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卷
2024.2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免疫粘附”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粘附于具有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吞
噬细胞清除。研究发现,人体循环系统中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下列关于人体红细胞的说法错误的
是()
A.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
B.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与其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
C.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
D.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均是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
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
[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远
多于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依然发生
在细胞质基质中,其产物是乳酸或者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据此推测,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A正确;
B、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其能进行无氧呼吸,因而可以氧化分解葡
萄糖,C错误;
D、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也是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2.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光伏+农业”项目,在沙漠地区,利用光伏板遮阳来改善板下气候,进行农作物种
植或牲畜养殖,既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当地生态系统又实现了经济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的标准是修复后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B.“光伏+农业”项目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协调原理
C.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D.碳循环是指C0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
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
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A、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的标志,A正确;
B、“光伏+农业”项目,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协调原
理,B正确;
C、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C正确;
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错误。
故选D。
3.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的组成发生变化,群落发生了演替
B.立体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C.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而种群不具有物种多样性
D.群落的类型主要受当地的水分、温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
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
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详解】A、候鸟迁徙没有改变群落的优势种,群落没有发生演替,A错误;
B、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和时间结构,即分层现象及季节性,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
源,B正确;
C、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而种群不具有物种多样性,具有遗传多样性,C正确;
D、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规律性变化,D正确。
故选A。
4.细胞融合技术在植物、动物、微生物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白菜一甘蓝、单克隆抗体、利用光合
细菌与嗜热菌选育出了耐高温的光合细菌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完成细胞融合的标志是细胞核的融合
B.在制备原生质体时,细胞培养液的渗透压应等于或略高于细胞内渗透压
C.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有性杂交,包括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融合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融合。
【详解】A、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形成,A错误;
B、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处于高渗或等渗溶液中,可以保护原生质体不因吸水过多而涨破,B正确;
C、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有多种类型,可经过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C
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D错误。
故选B。
5.海岛上有一群野兔,后因地质变迁,海岛变为一南一北相互隔绝的两岛,野兔也随机分成两部分。多年
以后,南岛野兔种群足够大,且没有迁入和迁出。已知野兔体色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南、北两岛的野兔都会因协同进化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产生新物种
B.海岛上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提高海岛的物种多样性
C.所有变异都可为两岛上的野兔进化提供原材料
D.若南岛野兔不同体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机会均等且不发生突变,则子代雄性个体的b基因频率会与亲
代雌性个体的b基因频率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生
物的进化是共同进化,捕食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协同进化。
【详解】A、南、北两岛的野兔都会因协同进化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不一定
产生新物种,A错误;
B、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更多地捕食数量多的种群,从而为其他种群腾出空间,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
错误;
C、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在基因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子代雄性的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本,所以两者的Xb基因频率相同,D正
