X轴表示英国在不同交换条件下愿意供应毛呢的数量,Y轴表示英国对葡萄牙酒的相应需求数量;英国毛呢和酒的国内交换比例,以价格线OV表示,图中线段MP,是英国为获得M桶酒所愿意支付的交换价值的限度。若毛呢(以酒表示)的国际价格低于此线,英国宁肯减少毛呢生产,自己酿酒,则贸易不会发生。若毛呢(以酒表示)的国际价格高于此线,英国的提供曲线便产生。

随着英国需求酒的程度的增强,会出现若干个毛呢提供点(o、d、e、f……等),联结o、d、e、f……等点成OB线,即英国的提供曲线,表示英国愿意以不同数量的毛呢换取葡萄牙的各种数量酒的提供曲线;同理,图3-10中的OC为葡萄牙的提供曲线。(二)提供曲线的意义

提供曲线既表示可出口商品的供给,又表示要进口商品的需求;一对提供曲线,决定了两国的贸易均衡。

所谓均衡是指经济中变动的各种因素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在国际贸易中,若两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达成交换价格,在这个价格条件下,双方的提供与获得正好达到等量互补,这时,国际贸易就达到均衡。X毛呢BYD'DC酒B'PEPV图3-11O图3-11中,OB是英国的提供曲线,OC是葡萄牙的提供曲线,两条提供曲线相交于D点,表示供给与需求平衡;OD线表示两国的贸易条件(即毛呢和酒的比价线,用OPE的毛呢交换OPVD酒);在OD的比价线上,英国的出口正好抵付它的进口,葡萄牙亦同。若英国对酒的需求增强,愿用更多的毛呢换酒,这时英国的提供曲线会下降,从OB降到OB';若葡萄牙对毛呢需求不变,比价线就会从OD降至OD',表明英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英国出口利润降低会使厂家减少出口,葡萄牙利润提高则会增加出口,从而使交换比例恢复到D点,并稳定下来。第六节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EndowmentTheory)回顾:大卫·李嘉图从各国生产同一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的角度,揭示比较利益的基础,阐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E.F.HECKSHER,1879-1952)和伯蒂尔·俄林(BertilOhlin),提出比较利益论的另一种解释,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狭义):又称为要素禀赋比率理论,是用生产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商品流向的学说。要素禀赋理论(广义):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和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狭义要素禀赋理论二、广义要素禀赋理论三、里昂惕夫之谜四、要素禀赋理论的谜后扩展一、狭义要素禀赋理论:代表人物:

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代表作:

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年出版该理论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理论)

;(一)H-O理论的假设前提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与两种生产要素,即2×2×2模型2.生产技术相同,即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3.消费者偏好相同,既两国消费无差异曲线的方位与形状相同4.要素密集程度固定,即某种产品在A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B国也是资本密集型产品5.规模收益不变,即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成线性正比关系6.要素流动性7.完全竞争8.商品自由流动

(二)H-O理论的基本内容

H-O模型的基本命题是: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富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