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_第1页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_第2页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_第3页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_第4页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

康复治疗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负责运送身体各处的淋巴液至心脏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淋巴系统组成淋巴结淋巴管淋巴细胞淋巴组织淋巴结分布于淋巴管的行径上。负责过滤淋巴液,也是临时仓库。大小不一,多呈豆状,常群聚。依据所在部位、伴行的血管以及从哪个器官

接受淋巴液而命名。淋巴管包括毛细淋巴管、较大的淋巴管、淋巴干和右淋

巴导管与胸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起始端是封闭的盲端,管腔大而不规

则,管壁内皮细胞比较扁平,接合疏松,呈鱼鳞

样互相覆盖,并形成很多向管腔内单向开启的小

孔。毛细淋巴管形成丰富的淋巴管网,再汇集成淋巴

管,淋巴管长达好几千米。淋巴管中具有单向开放的瓣膜,

以阻止淋巴液的逆流。淋巴细胞特殊的白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负责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负责杀死受感染的细胞形成身体的免疫反应淋巴组织分布于身体各处,互不相连包括脾脏、胸腺、胃肠道的淋巴组织能够增值与储存淋巴细胞在免疫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淋巴液由血液所形成。为含有电解质、蛋白质与淋巴细胞的透明

状液体。也含有破损的细胞碎片、细菌以及病毒。在流入毛细淋巴管之前,被称为组织液。两条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位于身体右侧,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

和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成。收集来自头部右半侧、右上肢以及上胸腔的淋巴

液,约占全身淋巴液总量的1/4。胸淋巴导管位于身体左侧,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

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收集除了头部右半侧、右上肢以及上胸腔之外的

身体其他部分的淋巴液,约占全身淋巴液总量的

3/4。右淋巴导管胸淋巴导管上肢的淋巴引流有浅层淋巴管与深层淋巴管浅层淋巴管分布于静脉周围深层淋巴管与动脉伴行浅层淋巴管负责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深层淋巴管负责收集肌肉等处的淋巴液腋部的淋巴结接受来自整个上肢、肚脐以上

的躯干以及乳房的淋巴液右上肢的淋巴液进入右淋巴导管左上肢的淋巴液进入胸淋巴导管淋巴循环的特点循环动力静水压梯度(从毛细淋巴管到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的静水压逐步下降,形成压力梯度;到锁骨下静脉附近时可以降为负压。)淋巴管壁微弱的平滑肌运动肌张力与肌肉收缩运动器官运动(呼吸、胃肠蠕动)是向心方向的单向流动,并不形成

真正的循环!!!乳腺癌淋巴肿定义是指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所延迟出现的、

持续加重的上肢水肿。发生率国内:为10%~30%。欧洲乳腺癌专科学会:2年为13.5%、5年为

30.2%、10年为41.1%(2017.10.6)。放射治疗会增加发病率或使严重程度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率也将逐渐增加。发病机制手术切断了大量淋巴管+腋窝淋巴结清除上肢

淋巴引流通路减少与受阻大量蛋白质滞留在组

织间隙组织间隙内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内

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凹陷性水肿。淋巴系统功能储备先天不足。组织间隙内高浓度的蛋白质刺激成纤维细胞