确。
故选D。
6.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决定。MHC分子(组织相容性抗原,本质为蛋白质)可以分
为MHC-I类分子和MEIC-II类分子,MHC-I类分子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MHC-H类分子分
布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HC分子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MHC-II类分子可以分布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上
C.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之间MHC分子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应发生率越低
D,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后,其血型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
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细胞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
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MHC分子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
B、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都含有MHC-II类分子,B正确;
C、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故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MHC-I是否一致或相似,器官
移植时,受体和供体之间MHC分子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应发生率越低,C正确;
D、骨髓移植的本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血细胞,如果供受体的血型不同,则骨髓
移植后,受体的血型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7.离子通道与载体蛋白转运离子的速度有明显差异,离子通道转运速度是载体蛋白的100-1000倍。植物细
胞在高浓度盐胁迫下,K+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iJ蛋白从细胞外运到细胞内,而膜上的阴离子通道(运输
NO3->cr)可与Km+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载体蛋白转运速度低于离子通道可能是载体蛋白需与被转运物质结合,且结合部位数量有限
B.离子通道运输物质不耗能,载体蛋白运输物质不一定耗能
C.在KN03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细胞大量吸收K+和NO3-
D.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能不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
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
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详解】A、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需与被转运物质结合,构象也会发生改变,而通道蛋白不需要与被转
运物质结合,因此载体蛋白转运速度低于离子通道可能是载体蛋白需与被转运物质结合,且结合部位数量
有限,A正确;
B、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通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因此离子通道运输物质不耗能,载体
蛋白运输物质不一定耗能,B正确;
C、在KN03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处于高盐环境中,K+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iJ蛋白从细
胞外运到细胞内,膜上的阴离子通道(运输NorC1)可与KiJ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所以在大量
运输NCh-时,K+的运输会受到抑制,C错误;
D、在高浓度KNO3溶液中,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从而不能复原,D正确。
故选C。
8.科研人员发现褪黑素是动植物均可产生的一类激素。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和动物体内,褪黑素均含量较少且作用显著
B.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合理施用赤霉素获得的无子葡萄,其染色体数量发生了变化
D.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降低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
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
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
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激素的含量很少但是作用显著,A正确;
B、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需要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B正确;
C、赤霉素获得无子葡萄,是利用其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配合人工去雄,不进行授粉,从而不能形成受
精卵,进而形成的。该过程没有改变葡萄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数量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浸种可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D正确。
故选C。
9,严谨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设计中材料及试剂使用顺序不合理的是()
A.验证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小白鼠一注射葡萄糖一注射胰岛素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清水一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一蔗糖溶液-清水
C.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缓冲液一酶-底物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组织样液TO.lg/mlNaOH—O.Olg/mlCuSO,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以后,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变大,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观察植物细胞的有
丝分裂实验,需要选择具有分裂能力的部分进行观察。
【详解】A、先注射葡萄糖,会导致小鼠血糖偏高,导致注射胰岛素后,不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A错
误;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先放在清水中制作装片,然后滴加蔗糖,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然后滴加
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所以操作顺序是清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蔗糖溶液-清水,B正确;