增殖皮下组织纤维化、淋巴管的单向活瓣功

能受损、管壁通透性减弱、自发性收缩功能减弱、

毛细淋巴管再生功能减退形成非凹陷性水肿,

甚至是“象皮肿”。皮肤屏障、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反复发作的淋

巴管炎淋巴管的硬化和栓塞逐渐或彻底

丧失淋巴管的引流功能。腋窝淋巴结清除上肢淋巴泵的后负荷增加淋巴泵长期超负荷做功淋巴泵功能衰

竭出现失代偿性(延时出现)淋巴水肿。肿胀特点手术侧的上肢出现肿胀伴有或不伴有手部的肿胀凹陷性、非凹陷性或象皮肿治疗目标重在预防减轻或消除肿胀长期管理

淋巴水肿的预防

减少干扰淋巴液引流的因素避免各种会压迫到淋巴引流路径的首饰、衣物与配件。不要穿紧身衣物或在患侧上肢勾挂皮包。义乳不要太重,内衣的松紧度要适度,不要有钢托为佳。不要在患侧测量血压。减少淋巴液的产生避免让患者侧上肢过度用力或做重复性极高的动作。长时间步行时,应以弹力绷带缠绕并抬高患肢。避免使血管扩张,包括避免患侧的日晒、蒸气浴、红外线以及热敷等。尽量避免乘坐飞机或登上高山,因为高空的低气压,是造成淋巴水肿的可能因素之一。保护皮肤,避免皮肤有伤口或感染修剪指甲时,不要修剪的太短。从事可能受伤的活动尽量戴手套,并且要避免蚊虫叮咬。在沐浴之后,常规使用乳液涂抹皮肤。严禁抓伤皮肤,不在患肢施行抽血、注射与针灸等行为。皮肤若有红、痛、疹子、温度上升或者是颜色改变时,要立即咨询皮肤科医生。注意身体变化,维持身体整体健康注意控制体重,采用低钠、高纤维素的均衡饮食。术后注意观察有无患侧躯干或上肢部位的紧绷、酸痛或肿胀等症状;如有上述情形,请及时与医生或治疗师联络。淋巴肿的评估首选肢体周径的6点测量法

经虎口的掌径腕部前臂中点肘部上臂中点上臂根部注意:每次应同时测量双侧肢体,通过比较两侧肢体围度

差值的变化来评价肿胀程度与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结合视觉和触觉的描述间接淋巴管造影淋巴核素扫描治疗方法抬高患肢空气波压力治疗压力(衣)治疗功能性贴扎(肌内效贴)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没有一种治疗手段能够完全恢复受累肢体!!抬高患肢利用重力因素,促进静脉与淋巴液的回流;降低毛细血管与组织间隙之间的静水压力差,

以减少液体及蛋白质从毛细血管的渗出。空气波压力治疗由包裹肢体的袖套和用于充气的气体控制主机组成。有三个充气模式:A模式:用于静脉回流障碍

B模式:用于淋巴回流障碍C模式:改善微循环B模式空气波压力治疗形成远端高、近端低的压力梯度压力设定值为80~200mmHg治疗30~60min/次,每日1或2次,6~10次为一个疗程。双侧乳房切除者(加重躯干水肿)、有感染存在者(感染

扩散)禁用。压力(衣)治疗压力梯度:远端高、近端低。压力:10~20mmHg。类型:单袖压力夹克或袖套,全天候穿着。建议同时佩戴手套,尤其在夜间。可能需要终身穿戴。功能性贴扎原理:增加皮肤与皮下组织的间隙,减少对淋巴

管与淋巴结的“压迫”,使其活动足够的

空间。方向:顺着淋巴引流的方向。方法:“爪形”贴法,“锚点”位于或靠近肢体

近端的淋巴结。功效:是淋巴引流手法的一种延续和巩固。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由丹麦医生Vodder,于1930年代,首先用于治疗

肿大的淋巴结。在1980年代,由德国医生Foeldi将此项技术加以

改良与发展,增加了弹性绷带包扎、皮肤护理和

功能锻炼等辅助治疗,而形成目前被广泛接受的

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Decongestion

Therapy,简称CDT),并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是基于淋巴系统的结构,治疗师用手沿着特定的

方向,在皮肤上移动的一种轻柔的按摩技术。技术要点:

1.最大面积接触皮肤。2.施加轻柔的压力。

3.推动皮肤移动。

4.用力方向与淋巴回流一致。

5.治疗是从颈部准备活动开始。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实操手法:

1.原地画圈2.铲形

3.压送4.旋转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操作顺序:

1.挖开入河口(胸锁关节处,淋巴结技术)。2.从河口往远端处理溪道(肿胀近端召回技术)。3.导流积水最多处(肿胀处,重吸收)。

4.继续捋河道,通河口(近端到远端后,再从

远端到近端)。

针对功能障碍的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耐力训练日常生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