C、在酶和底物接触之前,先用缓冲液维持酶的适宜pH,控制好无关变量,C正确;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先滴加双缩JR试剂A液,再滴加双缩)R试剂B液,即滴加顺序是,组织样
液—O.lg/mlNaOH—O.Olg/mlCuSCU,D正确。
故选A„
10.蓝冠噪鹃是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科研人员采用
无线电遥测法(通过遥测装在动物身上的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动物位置)对其繁殖情况进行了调
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蓝冠噪鹃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等
B.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鹃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多数是“S”型增长,极少数是“J”型增长,没有其他类型
D.保护蓝冠噪鹃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增长s型曲线:
1、形成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
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
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种
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种群增长的增长速率: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增长速率最高的点是K/2。
【详解】A、出生率、死亡率等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
B、食物、天敌会影响蓝冠噪鹃种群的密度,是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
C、种群的数量变体,除了增长,还有稳定、波动、下降等情况,C错误;
D、保护蓝冠噪鹃及其生存的环境,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进行保护,D
正确。
故选C。
11.江西省农科院从东乡野生稻中发现了具有调控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
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并为植物提供营养及水分)且正向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并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
作,将东乡野生稻(辛)与中早35(3)进行杂交,然后与“中早35”进行了多次回交,培育出高效菌根共
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赣菌稻1号”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时,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
C.育种过程中,子代回交可以使后代在拥有东乡野生稻的有益性状的同时,保留“中早35”的优良性状
D.与“中早35”相比,“赣菌稻1号,,具有增产、增效、高水肥施用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
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一选优一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
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5)实例:水稻的育种。
【详解】A、将东乡野生稻(?)与中早35(g)进行杂交,然后与“中早35”进行了多次回交,培育出高
效菌根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共生情况下,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B错误;
C、杂交子代与“中早35”多次回交,可使后代更充分地表现“中早35”的各种染色体组合情况,从而有利于
从后代中选择出保留“中早35”的优良性状又同时具有东乡野生稻的有益性状的个体,C正确;
D、菌根与水稻的共生关系,可以为“赣菌稻1号”水稻提供N肥等,可以减少肥料的供应,D错误。
故选Co
12.为了筛选能高效降解污水池中化合物A(有害且难降解)的细菌,科研人员使用了下图的方法选种,
并运用发酵工程大规模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I号培养基中使用的接种方法只能分离菌种,不能用于计数
B.对图中玻璃器皿进行灭菌只能使用干热灭菌法
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D.现代化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答案】A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
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
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n号培养基中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是通过多次划线,从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得到
单个菌株,达到菌种分离的目的,所以只能分离菌种,不能用于计数,A正确;
B、玻璃器皿进行灭菌常用干热灭菌法,也能使用湿热灭菌法,B错误;
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获得纯种的微生物,C错误;
D、现代化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
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独立且可控的、基于纳米类囊体单元(NTUs)的植物源天然光合系统,将NTUs
用软骨细胞膜(CM)包装后递送入软骨细胞内,在治疗骨关节炎这种退行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测定了导入CM-NTUs的细胞中ATP和NADPH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向段为度
P
的T单一果密
应A是养结条
相充、;还培验
P两
入补T确制续实到
导胞A正复继,得
其细造B向中影能
将骨制,双②显,
并软再生是基自理
,发
s为有制养射处
U,的
P没复培放T低心
T象A行d
NT时到-端离
A此现N移进H一
的sD3度
生斥转A、梯
覆U排究N的
产T菌高度
包疫探D量
会N-细端密
膜物免,的剂
坏下M将一行
胞机止料中低
破照C后)是进
细有防材其含
被光明。随度,
应,验取②
等官在说;确,(强后
h相装实钟抽基因
照暗2类器,正是性
)h3,误养基理
光黑2(用包为分并射
3为糖应酶同错D的位处
间使膜作几解培放
成相和相C,确,等酶
时约应的)养裂
4致素据,质正)的生旋
2间,合应点培地
导色数应物述背现产解
时果用相中心
衡合组反源原叙胸呈会用
61命效用小
利失光照暗能制①氧上,A
寿用好,列
以谢有对行为复基脱谱错N
能作最A养胞下图D
8可代含。和进均。的差
功的组,HN培细记影的
,量,衡能P性现
0的病别D在集显到
s照能膜平验不D射标出
疾区个放收自取
U光的体谢实,A放H中
(sila。90I・E、IO!nd)HdavNT性,定N一菌前C抽
受胞囊代体高,程
N行细时一、有杆之T将
)接类量囊P是d制过
照暗hh
(中退s是有类T只肠制-,
23U菜能2A(侧H复制
间胞他T能3原了大复3殖
菠到,的菌轮两向复
时细其N可抗将的增
4-含达含杆,单A
2,对知的生,一量N步
sM因包下包肠性是
测C病可;织产时成剂D同
UU照只大射制
6推T的的T图确组应始完高在均
1N光中用放复
果N内病-由正体s反开A含菌菌
养D在U利N低A
8结索胞疾BM、受T光制①N杆杆D
培AC胞AA»D段B
验探细性,的N体D家复基D肠肠
行】】】细】-在一】
0实要骨行H同囊B学在养果大大
进案析析骨解PMA。,是案
由软退不C类科培如若
.若.胞..答解分软详D选.制间间..若..答
A、、、4h
(sila。90I、o&)dJV【【【【+【
AB细CD使NBCD故1复时中ABCD4市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甘酸);DNA复制过
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实验过程中,先合成的DNA原料来自培养基①,后合成的部分原料来自培养基②。高剂量的
3H-dTOH标记的脱氧胸背)放射性高,低剂量的3H-dT放射性低,实验结果为中间是一段低放射性,两
侧是高放射性,则培养基①含低剂量的3H-dT(H标记的脱氧胸背),培养基②含高剂量的3H-dT,A错
误;
B、如果DNA为双向复制,则复制得到的DNA,中间一段为先合成的,两边为后合成的,如果DNA复
制是单向复制,自显影图谱上呈现的放射性强度是一端高、一端低,B正确;
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等位基因,C错误;
D、DNA是半保留复制,解旋酶处理后,得到不含放射性的母链和含放射性的子链两种单链,进行密度梯
度离心处理会得到两条密度带,D正确。
故选BD。
15.将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正常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其静息电位为-70mV,动作电位的峰值为35mV。将
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峰值,实验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海豚毒素作用时间对蛙动作电位峰
值和静息电位影响变化曲线图
A.人误食河豚毒素后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减弱
B.河豚毒素对钾离子通道无影响,但能特异性抑制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C.为保证蛙坐骨神经纤维的生物活性,实验中使用的生理溶液类似于组织液
D.增大生理溶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会变大
【答案】AD
【解析】
【分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
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
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
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之为动作电位。
【详解】A、由图可知,中毒后,随时间延长,动作电位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减小,说明肌肉兴奋性逐渐减
弱,中毒症状逐渐增强,A错误;
B、动作电位由Na+经Na+通道协助扩散形成,静息电位由K+经K+通道协助扩散出细胞形成,由图可知,
中毒后静息电位没有变化,B正确;
C、神经元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为保证蛙坐骨神经纤维的生物活性,实验中使用的生理溶液类似于组织
液,C正确;
D、增大生理溶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会变小,D错误。
故选AD„
16.某动物家族有甲病和乙病两种单基因遗传病。控制乙病相关的正常基因在遗传时存在甲基化修饰现象:
在形成某性别的配子时被修饰(修饰后等同于致病基因),在形成另一种性别的配子时去甲基化修饰,且
会遗传给下一代。甲、乙病的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图是调查其家系,绘制的遗传
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皿甲病雄㊂乙病雌
口正常雄o正常雌
③两病兼患雌
A.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且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在雌配子中发生了乙病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C.可利用纯合正常(d)X纯合患乙病(辛),得到Fl,F1相互交配得到F2,根据F2个体的表型比来判断
乙病相关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D.甲基化修饰抑制了乙病相关的正常基因的表达,但没有改变其碱基序列
【答案】BC
【解析】
【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
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详解】A、由图中H3、H4个体不患病,但是III8个体患两种病可知,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且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3相关基因型为XBY,若是雌配子中发生了乙病相关基因的甲
基化修饰,则其女儿皿8的基因中应携带II3相关基因XB,表型为正常,与图不符,所以应该是雄配子发
生了乙病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B错误;
C、进行C中的杂交实验,两种情况下F2个体的表型比相同,不能判断,C错误;
D、甲基化修饰抑制了乙病相关的正常基因的表达,但没有改变其碱基序列,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BCo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蔬菜和工业用途的作物,被广泛的种植和消费,当前各地对马铃薯良种选育、
丰产栽培等工作颇为重视。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研究小组以叶片喷施溶液的方式,探究不同浓度的锌溶液对
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Zn溶液浓Rubisco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度(pmol,min1,g-(mg•g-(CO2Hmol.m-2•s-
(%)i)i)i)
0%7.331.5912.18
0.1%7.621.8713.15
02%8.311.9314.58
0.3%8.552.0215.87
0.4%8.121.8514.02
(1)为测定叶绿素含量,用分析天平称取鲜叶0.1g研磨,加入浸提,然后利用分光光度
计,在特定波长光下测得浸泡液光密度值,计算出叶绿素含量。为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的单色光
应选用o
(2)已知Rubisco酶可催化C02和C3结合,据上表分析,锌能提高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答出两点)。
(3)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过程,说明锌在植物体内有作用。研究小组可采用
法研究锌溶液处理叶片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
(4)研究小组发现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普遍是蔗糖和淀粉)主要运往块茎储存,下图是光合
①由图可知,蔗糖的合成场所是,若某种物质会加强磷酸转运体的作用,那将
(填“增强”或“减弱”)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
②下列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装回收合同范例
- 北京合伙合同范本培训
- 中介代办合同范例
- 个人汽车置换合同范本
- 办公住宿出租合同范本
- 出租铺面合同范本
- 三方合伙范本合同范本
- 履约反担保合同范本
- 单位职工租房合同范例
- 医院编制合同范本
- 高中校长在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存款代持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3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 基础模块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2024年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完整版
- H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
- 关于材料认质认价的申请(材料价格调差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